如果公子扶苏不自杀而是和蒙毅带领军队杀回咸阳,秦朝历史会不会改变?
首先扶苏没有理由不自杀,要知道赐死扶苏的人,不是秦二世,而是他的好爸爸和他的好皇帝秦始皇。而且在当时秦始皇死亡的消息并没有流传出来,全世界人民知道秦始皇已经登上极乐世界的人,只有那么几个。所以扶苏根本不可能想到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阴谋,而是二话不说的执行父亲兼皇帝的命令。
不过既然是假设,我们不妨大胆一点,扶苏没有自杀,而是写奏折,向自己的父亲申辩。毕竟扶苏此时,在九原军中,身边有数十万刀把子保护他,就算秦始皇的使者也不敢强行动手,要了他的小命。所以扶苏完全可以笃悠悠的写奏折向自己的老爹喊冤。
但是秦始皇的死亡这个信息是没有办法埋的太久的,毕竟车队到了咸阳之后肯定就得露馅。一旦胡亥粉墨登场,继位称帝,那么扶苏就算再傻,也知道前面那道看似是父亲发来的诏书,其实是这个好弟弟想要自己的命。
在蒙恬的帮助之下,起兵造反,那是必然的事情。而且由于他拥有秦国最精锐的30万军队的同情与支持,打败小恶魔胡亥,进入咸阳,继承老爸的皇帝位置,基本上就是板上钉钉的。
但是扶苏上位之后,整个国家仍然不会迎来想象中的稳定,六国的遗老遗少们还是会起来造反。虽然和胡亥这个昏君相比,扶苏这个人的能力要强很多,而且也仁慈很多。但是六国的遗老遗少,从来不会因为秦国君主的仁慈而放弃复国梦想,在他们眼里扶苏也好,胡亥也罢,通通都是敌人。
(蒙恬剧照)
再者,秦始皇的一系列政策也不可能因为扶苏的上位而迅速改变,六国的人对于秦国的政策反感到了极点,并不可能因为一个仁慈的君主的小恩小惠而有所改变。所以扶苏上台以后,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纷乱的局面。
不过好在扶苏手里有30万,经过战争考验,忠心耿耿的精锐部队。有这支部队作为武力倚仗,能够迅速扑灭起义,那些刚刚丢下锄头,拿着自制的刀枪的起义军,怎么可能是打了一辈子仗的秦国精锐军队的对手呢?
人家是职业军人,是靠砍人头发家致富的,这个战斗力杠杠的!再迅速扑灭了带头的几支起义军之后,相信就连项羽家都未必再敢起事了,毕竟活着不更好嘛,有必要去捋这只百战百胜的秦军的虎须吗?
在搞定了起义军之后,扶苏很有可能恢复分封制,因为扶苏这个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很重,这种做法很有可能在他的身上发生。
这很有可能导致他父亲秦始皇一生的努力,全部付诸东流,甚至有可能导致整个国家分裂,最终中国会出现诸如欧洲那样的情况,没能形成一个大一统的政权,小国林立,各自为政。
不过这都是我们的想像而已,毕竟历史不能假设。
如果公子扶苏不自杀而是和蒙毅带领军队杀回咸阳,秦朝历史会不会改变?
