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老了以后总是小心翼翼的和我们相处,怎么让父母不这样啊?

我发现当我们的父母老了的时候,不管我们对他们多好多好,平时他们也总是小心翼翼的在我们面前,有的时候特别在乎我们的感受,说话也总是小心翼翼的,看着父母这样心里真的特别特别的难受,不忍心父母这样也不能直接和他们说怕他们尴尬,怎么样才能真正的让他们自在逍遥的相处啊?

我妈今年八十了,原来特别强势的人,现在变的脾气越来越好了,和我们交流的时候也变的有些小心翼翼了。

比如说我发现她其实一直都惦记我们出门的事,但是她怕我们烦就忍着不问。然后我也不会说破她的想法,但是我会把我们要出门的时间和每个时间段都忙什么提前和她讲了。都会提前告诉她我坐几点的车,什么时候从家里出发,什么时候到。我出发的时候会打电话告诉她一声,到了高铁站再拍照告诉她我到车站了。

总之就是尽量做到现场直播的效果,反正现在微信聊天也方便。我这样做了以后,我发现她特别开心。还有就是尽量多教会老人玩一些动手动脑的小游戏,比如做一些小手工,现在网上有好多这样的半成品,我就给我妈买过做钱包和香包的手工。做起来也不难,拿着也方便。我妈做成第一个大香包以后真的是特别开心。

老人真的会变的越来越像孩子,你即不能一味的顺从,也不能忽视他们的感受。发现他们情绪低落的时候,你就多和她谈论一些有趣的事情,或者马上给她下载一个新的小游戏,然后就开始教她怎么玩儿,别的老人怎么样我不知道,反正我妈是马上就会被新游戏吸引了。

让老人开心并不难,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说话一定要和气,千万不能不耐烦。多教会她们一些新事物,有的玩了就不会有时间多想了。如果你发现父母和你交流变的越来越小心翼翼了,那一定是你在和父母沟通时态度出了毛病!你的不耐烦才是让他们变的小心翼翼的罪魁祸首。所以不用去改变父母,改变你自己的态度就好。

当父母老了以后总是小心翼翼的和我们相处,怎么让父母不这样啊?

父母老了的时候,和孩子相处总是小心翼翼的,反而让孩子觉得很难受,那是你们家大大小小都有自律精神造成的。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只要自律别太过分就好了。

难得你家传承了严于律己的好家风。这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传统美德,也是为人处世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就曾经说过:吾日三省吾身。能够做到每天都多次反省自己的过错,这种修养真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也唯其如此,才成就了他万代师表的美誉。

你家老人和你们相处,唯恐引起别人的反感,才做出小心翼翼的举动,这是很有教养的表现。上了年纪的人,大都会这样的。他们阅尽人间沧桑,见多识广,非常在乎别人感受,就怕给别人带来不便。

我父亲在世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到了晚年的时候,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劝他轮流去住,他死活就是不答应。他明白的告诉我们:只要我能拿得上炊帚,我就自己过。人老了,浑身都怪味,谁喜欢?流口水滴鼻涕,谁愿意看?你们只要送来吃的,我熥着吃就行了。等我实在动不了那没办法,你们愿意怎么搬、搬到哪里都行,由你们说了算。

老人铁了心要做的事,那是不能改变的;顺从就是了,这也是体现了孝顺。我们遵从了他的心愿,到他不能自理时,轮流搬他去住。这时候他又提出了要求,不和我们同桌吃饭。那就只好把饭端到床头,让他自己吃。再后来,不能用筷子了,从由我们喂他吃。可以骄傲的说,我父亲直到临终也没有讨人嫌。这就是他们那辈人的高尚品德!

我觉得老人们的出发点都是相似的。人和人之间,难得的就是互相体谅。既然都老人能自觉的体谅你们,那份心意就领了。反过来你又对老人的小心谨慎感到难受,这心也是够细的了。那就公开和老人摊牌就是了。

要告诉老人,当年您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晚年正是我们报答您的时候。到我家就是来享清福的,什么心也不用您操,什么事都不用您干。洗衣做饭我都应付得了,不用您做帮手。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饭后可以出门晒晒太阳,散散步,逛逛公园;到老年之家看看书,打打牌,拉拉呱。有书法唱歌习惯的,都可以施展一技之长。玩什么开心就玩什么,爱玩多长时间都行。随心所欲,无所顾忌,快快乐乐每一天。

为您养老送终,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是天经地义的,您坦然接受就是了。千万别不好意思。现在这里就是你的家,您就是这里的主人;要住得安心,睡得踏实才好。再不能总是小心翼翼的,放不开手脚,像是受虐待一样,看着让我们心里都难受。您不需要有任何的心理负担,更不能胡思乱想。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出来,我们会尽量满足您的需要。都是自家人,粗一句细一句都行,没有谁会挑理。说错了可以另来,谁也不会见怪。不必什么事都正儿八经的,逗逗乐说说笑话,才有点欢乐气氛。

因为俗语说”十个老头九个好汉”(形容老头喜欢吹牛,好胜),那就让他把自己当年的奋斗史讲给孩子听,鼓励孩子健康成长。那可是他巴不得的事情。

总而言之,能把家庭生活的一潭死水搅活,充分尊重老人的主人地位,让他活得充实快乐,那才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当父母老了以后总是小心翼翼的和我们相处,怎么让父母不这样啊?

