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修行到底是什么?
把修行两个字拆开来看,一个修字,一个行字。修,意味着有不对的地方需要修正,可能是我们的思想意识,或者是言行举止,也就是所谓的习气,有不好的地方,需要我们去修正。
由于我们大多数人又觉察不到自己身上有哪些习气不对,就像小孩子做错了事他自己不知道,这时大人就会去告诉他哪里做得不对需要改正一样。修行也一样,当没有其他人给你指出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如打坐,观呼吸,修禅,站桩等所谓的修行方法,来帮助我们看清自己身上的问题,就像我们人在黑暗中看不清路,但是借助于火把或手电等工具,让我们能看清楚路,这样我们走路的时候就比较心安。
虽然我们知道了通过借助于工具,能照亮我们前行的路,但不意味每个人都愿意去走,也即所谓的行。简单来说,就是知道了方法理论,但没有去实践。王阳明先生提出的知行合一,佛家的信,解,行,证,也是这个道理,知道了而不去做,不算真正的知道,只有去做了,印证了确实如理论所说的那样,才算是真正的知道。光修不行,光行不修,都不行,从这一点来看,我们也就容易理解修行的实质。
修行并不仅仅只是出家人做的事,我们普通人随时随地,万事万物皆可修,修行不是只在山上庙里,更在我们红尘俗世。
所谓修行到底是什么?
现在人人都在谈修行,那什么才是真正的修行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谈谈,修行到底是什么:修行,从简单的来说,就是从人的外在行为和习惯上去修正自己,好让自己的行为达到正向的效果,修行一般分为几个境界。
一,从身体和行为去修正自己,让自己平时身正,养成昂首挺胸的好习惯,就是人们常说的,坐有坐样,站有站样!同时要多做对身体有益的事情,这样才能让身体具备良好的精力,以便高效率的去做事情!并在自己的行为上多做对他人和自己有益的事情!
二,从自己言语上修正自己。让自己说好话,说正能量的话,说对别人有帮助的话!不说负面和消极的话语,用正能量的语言去影响和帮助更多的人。
三,从思想认识和个人习惯上去修正自己。保持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用好的思想去指导自己的行为,并把它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四,从自己的起心动念修正自己,让自己心中产生的每一个念头都是善念,并保护好自己的善念头,用它去指导自己的言语和行为。
五,培养自己的觉性,随时随刻都能觉察到自己的念头和想法把自己带向何处!在念头,想法和行为上都具有掌握自我的能力!最后让自己能达到,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能身心合一,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的能力!这才是修行的最终目的。
根据以上几点,总结一下,修行就是在念头,思想,言语,行为上修正自己。以便让自己好的念头和思想在行为上得到发挥,因为只有让好的念头和思想在行为上得到体现,自然就会具有良好的结果!
所谓修行到底是什么?
修行是深思,修行是求索!是深思生命,是求索真知!
所以,修行需要清心,需要寡欲!需要保持着一颗公平公正的心,然后再去深思,去求索,你才可能得到无限接近真理的真知!
真知需要真心,因为,你的心一但有所倾向,那么,你的认知也一定会有所偏依,或许你自己不自觉,可是潜意识已经在作祟了。保持公平公正的心真的不容易,需要你时常的自省,时常的调整,才能尽可能地做到!
谁也不可能得到真知,也就是真理,我们只有无限地接近,谁能比别人更接近,谁的思想就可能更伟大,所以,我们需要修行。
所谓修行到底是什么?
对信念的践行。
所谓修行到底是什么?
修行必须有两个核心:
1、不住相,不执着于世间一切外相,当然前提是要有智慧看破勘破,才能真正放下自在。
2、能降伏自己的心。通过念佛念法念僧念经念咒学佛学各种法门,找到与自己相应的法门,自净自己的起心动念,远离颠倒妄想,自性清净,我心光明,善养浩然之气。
所谓修行到底是什么?
修行本是"修正受想行识”的简称。何谓修正受想行识?就是纠正错误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把思想、认识和行为归为正途。这个一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佛道两家的说法。
"受”指你接受了什么思想。最浅显的例子,如我们幼时接受了启蒙老师的教导,一心一意刻苦学习,勤于思考,学习成绩一般都是比较好的,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如果你处处不听老师的话,和老师顶着干,学习成绩可想而知,步入社会又可想而知。所以古人在孩子幼年时,就特别注重灌输“幼儿学,壮而行”的意识,在孩子良莠不分的时候,提前让孩子接受正确的思想。
“想”是你的想法。你想做一番事业,造福人类。这个想法很好呀,如果有一些不良的想法,这个想法就不好了。
“行"是行为,你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举一动。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就是行,为非作歹也是行。
"识"是人时世间万物认识,也就是世界观。人常说“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尽相同,可以允许的,但同样是认识,有的认识客观、全面正确,而有的认识则偏激或错误。
通过以上分析,“想”和“识”归为心,“受”和“行”归为行,这两大类。
修行先修心。很重要的,因为心指导人的行为。把心比做田地,你种了什么,在缘的助推下,得什么果。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让我们通过修行,共同营造一个美好的世界和完美的人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