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患过精神分裂症的人,该如何重回正常生活?
我小的时候,我家邻居有个女的就是大家所说的精神病。她最怪异的行为就是不能用手直接触碰周围的物品。但是她并不带手套,而是手里拿着一张白纸,她会用这张白纸隔住她认为脏的东西。
她丈夫的个子特别矮,应该只有一米六的样子。她却长的挺漂亮,身高应该超过一米六五,这样的身高在七十年代的女人里绝对算得上是高个子了。
虽然她长的不错,但是由于她的怪异举止,条件好一点的男人都不敢娶她,所以她父母最后把她嫁给了她那个个子矮小的丈夫。
听说她结婚那天手里面也是攥着一打大白纸,有些人提议给她换成红色的,但是她坚决不同意。
婚后她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那对小姐妹虽然是双胞胎,但是长的一点都不像。两个孩子一个像爸爸,一个像妈妈。如果不是熟人,没人会相信她俩是双胞胎。
这个女人第一次被送进精神病院,就是因为这对双胞胎女儿,我到现在都记得自己那天看到的情景。
东北的十二月份已经很冷了,可以说是滴水成冰了。大家谁都不知道那对只有四、五岁大的双胞胎小姐妹到底是犯了什么错,只是看到她们被剥的一丝不挂的在外面罚站。最惹众怒的是她们的头上还都顶着一个装满凉水的碗。
可能是孩子不小心把水碗弄洒过,因为她们的脚下已经有薄薄的、一小块一小块的冰了。
第一个发现她们罚站的是紧挨着她家住的邻居孩子,这个孩子看到那副情景以后,兴奋的到处跑着喊人。他的目的可不是想帮忙救救双胞胎,而是想让我们这些小孩子都去看稀奇。
可能是因为我们太小,还没有同情心。也可能是这对双胞胎一直被她妈妈禁锢在院子里不许出去,所以更加大了我们这一大帮孩子的好奇心。反正当时我们好多孩子都围在她家外面看热闹,如果发现那个孩子动了一下。大家就会不约而同的喊一句:老大(或者是老二)动了!
我们这些孩子的叫喊声引起了大人们的注意,当他们看到眼前的情景时都被惊呆了。
但是来的几个大人也只敢在她家院子外面喊她丈夫的名字,想把他喊出来解救两个孩子。
后来有两个胆大的女邻居大着胆子进了她家院子,想把两个孩子抱出来。可是这个时候她忽然从屋子里走了出来,她的手里照样还拿着一张大白纸,白纸里面是一根棍子。
她一走出来,那两个女的就都被吓得跑出来了。她出来以后并没有大喊大叫,而是看着大家轻声说:你们都回家吧!她们身上弄上毛儿了,等那些毛儿都掉了,我就让她们回家。
后来听说是院里的领导知道了这件事,然后打电话给精神病院了。反正是我们看见从一辆白色的救护车里下来一群穿着白大褂戴着白帽子和白口罩的人,他们还抬着一副担架。
这些人不由分说的冲进她家院子,上去就把她按住了,然后给她穿上一件没有袖子的白衣服,那件白衣服上还有两条带子。然后她就被那件衣服紧紧的固定住了,她的两条胳膊被套在白衣服里一动都不能动了。她不停的扭动着自己的身体,嘴里喊着她丈夫的名字。可是那个时候已经没有任何人管她在说什么了,她很快就被那些人固定在担架上了,那副担架上有好几道锁扣,我记得就连脚脖的地方还有一道勒得很紧锁扣。
她就那样被抬走了!一直都被她死死攥着的大白纸被撕成好几块飘落在她家的院子里。
那两个孩子被邻居抱着去了邻居家,因为没有人敢走进她家的屋子。
过了两个多月,听说她出院了,但是她出来以后就开始躲避人了。原来的她经常出来买菜或者是上街给孩子们买衣服,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经常会在公交车上看见她。那时候的她是公交车上一道奇异的风景,因为她总是拿着一张大白纸垫在扶手上,然后她就那样很笔直的站在那里,即使是有空座她也绝不会坐下。那时候不管公交车上多么拥挤,大家都会和她保持出一点点距离来。
现在的她已经七八十岁了,她家还住在我们大院里。现在她家住的是一楼,她让女儿们帮她把窗户改成了门,她每天进出都走这道门。但是她却不允许她的家人也走这道门,她那两个五十多岁的女儿如果想进出她家只能靠爬窗户。
她现在手里攥着的不再是大白纸了,而是一个白色的方便袋。她丈夫去世好多年了,两个女儿结婚以后她就一个住了。那么有洁癖的她已经被生活逼迫的去垃圾桶里捡废品了,但是她的手上还是会套着一个白色的方便袋。只不过那个方便袋看上去很脏,可是那个很脏的方便袋却能隔住她的心魔。我一直觉得她和别的精神病人都不同,她没有幻听骂人的毛病。她给人的感觉只是怕脏,怕一种她所说的毛儿!曾患过精神分裂症的人,该如何重回正常生活?
