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上将潘凤的战力究竟如何?
无双上将潘凤,这个梗在三国的圈子里流传了好多年。潘凤,在三国演义故事中,用自己的生命实力打脸主公韩馥的同时也把自己活成了一个笑话。
潘凤的登场其实很有气势,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大军在汜水关前挑战华雄。结果华雄武艺高强,连续斩杀联军两名战将,18路诸侯的形势非常不好。就在这个时候,冀州牧韩馥,开口说道我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于是所有诸侯都将视线集中到了潘凤身上,可以说这是他最高光的时刻,他不仅是全村的希望,他同时还是18路诸侯的希望。上将潘凤迎来了他在三国演义中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出场,只可惜此人学艺不精,在华雄面前,只过了一招就人头落地。
潘凤真的如此不堪吗?
其实我并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潘凤应该是有一定实力的。首先,在韩馥手下混出头很不容易,韩馥虽然在历史上的知名度并不高,但是他手下还是有好几员悍将的,比如说张郃,这可是河北四庭柱之一啊!
能够让韩馥带在身边出征,并且能够在华雄已经连续斩杀了祖茂与,俞涉两名大将之后,所有的诸侯已经见识到了华雄的武艺,在这个时候能够得到韩馥的推荐,说明韩馥对他的武艺非常有信心。
他非常希望借助潘凤这个人立下斩华雄的功劳,从而扬名18路诸侯。从这个侧面,我们能够看出,潘凤绝不是一个等闲之辈,在冀州地区,应该算得上一个狠角色了。
按照潘凤的能力,我觉得他很有可能和曹洪有的一拼,实力不算弱,之所以这么早领盒饭仅仅是因为他运气背遇到了华雄。
华雄出身于董卓的西凉军,这支部队常年和周边的少数民族作战,西凉军的军官含金量很高,都是在战场上一刀一枪拼来的,在战场上的临敌经验极为丰富,这是华雄的优势。
而且华雄武艺高强,在当时的西凉军中,拥有吕布这样的大杀器,还有诸如张辽高顺这样的名将。但是在面对18路诸侯联手讨伐之时,华雄第一个跳了出来,主动要求上战场,而董卓和吕布对此都没有意见,这说明华雄的军事能力得到了这两人的同时认可。
不仅如此,对于他的单挑能力,吕布和董卓都认是可的。能够得到吕布这样的大杀器的认可与支持,他的武力之强可见一斑。这么强大的敌人,潘凤死在他的手下,也算是没有辱没潘凤这个上将名号。
感觉潘凤的武力应该达到75到81之间,在庞大的三国武将群中,中国男足一样属于二流半水平。
三国上将潘凤的战力究竟如何?
第一回:韩馥磐河战袁绍,潘凤草坡退文丑。
韩馥,颍川郡人氏,乃袁氏门生也,颇得人望。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封韩馥为冀州牧。韩馥踌躇满志,广纳良才,一时间群贤毕至。韩馥以麴义为大将,张郃、高览副之;以沮授、田丰为冀州别驾,辛评、辛毗等辅之;自此以为得志,徐图进取。
袁绍,四世三公,因深恨董卓废立之事,曾拔剑相向,后惧加害,逃回渤海。董卓即封袁绍为渤海太守,以示安抚。时有颍川郡名士荀彧者,避难于冀州,袁绍仰慕之,殷勤招致,待如上宾。袁绍曰:“渤海弹丸之地,而节制于韩馥,此吾家一门生,然位在吾上,吾意实难平也。”荀彧曰:“韩馥虽有大志,实庸才耳!吾料冀州必被公所得。”袁绍大喜,再拜而谢。
