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为什么能与诸葛亮齐名?

庞统没什么大的功绩,但为什么能与诸葛亮齐名?

庞统没有大的功绩就能与诸葛亮齐名?这绝对是误区,如果庞统活到刘备建国,地位极有可能在诸葛亮之上,即便庞统在世的时候,名气也比诸葛亮大,地位和诸葛亮平齐,重视程度则远胜于诸葛亮,不过遗憾的是庞统早逝,以至于其名气远逊于诸葛亮,如果庞统不死,蜀汉的一号谋臣恐怕是庞统了,诸葛亮也要屈居之后。

庞统才能是南州士之冠冕

庞统,荆州人氏,其父亲是鼎鼎大名的庞德公,而庞德公在荆州影响力极大,是士族领袖,连荆州牧刘表也请不动他,而庞统正是出自这样的一个士族大家之中。

庞统才能被誉为“南州士之冠冕”,这不是庞统的自封,而是荆州名士司马徽的赞誉,司马徽是谁呢?就是劝解刘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大牛人。根据《三国志·蜀书·庞统传》的记载: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於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

荆州名士司马徽

当时荆州名人汇集,诸葛亮也小有名气,但在司马徽眼中,庞统才能可能要优于诸葛亮,虽然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但也仅仅是自比,通过后期刘备阵营的表现来看,庞统的决断更为果敢,更适合乱世,而诸葛亮则长于政事,而短于谋略。

庞统地位甚至高于诸葛

诸葛亮投靠刘备集团较早,在赤壁之战前就被刘备三顾茅庐,收入麾下,而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作为出彩的军事家,顺利结成了孙刘联盟,立下了重要功绩,因此被升为军师中郎将,这个职位并不低,赤壁之战中的鲁肃不过是校尉一级的职位,而诸葛亮不过二十多岁,就得到了军师中郎将的位置,也足见刘备对诸葛亮的重视。

刘备庞统诸葛亮

庞统归顺刘备是在赤壁之战后,刚出仕被任命为县令一级的小官,后经过鲁肃、诸葛亮的引荐,刘备接见庞统,并一见如故,大为欣赏,亲自提拔庞统为军师中郎将,而这个职位是诸葛亮经过赤壁之战战功才得到的,这也足见庞统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

庞统在被任命为军事中郎将中,便与刘备积极谋划攻取益州,虽然诸葛亮也有攻取益州的战略规划,但是仅仅是规划,在具体军事行动中,庞统坚定了刘备的信心,并做了具体筹划,这一阶段,庞统信任程度已经远胜于诸葛亮,是刘备的首席谋士。

庞统早逝,名气不如诸葛亮

在刘备决定入蜀后,安排了具体分工,其中庞统跟随刘备入蜀,担任首席军师,诸葛亮则留在荆州,做好后勤,防守荆州,此时虽然庞统诸葛亮职位相同,但地位显然庞统要优于诸葛亮。

庞统入蜀

在攻取益州中,庞统也是屡屡献计,辅佐刘备,不幸的是庞统最后在作战中,被流矢击中,英年早逝,刘备虽然痛心不已,但是也无能为力,只能召诸葛亮率领张飞、赵云等部进入益州,最后取得了整个益州地区。

在攻取成都后,诸葛亮因为军功被封为军师将军,如果庞统在世,则诸葛亮可能都不需要入蜀,在攻取成都的第一功则应该是庞统,庞统地位就会高于诸葛亮,然而不幸的是庞统早逝,并没有参加后期蜀汉的政权,所以名气要远逊于诸葛亮,如果庞统不早逝,名气甚至会盖过诸葛亮,成为蜀汉首席大臣。

庞统为什么能与诸葛亮齐名?

陈寿在著《三国志》时,把张辽、乐进、于禁、张邰、徐晃合在一起,写就《张乐于张徐》列传,他们在魏国齐名。把诸葛亮单独列传,却把庞统和法正在一起列传。还有一个单独列传的就是陆逊,显然在陈寿心中,诸葛亮和陆逊是齐名的。庞统和法正名声应在之后。正如杜甫诗云:“诸葛大名垂宇宙”,鲁迅也曾说:“亮多智而近妖”。可见诸葛亮的名声是庞统远远不能及的。那么,庞统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名声呢?现在很多人认为诸葛亮和庞统齐名是水镜先生的那句话“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其实史料记载司马徽原话是“儒生俗士其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有伏龙凤雏”。在乱世中要有所作为,没有人举荐很难担当重要角色,而水镜先生正是起到了举荐的作用。实际上诸葛亮没出卧龙岗之前庞统名声要比他高出很多。《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就是当时人们并不认可。而庞统则不同,20岁按触庞德公会谈后,被对方夸为“南州士之冠冕”,名声大震。这种名声,孔明是没有的。

