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毕业工作两年没房没车,该不该每个月给父母打钱?

朋友刚毕业参加工作两年,他的工资不算少,问他打算什么时候买房他却一脸苦笑。 工作后,他很快实现了月入过万,每个月给自己留下生活费后其余的都交给自己的父母保管。在大学期间他交了个女朋友,两个人虽然异地但感情一直不错,由于毕业后他也有了稳定的收入,两年后随着感情不断升温开始做结婚打算。正想结婚买房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家里一直都没存下钱,虽然他一年半里里大部分收入都给了父母,但父母都用来买养老保险和买车了。想到父母老了,这些也都是他们的正常需要,他也没多想,只是跟父母说接下来要自己攒钱,父母同意了。半年后,自己刚攒了一些钱,父母又开始要求他每个月往家里打两千,让他尽尽孝心。女朋友得知后很不高兴,问他到底还想不想好好结婚买房,为此还吵了不少架。 现在没房也没车,但跟女朋友的感情已经到了结婚的地步,自己手头没多少存款,每个月再给父母打钱他的压力也很大。经过思考后他想了个折中的办法,两个月打一次。 他问我,这样做是他不懂得体恤父母,不够孝顺还是太妈宝、对父母唯命是从?现在觉得自己既对不起父母,又对不起女朋友……

我的回答不应该给,有的根本就没看清楚楼主提问的问题,就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要求给父母钱。

楼主的这个朋友工作两年左右,月工资万元左右,除了生活费,其他的钱全部给了父母。两年之后,想买房买车,却发现父母没有攒下一分钱,如果换了你,我,他也不会让父母这样消费呀!

现在的父母亲哪个不是把子女的工资钱存起来留着孩子以后结婚用。

你这个朋友很有能力,他做的对,他没有对不起他父母,虽然“百善孝为先",让我说,你朋友两个月都不应该给父母钱,应该逢年过节再给钱才对。

因为父母不会理财,只知道花钱,想着自己的儿子可能耐了,一个月工资那么高怎么能花完?这种爱面子不为子女考虑的父母,不值得尊重。

我有个朋友的公公婆婆就是这样的,他们住在农村,总觉得自己的儿子了不起,能挣钱,在城市吃的好,住的好,经常隔三差五想着法子要钱。

朋友公公婆婆要面子,农村现在不是有那些以骗人为目的的推销活动,朋友公公婆婆禁不住别人说几句好听话,开始动摇了,买一些什么黄金蒸饭锅、净水器、保健酒之类的,反正上当花了不少钱,劝也不听,就是一句话,你们给钱,我们老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你们会赞同这种父母,我想一定不会赞同的,像楼主朋友的父母估计和朋友的公公婆婆的想法一样,觉得工资那么多,抱着怎么能花完的思想,所以给儿子每月要钱。

可是这种父母不想想,虽然工资高一点,可是物价也高,工资永远跟不上物价。更何况儿子面临结婚,又是无房无车的境地,难道不为自己儿子考虑吗,像这种自私的父母少有。

以上是我的论述,你有不同看法,欢迎你评论!

刚毕业工作两年没房没车,该不该每个月给父母打钱?

刚毕业的你,有没有打钱的能力

  • 不同城市的刚性消费,相互可能不了解

很多年轻人毕业后一个人留在大城市打拼,而父母还在小城市或在农村生活,或许父母根本无法理解在大城市中的月入过万,平时过得是怎样的生活,以上海举例,一套离地铁站500米之内,地处内外环之间的房子,30多平的一居室月租接近4000,如果找人合租两居室,每月平摊月租也需要2500以上。

除少数国有企业以外,大部分公司都是没有能力提供午餐的,那么在办公楼附近的工作餐,每餐基本需要20元起步,如果是在核心商务区,一顿一个人的午餐花费四五十元也,这样纯粹午餐每月也接近一千了,加上水电煤交通费等刚性需求,在不算任何买衣服鞋子的情况下,一个月6,7千的基础消费,在小城市里的父母可能完全无法想象。

  • 年轻人的隐形消费大,同样需要金钱支撑

年轻人刚入职场,一些社交费用也在所难免,偶尔办公室里请个下午茶,或者同事下班聚餐的份子钱都是很正常的,每月这类人情花费至少也已经上千了,这还不算同事结婚的份子钱呢,所以每月准备个两千的人情基金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果一来花费已经上了八千了,剩下的留给自己添置点新物件,逛街买买衣服偶尔再吃顿好的,可能也就所剩无几了,所以是否真的有能力在不影响自己生活品质的前提下,去支援父母,这需要打个问号的。

