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高英培的相声水平?
如果说相声历史上,谁的舞台效果最火爆?大概没有人能跟高英培先生比较,业内评价高英培是“一个人能闹满台”,但从这点来说,高英培先生在相声界绝对是独一无二的,而这种表演风格迄今也没有人能超越,甚至连接近都没有。高英培是一代相声名家,但他的相声风格却没有传承下来,算是比较遗憾的事情。
文字辈相声名家文字辈是相声界名家辈出的一辈,同时也是相声艺人最为辉煌的时代,文字辈的相声名家诸如马季、苏文茂、赵心敏、李伯祥、侯耀文、石富宽等等,撑起来一个时代的相声,在众星璀璨的文字辈名家中找出前三名,大概一定有高英培的一席之地。
高英培生于1928年,自幼酷爱相声,1948年高英培先生拜师宝字辈相声门长赵佩茹,正式有了相声师承,赵佩茹在相声界有“通天教主”的美誉,其相声功底扎实,就连师弟侯宝林大师也对他极为赞誉。
赵佩茹不仅能耐大,而且对徒弟要求极为严格,对待高英培也是如此。高英培一次在剧场表演相声,一到包袱口就说天津话,而包袱刚一落地,立马掌声雷动,当时赵佩茹也在台下。演出结束后,高英培就去了师父家,满以为师父会夸奖自己,但却被师父罚跪两个多小时,因为赵佩茹对弟子的要求是要在全国表演,不能一直用天津话甩包袱。
解放后,高英培参加了天津市和平区曲艺团,并和范振钰组成搭档。特殊时期,曲艺团被解散,直到76年高英培才重返舞台,之后调入全总文工团,80年代,高英培和马季姜昆一样被评为十大笑星,2002年高英培去世,享年74岁。
相声史上最火爆的相声演员相声界的表演风格不同,不少演员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比如侯宝林演出潇洒大气,尤其以柳活表演最佳;马三立的表演风格严丝合缝,功底扎实,而高英培的表演风格则是独有的火爆和干脆,无论是传统段子还是新编节目,高英培演起来都是不同凡响。
高英培长期在天津演出,其表演带有浓郁的津派相声风格,尤其是通过他独特表演风格刻画的“万能胶”、“坐地泡”、“二他爸爸”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甚至成为天津人民街头巷尾形容某些人的代名词。
说起高英培的相声就不能不提《钓鱼》,《钓鱼》之前马三立和张庆森也表演过,但是高英培对《钓鱼》进行了比较大的改编,经过他和范振钰的演绎,造就了这部经典相声作品,单说《钓鱼》,高英培绝对是第一。
高英培和范振钰在七八十年代创作表演的《跟谁对着干》、《不正之风》,都是经典的相声名作,也在相声界乃至全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之后两人调入全总文工团工作,而高英培在80年代也被评为全国十大笑星,也代表着全国观众对他的认可。
高英培的风格后继无人高英培的表演风格并没有很好地继承下去,高英培的儿子高玉庆拜师相声名家侯耀文,早年高玉庆也曾专业从事相声表演,和赵伟洲搭档,表演过《卖枕头》,而网上流传很广的天津快板《武松打虎》也是出自高玉庆之手,这看得出来高玉庆的相声功底还是很不错的,只不过现在高玉庆不再从事相声表演,大多参加影视作品。
高英培的徒弟之中名气最大的是孟凡贵,高英培和范振钰裂穴后,和孟凡贵搭档,师徒搭档也贡献了不少优秀作品,不过师父高英培去世后,孟凡贵主要表演单口相声,其相声风格稳重严谨,和师父高英培截然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在《相声有新人》节目中有不少负面评价的张伯鑫也是高英培先生的弟子,不管评价如此,客观来说,张伯鑫的相声功底在同龄人中还是很拔尖的。
如何评价高英培的相声水平?