那么司马徽为什么要把它俩联在一起呢?因为庞统出道稍早,没有大的成就。急于把27岁的诸葛亮推出来建功立业,推给谁?按照当时曹操、刘备、孙权帐下谋士的状况,唯有刘备可以重用诸葛亮。那么,得拿出来真本事让刘备信服,还得让刘备仰仗诸葛亮,便有了徐庶试探刘备品德志向,司马徽举荐,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把早己研究策划好的《隆中对》策略读给刘备听,使刘备顿开茅塞,成就了诸葛亮的大业。

诸葛亮和庞统出山,一个是跟着刘备,一个跟着周瑜。刘备帐下没有名士,诸葛亮必然被重用。而周瑜本身就是智士,帐下有鲁肃、陆绩、顾劭等名士,庞统不可能被重用。周瑜逝后,庞统没有赞赏周瑜孙权不予理采。庞统在鲁肃的推荐下来到刘备帐下。

庞统确实没有什么成就,除在赤壁之战中献计外,再就是跟刘备下西川。诸葛亮是军师座守荆州,庞统只能是副军师劳师远征,可惜在攻打雒县时,36岁的庞统不幸中箭身亡。

庞统虽然成名较早,只是没有被重用,被刘备重用后又早亡,自然就没有诸葛亮名声响亮。

庞统为什么能与诸葛亮齐名?

论实际业绩,庞统的确乏有些善于可陈,这很大程度上缘于他死得太早,还没有来得及施展抱负,不过,就有限生命而言,庞统已经十分耀眼了。

名气很大:南州士之冠冕

庞统是荆州名士庞德公的从子,庞德公在荆州影响力很大,是个刘表都请不动的人。

庞统小时候为人朴实,看上去并不聪明。庞德公的好友司马徽也是著名的学者,以善于品鉴人物著称,在庞德公的介绍下庞统去拜见司马徽,当时司马徽正爬到一株桑树上采桑,庞统来了,坐在树下,二人树上树下随意交谈起来。

谈了一阵,司马徽觉得庞统很不简单,一口气竟然跟他聊到了天黑,司马徽对庞统大为惊异,说庞统是“南州士之冠冕”,“南州”指是就是荆州,司马徽认为荆州的士人里庞统是最优秀的人物,没有之一。

庞统这时才18岁,就得到了司马徽如此高的评价,传出之后庞统逐渐被世人所知。

学于名师:跟诸葛亮是同学

诸葛亮也是通过庞德公结识司马徽的,诸葛亮有两个姐姐,其中二姐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论起来诸葛亮跟庞德公也有亲戚关系。

诸葛亮很仰慕庞德公的学问和人品,经常借着探望二姐的机会到庞家,每次来,诸葛亮都要专门去拜见庞德公,对庞德公十分尊敬,每次都行大拜之礼。

庞德公对诸葛亮这个晚辈也产生了好感,通过交谈他发现诸葛亮不仅天资聪慧,而且身上有难能可贵的个人品质,他志存高远,又踏实勤奋。

司马徽办有私学,经过庞德公介绍诸葛亮正式拜司马徽为师。在司马徽的学生里,还有庞统、尹默、向朗等人,他们后来都到蜀汉为官。

司马懿对诸葛亮、庞统这两位学生格外器重,认为他们二人日后必然会成就一番事业。庞德公把诸葛亮称为“卧龙”,把庞统称为“凤雏”,把司马徽称为“水镜”,这些称呼在当时广为人知。

当时流传着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意思是得到诸葛亮和庞统这两个人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借以辅佐而平定天下。

出道较早:比诸葛亮更早入世

都知道诸葛亮后来经刘备“三顾茅庐”后出山开始做事,当时诸葛亮已27岁左右了,庞统出去做事则比诸葛亮早。

襄阳当时属南郡,庞统在本郡任职,担任功曹,这是郡太守的属官,负责人事工作和官吏考核,是郡政府的主要官员之一,庞统虽然年轻却干得却不错。

庞统的性格跟诸葛亮不太一样,他喜欢热闹,喜欢结交各类朋友,担任功曹后,更是着力发现和推荐人才,他本来已小有名气,现在的知名度就更大了。

但是,人们发现庞统从事人事工作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他所推荐和称许的人才,往往有点言过其实,有人问他是怎么回事,庞统并不回避,他有自己的道理。

庞统说:“现在天下大乱,世风败坏,坏人太多,好人太少,正是兴风俗、长道业之时,对于好人就应该大力表彰他的长处,让社会都来效仿。我选拔了十个,即使用错了五个,那五个也是好的呀!”

