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养出不懂感恩的孩子”对此你怎么看?

养出不知道感恩的儿女,确实是父母最大的悲哀!有的父母真的会把孩子养成冤家,不管付出多少都被孩子看成是应该的。孩子不但不知道感恩和回报,甚至还会当面埋怨父母无能,抱怨父母不能给自己更好的生活。我身边就有这样一家人,老两口都七十多了,每逢年节的时候,老两口就像走马灯似的围着儿女们转。从买菜做饭再到收拾干净,都是老两口的事儿,儿女们一个手指都不会帮。吃完了还得拿着走,最奇葩的是东西还得父母帮着拿下楼!

每到周末,几乎都能看到那老两口一人拉着一个拉杆车去挤公交,大家都知道他们是去早市给儿女买吃的东西了。他家买水果都是每样满满一大袋子,因为他家孩子在父母这吃完了不算,都还要带走一些回家吃。他们干活的时候,不要说是儿媳妇,就连他们的亲生女儿都不会去厨房帮帮父母的忙,吃完饭连个帮着刷碗的人都没有。

这老两口都是退休的大学老师,男的姓刘,我管他叫刘叔。刘叔家一共有三个孩子,老大是儿子,二胎是一对双胞胎女儿。

刘叔家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刘叔找人帮忙把他分到政府机关工作了。由于小伙子长的精神,又特别会来事儿,再加上父母都是大学老师,没有什么家庭负担,所以工作不久,就被市里的一个领导相中了。这个领导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已经在美国定居了,身边只剩下一个快三十了还没结婚的小女儿。这个领导找了一个熟人帮着在里面说和了一下,虽然这个领导的女儿比刘叔的儿子大了几岁,但两个人相处的还挺好。两个人处了不到一年就结婚了,听说婚礼特别隆重。刘叔更是逢人就发喜糖,发喜糖的时候还不忘说一句:这是进口糖!美国货!

刘叔老口对这个儿媳妇特别满意,平时聊天时也总把儿媳妇和她的父母挂在嘴上。婚后一年多,刘叔的儿媳妇给他们生了一个小孙女儿,但是刘叔的儿媳妇和孩子几乎一年都不来刘叔家几次,好多人甚至都没见过她们娘俩儿。

刘叔的大儿子好像是我们大院第一个有私家车的,这也成了刘叔嘴里最大的骄傲!

我记得有一次我下楼扔垃圾,正好赶上刘叔老两口送大儿子一家回去。刘叔刘婶儿一人搬着一箱东西往儿子车上放,刘婶儿眼睛瞟着车里的儿媳妇,嘴里不停的大声说着让带给亲家尝尝鲜。结果已经上车的他家大儿子生气的又从车上下来了,直接把两箱东西搬下来扔到地上说:都说不拿了!不拿了!还一个劲儿的往车上搬!别让我丢人现眼了行不行?说完怒气冲冲的回到车里,碰的一下关上车门,开着车扬长而去了。当时我都没敢看刘叔刘婶儿一眼,低着头从他们身边溜过去了。

其实刘叔家条件并不差,老两口退休金加起来超过一万了。他们现在住的房子一百二十多平,虽然是单位的宿舍楼,但是物业管理啥的都挺好的。

他们老两口在儿子买房子的时候,一下子就给了儿子媳妇三十万,这些钱应该是老两口大半辈子的全部积蓄。但是他家儿子还是嫌太少,说这些钱根本就不够干啥的,说就拿这么点钱会让他在老婆面前抬不起头的,刘叔老两口只好又跟亲戚朋友借了十万块钱给了儿子。听刘叔说他儿子家,光装修就花了四五十万,刘叔经常会感叹的说他儿子家漂亮的像皇宫一样。

刘叔的双胞胎女儿都没考上大学,都是高中毕业就直接参加工作了。他家大女儿在一家工厂当化验员,工作不久她就和单位的同事好上了,然后两个人就顺顺利利的结婚了。她老公人好长的又帅,唯一有点小遗憾的就是婆婆家条件不太好。婚后她生了一个特别漂亮的小男孩儿,她们一家三口一直和守寡半辈子的婆婆一起生活。祖孙三代挤在一个六十多平米的老房子里,生活过的一直挺拮据。

所以他家这个女儿是什么东西都想要,给少了就不高兴。听说后来开始惦记上老两口的房子了,经常在刘叔刘婶儿面前念叨自己家是儿子,应该给儿子准备一套房子的话。她还一直张罗着想搬回来和父母同住,好在她老公不想扔下自己妈不管,他们三口人这才没搬回来。

刘叔家小女儿虽然和大女儿是双胞胎,但是她俩长的不是特别像,小女儿比她姐漂亮多了。她一开始也是在工厂上班,因为嫌工厂的工作太辛苦,就辞职不干了。后来她找了一份在商场卖衣服的工作,结果干了不到一年,竟然和她的老板好上了。