袁绍以巨金赂麴义,诱降之,张郃、高览亦倒戈而降。韩馥大怒,提兵五万亲征,安扎在磐河以东。袁绍率颜良、文丑列阵以迎,麴义引八百精锐,后随步兵一万,弩兵五千,列于阵中。两军阵前,韩馥大骂道:“麴义卖主之徒,安敢背我!”袁绍大怒,回顾众将曰:“谁敢为我擒之?”文丑策马挺枪,径奔入阵,直取韩馥。麴义引精锐突进,韩馥军大败。
韩馥抵挡不住文丑,单骑望山谷而逃,文丑骤马直追。韩馥马失前蹄,头盔堕地,翻身落于坡下。文丑拍马赶到,急捻枪来刺,忽见草坡处转出个少年将军,挥动大斧,直取文丑。韩馥趴在草坡上,看那少年时,只见他头戴熟钢狮子盔,腰系金兽面束带,上笼绯红团花袍,下垂绿绒缕领带,脚穿斜皮气跨靴;左带一张弓,右悬一壶箭;手舞金蘸斧,坐胯爪黄驹,端的是威风凛凛,相貌堂堂。文丑与那少年战五六合后,气力不加,枪法散乱,急拍马而回。那少年乘势追赶,正撞着麴义,交马只一合,剁麴义于马下。
弓箭手急射,那少年拨开箭雨,又连砍数人,忽然大喝一声,扬斧骤马,冲入敌阵,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将麴义所率八百骑精锐砍到尸横遍野,呼儿唤爷。颜良、文丑引数百骑赶来,将少年围定。少年拈弓搭箭,八面射之,无不应弦落马。袁绍骇惧,望后军奔走。韩馥挥兵反攻,大胜而回。
第二回:袁绍大设鸿门宴,潘凤煮酒论英雄。韩馥问少年姓名,答曰:“某世居冀州,姓潘名凤,字无双。我与老母屡受府君深恩,今闻袁绍来犯,故单马来助。”韩馥逊谢了,然初得潘凤,却不以为意。
袁绍输了一阵,命人四处打探少年出处,即时来报。颜良进曰:“此少年即冀州潘凤也,吾深知之。潘凤十四岁时,有人辱其师,立杀之,提头过闹市,百人无敢近者。潘凤家贫,止有一耕牛,纨绔子欲夺之,命人强取,潘凤拽牛尾逆行,百余步而气定神闲,纨绔筛糠而惧。”文丑亦曰:“尝听人言,亲见潘凤逐虎过涧,吾以其讹传耳。今日与其交手,吾方深信不疑也。有世外高人水镜先生者,尝与人言:潘凤、吕布,得一人可得天下!”
袁绍惊愕,问曰:“似此,如之奈何?”颜良曰:“韩馥得潘凤,不可力敌矣。可诈向韩馥求和,并设宴以邀,暗藏五百刀斧手,就席间杀之”。袁绍曰:“此计大妙。”
韩馥得袁绍求和书信,问计于众人。沮授曰:“此鸿门宴耳,绝不可行。”韩馥曰:“本初仁厚,必不害我;如恐惧不行,恐惹人笑耳。”沮授曰:“如行,必有所准备。”潘凤曰:“我愿随行,必保主公无虞。”
次日,韩馥至,袁绍款待殷勤。酒过三巡,颜良曰:“席间无乐,愿舞剑助兴。”文丑曰:“某愿对舞。”须臾,颜良、文丑举剑而刺韩馥,潘凤以斧当之。袁绍摔杯大叫曰:“左右动手!”五百刀斧手一齐杀入,潘凤甩开战斧,但见流光若影,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颜良、文丑观之,心惊胆战,不敢迎敌。潘凤杀开血路,保韩馥突围。
韩馥拜潘凤为上将。翌日,韩馥煮酒,邀潘凤畅饮。韩馥曰:“袁绍账下猛将极多,吾深忧之”。潘凤曰:“府君试言之,谁为猛将?”韩馥曰:“颜良文丑冠绝河北,张郃高览智勇兼备,皆猛将也!”潘凤道:“颜良可使击鼓鸣金,文丑可使牧牛放马,张郃、高览皆屠猪杀狗之辈也!”韩馥曰:“徐州刘刕,三刀之内取人性命,可为猛将?”潘凤曰:“刘刕徒有其表,名不副实,非猛将也。”韩馥曰:“温侯吕布,画戟赤兔马无人敢近,可为猛将?”