精神分裂症困扰着很多患者与家庭,他们面临着各种迷茫与绝望......今天我针对《曾患过精神分裂症的人,应该怎么生活?》这一主题,做一个相对全面的概述。
1. 精神分裂症的成因
精神分裂症的成因,概括来讲,包括三个方面: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从生物学角度来看,目前还没有定论,只是与患者血缘关系越近的后代患病的概率越大一些,也就是说患者及其后代是精神分裂症的易感人群;心理是人在生理与环境长期交互的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患者往往因为生理上的易感性与后天不良事件的刺激,造成心理的扭曲,从而对外界事物产生错误认识,进而使患者远离真相,其意识成长出现放缓、停止,甚至倒退,心理正常发育的进程遭到破坏;人的生存离不开对环境的依赖,也少不了与环境交互。环境的刺激,通过心理会间接影响生理,而对人环境做出的反应又会带来环境对人的新的刺激。这些刺激有良性的,也又破坏性的,具体某一刺激是良性的还是破坏性的,一是看事物本身,二是看人当时各方面的状态以及其对这个刺激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2.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点: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缺少他人意识与组织意识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他们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缺少他人意识与组织意识。而人要生活、要工作,就不可能不与他人、不与机构打交道。缺少他人意识,就会缺乏同理心,不会为他人着想,甚至冷漠、绝情等;没有组织意识,就很难与他人进行长期、稳定的良好合作,难以形成共赢局面。
3. 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确定性和安全感
社会非常庞大、非常复杂,涉及各色各样的人,会发生千奇百怪的事情,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但是社会之所以可以正常运行,甚至可以保持很长一段时间不断地向前稳定发展,主要有两个原因:确定性与安全感。确定性与安全感是信任的基础,而信任又是合作的基础,人只有通过合作才能互补长短、放大能力,共享成果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经常不顾他人感受,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理问题,表达情绪等,这种做法很容易引起冲突、矛盾和误会,甚至悲剧,从而破坏了社会正常运作的基石确定性与安全感。
4. 个性的先天性、长期性与稳定性(难以改变性)
文章第一部分已经讲了,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具有一定的生物因素,也就是先天性。而先天性的影响通常是长期的、稳定的、难以改变的,“本性难移”说的就是这种现象。包括人的心理,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改变起来也绝非易事。因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注定与常人会有所不同。如果用常人思维来限定患者,通常会适得其反,那将会不仅对患者不利,甚至对家庭、对社会也会造成一定损失。其实,常人之间的生活也不尽相同,但是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相当较小,彼此之间互相理解和包容起来相对容易。
5. 发现兴趣,发现使命,找到生命的意义
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缺少他人意识和组织意识,通常他们的社交能力都会不足,因此轻社交类的技术、学术、艺术、体力劳动等通常更适合患者。也由于患者大多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通常他们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比常人更缺乏耐心,因此尊重和培养患者的兴趣,非常重要,甚至是他们康复的一个重要途径。此外,帮助患者发现使命,找到生命的意义,也有利于他们找到人生的更大动力,发现生活的美好与人生的乐趣。