当青春逝去,人之暮年,就会各种机能退行,心智也会逐渐变得像一个小孩子一样。依赖子女更甚。

在思维和行为上做出的比较大的改变后,会一点一点变得孩子气十足,自我信念丧失。多数老年人表现出低自尊,自尊反映了如何看待自己、评判自己,以及自我价值感。

“低自尊”指对自己持有不良的看法、苛刻地评断自己并且赋予自己极少价值感。低自尊的核心是负面自我信念,自我认同感和控制感降低,导致老人的自我认知发生改变,所以会变得诚惶诚恐,小心翼翼,如同怕做错事的孩子一样。

为人子女,孝不光体现在对父母衣食住行的关心,最重要的还有精神上的抚慰。“色难”这是《论语》里的一句话。色:脸色。难:改变难看。寓意:对父母和颜悦色是最难的。

子女为父母做点事情的时候,不要一脸不高兴,如施舍乞者般。要在脸色上表现出敬意。(当然心中先有敬意才行。)为人子女对父母要有一个谦和的态度,

因为工作学习生活等压力大,年轻人总有很多烦恼,如果子女对父母的一些想法总流露出蔑视和不耐烦,就会让父母陷入低自尊、低价值的境遇,会让父母很不安心,所以要时时看儿女脸色。

让父母有“健康的自尊”,请不要抱怨父母,包括他们的唠叨、迟缓、无能甚至无知,要承认并接受父母的缺点,多欣赏和发现父母的优点和良好品质。你每天的想法、感觉和行为,让父母感受到爱和被需要,让父母有尊严和体面最重要!

如爱你的孩子般爱父母,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

当父母老了以后总是小心翼翼的和我们相处,怎么让父母不这样啊?

曾几何时,我们是父母的宝贝,抱着,推着,领着,呵护着,宠爱着。

慢慢地,我们长大了,如羽翼丰满的鸟儿向往天空,于是,不再留恋家,也不再留恋父母的怀抱,甚至还把父母不放心的唠叨当做了负担。随着阅历的加深,父母给的意见也感觉不合时宜,于是就会没耐心听他们说。

时间一长,父母也会觉知,大事小事都得交给孩子办了,自己无心也无力了,于是年迈的他们也会小心翼翼,在孩子面前慢慢变得说话不再自信。

怎么改变呢?首先,要孝顺父母,重在顺,陪父母的时间本来就不多,在他们面前做好的倾听者,听他们使劲说,不要表现得比他们明白,也不要不耐烦。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尊重。

其次,可以帮父母找到合适的爱好和兴趣,让他们的生活充实,并且使劲地表达对他们的崇拜,并试着当小学生,让他们再培训你。

最后,不管什么事都要对父母和颜悦色,让他们有心理安全感。

总之,父母在家就在。营造和谐的家庭生活氛围,让父母幸福地安度晚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就如同父母在我们小的时候那无私的奉献和付出。

当父母老了以后总是小心翼翼的和我们相处,怎么让父母不这样啊?

父母老了,变得小心翼翼,唯唯诺诺,穿衣服没有过去整齐了,头发花白了,说话唠叨了,甚至流口水了…说白了就是怕子女嫌弃他们。

我们曾经也是父母手心里的宝,这个时候正是我们回报父母的时候了。改变父母的这种状况,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是:给父母留好单独的活动空间。

二是:多倾听父母的唠叨,拿出很崇拜的样子,这样能增加老人家的自信心。

三是:有空的时候,多带父母到外面走走,逛逛公园景点,看看外面的世界,增强生活的信心。

四是:俗话说老小孩,父母跟前多说好话,老人家也要哄,多顺着他们,千万不能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

五是:父母养我们小,我们养父母老。父母在家就在,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父母,你说的情况就能改观。

关注“清华情感”,关注情感生活

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聆听您的真知灼见

当父母老了以后总是小心翼翼的和我们相处,怎么让父母不这样啊?

我发现这个问题好久了,但是不知道原因,刚才看了一下大家的回答,算是明白了[捂脸][捂脸][捂脸]

老爸兄妹8人,我们和爷爷奶奶分家时用叮当响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为了我们兄妹三人读书(30多年前,我们村我家是唯一一个有三个高中生的家庭),爸爸每天是拆东墙补西墙的,宁可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我们受丁点委屈。

现在兄妹三人都年过半百,日子可以说是红红火火,咱是想着他们年龄大了,以前受苦受累太多了,所以回到家就不让他们动,想吃啥不是饭店就是百度一下立马动手了,她年龄大了难免叨叨心疼钱,那就吵她几句让歇着,慢慢的发现妈妈说话小心翼翼地,真有点后悔,下次回家还是做咱的乖乖女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