潘凤道:“吕布虚名无实,骄而惧死,不足虑也。”韩馥大喜,待之愈厚,三天五天,小宴大宴,上马下马,提金提银,潘凤皆不受。
第三回:潘凤怒马诛颜文,无双温酒斩华雄忽报袁绍特来报仇,韩馥大惊,潘凤曰:“府君勿忧,吾观袁绍军,如土鸡瓦犬耳,有何惧哉!”两军阵前,韩馥曰:“绣袍金甲者,乃颜良、文丑也,不可大意。”潘凤曰:“吾观颜良、文丑,如插标卖首耳!”韩馥曰:“未可轻视。”潘凤起身曰:“某虽不才,愿斩其首级来献。”言未毕,潘凤奋然上马,倒提宣花斧,跑下山来,直冲彼阵。袁绍军如波开浪裂,颜良方欲战时,措手不及,被潘凤手起一斧,劈于马下。
文丑肝胆俱裂,拨马而走。潘凤赶上,照脑后一斧,将文丑斩下马来。潘凤忽地下马,割了颜良、文丑首级,双提人头,飞马回阵,如入无人之境。袁绍溃败,收拾余部,投辽东公孙渊去了。
韩馥对潘凤愈加敬重,吃则同桌,寝则同床,每于人前曰:“吾得潘凤,如鱼得水也!”时有上蔡县令甄逸,慕潘凤之名,携女拜见潘凤,欲将女许之。潘凤视其女,但见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柔情绰态,媚于语言,有倾国倾城之色。潘凤曰:“大丈夫保国安邦,宏图未展,何以家为。卿有天人之表,实未敢高攀,愿另则良图。”甄女曰:“妾非英雄而不事者,愿为君守身如玉,以待君之壮志得酬,万勿忘妾身也。”
时曹操发檄文讨伐董卓,在汜水关战事吃紧。潘凤曰:“应以大义为先,共讨国贼”。韩馥然之,提兵向汜水关进发,与众诸侯汇集。
华雄挑着孙坚赤帻,大骂搦战。方悦、穆顺、武安国,皆被华雄斩杀。曹操怒曰:“吾大将典韦、许褚若在,何惧他华雄!”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曹操曰:“壮哉!”曹操亲自酾热酒一杯,潘凤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斧,飞身上马,蹄声渐远。众诸侯听得关外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曹操急使人打探,忽听鸾铃响处,但见马到中军,潘凤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曹操亲执潘凤之手,大有不舍之心;擎其酒,尚温焉。
第四回:三英群攻战潘凤,吕布卸甲斗无双董卓折了华雄,提兵二十万,引吕布亲至虎牢关。吕布搦战,陶谦曰:“我部悍将刘刕,三刀之内必斩吕布于马下。”曹操大喜曰:“刘刕乃世之虎将,可与吕布一战”。急令出战,刘刕曰:“取某大刀来。”愤然提刀上马,出中军帐而去。
良久,忽探子飞马来报:“刘刕已被吕布斩了。”诸侯尽皆失色!
潘凤大怒,横眉竖目,提战斧来战吕布。吕布素知潘凤之勇,亦不敢轻视,抖擞精神,与潘凤战五十合,不分胜负。董卓急令张辽上前围攻,又斗三十合,斗不倒潘凤,高顺又上前夹攻。这三个围住潘凤,转灯儿般厮杀,诸侯都看得呆了。潘凤在中央独战三将,逞虎威,精神倍长。少时,高顺落马。张辽大惊,被潘凤舒展猿身,生擒过去。吕布拨马而回,潘凤大叫曰:“吾以仁义待人,不施谲诈。吕奉先,汝与刘刕厮杀二百余合,身困体乏,吾胜之不武。我不乘势赶你,汝可歇息再战”。三军闻之,无不赞叹。
翌日,潘凤搦战,吕布拍马而出,画戟战斧并举,赤兔爪黄齐飞,双方战有百余合,不分胜负。董卓在关上观之,叹曰:“潘凤真虎将也!”恐吕布有失,鸣金收兵。