父母需要钱的目的
  • 维持基本生活

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拉扯大,如果说要钱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那我觉得就算我们年轻人苦一点,影响一点自己的生活品质,也需要给父母一个基本生活的保障,这是为人子女应尽的孝道。

  • 替自己存钱将来用

如果是为了怕我们乱花,替我们存钱的话,那不一定有这个必要。毕竟现在年轻人很了解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钱靠存只会慢慢贬值,只有花出去了才是自己的,留在年迈的父母那里,说不定还容易遭受一些骗局,这点上我反而支持一些有经济头脑的年轻人可以考虑帮父母理财,或者互相交流理财和经济开销的渠道,把家庭的收支合理化。

  • 妈宝型的年轻人普遍缺乏决断力

如果你是个无脑听父母话的妈宝,这得注意起来了,我们离开了学校进入了社会,再也不会有人手把手得教我们如何做某事了,需要自己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为一个成年人,需要通过自己的判断去做决策,而不是人云亦云得随波逐流,如果连自己的经济大权都要放给父母的话,将来自己的生活也会因此一团糟,到时就不得不遭遇更大的挫折了。

离开父母独立成长,是人生的必经阶段

作为年轻人,早晚需要离开原生家庭,开始自主生活,无论此时你是单生还是恋爱中,都应该有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希望这样的分析可以有助于帮助你和父母进行选择。

码字不易,学习不是为了更多的套路,而是为了更容易地在关键时刻真实地表达自己。如果你对今天分享的经验,有些什么看法的话,欢迎在评论区或者私信于我,愿热爱生活的你,同样被生活所善待。

刚毕业工作两年没房没车,该不该每个月给父母打钱?

刚毕业工作两年没房没车该不该每个月给父母打钱?

该不该一一孝不孝,社会不容你不孝,传统美德不容你不孝,法律不容你不孝,亲情岂容你不孝。一一你说该不该!

“在半年后父母再次提出,要求他每月往家里打2000,让他尽孝心”,到此时他都做得很好。优点多多,可圈可点,感觉已经找到了父母和自己女朋友在经济分配上的平衡点。接下来父母要赡养费,女朋友要攒钱买婚房,在经济的分配上发生了冲突,感觉双方都言之有理。作为当事人,一方是父母,一方是快成家人的女友,都是亲如一家的亲人。他处在双方“矛盾冲突”的火力点上,真还有些为难,压力应该蛮大的。虽然进行了折中的处理,但心里非常困惑和自责,感觉是既对不起父母,又对不起女友。

因此才有此一问,这个问题问得好,以点带面的反映出了社会的焦点,突出了老龄化严重和年轻人生活压力大的社会现状。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现实社会。看能否找到你朋友的答案,帮他打开心结。

社会背景分析

中国日趋严重的老年化,加重了老年人的焦虑和年轻人的生活压力。

你朋友大学毕业刚两年,应该是95年左右出生的。从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实施的时间判断(1979年9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他应该是个独生子女,父母也应该在50岁左右,据联合国人口预测显示,从现在起到203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每年将增加1000万,到2030年中国老年人口的数量将到达3.58亿,占人口总数的25%左右。205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36.5%。届时中国将步入高度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可能超过5个亿,所以现在50岁左右的老年人严重缺乏安全感。都想“家有余粮(养老保险、医保、存款)、心中不慌”。这也是你朋友父母主动要钱的根本原因,也是与其女友买房产生冲突的根本所在。

孝道是传统美德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以敬之。”

一一孔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一一孟子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一一 《劝报亲恩篇》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都崇尚孝道,有“百善孝为先”之说,对尽孝的故事倍加推崇,古有“卧冰求鲤”,今有“慈孝治家,家和万事兴”的时代风尚。

法律上:子女要对父母尽赡养义务

子女对父母履行赡养义务,赡养是指子女在物质上和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子女作为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儿子和女儿都有义务赡养父母。

即使我们工作在外,也必须常牵伴、多问候,“常回家看看”。“当‘你’老了,头发白了…走不动了”。为人子女我们应该多陪伴,守护好他们。

血脉亲情岂容我们不孝

《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父母。父母供我们上学,教我们做人。我们理当心怀感激、心存善念、心存感恩。

家人只有今生,没有来世,且行且珍惜。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是的,父母的年岁大了,我们因他们高寿而喜,也因他们年迈体衰而惧。其他事情可以等,唯独尽孝等不得。古有“子欲孝而亲不待。”不然会抱恨终生I良心也会受到深深的自责,我在“又想起您一一父亲”一文中就给自己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和自责。

劝劝你的朋友和他的女友吧。婚可以结,房可以买,但前提是不要因此而淡忘了彼此的父母。特别是疏远了感情,这会让老人们失望,孤独甚至缺乏安全感,特别是女友的介入就更为敏感,他们会想“还没有结婚就这样子,一旦结婚生子了那还了得,那不就真的是娶了媳妇儿就忘了娘吗?”

