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永久中立,瑞士有必要发展军事吗?
当然还是有必要的。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叫做永久中立国。
什么叫永久中立国?顾名思义,所谓永久中立国,就是就是永久中立,不带任何立场的国家。想要成为永久中立国,就必须放弃或者限制一些国家权利:
1、永久中立国,无论是在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都必须奉行中立的政策,不允许主动向他国发动战争,也不能参加、承担、进行战争义务的条约,如同盟条约、互助条约等。
2、永久中立国不允许与他国进行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也不能进口任何尖端武器。
3、永久中立国不能允许别国在本国建立军事基地、外国军队过境、参与对别国的经济抵制或封锁、也不得接受任何有损害中立地位的援助。
永久中立国为什么要发展军事?尽管如此,永久中立国并不意味着不能使用武力,而是不得主动发动战争。但是当受到其他国家攻击时,永久中立国为了保卫本国独立和领土完整,是允许进行自卫战以及为此目的而在平时保持军备的。
所以,瑞士作为永久中立国,当然还是有必要发展军事的,要不然等到别人来打你的时候,你连还手的能力都没有。
就和我们中国一样,我们承诺绝对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是绝不是不使用核武器,其实是一个道理。
号称永久中立,瑞士有必要发展军事吗?
瑞士国土面积比较小,和周围的国家比起来只能算是小班的小朋友,所以要欺负别人是不可能的,最多也就只能是不让别的国家欺负自己而已。
所以瑞士能做到的最好程度就是:只要你不欺负我,我保证也不欺负你。也就是去做一个“永久中立国”。
但要保证自己不去欺负别人这个好办,只要头脑清醒就可以做到了。而要保证别人不欺负自己,光靠喊口号是不行的。
那么瑞士要做到的也就是要让其他国家明确地知道:侵略瑞士,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坏处大大的,好处小小的,这样除非是遇到了疯子一样的国家,按正常人的逻辑思维,也就没人再去动瑞士的歪心思了。
那么接下来瑞士该如何做呢?首先,瑞士得明确的表明自己的对外态度:你不打我,我就不打你;我不打你,你也别打我。这个绝不能让别的国家有模糊意识。
其次,瑞士还得让别的国家相信他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像他的银行业一样,必须保证信用。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大家发现瑞士人还真的做到了人畜无害的地步,那么大家也就真的放心了。
最后,为了防止某些不按常理出牌的国家轻易来动自己,瑞士还必须让自己保持一定的实力,决不能自废武功,否则那就是在诱惑其它国家无视它这个中立国的身份来吞并它了。
瑞士要做到第一点并不难,只要向世界宣布自己打算怎样干就行了。比较难的是做到第二点,如何保证自己不去外面惹事生非,对谁都保持一个“中立”的态度。在这方面,其实瑞士也有做不好的地方。比如在二战时,瑞士为纳粹德国其实是暗中做了很多事的,比如向德国提供贷款、为德国储备黄金、瑞士银行帮助纳粹侵占犹太人财产等。这些事瑞士做的很不地道,一点“中立国”的样子都没有。但好在当时谁都不知道,大家就算知道了当时也顾不上跟瑞士说事。等到战后,反正都已经不打仗了,瑞士再该打,也没人再去跑到瑞士去动武教训这个坏家伙了。
要做到第三点,瑞士其实也并不难。除了拥有地理上的优势外,瑞士还是一个全民皆兵的国家。这样就使得瑞士像一座耸立在高山上的城堡,易守难攻,周围的“大国”假如下定决心去攻占瑞士应该是可以攻得下来的,但一定会付出惨痛的代价。在还没有称霸欧洲,拥有绝对的优势去对付其他强国的情况下,以前当然是没有哪个国家会去干这种还没杀敌一千,就已经自损八百的蠢事的。
但那是以前,如果放在现在,随着武器先进程度的不断提高,那就很难说了。假如我是现在的法国,那就会在世界大战再次爆发时给瑞士来上一颗原子弹尝尝,反正瑞士银行的黄金最多也只会融化,一颗原子弹换1000吨黄金,那还是相当划算的,对不对?
不过这么恶毒的想法我也只是说说罢了,主要是想为犹太人出口气。不过还是建议当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以色列先不要跟阿拉伯人开练,而应该先派飞机把瑞士炸他一个不亦乐乎报报仇,不然怎对得起以色列人“有仇必报”的个性?
号称永久中立,瑞士有必要发展军事吗?
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都是中立国,但是却遭到德国猛烈的进攻,最终沦陷,中立国也只是一纸条约,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谁来保障中立国的权力?