吕布杀的性起,略歇片刻,脱去红锦百花袍,卸掉兽面连环铠,只穿贴身紧衣上马,又出阵前搦潘凤厮杀。潘凤出,再战一百余合,不分胜负。吕布心急之下,诈败而走,潘凤追之,吕布反身一箭,但见潘凤翻身而倒。吕布大喜,调转马头,复杀了回来。忽听破风之声,吕布睁眼看时,那箭已到面门。吕布用画戟急当,却射在了画戟小枝上。原来潘凤顺手接了吕布之箭,却赚吕布来赶,又搭弓射之。吕布心惊,飞奔回关上。
曹操赞叹曰:“潘将军真天神也!”潘凤曰:“某何足道哉!某师弟刑道荣,斧法更胜吾一筹,可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级,如探囊取物也!”曹操大惊,回顾左右曰:“今后如遇刑道荣,不可轻敌。”令写于衣袍襟底以记之。
吕布曰:“吾自出道以来,大小百战,无往不利。潘凤斧法惯熟,真吾敌手!”董卓顿足曰:“潘凤不死,吾死无葬地也!”董卓见诸侯势大,又有潘凤助力,无心恋战,连夜逃回西凉。吕布收拾细软,亦奔逃至羌族去了。曹操率先入京师,挟持天子。诸侯无远谋,皆散去!潘凤曰:“曹操有不臣之心,当讨之”。韩馥深以为然。
第五回:曹营六将战潘凤,水镜先生叹英雄两军阵前,韩馥大骂曹操为汉贼。潘凤出阵搦战,曹操曰:“潘凤犹胜吕布之勇。”许褚不服,应声而出,斗二十合,气力不加。
曹操曰:“潘凤非一人可胜。”急令典韦助战,两将夹攻;左边夏侯惇、夏侯渊,右边李典、乐进齐到,六员将共攻潘凤。潘凤力战六将,舞动宣花斧乱砍,手起处,衣甲平过,血如涌泉。少时,李典、乐进双双落马。夏侯渊大惊之下,被连头带肩,劈死于马下。潘凤又手起一箭,射瞎夏侯惇左目。典韦、许褚死命救出夏侯惇,曹军大败!
袁绍私通曹操,教共谋韩馥。曹操当夜截营,韩馥军大乱。韩馥错拿了潘凤之斧,从后营溜出。潘凤挡住前寨门,只有腰刀在手,砍死百余人。两边枪如苇列,潘凤身无片甲,身被数十枪,兀自死战。曹仁引三千毒弩手射之,箭如骤雨。潘凤身中十数箭,乃大叫曰:“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毕,潘凤吐血数升而死。
韩馥藏匿于茅厕,闻潘凤死,惶恐,以所佩小刀自杀。
曹操闻潘凤战死,叹曰:“吾若相得,何愁天下不定!”厚葬之。曹仁得潘凤之坐骑献于曹操,操即令豢养于府库之中。那爪黄数日不食草料而死。
后袁绍反扑,尽得冀州之地,沮授、田丰皆降矣。袁绍闻甄女之事,急令次子袁熙往取之。及袁熙至,甄女已跳城殉情矣。
吕布闻潘凤死,怅然若失。水镜先生闻潘凤之死,叹曰:“潘凤有经天纬地之才,然得其时,不得其人矣!”
三国上将潘凤的战力究竟如何?
三国时期的潘凤可是与吕布齐名的战将,自古有“关西吕布、关东潘凤”的说法,另外潘凤还与邢道荣、吕布、刘三刀一起并列三国四大悲剧名将。
潘凤是韩馥手下的头号猛将,当时的河北四庭柱: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四人,在潘凤眼中,不过是手下败将,当时袁绍想谋杀韩馥,请韩馥吃饭,韩馥带着潘凤赴宴,期间袁绍让颜良、文丑斩杀韩馥,结果潘凤以一人之力,击败颜良和文丑的联手,名震天下。
韩馥在当时可是冀州牧,连袁绍都是韩馥的手下,冀州又是河北最大的州,人才济济,潘凤能做到冀州牧韩馥手下的头号猛将,没两把刷子怎么能做得到呢?
