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能把大悲咒十小咒心经都能背出来,他是怎么想的?
峨眉山一位长发疯僧,给我讲人背诵经典的秘密。解开了我多年的迷惑。
我多年前曾经去峨眉山拜仏,当时我正在学习修行,对背诵经咒等事情非常着迷。自己想逼着自己背诵各类长咒和经文。
于是也想在峨眉山上寻访一下高僧大德咨询。
上去金顶后就是拜仏,拜完了,却遇上各寺庙里在举办法会,也没有什么门路可以找到大德。只好自己往后山走。
因为我以前曾经在茅山昆嵛山等山的后山遇到过老道长,所以在峨眉山我也想碰碰运气。
我一个人走向后山,走着走着,走到了一处密林,天光被遮、地上全是苔藓。我走着走着不小心就滑了一跤。
我躺在地下正在喊疼,忽然一只手伸了过来,我一看,是一个长头发的穿着袈裟的男人。他笑着说:脚底打滑的人,心里也很容易打滑,这是好事。
我被他拉起来,感谢了他,他不理我,直接往前走。我一看这位疯和尚,觉得此人一定不平凡,于是跟着他往前走。
走到一个石头房子处,忽然好几只猕猴围了上来,他喊道:阿弥陀佛,你们几个又饿了吗?一天到晚就是要吃,下辈子还想在这峨眉山上抢劫吗?
那几个猴子一听他说话,居然老老实实地站立等候他。他从口袋里抓出一把花生米,一只几粒分了。猴子们开心吃去。
我跟到屋子前,他回头看了我一眼说:你跟着我干什么?
我说:大师,我跟着你是想问你一些佛法的问题。
他说:你看我啊,不是僧人,我穿的不是僧衣,是破烂补丁衣。你不要以为我是大师,我什么都不是。
我说:你别忽悠我了大师,我看你就不是一般人。
他笑笑:那你有什么问题就问吧,如果我知道我就说给你听。
然后说完他就开始在屋子前收拾东西干杂活。
我就问:一个人修行,背诵经咒,有用吗?
他说:为什么要背诵?我说:因为背诵有功德?
他摇摇头:求功德,落邪见。
我说:因为有定力。
他说:定在哪个字上?
我说:我不知道,背诵了不是可以训练定力吗?
他说:所以我问你定在哪个字上面吗?
我说:定在一个心上面。
他说:哪个心?
我说:无所住而生其心。
他笑:无所住生的是哪个心?
我一时无语。
他说:你不知道为什么要背诵经典,背来干嘛?
我说:曾经有位老师教我,背诵经咒不用知道为什么,反正就是一心不乱地背了就好。
他说:知道为什么,不代表要执着为什么, 不知道为什么,就容易盲目。
我说:你的意思是我背诵的目的搞错了。
他说:你带着目的去背诵,自然是错了。
我问:那背诵念诵经咒都要不带目的,不带情感不带任何杂质对吗?
他说:非要执着什么都不带也错了。
我有点晦气,说:那什么都是错,还搞得了吗?
他说:就在那个什么都不对什么都不错的里面,念一句,也比站在对错上念一万遍强啊。
我问:那你的意思,真心诵一句,就有功德。
他说:你怎么这么喜欢功德?
念诵这些东西,是为了制心一处,让它代替你的念头纷纷。不是要你背诵了去考试,也不是要你背诵了刻意炫耀,也不是要你背诵记住了自己自以为不得了。
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是你如果不懂道理,以为是个神奇的秘籍,背诵了就能发光,就能有智慧有功德,那就难办了。
你要知道,它们是很有力量的,但是这个力量是本来的,和你自己的力量是一样的,你不能以为它的力量是外来的另外一个力量,所以就刻意追求,想要获得它那个力量。
这种对力量功德的追求,一旦形成执着,很难解开。
其实这些经咒的力量,就是你内心的那个力量。你要做的是逐渐让它们印合,搞清楚它们是一样的,而不是以为它是哪一处的高维空间给你恩赐的什么东西,拿起来就得意忘形了。
你要背诵是好事,念诵也是好事,可是一定要搞清楚,起码大概的要清楚,你背诵它们,不是因为它们神秘未知、高维高等,而是它们能够帮助你制心一处,协助你与你内心仏心合一。
我问:那你的意思就是,要无心去念。
他说:你说无心已是有心!
我说:有什么心?
他说:有这个无心啊。
我说:那要怎么念。
他说:要无心念。
我纳闷:你怎么又说无心念?
他说:无心就是无心嘛!
我说:你把我绕晕了。
他说:我只是告诉你,不要在头脑里搞七搞八,你看刚才你跟着我搞了几下就会晕,实际上你念诵也好打坐也好生活中行道也好,都要放松清净。
我说:你说的这个我还是不懂,什么叫做放松清净。难道我努力修行都不对吗?他说:你会不会游泳。
我说:我会啊,我游得挺好的。
他说:你游泳的时候,用力吗?
我说:用力。
他说:怎么用力?是使尽全力,还是顺水势而用力。
我说:当然不能傻用力。游得好的人是很放松的,很不容易累的。因为懂得顺水势而动作。
他说;:就是那个感觉,好像用力了好像没用,顺着水势,放松本能游动,但是一下一下不会断开。在波浪里连续浮起来和前行。修行就好像是这样,不要傻用力,好像划龙舟那样去游泳,就算大力士,也肯定半小时不到都累坏。
可是会游泳善于游泳的人,下水后一直能浮着,不沉下去,很自在,一点都不累。可是他又是在动,手脚全身都在不断进行着。这个状态很难把握,它不强求、也不放弃、一直都在,却不紧张和执着。
这个游泳啊,你看过小婴儿游泳没有?