1939年德国占领波兰之后,将目光转向西方,瞄准了法国和英国,法国在与德国边境线上修剪了漫长的马奇诺防线,难以逾越,而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三国位于法国和德国中间,加上虽然名义上是中立国,却在军事上偏向法国,因此遭到了德国的全面入侵,荷兰顽强抵抗五天之后选择投降。
荷兰、卢森堡和比利时三国遭到入侵,充分说明了中立国的地位:给你面子你是中立国,不给你面子就什么都不是。
德国也不是入侵了所有的中立国,瑞士和瑞典两国就能够幸免于难,瑞士与德国关系良好,是纳粹德国筹措资金的重要通道,德语是瑞士的官方语言,瑞士境内也生活了大量德意志人,除了亲德以外,强大的军事实力是关键,入侵瑞士,德国也将付出巨大代价。
瑞士雇佣兵十分出名,在法国与西班牙的战争中,瑞士军团被法国和西班牙双方雇佣,在战场厮杀的居然是瑞士人,1815年维也纳会议正式确定了瑞士的永久中立国身份,但是瑞士仍然保持一支强大的军队。
瑞士全国总人口800万,却拥有36万军队,瑞士法律规定,20~34岁身体健康的男性公民都要服兵役,总服役时间为280天,退役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回到军队训练,士兵的单兵武器由个人保管,因此瑞士是全民皆兵的国家。
瑞士多山,地形复杂,易守难攻,为了国防需要,瑞士人将大山掏空,在山内部署防御工事,即使占领瑞士,也会付出巨大代价,二战德国将军伦德施泰德曾说过,如果进攻瑞士,德国恐怕要付出100个师,远远超过德国在波兰和法国的损失,德国还要登陆英国,进攻苏联,所以并不愿意把军队消耗在瑞士。
真正让瑞士免遭德国入侵的是瑞士强大的军事实力和与德国的关系,而不是瑞士的永久中立国身份,德国先后撕毁了与英法签订的《慕尼黑协定》,与苏联的《互不侵犯条约》,瑞士的中立国身份在德国眼里一文不值,根本无法阻挡德军。
小国想要自保,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抱团取暖,比如欧洲国家加入北约,但是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另一种方式则是宣布成为永久中立国,不过国防需要自理。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号称永久中立,瑞士有必要发展军事吗?
当然有必要;只有经济上的强大是求不来中立的,只有强大的军力别人才会看到你是中立国。瑞士自从宣布中立国后,就十分注重发展国防,因为他们深知军事上的弱小无法实现真正的中立,战争开始管你中立不中立,国防不行开打就是。这就跟当前大国拥有的核武器一个道理;许多国家都拥核,却都不指望用用,就是要的核武器的威慑力,告诉别人我不是好欺负的;瑞士作为中立国,却保持强大的常规部队是自己实现中立的根本保障,别指望我不打你,你就别打我。
网络配图 欧洲地图和瑞士风光
中立,就是没有政治立场,不会站队某个国家;保持军队是为了告诉别人,我对你没威胁,你别来打我;你要蛮干,我就要往死里揍你。
瑞士是一个多山国家,阿尔卑斯山脉横穿全境;四周有法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这些国家接壤,可以说瑞士与强国为邻;瑞士有着天然发展强大军事的需要,要不自己心里不踏实,而单纯口头的中立并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来的靠谱,别人来打,至少自己可以反抗。拥有超大经济体量的日本正是军事上太弱小,需要美国保护,才会被美国强迫着签署了很不公平的《广场协定》就是反面例子。
正是瑞士深知“只有军事上强大的自己,别人才会尊重你,才会听你说了什么。”瑞士一直保有大规模的军事力量,常备军达到三四十万,战时还可以动员出来上百万的民兵力量,这种全民皆兵的制度可以说很好的要瑞士的中立名副其实。欧洲除了瑞士也有中立国,但由于没有重视军事力量的发展,根本实现不了真正的中立,总被一些大国裹挟来裹挟去,更不可能取得瑞士在国际上中立国的名声。
有人说瑞士几乎把阿尔卑斯山掏空,这里面有军事基地,有四通八达的道路网,可以容纳瑞士人在掩体中生活十几天,里面储备了各种物资。你就是把瑞士地表夷为平地,说不定哪里会冒出军事反击力量。任何要进攻瑞士的人都要反复权衡值不值,能不能拿得下。
网络配图 瑞士风光
在二战的时候,瑞士直接断掉与德国和意大利的通道。瑞士人已经全部进入战时体制,准备干仗。希特勒本来是计划拿下瑞士,德国情报部门给希特勒打了份报告,说拿下瑞士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希特勒左右考虑,瑞士国家多山地,战略位置不重要,他又是中立国,对自己威胁不大。希特勒最后放弃打瑞士了。如果当时的瑞士没有军队,希特勒管你中立不中立,拿下只是顺手的事。
所以瑞士坚信,愈是保持中立,愈需要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而不是保持中立,就认为不用发展军事了。因为只有强大的军事才能更好地保证自己的中立。
号称永久中立,瑞士有必要发展军事吗?