关西吕布,关东潘凤,吕布是并州人,并州属于关西,潘凤是能与吕布齐名,潘凤能力会差吗?吕布虽然在三国之中没有斩杀一流名将,但很多一流名将联手也无法击败吕布,刘备、关羽、张飞三英战吕布,也不过刚刚能打打退吕布,颜良和文丑二位一流武将联手,也仅仅和潘凤打成平手,足可见潘凤之勇。
潘凤还被称为“无双上将”,他使用的武器是一把大斧,号称“盘古开天斧”,据说重达120斤,都知道三国中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重达82斤,可是潘凤的“盘古开天斧”重达120斤,这是什么概念,比关羽的兵器重了快40斤,足可见潘凤的力气比关羽还要强。
既然潘凤这么历害,那什么会在虎牢关前被华雄一刀给斩了?
只可惜天不妒上将潘凤,华雄是董卓手下仅次于吕布的大将,第一个战华雄的是袁术的骁将俞涉,俞涉自称为:小将愿往。说明俞涉地位不高,结果一刀被华雄给斩了。
第二个出战华雄的就是潘凤,当时的冀州牧韩馥是这样介绍潘凤的:
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有两个意思:一潘凤是上将,地位较高,上将一般是军中最高将领,也就是说潘凤是冀州牧韩馥手下头号大将。二是韩馥认为潘凤武力在华雄之上,可斩华雄,要不然韩馥不可能让自已的头号大将去送死。
结果潘凤又被华雄斩了,按理来说,潘凤与华雄尚可一战,打个五六十回合到上百回合,应该没有问题,怎么也不至于很快就被华雄斩了,经过多方研究,本着对事实负责任的态度,终于发现了潘凤被斩的原因,来自他的马。
这匹马被手下牵错了,原来潘凤就是一员战将,身高体重也是远超常人,又拿着差不多一个人体重的兵器出战,马匹严重超载,当时潘凤没有发现马匹问题所在,骑了一普通的马云迎战华雄,结果刚战,马就吃不消,一下子马失前蹄,潘凤跌落马上,马上就被华雄斩杀,潘凤的死完全是一个意外,不仅韩馥认为是意外,而且当时在场的人都认为是意外。
三国演义中关于潘凤被斩的原文是这样说的:
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 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出战,没多久,就有人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杀,众人都是大惊失色。
众人是谁啊?十八路诸侯。大惊失色表示所有人都出乎意料之外,言外之意就是说大家都认为潘凤可以杀华雄的,结果华雄杀了潘凤,让所有人都出乎意料,如果不是潘凤勇猛无敌,名声在外,十八路诸侯也不会大惊失色啊,要知道这十八路诸侯差不多是整个天下的英雄代表了,他们都认为这样,那谁还敢出战华雄。
于是就没有人出战华雄了。除了关羽,关羽不是十八路诸侯的人,而是刘、关、张三兄弟联手参加会盟,他们三兄弟没有实力,太想出人头地,而只有立下大功才能出人头地,于是关羽请战,温酒斩华雄。
至于潘凤,个人认为潘凤的武力应该与吕布相差无几,高于华雄,强于赵云、典韦、关羽、张飞、马超等人,在三国算是一等一的高手。
三国上将潘凤的战力究竟如何?