那个老板比她大个十来岁,并且早就结婚生子了。因为她,那个男的经常找茬儿和老婆打架。后来他老婆实在受不了就同意离婚了,拿着十多万自己走了,留下一个十多岁的男孩儿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可能是看孙子可怜,刘叔小女儿的公公婆婆一直不肯认她这个儿媳妇。她家女儿都七八岁了,孩子的爷爷奶奶还不肯看孙女儿一眼。

刘叔和刘婶儿帮着小女儿带大了孩子,大女儿的孩子只要是休息日和寒暑假也都会来刘叔家住。这两个孩子倒是都和姥姥姥爷挺亲的,刘叔老两口对这两个孩子爱的不行,可以说是有求必应。

刘叔大儿子的孩子倒是不用刘叔老两口管,听刘婶儿说那个孩子一直都有保姆帮忙照看着。所以这个孙女儿和爷爷奶奶一点都不亲,来了以后打个招呼就拉倒了。小小年纪一身傲娇,刘叔刘婶儿给买的零食看都不看一眼。刘叔说他小孙女儿吃的东西都是进口货,所以咱们买的东西人家看不上!刘叔说这些话的时候,语气里充满了自豪。

前些年刘叔心脏支架了,听说他觉得自己不舒服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有私家车的大儿子。他最先给大儿子打了电话,告诉儿子自己感觉不舒服。但是大儿子说自己太忙没时间过来,让刘婶儿陪着刘叔自己打车去医院看看。

后来刘婶儿看刘叔的状况越来越不好了,就打了120。到医院一检查发现是心梗,当时就推进手术室了。

听刘婶儿说她家大儿媳妇知道了以后,马上打电话给医院院长了,说让给刘叔找个最好的医生。听刘婶儿说给刘叔做手术的是医院里最厉害的主任,所以刘叔的手术做的非常成功。

刘叔住院的时候,他家三个孩子谁都没去医院陪护过刘叔,都是白天去医院看看就走了。黑天白天都是刘婶儿一个人在医院照顾刘叔。后来听说还是大儿媳看刘婶儿一个人护理刘叔太累了,就给刘叔雇了一个护工。刘婶儿说虽然最后护工的钱是她自己给的,但是大儿媳的这份心意她领了。

刘叔出院以后,老两口都感觉挺伤心的,也感觉到了世事无常。所以两个老人回来后,就开始考虑他们的养老问题了。

刘叔说不管怎样,在最关键的时候是大儿媳妇给找了熟人,又帮忙找了护工。所以他们决定再过几年把他们现在住的房子,以卖的形式过户给小孙女儿。然后他们两个人在能自理的时候就还住在家里养老,等到不想自己做饭了,就找一家养老院度过自己的最后岁月。

至于两个女儿他们说都不想管了,因为老两口觉得自己为女儿们付出的最多,不但帮她们带大了孩子,还经常要贴补她们一些钱作为家用。可是换来的却是生病时女儿们的不闻不问,刘叔说两个女儿之所以这样,就是不满意他们老两口把钱都给了儿子。

刘婶儿说虽然他们没有一次性给女儿那么多钱,但是他们也没少撘两个女儿。刘婶儿说只要是女儿女婿或者外孙子外孙女儿说想吃啥了,他们老两口马上就会屁颠儿屁颠儿的买来做给她们吃。可是老两口倾尽全力的付出,结果换来的却是女儿女婿的漠不关心和一肚子怨言。

刘婶儿说前几天她大女儿又打电话给刘婶儿了,说她儿子想吃红烧排骨了,晚上她们一家三口要回家吃排骨。刘婶儿说她直接在电话里回绝了大女儿了,告诉她今后都不要回来吃饭了,因为她现在没有精力侍候她们一大家子了。

刘婶儿说她说完以后,她大女儿在电话里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什么都没说就把电话挂了。

刘婶儿说她现在看出来了,三个孩子都不是养爷的料,所以她和我刘叔也不想再为他们付出了,老两口决定要攒点养老钱了。

我一直都想不明白一点,那就是刘叔的儿女们为什么在父母面前都变的那么自私自利还不知道感恩了?因为我觉得平时他们哥三个在外人面前为人处世都是很不错的,尤其是他家大女儿和我接触的比较多,我一直觉得她挺会关心人的。并且我还知道,她在她婆婆面前一直都是一个挺不错的儿媳妇,她婆婆整天就知道打麻将,她家的家务活一直都是她在做。我不明白她为什么对婆婆的关心要超过自己的父母?为什么她在婆婆面前是奉献型,可是到了刘叔刘婶儿面前就变成索取型了呢?有的时候我觉得刘刘婶儿也有做错的地方,他们好像在儿女面前一直都是无私奉献的父母。他们总是想要为儿女做好一切事情,他们根本就不放心让儿女做事情,因为他们一直都觉得自己做的要比儿女做的好。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刘叔家,他家大女儿想要吃苹果。她刚拿起削皮刀准备削苹果,就被刘婶儿一把抢过去了。刘婶儿手里削着苹果皮嘴里不停的说着:大丫儿手笨的厉害,有一次她自己削皮,竟然把手指头削掉一块皮!那血出的,把纱布都给染红了。