名扬域外:江东名士争相交接

庞统在一直在南郡任功曹,南郡先属刘表,刘表死后一度属曹操,后来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中打败了曹操,南郡又归孙权所有,孙权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庞统成了周瑜的手下。

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病逝,作为下属,庞统护送周瑜的灵柩前往江东,江东士人早就听说过凤雏的大名,纷纷与庞统结交。

名士顾劭去见庞统,干脆住在庞统那里,二人经常谈论。顾劭曾经问庞统:“听说您善于知人,那您说说,我和您相比谁更好一些?”

庞统一改之前评论人物时多用“美言”的做法,此时的评论更加客观、直爽,他回答说:“讲到教育、训导社会风俗,辨别人的优点与缺点,我比不上您,但是,如果论给帝王出谋划策我可就比您强一点了。”顾劭认为庞统话虽然说得很直接,但也很有道理,于是跟他格外亲近。

庞统要回去的时候,众人又齐会于昌门相送,陆绩、顾劭、全琮等江东名士都来了,大家都很想听听庞统对江东士人的看法。

庞统也不客气,直言不讳说评点起很多人。人都喜欢当面听一些好话,所以朋友之间相互品评时多是美言,此时的庞统显得更加沉稳、成熟,能当面客观地指出对方的不足和差距,这一点十分难得,清代学者李光地就庞统论江东人才进行过评论,认为庞统“不肯求全责备,这个心胸,便可以称‘凤雏’”。

当面献计:与刘备一拍即合

庞统回到荆州,这时南郡又归了刘备所有,经过一番曲折的过程,庞统最终被刘备所重视,刘备改任庞统为荆州治中从事,这个职务负责州政府的人事等方面的工作,地位较为重要。

刘备单独与庞统进行了交谈,在这次谈话中庞统提出了进取益州的规划,庞统对说刘备说:“荆州已经残破,东有孙吴,北有曹氏,想以此为鼎足之计,以难实现。益州国富民强,人口上百万,兵强马壮,可以借以成大事。”

刘备说:“我与曹操势如水火,他急,我宽;他暴,我仁;他诡,我忠。只有与曹操不一样,事情才能成功。所以,夺取益州难免失信义于天下,我不能取。”

庞统道:“现在是讲究权变谋略的时代,不是固执一面就能成就大事。兼并弱小,攻取愚昧,这就是春秋五霸的事业。逆取顺守,推行善政,待大局已定,给原来的主人以优厚的待遇,又何妨于信义呢?如果不取,终落入别人之手。”

庞统的这番见解与诸葛亮之前在“隆中对”中的看法一样,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刘备听完,进一步坚定了西取益州的信念。

高参智囊:三策夺益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12月,刘备率数万人马沿长江而上进入益州,行前提拔庞统为军师中郎将,这与诸葛亮当时担任的职务相同,刘备把庞统带上,让他为自己出谋划策。

刘备进入益州后,在葭萌住了将近一年。在此期间刘备到处做好事,收买人心,树立个人威望。庞统认为葭萌不可久留,如果不赶紧行动,必然会出现大麻烦。

为此,庞统制定了三个方案供刘备参考:第一个方案是悄悄选派精兵,昼夜间行,直接袭取成都,刘璋实力不强,防备力量不足,如果突然发起攻击,可一举将其拿下;第二个方案是告诉刘璋在葭萌附近的驻守将领杨怀、高沛,说荆州那边有事,要回荆州救急,之后做出要回去的样子,这二人既忌惮将军的威名,又高兴将军现在离去,必然会轻骑来见,到时候一举将其擒拿,进而攻取成都;第三个方案是暂不用兵,退回白帝城,与荆州相连,益州之事徐图缓进。

上、中、下三策摆在了刘备面前,刘备最终选择了中策,立即从葭萌起兵,后来就按照庞统的规划夺取了益州。

庞统是汉末三国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惜天妒英才,死得太早了。

庞统为什么能与诸葛亮齐名?