个人认为潘凤还是有一些实力的,为何呢?第一,潘凤是韩馥称之为“上将”的人物,韩馥掌管着冀州,这一带名将辈出,能被称为上将的,就算韩馥走眼,能差得了多少?第二,华雄斩了潘凤之后,原文说到“众皆失色”,除了关羽,无人再上前挑战。要知道,这是十八诸侯会聚,还没分兵之时,袁绍,袁术,曹操等诸侯都在呢,只是不知道他们手下大将张郃,高览,纪灵等人在不在?但是,具有一流水准的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曹操宗族,应该都在的,如果连他们都大惊失色,那么潘凤的武艺应该能在一流水平左右。另外,关羽和张飞绝不会失色,此时他们存在感低,不算在内。第三,最关键,估计也最具争议的。
原文:
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绍喜,便著俞涉出马。即时报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众大惊。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三国演义第五回》潘凤提着大斧上场,结果战不多时,就被斩了,但是却没有提到华雄斩他,到底用了几回合?这跟后面关羽“温酒斩华雄”如出一辙,只有一个模糊时间概念,并没有具体的过程,自然很难判断潘凤的真实实力。好在,俞涉和华雄的交手,提供了一些参考,俞涉是战不三合就被解决了,而且引得众人大惊,可见俞涉的“骁将”之名也有一定的含金量,否则也不会让大部分人惊讶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原文提到“即时来报”,也就是说俞涉几乎前脚出阵,后脚探子就回来了,再结合“不三合”即是“二回合”属于被秒,也就顺理成章了。
再回来看潘凤,是“战不多时”被杀,虽然时间也很短,却也说明了有一定的时间了,甚至这个时间超过了关羽“温酒”斩华雄。如果说关羽斩华雄,在三到五回之间,那么这个“战不多时”应该在五回合以上到八回合之间,再往下属于“不几合”到被秒杀的范畴,再往上属于“十余回合”的范畴,也不符合“战不多时”的速度。所以,综上所述,潘凤和华雄的交手当在七,八回合之间,而且纵观整部《三国演义》,找不到两将单挑在七,八回合之间的描述,这就是罗贯中为什么用“战不多时”来代表了。至于为什么关羽斩华雄,不用具体回合数呢?当然是特殊情况,既要表达关羽初斩大将的勇武,也为曹操和关羽的缘分埋下伏笔。
说回潘凤,那么既然他和华雄是交手七,八个回合被斩,那么潘凤的武艺应该达到什么水平?这得看华雄是什么水平了?大飞熊曾经分析过,华雄的武艺至少接近超一,原因有四,第一,西凉军出身,得到董卓,吕布认可,成为前锋大将;第二,一合反斩孙坚大将祖茂,让孙坚流泪,又祖茂和程普,黄盖,韩当齐名,至少在弱一流左右;第三,袁绍认为华雄只有颜良文丑能击败他,这两人可是超一的存在;第四,连斩大将之后,只有关羽敢上,并且在体力消耗不少的情况下,还能和关羽战了三到五合;所以,华雄是接近超一流的武力下,七,八合斩了潘凤,那么潘凤的武力值大概在弱一流到强二流之间,俞涉的武艺大概就是强二流。
这里还有一场战例来参考,就是作为超一流的马超曾经在八九回合击败于禁,虽然小说里于禁的武力在五子中属于最低的一位,但是都是一流的存在,于禁再差也起码比潘凤要强上一点,所以这从侧面说明,潘凤的武力值最多就在弱一流水平。另外,韩馥拥有一把好牌,却不会打,弱一流的潘凤能在韩馥军中有“上将”之名也正常,比如韩馥另外两位大将,一个耿武被颜良立斩,一个关纯被文丑砍杀,简直被秒得不能再秒了。
三国上将潘凤的战力究竟如何?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个极其富有戏剧性的事情,就是所谓的上将潘凤之死。而这番时期还导致潘凤同样“大名鼎鼎”的邢道荣、吕布、刘三刀三人一起被并列三国四大悲剧名将。
潘凤之死事件
《三国演义》十八路诸侯联军将讨伐董卓时,董卓就指派了手下的大将华雄前来收拾一下这些在他眼里不成气候的诸侯们。
刚开始时,也确实是如董卓如想,一个在西凉仅仅排位第四位的大将华雄,一出师就捷报频频,直接打的诸侯联军溃不成军,节节败退。
先是诛灭的济北相鲍信派去抢夺头功的三千马步军,华雄更是手起刀落一般,轻轻松松的就将鲍信的亲弟弟鲍忠给斩于马下。
再是大败“江东猛虎”孙坚的大军,设计诛杀了孙坚大量兵马,更是一刀把孙坚麾下最厉害的四大将之一的祖茂给一刀力劈了。
其次就是大败了孙坚之后,第二天华雄直接跑到诸侯联军的城门口去挑战,不到三回合,就把诸侯联军派出来对付自己的袁术麾下的骁将俞涉给斩杀了。
最后就是大名鼎鼎的潘凤了。俞涉死后,可是吓坏了众诸侯,直接都没人敢出去迎战了。这时候潘凤的老大韩馥就想着终于该自己表现了,派潘凤上去把华雄这小子砍了,正好展示一下直接的实力,震一震其他的诸侯。韩馥当即就站出来,自信满满的道;“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这可把袁绍高兴坏了,急急忙忙的就命令潘凤出战,可是事与愿违啊。当潘凤兴高采烈的提着自己的开山大斧头上马时,本来还想着自己可以拿下头功好好威风一把呢,没想的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前脚刚刚走出自己的家门,没一会儿就挂掉了,真的是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啊。