6. 家庭是患者的港湾,家人是患者的依靠
不能说患者发病是因为家庭存在问题,但在这件事情上家庭肯定有一定的责任。既然了解了疾病的成因与患者的特点,家庭就要多理解、包容、支持患者,并引导其逐渐成熟起来。患者进步了,与他同庆,并鼓励再接再厉;患者受挫了,给他拥抱,一起分析过程,让其清楚是继续坚持,还是止损放弃。患者的生活变好了,家人的生活也会慢慢地轻松愉快起来。家庭温馨、理解与包容,也会使患者在社会上具有更好的表现,承受更大的压力或不如意等。
7. 创造机会,推动意识成长
推动意识成长是维持患者健康生活的根本途径。人的成熟,主要是意识的成长。固步自封的人,必然被社会抛弃。要逐步创造机会、营造环境,循序渐进的对患者因势利导,帮助其培养、扩展他人意识、组织意识,乃至发展出更高层次的宇宙意识。让他有能力看透世界的本质,看清事物的真相,用平稳的心态与人相处,用豁达的心胸看到各种人事物。
8. 不同程度、不同阶段,不同条件,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
其实每个患者的家庭都不同,得病的原因及严重程度也不完全一样,患者所处的阶段也不相同(潜伏期、患病期、治疗期、康复期、痊愈),他们选择的生活方式自然也不同:在家修养、机构托养、庇护性就业,支持性就业,独立工作,独立生活,还包括是否结婚,是否生孩子,是追求物质的买房买车还是注重精神的简洁充实。因此,没有统一的生活模式适合所有患者。
9. 当前社会环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整体上很不利
由于目前医疗水平与社会文明发展程度所限,再加上历史原因,社会对精神分裂症存在大量的偏见、歧视和污名化,患者及家属的病耻感非常严重,精神压力巨大。这些都不太有利于患者公开个人病史。也正因为上述原因,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如果患者公开个人病史,那么他的发展通常是异常艰难的,也是相对有限的。
10. 最后的说明
每个人都是一个系统,每个家庭更是一个系统,除非了解足够多的信息,否则不要轻易给他人建议。因为没有一定的把握,真的很难预料你的建议会引发哪些连锁反应,更不知道这个连锁反应是正向的还是负面的。要解决问题,最好找专业人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曾患过精神分裂症的人,该如何重回正常生活?
曾经患过精神分裂症的人是完全可以回归社会的,但是最好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做一个有用的人。发过病自己的亲人多是心疼和担心的,比如父母兄弟。首要做的就是让自己自食其力,是否可以作发病前老本行?是否有点一技之长?哪怕是做简单的杂工,也不能让其他人感觉自己是累赘,因为没有人能一辈子为你无条件付出。而且赚钱给你带来足够的自信。
第二,不要自暴自弃。经常有患者会有这种疑问,为什么我会得这病,为什么老天这么不公平。抱怨是没用的,需要的是接受现实,虽然有些难。如果自己都放弃自己,那没人可以拯救你,学会和自己和解很重要。
第三,按时吃药,按时复查,如果复发过几次了,基本需要长期吃药,但最好每个月抽血看看有没有药物副作用。合理安排好生活,做到有规律,平时早睡早起多锻炼。
第四,看了前面三点是不是感觉,如果能做好那不就和正常人一样了么?没错,别人可以把你当病人,自己不要天天也暗示自己是病人。
第五,面对其他人异样目光或者议论的时候正确面对,总有些人喜欢嚼舌根,避免和他人冲突,因为往往冲突的结果是自己受伤,比如越想越气疾病复发。正确的做法是对人以微笑。但这就有个技术问题,拥有强大的内心,你可能会说我要有强大内心也许不会得这个病,这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我想告诉你的是强大的内心不是生来就有的。有两种方式可以让人有强大的内心,一种是多读书尤其是历史书或者传记,一种是经历事情多了内心就强大了,在感觉自己内心不够强大的时候可以避免经历一些事情,信心是一点点建立起来的。
我曾见过很多人能正常回归生活,这也是他们反馈和自己多年临床经验的肺腑之言,希望大家可以迈向新的生活。如果有问题可以私信或者关注我,持续为大家答疑解惑。
曾患过精神分裂症的人,该如何重回正常生活?
