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当时借荊州是战略?还是无心?
首先必须申明一点,那就是刘备没有借荆州,而只是借了荆州的一个郡—南郡,准确来说只能是打引号的“借”,刘备借南郡的同时也将自己占领的江夏郡一部给了孙权,属于交换。
至于为什么要“借”南郡呢?因为没有南郡,刘备就等于被卡死在荆南四郡中,而只有“借南郡”,才能成为刘备势力发展的跳板,而“借南郡”也成为刘备霸业的开始。
赤壁之战后荆州的形势刘备在历史上并没有借荆州,而且刘备即便想借,孙权也没有荆州。荆州在东汉末年是最大的两个州(益州和荆州)之一,其共有七个郡,也就是荆州七郡,在刘表去世后,曹操占领荆州,刘备退到了江夏郡,并和孙权组成了联盟。赤壁之战后,荆州的形势是:
赤壁之战后形势图
曹操占有南阳郡的全部和江夏郡的一部分,并派大将曹仁镇守江夏郡;之后东吴在江夏郡和曹仁死磕,攻下了江夏郡,曹操势力退出江夏郡,退守南阳郡(包括如今的襄阳市),曹仁大军驻守襄阳和樊城,曹操只占有南阳郡;
东吴集团在攻下江夏郡之后,趁势攻占了南郡,但是江夏郡有一部分是归刘备占有的,也就是孙权占有南郡的全部以及江夏郡的大部分;
在孙权与曹操激战的同时,刘备南下攻取了荆南四郡,也就是武陵郡、零陵郡、长沙郡和桂阳郡,并壮大了势力,也就是刘备占有荆南四郡加上江夏郡的一部分。
荆州七郡分布图
那么看荆州的瓜分情况:曹操占有1郡(南阳郡)、孙权占有1.5郡(江夏郡一部和南郡)、刘备占有4.5郡(江夏郡一部和武陵郡、零陵郡、长沙郡、桂阳郡)
刘备没借荆州,只借了南郡当时孙刘处于联盟期,而刘备占有的荆南四郡地处山区,经济薄弱,原没有北方三个郡繁华,更重要的是江夏郡、南郡占据长江航道,而荆南四郡几乎没有发展空间。
荆州七郡形势图
当时天下的一块肥肉是益州,而想要攻取益州,一路便是南郡向西,经过重庆进入益州;另一路则是关中地区经过汉中进入,为了换取利益,更为了日后可以攻取益州,刘备向孙权提出了借南郡的想法,而在蜜月期的孙权也答应了,条件是刘备让出江夏郡,而孙权则让出南郡。
这次只能算是交换,只不过刘备只牺牲了一小部分江夏郡,却换回了利益巨大的南郡,算是一笔合算的买卖,所以说刘备借南郡,是说得通的;而获取南郡的刘备也确实后期攻入益州,取得了丰硕的好处。
孙权为什么会借南郡?南郡既然军事这么重要,又可以进攻益州,为什么孙权要借南郡呢?其实孙刘联盟是一个因素,当时东吴的军事负责人是鲁肃,鲁肃是坚决主张联盟抗曹的,所以,在鲁肃的撮合下,借南郡得以顺利实施。
孙权借南郡的另一原因是:南郡和江夏郡都面临着曹操南阳郡的压力,而刘备则正好不用直接面对曹操的南阳郡,在这种情况下,孙权的防守压力增大,为了转移防守压力,孙权才借出去南郡,并以刘备的江夏郡一部分作为交换条件。
荆州地区防守压力
但在刘备攻取益州后,孙权开始眼红,并索要荆州(不仅仅是南郡了),刘备自然不愿意,两家一度兵戎相见,不过由于刘备要和曹操开展汉中之战,不得不湘水划界,将自己打下来的长沙郡和桂阳郡划给孙权,不过这并没有解决问题,发誓要夺回荆州的孙权还是最终杀死关羽,成功夺取了整个荆州(除南阳郡)。
可见,刘备借南郡是军事战略考虑,而孙权肯借,也是出于自己集团利益考虑的。
刘备当时借荊州是战略?还是无心?
