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演员杨议还有机会拜师吗?
相声界拜师有两种方式,其一就是直接找师父磕头拜师,其二就是找个大师兄代拉拜师。相声演员杨议生于1962年,父亲是知名相声演员杨少华,虽然杨议相声并没有师承,但是碍于父亲是模棱两可的宝字辈,所以杨议也是以文字辈自居,不过作为相声演员,如果能拜师当然是最好不过,而杨议年龄并不大,无论是直接拜师还是代拉,杨议也都完全有机会,只不过心高气傲的杨议未必能看得上。
杨议要拜师只能拜宝字辈相声师承有明确的字辈关系,而且门里出身的更是如此,也就是你爸爸什么辈分,你自己的辈分也就确定了,为什么相声界那么多小岁数的宝字辈?并不是自己能耐大,而是父亲辈分高而已。
比如马三立的长子马志明,生于1945年,比不少文字辈还小十几岁呢,但是由于马三立是寿字辈,所以马志明自然也就成了宝字辈,最后由相声大师侯宝林代拉拜师朱阔泉。但是不是相声门里的则一般不能年轻混个大辈分,比如李文华不是相声门,而是半路说相声,其拜师马三立就受到重重阻拦。
杨少华和杨议
所以说杨议要拜师,主要看其父亲杨少华的辈分,杨少华的宝字辈只能算是有疑,虽然相声界的三大家,侯家马家常家都承认,但是由于杨少华师父郭荣启先生既不承认,也不否认,所以呢,相声界同行就属于有的认,有的不认。
即便杨少华的辈分存疑,但是杨少华向来都是以宝字辈自居,而杨议也是文字辈自居,喊侯耀文直接是三哥,而郭德纲见了杨议,也是称呼五叔,所以,杨议如果不拜师就算了,要是拜师,必然拜师宝字辈,要不连着自己父亲的辈分也掉了。
杨议拜师并不顺利坊间传闻,杨议想要拜师马志明,毕竟马志明是马氏相声的代表,父亲是相声泰斗马三立,师兄是相声大师侯宝林,根正苗红招牌大,所以这事也有可能是真的,但是马志明立马就回怼了:要是收了你,不就连你爸爸也认了。一句话直接把杨议的拜师之路堵死了。
杨议虽然没拜师,没师承,但是本身相声水平不低,甚至还拿过相声大赛的一等奖,这点和侯耀文很像,就是没拜师的时候,能耐已经很大,拜师只不过找个门户,那拜师自然就需要慎重,不能便宜了别人,师父没能耐,没名气,杨议自然也不愿意拜。
郭德纲和杨议
所以杨议拜师,不认可其父亲辈分的自然不愿意收杨议,但是这绝对不是全部原因,毕竟杨少华的儿子杨威就拜师了尹笑声,而尹笑声师承马三立,是宝字辈。但杨议拜师属于眼光高,对师父太挑剔,自己看上的不愿意收自己,愿意收的自己也不愿意拜。
杨议想要拜师还有机会杨议直接拜师只能拜宝字辈,而如今的宝字辈硕果仅存,只有马志明、常宝丰、常宝庆、田立禾等寥寥数人,而且这些人年龄都不小,也逐渐淡出,更别提收徒了,更何况要想收徒杨议,早就办了,如今直接拜师机会更小,而且除了马志明,杨议未必能看上,所以直接拜师机会渺茫。
除了直接拜师外,还可以带拉拜师,而带拉拜师也只能是文字辈,比如前几年,谢金就在李文山的代拉下拜师王世臣,成为了文字辈。杨议水平自然比谢金高几个档次,所以找一位文字辈的师兄代拉要好解决得多。
而如今健在的文字辈演员还有很多,比如李伯祥、王佩元、石富宽、侯耀华、魏文亮等等,能耐都很大,但是代拉拜师这事阻力不小,当年侯耀文由李伯祥代拉拜师赵佩茹就费了好大周折,更何况现在杨议拜师呢?