正是世界杯如火如荼,拿足球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五届金球奖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大家都认识,本届世界杯表现出色,有望摘下第六座金球奖,成为历史第一人,但有多少人记得当年在里斯本竞技和他齐名的左路天才夸雷斯马?(小组赛刚刚打进世界波)

梅西天赋异禀,刚一出道就被誉为“小马拉多纳”,后来的发展也不负众望,可谁还记得和他同期出道,被誉为“小贝利”的巴西天才少年罗比尼奥。

回到本问题,要说功绩,庞统肯定无法与诸葛亮相提并论,但“卧龙凤雏”齐名,比的不是功绩,而是他们的才华,就才华而言,庞统的确与诸葛亮有的一拼,只不过天不假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机会罢了。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卧龙凤雏是否真像徐庶所说:得一可安天下?

诸葛亮和庞统无疑都非常有实力,诸葛亮自不必说,而庞统虽然只活到三十六岁,却也有赤壁献上连环计,帮助刘备夺益州等功绩,并非浪得虚名。但“得一可安天下”就有点夸张了!

中国自古就有“隐仕”的传统,身怀绝技却隐与山野,比如说春秋时期的大宗师鬼谷子,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连是谁都说不清楚,再比如说教导张良的黄石公,同样是一位世外高人,一出世必是石破天惊,风云变幻。如同武侠小说中的扫地僧一般,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

如果真像鬼谷子黄石公那样,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也就罢了,但这些高人大多不能免俗,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有哪个能不为世俗诱惑,不仅如此,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包装自己,往往故作姿态,搞出一堆神仙秩事,侠名雅号以虚张声势。

“卧龙凤雏”的称号都来自于庞德公,司马德操“水镜”的称号也是他取的,这位隐居襄阳的神秘老者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经纪人兼网络红人推手,他的真实身份其实是庞统的叔伯,史书上说庞统是他的从子,就是本家子侄的意思,至于血缘远近有待考证。

此前求贤若渴的刘备曾慕名多次登门请庞德公出山相助,老头一直借故推脱,却半推半就的说了“卧龙凤雏”一通好话,为日后两人的出山奠定基础。

不能不说:老司机就是厉害啊!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庞统为什么能与诸葛亮齐名?

庞统和诸葛亮齐名是《三国演义》中司马徽说的,原话是“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而事实是这两人刘备都得到了,却也没有安天下。难道是司马徽说错了吗?

是的。

因为在历史中,并没有这种说法。司马徽的这句话来源于庞德公的评价“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在庞德公看来,诸葛亮、庞统和司马徽三人是齐名的,但从没说得一人可安天下。

而诸葛亮的才能大家有目共睹,司马徽也是隐士高人,那么这个庞统为何与二人并列,他有什么过人之处?

一、沾亲带故

庞统和庞德公、诸葛亮之间有亲戚关系。

庞统是庞德公的大侄子,伯父稍微夸奖一下大侄子是情有可原的。另外庞德公的儿子娶了诸葛亮的二姐,庞统当称呼诸葛亮的二姐一声“嫂子”,庞统和诸葛亮可以说是“兄弟”关系。

而诸葛亮经常来庞德公家里请教拜访,因此和庞统也比较熟悉。在庞德公看来,两人的水平差不多,所以将其并列。

至于水镜司马徽,他和庞德公是好友。庞统之所以出名,和司马徽有很大关系。

二、名士点评

在演义里庞统因为长得比较丑,所以找工作处处碰壁,无处施展才华。在历史中,庞统是因为年少时较为木讷,所以没啥名气。

而那时候想出仕,必须得到名士的点评,水镜司马徽就是这样的一个名士。庞统18岁那年,庞德公手写书信一封,让庞统带着去找司马徽。

司马徽正在桑树上采桑,庞统把书信相交,司马徽看毕便和树底下的庞统整整长谈了一白天。之后司马徽说,庞统果如庞德公所言,是南州士人中的佼佼者。

于是庞统就出大名了,没过多久就担任南郡功曹,成功踏入了仕途。而他的名气甚至远播东吴。赤壁之战后,周瑜统领南郡,庞统为其帐下功曹。周瑜病逝于巴丘,庞统为其送丧至东吴。东吴全琮、陆绩等人皆慕名而来,鲁肃更对他赞不绝口。

那么他们到底看重庞统何处了?