大耳贼,大耳贼,刘备不是一般的贼。刘备借荆州,本就是他战略拼图上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早在赤壁之战开始之初就设计好了的。
赤壁之战,到底谁是真正的赢家,肯定是刘备啊,曹操几十万大军南下,兵不血刃地把荆州给占了,刘表经营几十年的天下腹地荆州没放一枪一炮,就让败家娘们儿蔡氏送给了曹操。
曹操夺得了荆州后,飘了。他想搂草打兔子,顺便把东吴孙权也收拾了,将江东之地也纳入版图,那么天下一统指日可待。
曹操的算盘打得很响,袁绍、袁术、吕布、刘表等豪强诸侯都被收拾了,只要拿下最后一个强大地方政权东吴,那他建立的功勋将是史无前例的,远比当年霍光要荣耀得多。
打东吴并不是曹操南下的规划之中,因为荆州得太容易,临时起意地打起了江东的主意,这个主意让两人一惊一喜。
惊的是孙权,自己太年轻,东吴实力的确不足,江东政权比较微妙,五大家族保持,是战是降不是姓孙的说了算。
喜的是刘备,他已经在新野等地让曹操大军揍得漫山遍野的跑了,如果曹操的战略重心不转移,刘备被曹操灭掉是迟早的事儿,现在好了,曹操的注意力集中到孙权那里去了,大耳贼高兴得睡着了就笑醒。
刘备算计得更精明,曹魏攻打东吴,不是一时半分能搞定的,东吴虽然实力不足,却具有两样曹操不具备的东西:1、长江天险加强大的水军;2、东吴有钱。
三国时期的东吴就是现在的江浙一带,自古以来该地区都是产粮大户和纳税大户,有钱是肯定的。打仗就是打钱,历来莫过如此。
孙权对抗曹操,谁输谁赢还不一定,刘备唯一能确定的是曹操在荆州呆不了多久,原因有几方面:
1、刘表的势力并没有完全受损,荆州虽然在刘琮的手中献给了曹操,但是刘表还有一个儿子刘琦,他才是正主儿,刘表的老势力暗地里是支持他的,刘琮投降那是受到了蔡氏和大将军蔡瑁的裹挟,刘表的旧部并一定服气。
2、说到底,三国时期还是一个豪强、士族时代,哪个军阀要在某个地方长治久安,如果不笼络当地豪强门阀,基本上呆不长远。荆州的士族、门阀基本上都不支持曹操,除了蔡氏。
3、荆州还存在着一股比较完整的抵抗势力,那就是刘备和他支持的刘琦势力,他们两人的兵力加起也有小五万,这是一股不小的势力,而且还有一块比较完整的地盘——江夏。
说了这么多,只有一个意思要表达:刘备在荆州赖着不跑,有着极强的目的,他看准了曹操和孙权会两败俱伤,他想捡那个落地的桃子——胜利果实。
局势的发展如刘备所料,曹操在东吴吃了大亏,几十万大军打得支离破碎,孙权也好不到哪里去,本来捉襟见肘的兵力损失也不小,还把大都督周瑜的命给搭了进去。
刘备如愿了吗?也没有,他虽然在混战中抢夺了原来刘表治下的4个郡,但是有两个郡并没有在他手中,一个是最西边的南郡,一个就是最北面的南阳。
这就让刘备很尴尬了,他夺得的武陵郡、零陵郡、长沙郡和桂阳郡四郡加上原有的江夏虽然地盘大,但是战略位置并不突出,简单说,地段并不好。
荆州在刘表的治理下非常成功,要钱有钱,要人有人,成为当时天下之腹,是块肥肉。既然是块肥肉,谁都想咬一口,北方的曹操,东面的孙权,包括西边的刘璋都对这个地方虎视眈眈。如果是在太平时代,就是拿个朝廷的丞相之位都换荆州刺史之位,乱世就不行了,谁的拳头硬,谁就有可能来夺荆州。
刘备的拳头并不硬,他不想被人当肥肉吃了,虽然现在临时占有荆州,但是这个地方实在不是久留之地,必须要找个稳定的根据地。
刘备打起自己族兄刘璋的主意,益州是块好地方,易守难攻,地盘大,物产丰富。要打益州主意的人不止刘备一个,还有一个人,他就是周瑜,遗憾的是,他在赤壁之战没多久就死了。
刘备要做长远规划,夺取益州当自己的根据地,就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怎么打?难道要从武陵郡进攻吗?这是不现实的,武陵郡和益州地区接壤多为山地,而且路途遥远,这个仗成本太高,划不来。
最好的路线就是从南郡出发,既有长江水道,又有距离最短的进军路线,南郡是进攻益州的不二选择。
问题来了,南郡在东吴孙权手中。
刘备要想将南郡“骗”到手使出了另外一招:孙刘联盟。
两家不是赤壁之战就达成了战略同盟了吗?既然是盟友,我们商量一下换地的事儿,刘备拿着刘琦留下的江夏来与孙权换南郡。
从战略层面来讲,孙刘两家要共同对付北方的曹操,这是一个好选择,毕竟南阳郡还在曹操手中,曹洪率领的十万大军还驻扎在那里的呢。
为了共同对付随时准备南下的曹操,孙刘两家必须集中优势兵力,全力抗曹。现在的势力分布让他们两家都比较难受,南郡离东吴太远,江夏又离刘备所占地太远,不如两家换一换。
东吴的新任大都督鲁肃是个实诚人,他为了巩固孙吴联盟,说服了孙权同意了刘备的方案,孙权年纪不大,但是心眼不少。
明眼人都能看明白南郡是进攻益州的跳板,孙仲谋还看不出来,但是为了减轻东吴来自曹操的压力,他也就认可了这个方案。
不过,精明的孙权也给自己留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南郡只是借给刘备,以后是要还的。
刘备最后还了吗?到死,刘备都没有认账。
所以,不要轻易借给别人东西,特别是钱。
刘备当时借荊州是战略?还是无心?
肯定是有心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