他家大女儿笑嘻嘻的看着她妈,就在那儿等着她妈给她把苹果皮削好了,然后再把苹果给她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刘婶儿还贴心的给她插了两根牙签,这才把苹果盘交到她的手里。要知道当时刘婶儿嘴里的大丫儿已经三十多了,她的孩子都上学了。

可能正因为刘婶儿的不放手,才让他家孩子都养成了不动手的习惯。时间一长,就觉得父母做什么都是应该的了。

所以当父母的要学会放手,更要学会接受儿女的照顾,哪怕他们做的没你好,也要让儿女做。因为只有这样,儿女们才能学会成长,才能懂得付出,才能知道什么是感恩!

有人说“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养出不懂感恩的孩子”对此你怎么看?

这句话说的没有毛病,也没人会提反对意见。养出了不懂感恩的孩子,悲哀很正常,不悲哀反而不正常,可能是得了老年痴呆,或者本来就是傻子。悲哀的主要原因,是父母对子女投入太多了,不论是金钱,精力,体力还是情感,老了却没有得到该有的回报。从婴儿呱呱坠地到长大成家立业,二十多年含辛茹苦地养育教导,留下不尽的劳累和心酸,这些只有当父母的最清楚。而做这一切唯一的动力,就是“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然后老了能跟着儿女享几天清福,收获甜蜜的“果实”,上下五千年,“养儿防老”的观念深入国人的骨髓,也是国人为了子女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的原因。

中国人自古讲究“孝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历史上也出了很多大孝子(女),比如花木兰的代父从军,舜的孝行,刘邦称帝后为父行礼等等,他们认真遵守圣人的教诲,身体力行,为后代做出了榜样,使“孝道”在中华大地得到发扬。

可是最近几年,受文化多元化和西方自私自利腐朽思想的冲击,这些传统观念面临挑战。社会上不孝的子孙频频出现。甚至出现老人逝去多天无人过问的惨剧,令人心寒和悲愤。对于这种现象,除了国家要加强宣传教育外,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法也值得探讨。

父母教育子女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该宽该严,该奖该罚,每人心里都应有一个尺度。无论如何,不能娇惯孩子,这是大家的共识。古有“棍棒之下出孝子”,虽言语粗俗,不是没一点道理。对子女越是要求严格,越是让他们多些锻炼,长大后就越懂事。切莫事事“惯”着他们,让他们养成自私,任性,刻毒的性格,最后自食其果。当然,父母的爱也是不能缺失的,要有合理的表达方式。否则也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对孩子不纵容,有合理的惩戒,宽严相济,又爱意深沉,才能教育出好孩子,才能在良心未泯的儿女照顾下安享晚年。

有人说“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养出不懂感恩的孩子”对此你怎么看?

孩子是父母一生的作品,是父母一生的心血,等孩子不懂感恩时,确实是父母最大的悲伤。

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为了孩子可以呕心沥血,奉献出所有的一切。

孩子呢?往往是心安理得的享受这一切,常言说的好: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这就是为人父母的悲哀。

更有甚者,父母竭尽所能地为他提供一切,儿女从不知足,反倒攀比起别人的父母给儿女的更多,这就是不感恩的儿女。

现在的社会,攀比心很重,年轻人攀吃攀穿攀住攀行,却又不肯吃苦,所以他们很大的经济来源是父母的赞助。父母的经济情况不同,赞助少者常被儿女嫌弃。

前些日子网上爆出的,北大毕业生母亲病危想见儿子一面,但儿子拒绝见面。我们不知道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但是我认为,死者为大,长者为大,一个频临死亡的母亲,有再大的过错,做为儿女也应该回家探望。

我常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泣,请在父母在的时候爱他们,善待他们,不要让他们悲伤。

天底下的父母,都希望儿女平安健康,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感恩之心。

有人说“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养出不懂感恩的孩子”对此你怎么看?

懂感恩的孩子不是养出来的!

是你,一言一行的影响下,他(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你!回头看一看,你在他(她)成长认知过程中做过什么?

有人说“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养出不懂感恩的孩子”对此你怎么看?

