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水库非到顶不住了再放水,然后下游旱时旱死涝时涝死?

其实水库也想提前放水,因为作为水库而言,提前放水绝对是利大于弊,但是实际运行中,大多数水库都是到顶不住再放水,从而造成水资源的白白浪费,至于原因,这主要和水库的管理和运行模式有重大关系,至少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水库都是只能做到“顶不住再放水”。

水库承担的防洪功能

水库从其诞生起,就饱受质疑,其中最大的反对意见便是其破坏生态,原本河流流态被人工改变,本来是河流形态,却被人为的拦蓄起来,造成水库下游断流,生态遭到破坏,这是人类挑战自然、破坏自然平衡的做法。

这个反对意见自然也有道理,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城市发展也算是对生态的破坏了吧,这事压根就很难界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水库的修建除了一些不利影响外,更多的还是在发挥着对人类生活有益的作用。

例如水库承担的最主要功能,防洪功能。假如没有水库,天然河流状态下,上游一旦发生暴雨,快速的雨量汇集,会形成河道洪水,河道洪水有可能会冲毁河堤和农田,危及人类安全,例如中国古代的大禹治水、频发的黄河水患等等。

水库泄洪

对于防洪而言,水库发挥的作用和效果是最为明显的,水库可以在洪水来临前,开闸放水,这样洪水到来的时候,可以拦蓄洪水,避免洪水对下游产生破坏。例如河流形成1000m³/s的洪水,如果没有水库,下游承担的防洪压力就是1000m³/s。但是有了水库之后,1000m³/s的洪水到达后,可以只向下游放流500m³/s,而剩余的500m³/s的流量就存放在水库中,等待洪水过后慢慢在放到下游。

从这个例子就能看出,水库对来流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可以减少下游的洪水压力。

水库承担的兴利作用

如果是防洪是为了除水患,那么水库还承担有非常重要的兴利作用,这种兴利作用可以理解为发挥水利价值,产生水利效益。

水库的灌溉作用

兴利效益包括供水效益、灌溉效益、发电效益、灌溉效益等等。举例来说吧,假如最近突发大量降雨,河流中水流很大,但是这时候也不需要灌溉,而当干旱的时候,说明降雨很少,这时候需要灌溉农田,但是河流中的水量很小,根本没法满足灌溉使用。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水库就可以在水量大的时候拦蓄一部分水量,而在旱季提供给农田灌溉使用。

由于水库的拦蓄作用,其可以充分将雨量充沛时段的水量拦蓄,留给雨量稀少的时段使用,所以一般水库拦蓄水量都是在汛期,也就是6-9月,而到了冬季和春季,则利用拦蓄的水量满足水库的其它需求,例如供水呀,灌溉等等。

水库为什么顶不住再放水

通过水库的功能分析可知,其理想的运行工况就是:洪水来之前把水库的水放放,等到洪水来之后就把洪水彻底拦下来。经过实践运行,这种理想的工况很难做到。

水库拦蓄洪水主要发生在汛期,汛期虽然雨水较多,但是暴雨也相对集中,所以水库为了拦蓄洪水,避免出现防洪破坏,会设置一个汛期限制水位,也叫防洪限制水位,也就是水库在汛期必须以低于这个水位进行运行,以保证充足的库容拦蓄洪水。

但是这个水位不能太低,一旦太低,会降低水库的其它效益,而且设置太低,一旦没有降雨,会导致水库全年都蓄不上水。但是太高的话,就会导致根本拦蓄不了多少洪水,所以这个值一般都是当地防汛部门确定的。

山区泄洪

汛期尤其是山区,降雨是很不准的,有时候预报降雨,结果一滴没下,如果提前把水库放水放空,不下雨就会导致水库没水,发挥不了效益;所以水库放水一定要慎重,而山区降雨汇流又很快,所以等等洪水来临的时候,水库可能又会很快顶不住,只能较大地泄流,以满足运行安全。

对于水库而言,提前放水绝对是利大于弊,因为提前放水,这部分水量可以调整,例如通过发电进行放水,但是防洪放水大部分都属于弃水,根本没法利用,但是即便水库有这种想法,实际上也很难做到。

所以水库这种运行情况,主要还是来流降雨的不准确性,尤其是山区、小流域更为明显,而为了保证水库的正常运行,水库宁可晚点放,也不愿意提前放,这样就会避免放空水库,结果不来水造成水库根本无法运行。

为什么水库非到顶不住了再放水,然后下游旱时旱死涝时涝死?

这个问题我二十年都没想明白[捂脸][捂脸][捂脸]。我小时候我们村是有小河的,小河里还有鱼,自从上游修了水库,我们这里就没有河了,因为上游在蓄水。16年我们这里发大水,如果不是上游那边泄洪应该没这么大损失,当时下的雨加上前期蓄的水一下就来了。

为什么水库非到顶不住了再放水,然后下游旱时旱死涝时涝死?

