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钙是不是越多越好?为什么?

补钙并不是越多越好,缺钙的人群并不是疯狂补钙就有助于改善骨质酥松或缺钙的现象,另一点,钙补得过多反倒会加速钙质流失,还会增高血钙浓度,增加诱发结石的几率。钙的确是人体所需的重要元素,我们的骨骼、牙齿对钙质需求较高,钙离子还是调节体内重要内平衡的元素之一,但补钙也应当有所节制,最好不低于推荐摄入量,但也不要高于最高耐受量!

而且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对钙质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如:

  • 儿童,每日400~700mg为宜;

  • 青春期阶段代谢旺盛,矿物质需求量大,每日推荐1300mg;
  • 一般成年人推荐每日800~1000mg;
  • 孕期女性,哺乳期女性需求钙质较高,推荐每日增加到1000~1500mg。
  • 部分朋友认为中老年对钙质需求应该也减弱了,其实恰好不是如此,中老年骨密度流失较快,更应当重视补钙,55~60岁人群每日应当不少于1000mg;
  • 绝经后的女性因雌性激素损失更需求大量钙质补充,推荐每日1500mg;
  • 老年朋友钙质吸收能力下降,推荐每日也要补充1200~1500mg。

虽然钙质是人体重要的所需,但也不能过多补充,0~1岁,每日补钙不宜超过1000mg/d,4岁以后人体可耐受的最高钙质摄入量是2000mg/d。

  • 补钙过量可能会造成血液中血钙浓度增加,高钙血症会加速动脉中沉积物的沉淀,可增加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性;

  • 过多的补钙也会造成部分矿物质吸收阻碍,人体的矿物质可相互促进吸收,也可相互阻碍,若一种矿物质过高,则影响其他矿物质的吸收,若高钙血症,可出现铁、锌、镁、磷的吸收受阻;
  • 过度地补钙也可造成钙质更多流失,现代研究发现,长期过度补钙反倒会增加骨质酥松患者骨折的几率。另外过多钙质的补充可加重尿路结石、还可能造成碱中毒。

蛋奶类食物是钙质的良好来源,膳食指南推荐每日摄入300g左右奶制品,一枚鸡蛋,另外豆制品,特别是大豆食物也是钙质的良好来源,坚果类食物钙质含量也不赖,每日推荐坚果+大豆食物摄入量30g左右。很多朋友认为蔬菜中钙质含量丰富,一些绿叶蔬菜的确含钙量较高,不过它们的生物利用率并不高,也就是说吸收率较低,所以不能仅通过蔬菜来补充钙质。富含钙质的食物还有虾米、虾皮、河鱼、河贝,薯类食物,日常尽量丰富食物来源,如果一天中钙质补充不足,可增加额外膳食补充剂补充,不过不推荐超过300mg额外的补充。

补钙并不仅仅是“补钙”,还应当注意磷元素、维生素D、维生素K的补充,适当的钙磷比例有助促进钙质吸收,维生素D的缺乏可能导致肠道对钙、磷的吸收量减少,影响骨钙化,长期缺乏可加重骨质酥松、影响骨骼、牙齿发育,维生素D需要在日光下活化,所以经常参加户外活动,晒晒太阳对补钙是绝对有利的。维生素K2对钙质吸收也有益,它就像一个导航员,把吸收的钙质指引到正确的地方沉积,避免它们沉积在错误区域而影响关节或增加结石的几率。

补钙是不是越多越好?为什么?

导语:钙是维持我们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营养素之一,是我们体内最丰富的矿物质,它除了是牙齿、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参与机体的肌肉纤维、心肌、骨骼肌收缩、神经系统传递、激素分泌、刺激部分酶的活性以及参与凝血功能等等。国外的一些研究还发现,充足的钙元素摄入对预防肠癌有益处。

既然钙有这么多作用,是不是补钙越多越好?

