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水库都是在暴雨后库容满了才加大泄洪?

水库最愿意看到降雨,毕竟一直没有降雨,水库就会没水,也就没有效益,如果下暴雨,水库来水会急剧增加,小一点的水库,库容会很快填满,而只有水库库容满的时候,水库才会加大泄洪,这里面最重要的原因是经济利益导致的,次要原因是现阶段水库调度技术限制。

水库的功能定位

水库承担的主要功能是“兴利除害”,兴利通俗来说就是利用蓄起来的水,供水、灌溉、发电等,而除害则主要是在洪水来临时,拦蓄洪水,减少洪水对下游产生的破坏,我国大部分水库的首要作用都是为了防洪,毕竟天然河流可能来很大的洪峰流量,对下游产生很大的破坏。

水库泄洪

假如河流上产生洪峰流量为1万m³/s,如果没有水库防洪,这1万m³/s就会直接冲向下游,一般下游的流量还会因为汇流而增加,也就是此时下游可能会承受大于1万m³/s的流量破坏。而如果有了水库,这1万m³/s的洪峰会先达到水库,水库会拦蓄起来这部分水量,并可以按照一个设定的泻流下泄,比如2000m³/s,此时水库来流1万,泻流2000,多余的8000m³/s就存在水库中,水库的库水位就会升高,但下游的洪峰流量就下降到了2000m³/s,远远小于天然的洪水破坏。

水库发电效益

水库防洪虽然是最重要功能,但是一般情况下不会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主要是兴利,比如发电、供水、灌溉等,都可以收取或赚取费用,因此水库管理者更倾向于利用水库的兴利功能。

水库为什么等库容满了才加大泄洪?

既然水库管理者追求兴利的经济效益,则就会尽可能让水库多蓄水,例如一场暴雨来临,降雨到产汇流需要时间,所以水库管理者一般都会等水库的水位上涨到最高水位,再加大泄洪,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满足水库的兴利作用。

闸门泄洪

反过来,不等水库库容满,就加大泄洪,可能导致泄洪后,上游来水停止,水库处于低水位、低库容运行,那么多泻的水就白白浪费了,这是管理者最不愿意看到的,也可以这样理解,那就是水库管理者等到水库真的装满了,才会去泻掉多余的无用的水量,而如果提前泻,则有一定的风险会存在水库无法装满,利益受损。

这仅仅是从管理者的角度而言,一旦水库装满,水库就没有拦蓄洪水的能力,这会造成水库的防洪能力大大降低,这其实对于防洪很不利,尤其是持续暴雨,这种极有可能造成下游严重的洪涝灾害。

水库如此做技术层面也是原因之一

水库之所以等库容满了才加大泄洪除了利益原因外,还有技术方面的原因,那就是现阶段降雨径流预报的不准确性,尤其是夏天雨季,这种预报更不准确,这就造成了水库管理的难度。

降雨预报

例如预报有暴雨甚至水库库区正在遭受暴雨,水库管理者也不轻易加大泻量,因为暴雨具有短时性、局部性,如果提前加大泻量,就有可能后期来水太小,导致水库蓄水不足,影响水库的功能发挥。

如果技术上可以完全预料到有很大来流,水库不等库容满,就加大泄洪是可以实现的,比如我国南方某些水库,装设有大量的雨量计,其预测精度很高,可以实现高精度准确调度,但是对于大部分小规模水库,还处于落后的管理模式,不具备升级智能管理的需求,所以也就存在暴雨后库容满了才加大泄洪的情况。

为什么水库都是在暴雨后库容满了才加大泄洪?

有防洪调度功能的水库,需要根据预案,汛期提前将水位降到防洪限制水位,提前预泄,就是为了暴雨期间利用水库蓄水能力缓解下游防洪压力。

但是,水就是钱,一旦暴雨过后没有降雨,水库水蓄的少,非雨季就不能发电.供水,损失巨大。

所以很多水库管理者抱着侥幸心理,没有提前预泄库容,导致暴雨时水库防洪调度功能无法发挥,严重的时候溃坝,水流湍急,会导致更严重的灾难。

所以,还是要科学调度,精准预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