绝对没有什么永久中立和绝对中立这样的事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瑞士不还一样给德国提供过支持吗?所谓的中立其实是一脚站立在强者肩膀上的不干涉而已。
再者并不是什么国家都能宣称中立,想要中立首先得自强,而瑞士觉得算得上一个硬骨头!瑞士的军事实力着实不弱。
瑞士实行“全民皆兵”的普遍义务民兵制。宪法规定,凡年满20周岁至42周岁的男性公民必须服兵役。女性公民可志愿服兵役。凡年满19周岁的男性青年必须到就近征兵处报名并体检,合格者20周岁入伍。
新兵入伍第1年在所属军兵种新兵学校接受为期15周的军事基础训练,此后直到42周岁每隔1年到部队参加1 次复训,共10次,每次19-20天,总受训时间为300天,士官的总受训时间为460-670天,尉官为770-900天,校官为1050-1300 天,将官视情况而定,一般高于1300天。各级军官最高服役年限,将官为52岁(可根据需要服役至62岁)。校官为52岁,尉官为42岁(其中上尉可根据需要服役至52岁)。民兵军人退出现役后自动转为民防役。自1999年1月1日起,公民服民防役的年限由原来的52岁降为50岁。
瑞士人作战悍勇,更重要的是忠诚,瑞士的雇佣兵闻名世界,梵蒂冈教皇的护卫队只有瑞士人才能担当!1506年1月22日,一支150人组成的瑞士军队穿越人民之门(Porta del Popolo)进驻梵蒂冈接受当时的教皇尤利乌斯二世(Julius II)的祝福,标志着这支世界上最古老军队的建立。瑞士人的悍勇和忠诚得到了教会的认可!
加上瑞士的地势特别适合防守,一般的国家想要一举攻下瑞士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发生战争的时候,如果没有特别的把握,没有人愿意花力气去打瑞士,这就是瑞士中立的底气。瑞士的常规军规模大约有20万,但是战争动员能力极强,瑞士也发展了强大的军事研发和生产能力,它怎么可能不发展军事呢?
瑞士必须发展军事才能确保中立,否则就会变成人人垂涎的肥肉。
号称永久中立,瑞士有必要发展军事吗?
瑞士,地处西欧腹地,由于大部分国土位于阿尔卑斯山脉,所以海拔较高,并无战略地理区位优势。历来不参与欧洲战事的瑞士,对外早就表示“永久中立”,即使是烽火连天的两次世界大战,瑞士也都没有参与其中。其他国家也知道瑞士的脾气,所以瑞士大肆发展国防和军队完全没有必要,仅需要保持最基本的警察部队和低程度的自卫力量,用以保障自家领空和居民的生命安全。
在瑞士接受展示的美军F-35A
有趣的是,这个一个基本不会参与战争、也不会被侵略的国家,近日却因为战机军购闹得全民吵翻了天。据英国路透社12月23日报道,瑞士左派的社会民主党已经表示,他们将发起联署,应民意启动反对新战机采购的公投:“瑞士根本不需要花61亿美元这么多冤枉钱,购买如此昂贵的战机。因为瑞士空军如今现役的便宜战机已经可以起到保家卫国的作用,训练飞行员也绰绰有余。”
瑞士全国就战机采购一案争论不休,起源于2017年瑞士在达沃斯论坛上的官宣,当时瑞士表示将会投入60亿瑞士法郎(约合61.13亿美元)的专项经费,对空军麾下的战机进行大规模的机队更新。
但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瑞士的左派社民党就已经开始反对,事实上要不是该党派的努力,瑞士可能要按照最早的计划:180亿瑞士法郎(约合183.5亿美元)的天价来打造一支“王牌空军”,可瑞士真的需要这么一支空军吗?
瑞士空军如今的主力是30架美国的F/A-18“大黄蜂”,但截至到2019年4月,瑞士空军只有十几名全职飞行员。所以说如果61亿美元的战机军购得到落实,瑞士空军现役战机数量甩飞行员数量数倍也将成为必然。
瑞士空军现役的F-5战机
但不管怎么说,瑞士仍然希望获得更新式的战机,换掉老式的F-5E“虎II”战机,即使可能用不上,具体的可能方案包括:
1.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F-35 A战机;
2. 波音公司的F/A-18 E/F“超级大黄蜂”战斗攻击机;
3. 瑞典绅宝公司的JAS-39“鹰狮”战机;
4. 欧洲战机公司的“台风”战机;
5. 法国达索的“阵风”战机。
结合如此高的军售价格,瑞士空军购买美国洛马的F-35 A的可能性更高。
作为中立国的瑞士,长时间未曾卷入战争,空军作为自我防卫之用,规模相较邻近的德法而言绝对小得多。从公开数据显示,现役的30架F/A-18“大黄蜂”战机,都是1996年开始服役至今;而F-5E“虎II”式则还剩下22架现役,其中有11架则属于特技表演队。
但对于瑞士而言,却有一个潜在的隐忧,由于国内采行所谓“直接民主”,最后一次卷入欧洲战争,要回溯至接近170年前的1847年之久,如此巨额的国防经费开销,实在是很难说服长年生活在和平年代的瑞士国民支持。
瑞士空军现役的F/A-18“大黄蜂”攻击战斗机
事实上,早在2014年,瑞士就曾考虑更换战机,但当时那笔35亿瑞士法郎(约合35.5亿美元)拟向瑞典绅宝公司采购22架JAS-39“鹰狮”战机的订单,却在公投上遭到52%民众反对而搁置。本次金额更高、数量也更多的开销,是否能获得国民支持,恐怕也将考验瑞士政府的说服力与宣传能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