当然不是了!最为营养素之一,钙是不可或缺的,但是这也不代表越多越好,不仅是钙元素,其他人体必须营养素也是同样,摄入的过多反而可能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近年来,之所以补钙的建议被很多健康工作者提倡,是因为营养普查发现,我国居民钙元素的平均摄入量较低,只有400~500毫克/每日,远低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钙元素的推荐摄入量:

所谓的参考摄入量是指可以满足机体对这种营养素的需求,长期低于这个标准则容易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影响机体健康。

对于一般健康成年人来说,每天800毫克的钙就足够了,且最高不宜超过2000毫克,也就是上图中的人体可耐受量,一旦超过这个标准值,则可能导致风险的发生:

  • 如集中摄入大量的钙,容易引起尿钙排出量增加,从而导致肾结石风险升高/
  • 过多的钙还会干扰和抑制其他营养素的吸收利用,如铁元素、锌元素/
  • 增加前列腺癌及心脏疾病风险/
  • 可能导致便秘
所以,钙元素并不是补充的越多越好。

那么日常补钙需要注意什么?

食物补钙永远是优先选择,奶制品是目前公认的钙元素的最佳来源,最好每天摄入300ml左右的奶制品,牛奶、酸奶都可以,此外奶酪中钙的含量也十分丰富。除却奶制品,豆制品、绿叶蔬菜、芝麻等钙元素含量也比较高,虽然其吸收率没有奶制品高,但是也可以为补钙奉献出一份力量,同时绿叶蔬菜中富含的镁、钾、维生素K等可以帮助钙沉淀于骨骼,让钙更好的发挥作用。

如果饮食习惯中钙摄入不足,那么可以考虑补充一些钙片,这时需要注意服用钙片的剂量每次100~200毫克为宜,过多则降低吸收率,还可能诱发便秘。

谢谢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补钙是不是越多越好?为什么?

补钙不是越多越好,不可过量。

这个最大量,专有名词叫做“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中国成年人为2000毫克每天,其它人群酌情增减。

钙,是人体含量最多的矿物质,牙齿、骨骼的主要组成成分,维持神经、肌肉的活动,调节机体酶的活性、维持体液酸碱平衡等等生理功能。

钙,如此重要,但是国人缺钙却很普遍——这与国人的饮食模式和习惯,高度相关。

日常食物中,含钙丰富的食物有:

虾皮、小虾、带骨小鱼、泥鳅(不常吃),海带、紫菜、黑木耳(少量吃),芝麻(撒少许当佐料用),荠菜、雪里蕻、苋菜(钙的吸收利用率低)。

所有的补钙举措,均指向两种食物:豆制品和牛奶!

只有此二者,购买方便、价格公道、味道好、能大量吃。

据统计,国人2012年平均摄入奶制品,仅为25克左右,含钙不足30毫克。只能说,国人普遍饮用牛奶的习惯,还没有养成。

看来,只有大豆及豆制品,能“挑大梁”了。

豆腐、豆腐丝、豆腐干、豆腐皮、腐竹等,含钙量丰富,民众每日可酌情尽情享用。

中国成人钙的推荐摄入量,是800毫克,而据2012年营养调查研究,国人平均钙摄入量,不到400毫克水平。

钙在人体内的吸收率,受到人群类型、钙的营养状况、食物类型、草酸植酸磷酸含量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膳食纤维、过剩的脂肪酸、咖啡因、酒精、某些氨基酸等,抑制钙的吸收。

维生素C、乳糖、某些抗生素等,有利于钙的吸收。

钙,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会造成高钙血症、高尿钙、血管和软组织钙化,肾结石风险增加。

请注意,建议从食物中,而不是“膳食补充剂”、“营养保健品”中摄入钙,就不会有过量摄入的风险。

适宜的钙营养水平,可以提升骨密度峰值,减少骨质疏松患病的风险,有利于晚年生活健康。

普通成年人,每日300毫升牛奶(酸奶),或替换为40克奶粉,另加上100克豆腐,即可补齐钙摄入不足的部分。

“钙”因有你,世界才美好!

补钙是不是越多越好?为什么?