潘凤战力分析
但是注意了,《三国演义》书上并没有交代潘凤是怎么死的,只是说了:”去不多时, 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
并没有像之前那几个人一样,明明白白的交代了是和华雄直接交手,然后打不过被华雄光明正大的砍死。所以潘凤之死就成了一个疑点,他极有可能是中计而已。
可能是像很多网友说的那样,出战太急忙,加上高大威猛、斧头还重,马匹不行,被压垮了,落到地上的潘凤自然就被华雄轻轻松松大败了。
也有可能是太自信了,导致出门的时候太大意,一出门就中了华雄的埋伏,给乱箭射死了。真是够悲剧的,难怪是四大悲剧名将之一。
至于他的武力值到底有多高,到底打不打得过,打不过真实情况又能打多久,全部都成了有待商榷的问题。为此我特意去翻了很多资料,可是从《三国志》,到《后汉书》,再到《晋书》,包括《三国演义》都没见那本书记载了潘凤这个人,更没有任何关于他的战绩。
我们只能用一句“不知为何许人也”来形容,极有可能就是小说作者杜撰出来的一个人物。而且在历史上华雄分明就不是什么西凉名将,而是一个武功平平的家伙,如果真有潘凤这个人,还是当世的名将,肯定不可能被华雄杀死。
潘凤名气由来
至于潘凤这样一个在书里跑龙套的家伙是怎么火起来的?有了这么大的名气,甚至还有了“关西吕布、关东潘凤”这样不切实际的夸张说话,其实全都是来自于后世人对潘凤老大韩馥那句自信满满的“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的调侃,以及后世各种为了博人眼球的影视作品而已。
例举几个电视剧里潘凤的经典台词,就知道有多大的影响力了
2002年《貂蝉》电视剧里上将潘凤有一句极为张狂的台词:“小小娃娃口出狂言,我乃潘凤,快来送死!”
2009年台湾电视剧《终极三国》里潘凤也有这样一句台词:“华雄的拳在真正天才的眼里,不过是慢动作而已。”
2010年电视剧《新三国》中上将潘凤更有一句让人大跌眼镜的台词:“有何不敢?我的大斧早就饥渴难耐了!”emmer这不是英雄联盟里蛮王的台词吗……
不得不说,虽然这些电视剧都台词都是胡编乱造、子虚乌有的东西,但不得不说,确实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映象,也就导致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潘凤现在拥有了如此高的名气。
真实潘凤猜测
不过虽然没什么实际战绩和记载,竟然能背作为冀州太守的韩馥视为上将,肯定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一流武将不敢说,二流武将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文:唯恋无名
图:来源网络
本文原创首发,请勿转载,了解更多有趣历史,喜欢我请关注唯恋无名。
三国上将潘凤的战力究竟如何?
在《三国演义》中潘风的武力并不怎样。只从太守韩馥口中说出:“我有上将,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风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风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
其实仔细想想,莫说是骁将俞涉,上将潘风,及至斩死二人的华雄,只不过是施老先生烘托关二爷神武的牺性品而矣!
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前“。众之视之,其人身长九尺,丹风眼,卧蚕眉,声如巨钟,威风凛凛。
袁术大喝:“汝欺我诸候无将乎?量一弓手,安敢胡言,与我打出帐去“。曹操急止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叫出马,如其不胜,责之不迟”。
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
众诸候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人大惊,正欲探听。
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头颅,掷于地上,其酒尚温。此是关云长军事舞台的初次华丽亮像。至此已后关二爷的神武才被世人所认知。
也由此可见,骁将俞涉,上将潘风,斩杀二人的华雄,只是为关云长的神武作了个陪衬而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