如果公子扶苏没有自杀,带着军队杀向咸阳。那么秦朝的历史肯定会改写,很有可能就没有陈胜大泽乡起义了。因为秦朝会提前进入天下大乱,从而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表面看起来扶苏和蒙恬拥有三十万军队,但实际上却没有被扶苏全部掌控。
那三十万边防军并不是集中在一处,而是分散在边境各地。扶苏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这些将领都控制住。
各处军队的将领也不可能和扶苏、蒙恬是同一条心。窥伺蒙恬位子的将领大有人在。在没有军功可立的情况下,平叛可是莫大的军功。
扶苏如果不自杀那就是违诏。其它将领可以奉令立刻将扶苏蒙恬擒获。即使扶苏控制住了自己所在之处的军队,其它防区的军队也会奉令前去平叛。
扶苏自杀也是跟当时的这种情况有很大关系,也是觉得终究难逃一死,或者觉得必然会引起秦朝大乱。
即便假设扶苏和蒙恬最终控制住了秦军,那也是经过了一番血战之后。那时扶苏他们究竟能掌握住多少军队也是个未知数。
当扶苏率领军队杀向咸阳时,秦二世胡亥那边已经做好了准备。双方必然会处于一种胶着状态。
朝中的大臣们也会分为两派,毕竟扶苏等人是属于反叛,很显然支持秦二世胡亥的人会更多。
李斯既然当初决定支持胡亥,那么这会儿肯定不会倒向扶苏。形势依然还是对胡亥比较有利。
随着扶苏和胡亥之间争斗愈演愈烈,秦朝对于东部地区的控制力也就更加薄弱。在六国的故土上,原先历史上出现的那些人,趁着秦朝自己内乱的时机,纷纷举兵起义。
扶苏和胡亥的争斗,加速了秦朝的实力消耗。那时秦朝谁也抽不出队伍去平叛,只能坐视起义军不断地壮大。
没有多大野心的那些人,占领一块儿地盘之后称王,然后互相之间再继续为了地盘争斗着。
由于扶苏和胡亥在争斗,项梁很有可能就不会被杀死。趁着扶苏和胡亥争斗的时机,项梁、刘邦等人组成联军,向着咸阳进发。他们攻打咸阳就不是周章攻打咸阳了,咸阳势必就会被攻破。
剩下的扶苏也无力维持秦朝,用不了多久扶苏就会被项梁等人打败。秦朝会比历史上要早几年灭亡。
项梁领着联军灭掉了秦朝之后,他的下一步是什么?
是就此大封诸侯?还是继续完成统一?
【安得使予多暇日,重读古人寄来书】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如果公子扶苏不自杀而是和蒙毅带领军队杀回咸阳,秦朝历史会不会改变?
谢邀请!我认为公子扶苏不自杀而拥兵诛杀赵高胡亥等,他可以延续秦帝国,华夏历史当改写;当时始皇传位于扶苏也正是自知暴烈,而公子扶苏是怀柔之君,这样的互补天下岂能不平,但历史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能叹息也;拙见。
如果公子扶苏不自杀而是和蒙毅带领军队杀回咸阳,秦朝历史会不会改变?
秦朝历史改变是必然的,但是能改变到什么程度却很难说。
扶苏不自杀带来的改变扶苏作为始皇帝的长子,手里有当时秦朝最擅长打仗的统帅蒙恬以及秦朝最有战斗力的一支军队——近三十万秦军。
假如扶苏不自杀,而是和蒙恬率军回师咸阳,以扶苏的长子身份加上秦始皇的突然死亡带来的动荡,咸阳城里支持扶苏的必然不会比支持胡亥的少。对于当时的胡亥和赵高、李斯来说,是没有足够资本与扶苏抗衡的,失败在所难免。
所以,扶苏完全有能力代替胡亥成为秦朝的掌舵人。
然而,扶苏却未必能阻止关东六国的反叛秦二世即位不到一年,便迎来了陈胜、吴广的起义。虽然陈胜当时的借口是“扶苏”、“项燕”,但很显然,他们的谋反是不会因为扶苏即位而改变的,关东六国谋反的责任也不可能完全推到刚刚即位不到一年的秦二世胡亥身上。
即便换成扶苏,也不可能瞬间改变秦帝国的既定政策,秦始皇骊山陵墓和长城的修筑更不可能因为扶苏的上任而马上终止。关东六国的反抗情绪已经到达了一个关键点,只差陈胜、吴广式的人物来引爆而已。
问题就在于扶苏面对关东六国的反叛,他能做出怎样的反应1、全力剿杀反叛者,还是适时地退守函谷关,以拒秦国故地?