我是从事心理学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心理老师左叔,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我根据自己做心理咨询工作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答你的提问:
我在十多年的心理咨询工作中遇到过几位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有两个印象比较深刻。一个是成年人患者,今年已经50多岁,男性,他从青春期患精神分裂症以后,由于家人的疏忽,家族有精神分裂症病史,以及发病后没有及时治疗,他的精神分裂症转化成迁延性精神分裂症,时好时坏,但病情一会好,一会复发;发病前是一位英语老师,据他家人说,患者课上的不错;患了精神分裂症以后,就再没有回到过讲台。一个是大学生,女性,2015年因为情感问题诱发急性精神分裂症;她的病情发现早,治疗及时,家人比较配合,经过精神科规范治疗、康复期心理咨询疏导,患者2016年复学,目前患者已经毕业,精神分裂症没有复发。
第一,患过精神分裂症的人,即便好转出院,也要严格遵从医嘱按时按量服用,不能随意减药、停药;同时,要按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原则,在出院以后继续服用两年左右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以减少精神分裂症的复发。
第二,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以后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和人际环境,避免生活中的负性事件刺激患者,这一点非常重要,有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稳定以后出院,但是由于生活环境不佳,受到负性生活事件刺激,病情复发,转化为迁延性精神疾病。
第三,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以后,根据自己病情好转的状况,要做一些回归社会、适应人际交往的社会适应的训练,从家庭开始,先恢复日常生活的正常,其次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再次慢慢走出家庭适应社会生活,这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适应生活的必要条件。
希望心理老师左叔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有不同的看法请在心理老师左叔的评论区留言,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分享彼此的观点。
再次感谢你对心理老师左叔的邀请!
曾患过精神分裂症的人,该如何重回正常生活?
我的表姐夫曾经是一个精神分裂的重症患者,严重的时候不认识任何人,拿着一把刀见人就砍,二十年过去了,他现在比正常人还正常,充满着满满的正能量。
姐夫二十多年前在工地施工的时候,突然塌方被埋在地下了。可能是吓坏了,被救出来之后就精神失常了。先是不吃不喝胡言乱语,后来是见人就打。最后一次,竟然拿着一把刀见人就砍。后来被村民合力把刀打掉,捆起来送进了精神病院。
经过两年的治疗,症状缓解之后出院回家了。后来不知道怎么刺激到他,又住进了医院。期间反复很多次。
现在他就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只是药不能停。在自家附近的一个工厂做工,工艺越来越精,还升上了总管呢。
他的两个儿子都已成家生子。每当表姐埋怨儿子挣钱不舍得给自己的时候,表姐夫总是劝慰妻子:孩子现在能挣钱了不是好事吗?如果他不能挣钱,一家人都啃老又该怎么办呢?再说,我们现在还不老,能自食其力,干嘛要儿子养活呢?
看到妻子因为生活琐事生气他总是安慰妻子:我们现在生活多好啊,儿子都成家立业了,头几年还怕儿子娶不到媳妇呢。只看这一点不值得开心吗?
这样看来曾经得过严重精神分裂的姐夫,比正常人还正常,比正常人还豁达,充满着满满的正能量。
其实大多数的精神分裂者只要积极治疗,都能和正常人一样积极的生活下去,只是药不能停。
曾患过精神分裂症的人,该如何重回正常生活?
我也是一个患了二十多年的重精神分裂症人,现在虽然控制住了,可老公不管不问,非打既骂,去医院拿药还得娘家人去,我也想过自杀,也想过离婚,可是想想撇下孩子太可怜了,我现在也很迷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