杨议和杨少华
不过要论交情,侯家和杨家关系最好,侯耀华又是常宝华的大弟子,所以大师兄代拉拜师更是名正言顺,而且侯耀华是侯家,常宝华是常家,并且是马三立的弟子,所以也算根正苗红,但是杨议现在功成身就,混的风生水起,而且虽然是海清,连徒弟也收了,所以可能压根就不再想去拜师,但是如果想要拜师,凭借杨议的实力,还是有很多机会的。
相声演员杨议还有机会拜师吗?
杨议今年才刚刚60岁,当然还有机会拜师。问题的关键是杨议愿不愿意拜师,如果杨议不想拜师,那谁也没办法;其实作为一名相声演员,杨议还是非常愿意拜师的。下面咱就聊聊杨议拜师的问题。
年龄不是问题杨议是相声名家杨少华先生的小儿子,1962年出生于天津。
杨议的相声说得很好。1995年,35岁就获得了侯宝林全国相声大赛金奖。2002年,40岁的杨议获得首届CCTV相声大赛一等奖,第二年他又获得了第二届CCTV大赛一等奖。
接下来杨议开始自导自演,拍起了系列电视剧《杨光的快乐生活》,收视率也很不错。
杨议是个多面手,不但在天津有名气,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名气。
杨议今年已经60岁了,虽然他相声说得很好,但是他在在相声界还是海青,还没有拜师,还没有辈分,还不算相声门里的人,是写不到相声族谱里面的。
有的朋友说了,杨议是不是年龄太大,没有人愿意收他?其实年龄根本不是问题。侯耀华63岁才拜常宝华为师,李文华81岁才拜已经去世的马三立先生为师。
导致杨议拜师难的主要原因是他的父亲杨少华的师承有争议。
杨少华的师承到底有没有争议?杨少华是北京人,因为家庭贫困,11岁就到北京著名的相声场子启明茶社打杂。后来启明茶社老板常连安看他比较可怜,不但同意杨少华学相声,还让相声名家郭荣启做他的师父。
郭荣启其实是不愿意收杨少华做徒弟,但是碍于常连安的面子,他也没有一口回绝。而杨少华当时还是一个孩子,再加上家里也穷,也没有跪拜也没有请客,后来这事就成了糊涂账。
新中国成立后,杨少华到天津当了一名工人,后来进入南开区曲艺团工作,还拜马三立为干爹。
改革开放之后,马三立把杨少华调到了天津曲艺团,给自己的儿子马志明做捧哏。后来马三立还把杨少华写进了相声族谱,归到郭荣启名下,事先没有征求郭荣启的意见。
因为这件事郭荣启很不高兴,和马三立关系一直不好。在公共场合郭荣启从来没有说过杨少华是自己的徒弟,不过他也从来没有说过杨少华不是自己的徒弟。
其实相声界有不少人都承认杨少华的师承,首先是马三立,侯宝林也承认。马三立的徒弟尹笑声也承认杨少华到师承,不然他也不会收杨少华的大儿子杨威为徒。
既然杨少华的师承没什么问题,那杨议怎么还没有拜师呢?其实杨议心中早有一个人选,那就是马志明先生。
马志明为什么不收杨议?按说杨少华是马三立的干儿子,还和马志明是搭档,两家人应该关系很好啊,为什么马志明不收杨议呢?