即便将章邯换成蒙恬,甚至在章邯的基础上增加蒙恬也是很难消灭关东六国的叛军的。在当时起义军不断蜂起云涌之时,仍然采取“堵枪眼”或者“拍苍蝇”的战略是不足以实现再次统一的,而且很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将秦军主力消磨殆尽,以至于如胡亥一样,导致秦朝最终灭亡。莫不如,退守函谷关,保留秦国故土,静待关东动乱,再趁机东征。
2、继续用郡县制还是适当恢复分封?
对于扶苏而言,面对关东叛军,如果不能扶持更多的力量,允许一部分人发展自己的势力,想要成功平叛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他改变秦始皇定下的郡县制国策,而以一部分土地为诱饵,培养更多势力,以稳定局势。
这样做虽然有培养起新的“反叛者”的可能,但面对当时的局势,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水言水语总的来说,公子扶苏不自杀而是和蒙恬带领军队杀回咸阳,对秦朝来说,势必是会改变历史的,至少多了一次政变,换了一任君主。但是,至于说会不会阻止秦朝灭亡,很难说。
举个简单的例子:
在赌桌上,你千辛万苦将手中的资本翻了七倍,突然之间,出现一个又一个搅局者,不断蚕食你的收益,你真的能放弃已经得到收益,固守自己的本金么?
扶苏面对这种局势,真的能“壮士断腕”、“割肉喂鹰”么?很难说!
如果公子扶苏不自杀而是和蒙毅带领军队杀回咸阳,秦朝历史会不会改变?
问题结论:如果扶苏不自杀,带着军队杀回咸阳只会造成天下大乱而已。1.扶苏为什么要自杀
要知道秦始皇虽然在沙丘驾崩,但是他去世的消息真正公布是在胡亥到达咸阳后才公布的。只有理解了时间线,这样才能够理解扶苏为什么会自杀。
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是这样的
- 公元前210年七月 丙寅,始皇帝死于沙丘平台宫。胡亥、赵高、李斯有沙丘之谋。
- 公元前210年八月 扶苏死。胡亥一行车驾抵达咸阳,发丧。通告天下。
在七月秦始皇驾崩到八月胡亥公布秦始皇的死讯这段时间里,基本上没有知道秦始皇已经过世。这是因为内宫的首领中书府令赵高控制住了内廷,外朝的丞相李斯控制了外朝,两者封锁了消息。他们的目的是推举胡亥称帝,但是由于害怕秦始皇的其他儿子和天下生变,所以封锁消息。
为了掩盖消息,李斯和赵高先是把秦始皇的尸体放入棺椁,然后让秦始皇生前宠信的宦官继续乘坐秦始皇的马车,秦始皇的饮食,百官的奏事跟寻常一样,而奏章由宦官处理。可以说此时朝廷的运行如常,并没有人知道秦始皇去世。
如此一来远在封疆监军的扶苏就不可能知道秦始皇去世的消息,而李斯和赵高伪造的秦始皇的诏书命令是: 赐死扶苏和蒙恬,军队由王离统帅。
就是说扶苏误以为是秦始皇的命令才会自杀,由此扶苏自杀时,才会生出感慨:
父赐子死,尚安复请!
也就是说扶苏的自杀是一定,作为始皇帝的儿子,他没有理由前去违背父亲和皇帝嬴政的命令。其次扶苏的死也具有偶然性,作为一个政治人物,不可优柔寡断,扶苏接到命令随即自杀,太过于仁孝,这样的人无法做出有效的判断,在政治军事里时致命的。
2.扶苏能够起兵成功吗?扶苏与蒙恬统领三十万大军防卫北疆,从九原、云中、雁门一直到辽东,都是北部军的防区。这只军队分布比较广,北部军司令部设在上郡,也就是现在陕西北部榆林一带。也就是三十万的军队,只有主力在上郡,扶苏和蒙恬在上郡率领的主力军队绝对没有三十万,以这支军队能否打败胡亥?