我估计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哪有父母不疼爱自己儿子儿媳的呢?可能他们在意的,就是儿子对他们的态度,怕他有了小家就忘了他们,让他们怕儿子养大了却不能防老,怕“老无所依”。因此产生焦虑,其实他们要可能就是一个让他们安心的态度。

他们更在意的还是准儿媳的态度,这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晚年是否幸福。所以问题的关键还在准儿媳身上,因为她是他脱离原生三口之家的直接原因,本身身份就很敏感,(估计任何专家都没有攻克中国的“婆媳关系”吧,她们对儿子或丈夫有天生的独占欲,所以容易产生冲突。)如果再对未来的公婆的态度比较淡漠、陌生、不理不采,不能很好的去融入,只知道“半路截胡”、“横刀夺爱,”让老人既失了“主权”,又断了经济来源。当然他们半年后又会再次宣告了他们的“主权”,这好理解,人之常情。

你朋友与其女友情投意合,都有各自的工作和收入。这很棒,都是勤劳上进的好青年,婚后肯定能经营好自己的小家,过上美满幸福的小日子,但请一定不要忘记了双方的老人彼此要用一把尺子去对待,都要当做最亲的一家人。“儿媳”的工作,儿子多沟通,“女婿”的工作,女儿多沟通。如果“儿媳”与公婆之间的关系融洽了,那是儿子修来的天大福分;如果“女婿”与岳父母之间的关系融洽了,那也是女儿修来的无上福分。

人生在世哪能不遇到点儿坎,哪能不遇到点儿事儿?但只要两人都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没有翻不过的火焰山,没有趟不过的黑水河。

就这件事而言,他无需再困惑,也无需再纠结。我们当儿子的永远觉得愧对父母,当丈夫的永远觉得亏欠妻子,当父亲的永远觉得亏欠子女。这其实是一种有担当的潜在心理,说明你的有愿望去扮演好每一个角色,无论是现在儿子、男友,还是将来的丈夫、女婿和父亲。

但最最要做好的是你自已,碰到问题多沟通,遇事不慌有主见、勇挑重担有担当。走好自己的路,发出自已正义的光,成为家中的顶梁柱,成为家人的主心骨。我们年轻时要学会慢慢的成大,谁不是负重前行过来的。虽然开始会让你感觉很累、很难。但最终家会很和睦和温馨。

刚毕业工作两年没房没车,该不该每个月给父母打钱?

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跟父母商量,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计划,绝大多数父母不会随便用儿女的钱,要儿女每个月打钱,是怕孩子花钱没计划。刚出来工作的孩子,存钱的自觉性差,很多成了月光族,父母就会根据孩子工资高低,要孩子按计划打钱给父母,这钱父母大多会存起来,帮孩子解决房子的问题,现在的孩子婚房绝大多数都是父母准备的吧!像本文中这样没有节操的父母还是很少的,孩子刚出来工作,父母都舍不得花他们的钱,再说这个时间段的父母都还年轻,有的有自己的工资,有的还在外打工,基本没看见四十多岁的父母不工作,拿孩子的钱买车自己开着玩的!所以不是特殊情况,不要给父母打钱,当然得把你自己对于工资的用途得跟父母说清楚!相信父母会理解并支持的。原创

刚毕业工作两年没房没车,该不该每个月给父母打钱?

不管你是城里的还是农村的,只要有结余,都应该给父母打点钱,这跟你孝顺不孝顺没关糸,你打十元给你父母,保证你父母会为你存一百元,这些钱将后来全是你的。

刚毕业工作两年没房没车,该不该每个月给父母打钱?

作为现代青年,一般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如果不是家里有实力,往往他们自已都是"一无所有"。有车容易,几万可购一辆,有房太难了。如在比较繁华的城市,一般两万左右一平方米。试想,一个刚入社会的人,靠自已买房谈何容易?如果有心,在重要时刻,重要节日,给家中老人送点纪念品,小礼物。老人明白自已在孩子心中,就很高兴了。当然,你有能力,给家里打款也属应该。 我个人看来,如今年轻人不肯老就不错了。平日给不给家打款并不重要。重要的请你记住:常常给爸妈打电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