这事还得从马志明和杨少华裂穴来说。马三立把杨少华调到天津曲艺团,就是为了让他给马志明做搭档,因为当时马志明没有搭档。
结果杨少华在台上爱表现自己,让马志明很不高兴;后来杨少华和刘俊杰在一起对词儿让马志明逮个正着。
年轻气盛的马志明毫不犹豫地和杨少华裂穴了,从那以后两个人几乎没多少来往。
杨议成名之后,据说也曾找过马志明,提出拜他为师,被马志明一口回绝,主要原因还是记挂着以前的事。有人还传说马志明当时说了一句话:“我要收了你,那岂不是连你父亲也一起收了。”
我认为这应该是个传闻,马志明不会说出那样的话。不过依马志明耿直的性格,是一定会拒绝杨议的。
杨议的拜师之路应该如何走?在天津杨议拜马志明为师是最好的选择。侯耀华的徒弟王自健说过一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他说:“拜师就要拜有名的师父,否则宁可不拜师。”
估计杨议也是这种想法。马志明拒绝了,那杨议的拜师之路应该如何走呢?我个人认为有三条路可以走:
一是继续拜马志明。
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马志明虽然拒绝了,但是人都是会有变化的。马志明年龄也越来越大了,执拗的脾气也少了。多走动几次,说不定马志明就会同意的。
刘备还知道三顾茅庐呢,难道你杨议比刘备还有身份?
二是拜其他宝字辈的相声前辈。
现在北京天津都还有“宝”字辈的相声前辈。如果马志明一直不答应,可以拜别人嘛,没必要一棵树上吊死。多问几个人,总会有人愿意收徒弟的。
三是让人代拉师弟。
杨家和侯家关系还是不错的。侯耀华现在是常宝华的大徒弟,杨议可以找侯耀华代拉师弟,拜到常宝华门下。
我认为要解决杨议的拜师问题,这三条路总有一条是行得通的。杨议最好是拜到马志明门下,如果实在不行,那就让侯耀华代拉师弟。以侯耀华的性格,他还是会答应的。
综上所述,杨议还是有机会拜师的,关键看杨议愿意不愿意了。朋友们,你们说呢?欢迎留言批评指正,谢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相声演员杨议还有机会拜师吗?
相声的师徒,摆枝都是糟粕文化,谁规定没有师承就不能说相声,有师承就一定能说好相声了?只要有本事,甭管怎么学的,有本事把相声说好就欢迎。一门文化艺术,有慧根的多了去了,有了那种黑涩会帮派的羁绊就好不了!
相声演员杨议还有机会拜师吗?
海青杨仪相声说的非常好,不在马志明郭德钢之下。他辈分高,拜师不能随便,一定要拜一代宗师。老郭被钢丝捧为一代宗师,杨家与老郭关系也很好,拜老郭有面子,正好填补上大师兄的空穴。
相声演员杨议还有机会拜师吗?
关于拜师,相声圈里有一个著名的梗。
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的公子侯耀文当年也面临着师承问题。以侯大师在相声界的地位,只要他点头侯三公子找一个师父不过是小菜一碟。且当时宝字辈的艺人还基本健在。可相声门也是一个社会,而且是一个颇为复杂的社会。凡事也讲究个门当户对,规矩老礼儿。尤其是侯三公子耀文已经在文艺圈里声名鹊起。是相声门里拥有一定话语权的少壮派领军人物之一。以父子两代的荣誉地位。能与之比肩且符合条件的宝字辈艺人可以负责任的说,根本就找不出来!这时候如果能收到侯三公子这样的徒弟,无疑于师凭徒贵,攀上相声四大家族侯家的大腿!所以侯大师才放话;
“不能让活人捡了便宜”
才有了侯耀文由著名相声艺人李伯祥代拉师弟拜在早已故去的相声大腕赵佩茹门下的故事。
现在杨艺也是这种情况。只是杨氏父子虽然知名度颇高,但在相声界的地位却并不显赫。父子二人因为性格原因与相声圈内人交往也不是太紧密。加之健在的宝字辈艺人中有资格收杨仪为师的相声泰斗马三立老先生的公子马志明先生同样是个有性格的人。所以杨仪的师承看来也只有“代拉师弟”一途来解决了!
相声演员杨议还有机会拜师吗?
旧社会拜师是为学艺讨生活,现在拜师多是为找门派和提高自己在圈里的辈分,很大程度就是旧社会留下来的陋习,很多矛盾源于此,早该破一破旧规矩了。有一身本事没师傅又如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