谢邀。
本来我是戏剧领域创作者😂,相声问题不太想回答了。简单说点。
高先生师从“宝字辈”门长赵佩茹先生,逗哏为主。搭档范振钰几十年。原在天津南开相声队,后入天津曲艺团,后又调入全总文工团,和马季等被评为“十大笑星”。
说起高先生的相声艺术风格,可以用两个字概括:爆,脆。业内人评价他可以“一个人闹满台”。这一点可以说任何人比不了。不论是传统段子,还是新编节目,都有自己的特色。即使是诸如《造厨》、《夸住宅》、《相面》等大路活,演来亦是不同凡响。
高先生最为突出的是他的新编相声,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两个段子一下子捧红了他。一个是《跟谁对着干》,一个是《不正之风》,这两个段子都是天津著名相声作家王鸣禄先生的大作,基本上是为高英培量身定做的。以天津人独有的幽默视角,辛辣的讽刺了当时社会上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丑陋现象,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再加上由高先生自己精心改编的段子《钓鱼》。他相声中塑造的人物“万能胶”、“坐地泡”、“二他爸爸”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直如马老塑造的“马大哈”一样,甚至成了街头巷尾形容某些人的代名词。使他的艺术生涯达到了顶峰。
其相声表演打着深深的津派相声风格烙印,成为津派相声的代表人物之一。有一点最能引人深思:相声界,包括他的弟子、儿子,没人学他的演出风格。
不是不想学,是真的学不来。高先生首演火了的段子,几乎没人能拿得动。
盛名之下的高、范调入全总文工团后,离津入京,虽创编表演新段子不少,但能拿出手、能体现他的艺术水平的段子几乎一个没有。能叫上名来的都不多。
正所谓“橘生淮北”。
其子高玉庆跻身影视圈,除了前些年搭档赵伟洲、牛成志参赛《卖枕头》以外,也没有什么相声段子,倒是那段天津快板《武松打虎》流传甚广。
总之,高先生是难得的先生艺术家,绝对有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段子,有自己的东西。
随手写点,可能文字整体结构不太顺,写到哪算哪吧,随写随发,不整理了,反正写多好,写多少,也没收益。😂😂
如何评价高英培的相声水平?
高英培先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相声大家,他的《钓鱼》我更是百听不厌。
高英培简介高英培(1928—2002年),祖籍山东惠民县,出生于天津。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
高英培自幼就喜欢曲艺,对相声更有兴趣。他在天津一家纸行学徒期间,就经常去听相声,时间长了,就学会了几段相声,还曾经登台说过相声,当然是玩票性质的。
1948年,已经20岁的高英培经快板名家高凤山的介绍,拜到相声名家赵佩茹先生门下,但当时并没有举办拜师仪式,更没有摆知。
一直到1954年农历8月,高英培才和常贵田一起,正式拜赵佩茹为师。当时也没有引、保、代,没有磕头,摆知的钱还是一代相声宗师张寿臣掏的钱。
1951年,高英培就开始和范振钰搭档,在“联兴茶社”说相声,随后就进入天津和平区相声队,成为主力演员。
非常时期,高英培被下放,开始蹬三轮搞运输,一直到1976年才重返舞台。
1979年,高英培范振钰加入全总文工团。1985年高英培被评为“全国十大笑星”之一。
1991年,高英培因病退出舞台。
高英培的代表作主要有:《钓鱼》、《不正之风》、《皆大欢喜》等。
高英培徒弟主要有:苏明杰、孟凡贵、赵保乐、李嘉存等。
高英培的相声高英培具有传统的相声功底,又擅长说新相声,是不可多得的一位相声大家。
风格独特:
高英培和他的大师兄李伯祥先生一样,说相声非常卖力气。我个人认为高英培和李伯祥应该是相声舞台上最卖力的两个人。高英培自己也经常在台上说:“今儿这场卖卖力气。”
高英培在台上语速较快,但他的语速没有李伯祥的语速快,不会给人一种紧迫感,倒给人一种非常享受的美感。
热情奔放:
相声行家都说高英培是“一个人闹满台”,由此可见他的表演风格。高英培无论在台上说什么,无论他怎么表演,都能受到观众的欢迎,都能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这就是热情奔放,异常火爆。
讽刺相声:
高英培说了不少讽刺相声,他的讽刺相声大都是天津著名的相声作家王鸣禄先生的作品,那些讽刺相声紧跟时代,针砭时弊,入木三分,非常契合观众的心理预期,所以演出效果极佳,也更容易让这些段子深入人心。
真情实感:
高英培才是真正把观众当做衣食父母的相声演员。他离开天津3年后又回到天津体育场演出,观众铺天盖地的喊声让高英培感动不已,他当时就给观众跪下了。
高英培还发自肺腑地喊道:“天津的父老乡亲们,我想死你们了!”
试问现在的相声演员有几个人能够有这样的好人缘?又有几个人能够有这样的真情实感?
高英培在现实生活中的人品更是有口皆碑,有性格耿直,嫉恶如仇,又宽厚仁慈,有情有义。
综上所述,我认为高英培是一位传统功力深厚,舞台风格独特的相声大家。朋友们,你们同意我的观点吗?欢迎留言批评指正,谢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如何评价高英培的相声水平?