我说:看过,我孩子也游过。
他说:你看那孩子没有经过培训,往水里一放,他自己会游泳。游泳是什么,是人的本能。很多人学游泳都是被人强行丢下水,丢下水一下挣扎几下就打水几下就学会了。
游泳是我们本来就会就有的功能。我们在水里只要找到了那个本能的感觉,就知道怎么用力了,用力到不需要刻意用力,自然蹬腿划手呼吸。
修行也是如此,你要搞清楚,你本来是圆满的,是不需要刻意要改变什么要修补什么,你只是借用一些方法,去找到本来就有一直都在的那个东西。
所以背诵也好念诵也罢,都只是一个方法,不执著这个方法,方法是不可得的,只能利用。一切的方法都是让你学会自然游泳的利用手段。方法不可执着不可得,不必渴望期盼它的功德。它就像是闹钟,叫你从梦里醒来的一个闹钟。
所以我们懂了这个道理,这些观念清楚了之后,你就不容易执着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
如果你愿意背诵,就去背诵,不愿意背诵想用其他办法就用其他办法,不必勉强,不必逼自己太过了。如果背诵,你就认真背诵,用心背诵,什么是认真用心背诵,就是我刚才说的善游泳。
认真自然用心,却不刻意不强求不傻用力。这就是善游泳,永续不断、却不勉强。
他说到此处,旁边几只猕猴忽然雀跃起来,手舞足蹈。他喊道:几位大菩萨啊,别乱搞啊,等会又饿了,我没有几颗花生米了啊。
(本文由真实旅游经历改编,观点仅供参考)
一个人能把大悲咒十小咒心经都能背出来,他是怎么想的?
心经是我两年前因缘之下所接触到的,那时每天都给念个几遍。不知道哪天就会背出来了。而大悲咒,十小咒是我去年8.9月份这样接触到的,每天一遍两遍的去读,但是都没有精进努力,属于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的状态,也是在最近两个月才坚持每天去诵读的,从一开始念的时候拗口,到现在熟读成诵。但是背的话还是没有完全的背下来。
但是能把楞严咒给背了下来,楞严咒是咒中之王,字数有2622个字。刚开始念时很多字都不认得就对着注音慢慢去读,每天三遍,但是也不是很精进,也是偶尔念一下。最近一个月才开始坚持每天都要念,到现在就能把楞严咒背下来了。
所以会背诵咒语,并不是他是怎么想的,而是一个人有那份心,每天精进努力。开始念不顺就慢慢念,念顺了背下来就容易多了。只要你有那份心去背诵,你也是可以把这些经咒背下来的。
一个人能把大悲咒十小咒心经都能背出来,他是怎么想的?
我是一位在家居士,会熟练背诵《楞严咒》《大悲咒》,这两个咒是我的定课,其中《心经》《十小咒》过去背诵过,现在没有背诵。我是这样想的:如果当作定课了就不能间断,要天天做功课。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
南无华严海会佛菩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金刚藏菩萨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玫瑰][玫瑰][玫瑰][祈祷][祈祷][祈祷]
一个人能把大悲咒十小咒心经都能背出来,他是怎么想的?
能把《大悲咒》和《十小咒》还有《心经》都背出来的人,平时肯定也会做这些功课经常读诵。
我平时有时间也会读一读《心经》和十小咒里的准提咒。
其实读几遍就自然记住了,也没有刻意去背。
现在每天睡之前都会躺床上心里默念一遍《心经》然后很快就能入睡。所以个人觉得《心经》可以安眠。
以后睡不着不用再数羊啦。
一个人能把大悲咒十小咒心经都能背出来,他是怎么想的?
我用了近十个月的时间把楞严咒和十小咒默记于心,每天晚上睡不着就躺在床上默念,不觉间就睡着了,也常默念《报父母恩德咒》,最易念的就是《大悲咒》和《心经》。我因生病致残,无法劳动干活,每天缝十字绣消磨时间,以前没智能手机时,我边缝边默念咒,现在会用智能手机沉迷小说头条,都说手机害人我也甘愿入坑,没办法。心诚则灵,佛在我心!
一个人能把大悲咒十小咒心经都能背出来,他是怎么想的?
我个人觉得一个人能把大悲咒、十小咒、《心经》都背下来可能说明两点:
第一,有目的的去背:
有可能是受了佛教某位师傅的指点,也有可能他自己本身很喜欢佛教,并且与大悲咒、十小咒和《心经》颇有缘分,自己想通过大悲咒、十小咒、《心经》的背诵,来达到自己内心的所要达到的某种境界或目标。
比如:通过诵读让自己浮躁的心能慢慢沉下来,静下来,逐渐减少自己的欲望,去除烦恼的根源,慢慢体会生活的美好,品味活着的真正含义。待人以物,学会放下,学会感恩,学会包容,学会谦卑,学会聆听,学会止语,学会坚持等等。
总之,通过诵读你真正能够悟到多少东西,就看你是否用心,找到了“本心”,也就找到了那个真正的自己。
第二,没有目的的去背,就是单纯的喜欢。这样的人如果能够坚持,也许有一天会得到不可思议的果报。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
总之,无论你起初出于什么目的,只要我们在背诵的过程中能够用“真心”去对待,那么你就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这就足够了。
最后,把《心经》里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与大家分享:“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