补钙治疗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方式之一,人们通过服用钙剂的药品、保健品或是奶制品等方式进行补充,不管是否有骨质疏松,都想着有事没事吃点钙片预防着为好,但是对于补钙的剂量却不是每个人都清楚。

1、正常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mg,主要指元素钙的含量,这里教大家怎么计算钙的含量,如果是单纯就是钙或是钙和维生素D的混合物,我们直接看药品规格是多少克就可以了,如果是保健品的钙剂里面除了含钙还含有氨基糖或是硫酸软骨素的含量,怎么计算钙的含量呢,如某补钙保健品每片0.85g、每日2次,每次2片,每100g含钙的是8g,那计算起来就是相当于每日吃3.4g的总量,里面含有的钙相当于272mg。那么我就可得知这样的保健品补钙量是达不到正常成人所需的800mg的剂量的。

2、50岁及以上人权每日摄入的钙需要量为1000-1200mg,尽可能要通过食物中获取充足的钙,调查显示我国居民的每日从食物中获取的钙约为400mg,所以要补充500-600mg/d。

3、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对钙的需求量更大,根据中国营养学会不同时期儿童补钙的摄入量推荐为。0-6个月婴儿为200mg/日,7-12个月为250mg/日,1岁~为600mg/日,4岁~为800mg/日,7岁~为800mg/日,11岁~为1000mg/日,

所以,钙剂不是越多越好,要适量,根据您所在的年龄范围进行适当补充,超大剂量补充钙剂可能增加肾结石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且高钙血症和高钙尿症时应该避免使用钙剂。

补钙是不是越多越好?为什么?

补钙并不是越多越好。

钙,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常人体内含有1000-1200克的钙,其中99.3%集中于骨、齿组织,而钙对保证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维持骨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体钙缺乏,主要表现为和骨骼的变化,即儿童时期的佝偻病以及成年人的骨质疏松,所以我们补钙的目的就是为了预防儿童佝偻病和成人骨质疏松。

就我国的膳食结构以及奶量的销售量调查表明:我国居民摄入量普遍偏低,仅达到推荐摄入量的一半,因此钙缺乏是最常见的营养性疾病,所以倡导和推荐大家要饮奶,因为奶是补充钙的最佳食物来源,无论是含钙量还是吸收利用率来说。

就此,很多人也产生了一些误区,照这样说,是不是钙的补充量越多越好。当然不是。

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人钙的摄入量为800mg/d,50岁以后为1000mg/d。成人及1岁以上的儿童钙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为2000毫克。

二、钙的摄入过量对身体的危害:

1、肾结石,钙摄入量增多,与肾结石患病率有直接的关系。西方人钙摄入过多,所以肾结石的患病率也高。

2、奶碱综合征,包括高钙血症,碱中毒和肾功能障碍。如果钙摄入过量,会有急性发作者。严重者会影响到神经系统。

3、当钙摄入的过多会影响其他矿物质的吸收,比如铁,钙摄入过高明显抑制铁的吸收,还会影响到锌的吸收率,除此之外,还有镁、磷。

这也就是很多补钙制剂或保健品中,都会注重钙、镁、锌的比例问题的缘故。

如何补钙:

1)补钙最佳食物来源: 牛奶、芝麻、小虾皮、小鱼、豆制品以及绿叶蔬菜。

2)首选食物补钙,如果因特殊原因食物中无法获取,可选择钙制剂。

3)补钙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D以及锌、镁。

补钙是不是越多越好?为什么?

有人认为每天服用的钙越多,人体吸收就会更容易?是这样吗?其实不是。山东省立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袁林解释到:虽然补钙是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之一,但补钙的药并非吃得越多越好。钙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钙缺乏会导致骨骼代谢障碍,但补钙要“补得巧,补得好”才有效。

如果患者长期大量服用补钙制剂,可能引起便秘。而补钙补过量的直接影响就是引起肾结石。肾功能不良患者由于钙的排泄受影响而容易形成高钙血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