不经常去水库的人是不了解的。我喜欢钓鱼,每周都往水库跑,15-6年了。对水库撒时间放水很清楚。每年雨季过后基本不放水了,水位会随着流量增加。春天比较干旱,大量农田需要浇灌,所以每年春天从3月份就开始放水,是水库存量而定,断断续续一直到雨季。如果预计这个雨季会有大暴雨还会加大放水量。所以不存在每次都是顶不住才放水。大雨下来后形成洪峰,水库先拦截一定量,给下有留一定时间做准备,然后是情况开闸。邢台有一座水库叫野沟门,在没有修以前经常冲走人和牛。孩子大人在河里洗澡,山上洪水就下了了,造成伤亡,水库建成以后这样突然下来的洪水就没有了。所有不能再不了解的时候去评论。

为什么水库非到顶不住了再放水,然后下游旱时旱死涝时涝死?

水库是保障,不是说干旱就放水,他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河流汛期,拦截洪峰!

保障居民的最低安全用水!水库平时蓄水。等到用的时候在放水!

比如一个地方旱的很厉害,那水库周边考虑的就不是庄稼用水了,而是人的用水安全!

要是放水,天干,水放完了,自来水肯定也没水了,再从外地买水,会不会涨价?需要的成本肯定会大规模增加!

如果是有大规模降雨,导致地区存水量增大,要是没有水库拦截,直接排往下游,会造成多大的损失?

甚至还有有生命安全!这个时候水库拦截,给村民一个安全撤离的时间,最后水库需水量过大的时候,开闸放水,明面上同样是把下游全淹了,但是造成的损失要远小的多!要是水库限制放水的速度呢?在河道的最大承受范围内放水,这样造成的损失是不是更少?

个人浅见,不足道哉!

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

为什么水库非到顶不住了再放水,然后下游旱时旱死涝时涝死?

外婆家后山有座水库,一路之隔又是另一座水库,这两座水库,地里干裂了,不见放水,洪水来临时,一个劲地排水,尤其是17年的那次洪灾,一个小时都不到的时间里,水就没过了我家一楼的窗户,目之所及一片汪洋。

外婆家后山是一座水库,水蓝幽幽的看着很可怕,站在坝上往对面看,仍是蓝幽幽的一片,那是另一座水库。水库下面有水渠,夏天,水欢快的奔腾向远方,冬天就是另外一副光景了,说是细水长流都算抬举了它,只在坝底有那么一丢丢水在流淌,河床是早就干涸得连鱼渣都不剩。

我们那边大多数是靠天吃饭,雨季水量丰沛,像我所在的村子,一年淹个三四次是再正常不过,可一到秋冬天,老天就很吝啬了,雨下得特别抠搜,这个时候,水稻缺水,西瓜缺水,菜地缺水,地都裂开了口子,怎么办呢?水库是一滴水都不放,只能自个想办法。好在我们那边的地下水系非常丰富,村民们从山洞里面接了管子抽水出来,然后每家每户轮流着浇灌。

干旱时水库一滴水都不放,这个还能想办法,可是水灾来临时,一个劲的往外排水,那就真的是没办法了。

17年那场洪水是我们村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据我八十多的奶奶说这还是她第一次见涨那么大的水。我家新房子坐落在马路边,地势稍高,平时都淹不到的,只有山脚下的老房子年年挨泡水。可17年夏季的那场洪灾,竟然淹到了我家一楼的窗户,足有半扇之高,至今墙上都还有当时水淹到的痕迹。

据我妈说,水是半夜突然涨起来的,当时的雨已经下了半天了,夜晚也还在下,他们以为还是像往年一样,便没放在心上,哪曾想睡到半夜,发现水进家里面了,电也停了,这时候的他们也还没意识到这次洪水的可怕性,一如在老屋时,用手机照着,简单的将泡在水里面的东西搁到高的椅子、凳子上,哪曾想水的涨速如此迅猛,不到20分钟的时间,就淹到了供桌,等他们将我奶奶扶上二楼安置好后下来,家里的电视、冰箱、饮水机、衣柜全都泡在了水里,狼籍一片,情急之下,父亲的手机一个不小心掉进水里报废了。

天亮后,往屋外一看,入目是一片汪洋,水淹没了一楼的大半扇窗户,我叔家因为是一层平房,没地可躲,迫不得已只能半夜去到山腰上搭帐篷暂住。那一天,村里断水停电没粮,全靠来救援的人带食物跟水。

洪水过后,我家损失惨重,电视机坏了,父亲的手机坏了,床跟衣柜都泡在水里变形了,米也泡臭了,这些还不算什么,最惨的是我住了二十多年的老房子塌了,承载着我二十多年美好记忆的房子就这样没了。村里损失也不小,泥胚的房子全部倒塌,有很多人家也像我家一样东西没来得及收拾就被淹了。

后来,听村里人讲是因为三大水库同时放水才导致的这场洪灾,因为当时的雨量跟往年相比较没啥区别,水压根就不会涨得那么快速迅猛。

为什么水库非到顶不住了再放水,然后下游旱时旱死涝时涝死?

真不明白水库有什么作用!旱的时候让人们买水浇地,雨水多的时候又要泄洪,本来雨水就大,再泄洪不是雪上加霜吗?

我认为,建水库不如广挖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