三、善于品鉴

陈寿说,庞统相当于曹魏的荀彧,而荀彧善于理政,但庞统的理政能力一团糟,连小小的耒阳县都治理不好,被刘备免官。

军事谋略上,庞统也没有显示出过人之处。刘备进攻西川,以庞统为军师中郎将随行。庞统为刘备夺取西川献上中下三计,刘备用中计,夺取了涪水关。而在围攻雒城的战斗中,庞统中流矢而亡,致使刘备伤亡惨重,不得不急召诸葛亮、张飞等人从荆州驰援。

那么庞统的过人之处只剩一个品鉴人物了,而这也是他和荀彧唯一相通的地方。

所以庞统能和诸葛亮齐名,一是因为关系好,二是受到了司马徽的点评,三是有品鉴人物的能力,其他方面远远则比不上诸葛亮。

庞统为什么能与诸葛亮齐名?

有关庞统与诸葛亮齐名,就源于一句话“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但实际上两人都没有安定天下,所以说,在两者还没有成名的时候,“卧龙凤雏”的赞誉,不过古时的“网红”宣传语,为带货做准备。就好像现在直播带货姐的李佳琪和薇娅,李佳琪号称“口红一哥”,薇娅被封“带货女王”,其实无论是所谓的“一哥”还是“女王”,都有点吹牛逼的意思。若要进一步分析谁更厉害,那就更无厘头。一个人的功业名望,天时地利人和而已,所以,讨论庞统与诸葛亮为什么跟诸葛亮齐名?就要厘清诸葛亮为什么有名,庞统为什么没有起名气,两者在三国时代的功业如何。

1.不会宣传的网红,不是好谋士

古代谋士出山,都要有足够的舆论效应,这个舆论不光是谋士自己需要,甚至金主也需要,本身就是两厢情愿的相互吹捧。一个天下难得之谋士,一个是时间难寻之英主,两者三顾茅庐也好,封坛拜将也罢,要的就是舆论效应。

所以,如果诸葛亮和庞统真的不在乎入世立功,便不可能找专门的人品鉴,这个品鉴就相当于任职前的“定级”,好,诸葛亮你是卧龙,庞统你就当凤雏,这称号牛叉吧。不怕没有主公过来寻你,试想都是刚满二十五六岁的大好青年,一没经验,二没资历,就靠闭门造车读些闲书,让他们直接过来当CEO征服天下,饶是天纵英才,也知道此事噱头大于内容。

所以,卧龙也好,凤雏也罢,都是刚刚成团出道的青葱少年,需要的是机会,需要的是平台,至于功业如何,那得看造化。

2.不抱团取暖的男团CP,不是好基友

CP不是当代人的专利,古时候人们就知道团队的力量大,世界之大唯我独尊单打独斗肯定不行,一堆兄弟组个CP出道,不伦谁混出头了,其他人都可以蹭热度。岂不知跟卧龙凤雏齐名的还有一个兄弟的诨号是水镜,名为司马徽。本来三人年岁相当,一起出道,类似于TFBOYS,只不过有的是“嘴炮担当”,有的是“计谋担当”,两个计谋担当起码组成了CP,水镜这个嘴炮连三人同台的机会都没有,你说冤不冤。

所以,庞统能跟诸葛亮齐名,是因为他俩本身就是“一个男团”,再说了这种组团打天下的传统始终纯在,当时的什么“桃园三兄弟”、“建安七子”,还有虚无缥缈的“四大金刚”、“十八罗汉”,乃至后来绿林好汉都能组一个“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都是一样的道理。

团队是组了,但有人命好,有人运差,有人天下皆知,有人“小透明”,这其实跟水平、能力的关系不大,主要跟出道后的资源、人脉、运势有关。往大了说,都是当和尚,朱元璋却当了皇帝,其它和尚却被称为淫僧、妖僧;一起揭竿而起,陈胜自称陈王,吴广却被砍了头;一起落草为寇,宋江却招安晋爵,其它兄弟却死伤无算;一起被尊为明代四大才子,徐祯卿平步青云,其它三位却到老一位举人,一位秀才,一位童生,这本没有比较的道理。

3.出来混,你我都一条命,到时候你成名别挤兑我就成

归根结底,庞统和诸葛亮是一个CP两根蚂蚱,能力、才华都差不多,只是因为秉性、际遇有所差异,其实出道之初庞统的发展比诸葛亮要好很多,只不过后来庞统英年早逝,诸葛亮“多智近妖”被神化而已,至于吹捧他们的另外一个水镜兄弟,说什么“得一人即可安定天下”,无论是有名的诸葛亮还是稍逊一筹的庞统,面对这个结果都打脸。

所以,庞统为什么能跟诸葛亮齐名,就是因为他俩认识,还一起出道。就像现在你我吹牛时说“那谁谁谁是我同学”,“那谁谁谁刚上班时还跟着我混”一样,何必呢,说多了我还得问你一句,你咋没跟你同学一样牛叉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