最近在看一本作于2008年的书《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变成了小皇帝》,作者是德国儿童与青少年问题研究的专家,他在书里提到了一些关于德国当时教育状况的担忧,剖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尽管谈的是11年前的德国,但里面的问题在如今我们国家,也依然存在,让我很有感触。

初看题主的问题,下意识就想反驳:孩子不懂感恩,还不都是父母不会教?

细细分析,出现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

1.父母确实没怎么花心思,育儿方式过于传统。

比如“重男轻女”养出白眼狼儿子、怨恨满满的女儿;或是采用“棍棒教育”,嘴上说是“为你好”,却让孩子心灵伤痕累累。

这样养出的孩子不懂感恩,实属咎由自取。

可还有一种情况,父母改变了传统不太好的教育方式,想以平等的姿态尊重孩子,却也有可能养出不懂感恩的孩子,这就真的有的“冤枉”。

2.矫枉过正,孩子从附属地位强制被解放出来。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变成了小皇帝》中,作者谈到有三类亲子关系存在严重的沟通障碍,让孩子的教养问题变得十分棘手。

第一类:伙伴型关系

在传统的家庭观念里,孩子应该听从师长的教导,处于家长的附属地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把孩子当个体看”。

是近100年才开始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逐渐演变到今天一度很流行的“把孩子当朋友看”,提倡尊重孩子想法和意见。

尊重孩子本没有错,可孩子毕竟不具备完全的行事能力,也不具备健全的思考能力,有很多事并不适合让孩子参与选择和做决定。

但伙伴型关系就把孩子从大人的附属地位中,强制解放出来了,造成了非常多父母育儿的困扰。孩子不听话,不遵守规则,没有良好习惯,不知道该怎么管,管多了就怕打压了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变得越来越自我,根本不鸟父母的想法和担忧,局势就失控了。

第二类:投射型关系

父母把孩子当做感情的投射区,把孩子的行为和成绩看成测量自己优劣的标杆。

这种关系在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非常常见,父母太过于担忧和自责,孩子有哪一点不好,立刻就会思考是不是自己哪里做错了。这又形成了与传统教育完全相反的状态:父母成了孩子的附庸。他们的自信心完全建立在孩子身上。

第三类:共生型关系

在这类关系里,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理解孩子的想法。

举一个例子,前段时间很火的电影《少年的你》中,施暴者头领魏莱欺负同学,导致同学不堪忍耐跳楼自杀,在警察找到她的母亲时,她母亲不相信孩子会这么做,只说孩子很单纯,都是别人孩子想害她。

表面上看起来是单纯的溺爱,实际上魏莱的母亲确实是这么想的,她完全想象不到孩子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也有可能做出自己意料之外的事情。她只认为自己不会这么做,就坚定认为孩子不可能做出“出格”的事,都是你们恶意揣摩。

在这样的庇护下,魏莱的邪恶的心灵得以充分释放。

由此可见,过于极端的教育方式,都有后遗症,不仅仅是粗暴教育会养出不感恩的孩子。

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有更多的思考,把孩子当做一个孩子来看,重新恢复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能力,才有出路。

有人说“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养出不懂感恩的孩子”对此你怎么看?

养出个不懂感恩的孩子,确实是父母的一大悲哀,同时也是孩子的悲哀。

我大姑和我姑父婚后一直怀不了孩子,于是领养了我表姐。好不容易有了孩子,他们当然很宠,我姑和我姑父又一个比一个实在,还好脾气,无限制满足…于是我姐就慢慢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大概两年前我大姑生病住院,我哥开车带我妈和我大娘去医院看她。当时只有我姑父在照看,我姑父为难地对我哥说,能不能让我哥给我姐打个电话,让她过来医院照顾些时日。因为我大姑和我姑父根本叫不动我姐,他们的话没有分量。就那我大姑还开心的说,闺女很不错,这次的住院费是她掏的。

去年冬天我大姑因病去世,我姐哭的也挺伤心的。聊天时,她问另外的亲戚,说鞋上的白布是不是要在鞋上缝三年,我这鞋还是xx牌子的呢!

大姑去世后,我姐在她上班的地方附近,给我姑父租了个房子,房子就在我们小区对面。我姑父去年做肠绞痛手术时出现了意外,身体一直不太好,而我姐并没有和我姑父住在一起照应他。

因为我和我妈住的离我姑父近,所以经常有走动。我妈隔三差五就去送点饭菜啥的,而我姐从来没有表达过感激之情,相反她见到你就像见到陌生人一样。就包括我大姑住院,我妈,我大娘他们去看,我姐也不带搭理的。

现在我也不管她叫姐了,我没有这样的姐。我实在不想说她没教养,因为这也代表着我大姑她们教育孩子的失败,毕竟我大姑和姑父真的人很好,很善良。

你说父母含辛茹苦养出这么个女儿,是不是他们的悲哀?真的可以说这是最悲哀的事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