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长辈让和不幸的人保持距离?依据是什么?

一个长辈说如果你身边的朋友有太多的不幸,最好别深交。因为这样的人容易走极端,也看不得别人幸福,会羡慕嫉妒,甚至破坏,是这样吗?

长辈对晚辈的关心是真的,他让你和不幸的人保持距离是对的。

因为不幸的人之所以不幸,除了有客观原因外,主观原因也很重要。如果不是客观原因,那么这个不幸的人一定是从小不努力,遇到困难就躲避,身上充满了负能量的人。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如果经常和充满负能量的人在一起,那么我们就会被传染,也会弄一身的负能量。

再说了,不幸的人他已经很不幸了,你和他在一起,得不到他的帮助很正常,而且他会需要你的帮助。我不是不让你去帮助別人,但每个人能力有限,你帮不上忙时,会很内疚,长期这样,你会很不自信,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好的呢?

所以我也劝尚在成长阶段的年轻人,尽量和不幸的人保持距离,除非你成功了,有能力帮助这些不幸的人,到那时再来帮助他们吧!

为什么有些长辈让和不幸的人保持距离?依据是什么?

这些想法都是不科学的,没有依据。核心就是自私,生怕别人影响自己。远离不幸的人,去接近幸运的人,自己就幸运了?接近有钱人你就有钱了?要是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不幸了,你也要远离吗?如果有一天你自己不幸了也希望别人远离你吗?

人人都有不如意,都可能遇到困难。作为熟人、朋友应该在这时出现,主动接近他们,倾听他们的倾诉,这才是人间的爱心。看到别人有难就远离的人是什么道德素质?具有这种思想观念的人不论遇到什么人陷入何等危机、危险中都会在第一时间逃离,真可谓见死不救。我想,社会不需要宣传这样的理念,人们也不会接受这样的理念。社会弘扬的是舍己救人,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弱势群体、处于困境的人、遇到不幸的人要优先得到照顾。

为什么有些长辈让和不幸的人保持距离?依据是什么?

以前不懂这件事情,一直喜欢同情弱者帮助那些不幸的人,年龄大了才晚熟,想起和不幸的人在一起,带来的种种不舒服,让自己平添心堵,现在知道了这句话的含义,很可信,以后教育孩子,不要这样了,很有道理。

父母是很纯朴很老实的老农民,一辈子喜欢同情别人帮助弱者,可是一辈子帮助过的人,只要境遇好起来,得到改善,第一个反对的,就是父母。因此父母总是自嘲,说自己是“路旁土”的命,只有落魄的人才会来找你,一旦发迹,就会背叛你,成为你的敌人。但是自嘲归自嘲,下一次遇见可怜人,还是忍不住会帮助,却从来没有思考过,为什么不幸的人要远离,还经常给我和哥哥做思想工作,让我们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更多的落魄人。

在看多了那些经过我家帮助,最后却反过来倒咬一口的人,我不理解父母的思想和行为,但是却一直照着做。直到自己被人伤过之后,才明白并非父母做的都是对的。

记得以前同姓中有一个光棍,把父亲唤作叔,父母看他可怜,帮他讨了一个流浪讨饭到我村的女人,带着两个女儿,说自己丈夫饿死了,父母帮光棍张罗娶到家,没粮食吃,妈妈经常把自己刚出锅的馒头,用衣服包着,偷偷送给娘三个,却不给在旁边眼巴巴看着的我们吃,这家女人带着小孩,经常偷村里的庄稼,有许多次都是父亲替她们求情,让大家看在自己面子上放了她们。后来,这家人经常偷我家的东西,因为父母睁只眼闭只眼,还经常送粮食送东西给她们。可是等长大以后,她们的两个女儿,最恨的就是我家,说了我家许多坏话,说看不起他们,当年欺负他们,村里人都不理解,现在,我和那两个女儿,都没有来往过。

我有一个做生意的朋友,我们是同龄人,住在一个院里,儿女也是同龄,两家人经常在一起。后来她的丈夫因为赌博,输光了家产,把父亲辛辛苦苦几十年的生意,全部败掉了,全家人失去生活来源。他的老父亲叫上我家爱人,带上大儿子,把他狠狠批评了一顿,又去找了那几个勾引他赌博的人,把他从邪路上往回拉。

后来,他们生意破产了,我们一直帮助他们家。他家媳妇来我家,看见我家儿女,总是羡慕的说,我家孩子有福气,她的命好苦,孩子和我家孩子一样大,却被送回老家没人管,在家里胡混,学习也耽误了,现在在社会上打工、叛逆,不服管教,女儿小小年纪,已经和别人交朋友同居。我心里也很难受,经常注意在她的面前不说高兴的事情,以免触碰到她的痛处。

和她来往的那几年,我家也有很多倒霉事。有一次和她一起乘车,去帮她做生意,结果在车上钱包和手机都被小偷偷走了,我好沮丧,她却像个没事人一样挺高兴,我奇怪她的反应,难道我的损失和她无关,她才无动于衷吗?要知道,我和她在一起,各种开支都是我付的,包括车票,但是我都没有多想。

直到若干年以后,我也离开市场,改换行业,做其他生意。告诉她以后,她顿时流露出轻蔑的表情,说我们生意也破产了,我告诉她,没有,只是做烦了,想换个行业。但是在她看来,在原来的地方做生意,是天下最好的事情,自己是命苦,摊上没用的老公,把公公的家产输光,别人离开市场,是无能。

于是,从此以后,在我面前热嘲冷讽,百般嘲弄,我奇怪了,我儿女都在城里重点中学读书,家里房子买了,只是改行,有这么狼狈不堪吗?我想起自己为了帮她,丢钱包丟手机,而她无动于衷的样子,原来自己不幸,也见不得别人好,希望别人和自己一样苦。

在她又一次让我帮她找工作时,我再也没有像以前一样,傻傻的有求必应,我远离了她。女儿高兴的说,我做的对,把一个不幸的人,天天带到家里,听她哭诉,给她垫钱,把自己的好气场都破坏掉了,受他影响,跟着她倒霉,她却幸灾乐祸,盼望你倒霉,见不得你好,这样的人心理已经扭曲了,不正常,为啥要和这样的人来往?