假如扶苏起兵的话,首先需要有支持的力量,因为扶苏要组合力量才能起兵成功。那么扶苏需要哪些力量呢?主要有以下方面的支持:
- 要让军官和下层士兵听从命令,假如军官和下层士兵不听从命令,那么起兵就会失败。
- 给北部军提供后勤的文吏需要支持扶苏,除非扶苏能够在很短时间的内消灭李斯赵高,控制朝廷。否则他就需要这些官吏为自己服务。
- 团结朝廷中可以投靠和忠于扶苏的力量,光凭扶苏和蒙恬两人加一支军队是不可能就轻易击垮李斯和赵高控制的朝廷,他们需要秦朝朝廷的官员支持。
但是在实际上这些都很做到,以扶苏的威信实在是很难号召军队和官吏去对抗秦始皇。
秦始皇驾崩的消息没有公布,在当时的官员和将士的认知里秦始皇还是在世的,并且秦始皇的车架正在巡视北方边境。李斯和赵高让秦始皇的车架从沙丘出发,西北向进入恒山郡,由井陉关进入太原郡,再由太原郡北上,经过雁门郡进入云中郡,一直往九原郡。李斯和赵高的目的就是借着秦始皇的身份威慑北部军,以此形成对于扶苏的压力,扶苏想要起兵很难。
假如扶苏起兵,那就是以子反父,以臣反君。这样谁会支持?要知道扶苏根本不知道秦始皇已经去世。
3.扶苏起兵成功又会怎么样扶苏假如起兵成功,那就是另外设立一个中央政府。秦帝国只会分裂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扶苏蒙恬控制住的北部军政府,另一个则是胡亥控制住的秦朝朝廷政府。扶苏如果不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胡亥,那就是秦帝国的自我内耗,最后天下大乱。
这在历史上很常见,如果中央政府的皇族内斗能够在都城以政变的方式解决,那么基本上不会对于国家造成破坏,但是外部皇族内斗基本上都是以大规模的战争的形式造就最后的获胜者。晋朝的八王之乱直接倾覆了晋朝的统治,明朝的燕王起兵则是四年的靖康之乱。在秦朝时期有齐国的五公子之乱,晋国的曲沃代翼。这些都是前例。
所以扶苏起兵之后,秦朝最有可能的是帝国分裂成两半,然后扶苏和胡亥互打。可以推测在扶苏和胡亥征战之时,最有可能像晋朝八王之乱一样,百姓起义军四起,草寇横行,郡守割据一方。最后在混战中出现一个胜利者,又或者是从此继续分离,没有中央帝国的形成。
很多人想象中的扶苏起兵是扶苏带着军队冲入秦始皇的巡视队伍,纠出李斯,赵高,胡亥杀掉,然后顺利继承皇位统治秦朝江山,这在实际上是很难达到的事情,属于臆想。扶苏起兵合理的推测是天下大乱。如果公子扶苏不自杀而是和蒙毅带领军队杀回咸阳,秦朝历史会不会改变?
会改变,至于是变好还是变坏,这个很难说。按照史记司马迁的记载,秦始皇突然病逝,赵高、李斯合谋矫诏立胡亥为太子,继承皇帝位。而按照清华竹简的记载,秦始皇生前就明确胡亥是皇位的继承人。我们暂且不管这两种说法孰是孰非,既然胡亥登基了,那他就是是至高无上的皇帝,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如果扶苏不自杀联合蒙恬起兵杀回咸阳,那他就是不折不扣的造反行径,是诛九族的大罪,在封建社会是遭人唾弃的。秦朝会陷入无休止的内乱中,原先被灭国的六国贵族们肯定会趁机渔利,中华大地会再次陷入分裂,重新回到战国七雄时代,老百姓又要遭受战乱之苦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