要说相声表演的火爆场面,很多人脑海中冒出的第一个名字就是高英培。就拿经典段子《钓鱼》来说,很多演员尤其是天津相声演员都说过这段作品,高英培、范振钰说过,马三立、张庆森说过,郭荣启还说过单口相声,但论经典程度,还就是高范组合说得最好。仅就这一段作品来说,马三立的表演都不及高英培,可见高英培的表演能力。
表演《钓鱼》名声大振高英培的表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与范振钰一起合作;第二阶段是从八十年代中期到他临去世前,是与他的徒弟孟凡贵一起合作。其中,第一个阶段是高英培艺术生涯中的黄金时代,高范组合也成为相声界公认的黄金搭档,也就是为人称道的高范组合。
高英培说新相声比较多,传统相声留下的录音很少,最开始他的相声也和马季那时候的相声很像,说的很多都是歌颂型相声,充满着各种正能量,然而引发的反响远不如马季。直到60年代他和范振钰改编与合说了相声《钓鱼》,从而声名鹊起,两人的名号开始打响。
仔细听高英培他们这段《钓鱼》,可以说是描绘天津市井生活的典型代表作,把一个好面子夸夸其谈动手能力又差的男人刻画得细致入微,“二个他爸爸”也成为相声史上的经典人物,“烙仨糖饼”“快拿大木盆来”也成为那时候的流行语。
独具舞台魅力高英培有一个平常相声演员不及的本事,那就是利用自己夸张热情的表演,可以迅速将观众拉到自己的表演情境当中,具有极强的舞台感染力。高英培特别擅长将语言节奏、舞台气氛和观众心理等三个方面互相打通,创造欢快的氛围。
在高范组合阶段,两个人的声音也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区别,高英培说话总是高八度,一上来就能够吸引观众的耳力,而范振钰的生意比较低沉,被高英培“欺负”极了才高声抢白几句。两个人一个高一个低,一个强一个弱的对比,总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高范组合黄金时期的相声作品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讽刺型意味十足,让观众在大笑的同时,也能为演员对社会不良现象进行巧妙讽刺而感到过瘾,从内心为他们叫好。
也就是说,高英培赶上了歌颂型相声的时代,也赶上了讽刺型相声的时代,另外还特别擅长表演市井风味的节目,因此高英培的表演功夫可以说非常全面。
遗憾的是高英培、范振钰组合没有能走到最后,八十年代中期两人裂穴,而后高英培与徒弟孟凡贵合作多年,尽管也推出过几段不错的作品,但与高范时代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
表演火爆的高英培当面听一位曾经近距离和高英培近距离接触的相声演员,说起过他所见到的,高英培当年受到欢迎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
高英培当年从天津调来北京之后,天津不许他回去演出,三年时间不允许,后来终于有一台晚会请他回去,体育馆爆满,都是为看他来的。到演出那天,天津的观众爆棚,期待着他的出现。高英培就在后台琢磨,“见了大伙儿我说嘛呢?”结果一上去观众掌声不断,他就用天津口音说了一句,“天津的老少爷们儿们我想死你们啦。”观众再次掌声四起,感觉到无以为报的高英培,愣是跪在地上给观众磕了了个头。
现场大约4000人,高英培那天就站在篮球筐下边说。报幕员一报高英培、范振钰,体育馆里就跟放了颗原子弹一样,人全站起来了,哗一下就往下走,把篮球场都淹没了。高英培让大家都坐回去,然后一口气连说五段儿,返场时说了天津人民最喜爱的《钓鱼》。
相声史上的重要人物高英培2002年去世,那时候的相声,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时代。电视相声走入死胡同,每年的春节晚会已经极少有相声表演,连牛群冯巩也分开不再合作,喜爱相声的观众找不到可以欣赏相声的渠道。直到几年之后,郭德纲发起的小剧场相声开始为人所知,从此相声又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高英培去世当年没有引发特别大的震动,然而如今回看,他绝对是中国相声史上一个具有极强表演风格具有极大表演魅力的非常重要的相声演员。
娱乐答不休,我是郑捕头。如何评价高英培的相声水平?
高英培的相声,高亢,明朗,爽快,豁达,流畅,炙脍人口。具有自身特点的相声名家。他的“钓鱼”等,仍在耳际回响。可惜早逝。
如何评价高英培的相声水平?
天津人热爱的相声演员!接地气!朴实无华!表演火爆!讽刺,砸挂都是对自己!调到全总文工团,第一来津,在人民体育馆!当报幕员刚说一句,下面由高英培,范字还没出口!全场欢声雷动,掌声经久不息!足足有10几分钟!好多观众高喊高大爷,范伯伯!真是感人至深!天津观众永远怀念高大爷,范伯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