我觉得我家孩子说的对,比我活了几十岁的人有头脑、有思想,我应该听女儿的。

为什么有些长辈让和不幸的人保持距离?依据是什么?

现在的社会需要正能量,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生活环境,会让我们感受到更多的善意,更多的快乐,更多的温暖,更多的爱。生活不会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但也不可能像不幸人看见的那么糟糕。太不幸的人,生活一直给他们的都是苦难,都是寸步难行,都是麻烦不断,都是看不见希望的日子。他们身上充满了太多负面情绪,或沮丧,或愤怒,或抱怨,或卑微,或愚昧无知,或随时报复社会。他们需要找个地方倾诉苦难,缓解负面情绪,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希望能得到他人的救赎。所以你离太不幸的人近,就会成为他倾诉的对象,成为他的救赎。

太不幸人经历过太多的苦难,受到太多的不公和屈辱,有苦说不出,有难躲不过,又活得太过憋屈、压抑。倘若这个时候你离他很近,刚好被他抓住,他就会把内心的苦难、烦恼一股脑都倾泻给你,你会被他的故事所感染,或同情怜悯,或打抱不平,或挺身而出,或为自己招惹不必要的麻烦,或直接影响你的判断能力。听太多负面的东西,听太多不幸的故事,会让我们感到压抑,会让我们感到不舒服,会让我们也跟他一样抑郁,会让我们怀疑这个社会的公平性,会让我们的心情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会让我们带着批判的负面情绪,处理自己的人生。不是所有的不幸之人,就真的不幸。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一定要远离那些让你不舒服的人,一定要远离天天向你抱怨、向你诉苦的不幸人,因为你不能成为他的救赎。

当你的朋友一次又一次的跟你诉苦,跟你抱怨,没完没了的跟你谈她的不幸,她所受得委屈,天天不管你有事没事,不管你的心情好坏,不管你是不是累,是不是忙。她只是一个劲的在叙说着她的不幸,怨天尤人、牢骚满腹,没完没了。她还不断地问你,她那句话说错了,她那件事做错了,为什么大家都不同情她,不关心她,不爱护她。这人这个不好,那人那个不对,通通都针对她,通通都对不起她。她还会问你她说得对不对,她的看法对不对。如果你不附和,不和她一样批评某些人或事,不埋怨这些个不公平,她就觉得你不够朋友,不够仗义,不为她着想……。她白跟你好了,白跟你说这么多了……。

生活本来就不可能一帆风顺,大家都是普通人,都没有什么本事,都不能给太不幸的人解决问题,与其成为太不幸人的垃圾桶,还不如远离他,帮不了他,不如远离他,自己的定力不够,不要让他把你带到不幸的坑里。

为什么有些长辈让和不幸的人保持距离?依据是什么?

太不幸的人在经受过磨难后,能以正常的心态和积极乐观的精神去生活的,不多!他们在埋怨生活对他们不公正的同时,会把怒气和不满发泄到周围的人身上。

我有一位中年丧偶的朋友,她原本衣食无忧,有固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她的丈夫患病治疗期间花费光了家里的积蓄,最后撒手人寰。好在没有外债,她儿子学习成绩优异,母子俩安然度日没有任何问题。

有一回,我们相约出去玩,她很节省,总是说:“我负担重,没有钱,就不买了!” 是这个道理,吃饭穿衣量家当,量力而行就好。然而她又说:“你怎么不买?你家两口子都有工资,不像我,一个人养孩子……”

我告诉她:每家都有自己的现实情况,我家有自己的规划。对于买东西,我们家的原则就是不买不需要的物品,这并不是有钱没钱的事情,并不是说有钱就可以随便花,没钱就什么都不能买。

日子的好赖是过下的,家底也是一点点经营下的。别去羡慕别人的生活,脚踏实地的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了才是主要的。

我的朋友人很善良,但因为丈夫的去世,总觉得别人家是完整的家庭,有事情都是有商有量共同应对,而她只能一个人扛着,有点悲观了!

她从思想观念里认定了自己是不幸的人,这种情绪就表现在对待生活的方方面面,总是以一种“我真可怜”的心态来看问题。

对于这种类型悲观的朋友,如果你的内心够强大,可以保持密切联系,否则,还是保持距离以免受到感染。

悲观的情绪不是靠引导的帮助就能摆脱了,主要还是靠自身,所以,我认为还是与这类人保持距离。

为什么有些长辈让和不幸的人保持距离?依据是什么?

网络上阿猫阿狗凭着主观意识都可以随便发表言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去看待问题,事实上每个人都不能保证一辈子都是风调雨顺的,该远离的是品德有问题的人才是,不幸算什么问题,帮不到人家也没必要嫌弃吧!这得多现实才能说出这样的话?哪个人跟我说这样的话,即使他再牛逼,我也会第一时间和他保持距离。老话也不都是对的,长辈中也有坏人变老的,不可迷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