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修行?人为什么要修行?修行的最好结果是什么?

点燃一盏心灯,照亮你的一切!

问:什么是修行?

答:拥抱你的一切

问:人为何要修行?

答:明白活,洒脱死,不白来。

问:不去西天极乐世界吗?不成佛作祖吗?

答:庐山烟雨浙江潮,极乐世界心头找。

问:人生这么苦,不走还留着修个啥?

答:此苦不是根本苦,不过是贪恋乐所以惧怕苦,根本苦就是沉沦在苦乐纠结里不自知。

问:修行为何要拥抱一切。

答:你的一切你不拥抱,还要谁去拥抱?拥抱就是和解,是宽恕,是融合,是接纳。

问:怎么拥抱?那么多烦心事?

答:心不打开,手不张开,拥抱不了什么。烦恼是因为心没有打开,心里面的光明出不来照耀你。

问:怎么打开?

答:每一个烦恼痛苦都是钥匙🔑,或者说你的一切都是钥匙🔑。

在心里点一盏灯吧,心灯点起来后,尽量别熄灭,熄灭了又点起来。常保灯明,照着你的一切。

问:你说的一切是指

答:你能看到的一切,你能摸到的一切,你能去到的一切,你能接触到的一切,你能想到的一切。

问:用这盏灯照着它有什么用?

答:照着照着就再也不瞎了。

问:这就是修行的最好结果吗?

答:修行没有什么好结果。你有要修行的念头就是最好的结果。

因为你上路了,起步了,迈开腿了。在路上就是人间最好的结果。

问:心灯熄灭了怎么办。

答:有心灯的一念在,永不熄灭。不过需要在你的生活中记得续上。直到它越来越亮,照亮你的一切。

然后你就能拥抱一切了。什么是拥抱一切,就是和一切没有隔阂了。

和烦恼没有隔阂和挫折没有隔阂和所有的事没有隔阂。

问:什么是没有隔阂

答:没有分别,不存在隔阂,万事就随缘方便无碍了,这还不是极乐世界吗?

问:人能修行到这样吗?

答:心灯照着你,无事不办。

问:那烦恼太厉害怎么办,修不好,心灯燃了还是灭还是黑。

答:灯需要慢慢照,功夫慢慢来。烦恼不厉害,欲望不炽盛,还是人吗?这些恰是人的生命力。

学着把这些力量转成你的慧力。

问:如何操作

答:点燃心灯,观照,心不观世界,哪有世界观。

什么是修行?人为什么要修行?修行的最好结果是什么?

每个人都需要修行, 就像人需要吃饭一样 。吃饭是滋养我们的身体,修行是滋养我们的心灵 。

修行的根本就是修心,它包括两层含义。 一方面, 修正自己错误的思想和观念,另一方面化解心中的烦恼和习气。

正知正见对一个人十分的重要! 没有正确的三观, 我们就不明白什么是善恶、美丑、是非 ,因而会种下种种的恶因, 将来遭受严重的果报。

古人说的好:祸福无门,唯人自招 。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道德经》有云:天网恢恢,疏而不爽 。任何人都跳不出因果的判定!佛祖也曾告诫世人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可见树立正确的三观, 持有正知正见, 可以让我们懂因果,明事理, 做到君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

有了正确的三观还远远不够 ,我们还要化解心中的烦恼和习气。 按照佛家的划分,烦恼包括三大类: 见思烦恼 ,尘沙烦恼,无名烦恼 。其中根本的烦恼有贪、嗔、痴、慢、疑 、邪见。根本烦恼就像树根 ,其它烦恼就像树杈和枝叶,都是由根本烦恼而产生的。 所以断烦恼要从根本烦恼断起。根本烦恼断掉了,断其它的烦恼就会迎刃而解 。

修心的关键就是改过,即改正自己思想 、语言、行为上的毛病。《了凡四训》一书当中说的好 , 改过包括三个层次 :“从事上改,从理上改,从心上改 。”

就拿坏脾气来举例 ,坏脾气是一个不良习气 ,一来容易损伤自己的健康, 二来容易冲动,伤害到别人 ,把事情搞砸 。改脾气不容易 !如果只做到了从事上改 ,遇到事情还容易发作 。因为你并没有真地把道理弄明白 ,自己的定力也不够 ,一定会反复发作 。所以我们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和圣贤经典 ,了解坏脾气对身心健康的严重影响, 还要学习学习一些改掉坏脾气的方法和步骤 。这样面对坏脾气时,我们就会更加理性处理, 坏脾气发作的次数和频率就会大幅度下降 ,这就是所谓的从理上改 。

从心上改是最彻底的,就是要把坏脾气从心中连根拔除 。这就相当于佛家所要求的持“心戒”。刚一动脾气,我们就要警觉, 连念头都不让它起 ,这样坏脾气如何发生呢 ?如果真的能从心中拔除这个“嗔心” ,那么坏脾气的毛病就彻底改掉了 。其实一切烦恼自性本空 ,没有实体可言。只要你不去强化它,慢慢地它就会枯萎 ,就会消失 。

修行对我们每一个人是大有益处的 。真心修行的人会更健康,更快乐,更有智慧 。

修行的第一个好处 :会让我们更健康 。我们的情绪分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 ,而负面情绪对我的健康有直接的影响 。一个人如果思虑过度就会伤脾 ,怒气过盛就会伤肝 ,恐惧过多就会伤肾,悲伤过度就会伤肺,喜乐过度就会伤心 。可见我们的情志对于我们五脏六腑的健康是有直接影响的 !而这些过分的情绪都是负面情绪,应该把它们化掉 。化解了负面情绪,我们身体才能更健康 。

《中庸》当中所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节中节,谓之和 。”即人的情绪没有发作之前,那种平和的状态是人心最健康的状态 。人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心就健康。所谓的平常心就是心清净,没有烦恼的心 ,那是一个人心灵最健康的状态!所以想保持一颗平常心 就必须化掉心中的烦恼 ,这样我们的心就更健康。心健康了,身就更健康。

修行的第二个好处:就是我们可以更快乐。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心中有烦恼 。我们患得患失,忧心忡忡,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人不顺眼 ,怨天尤人 。看人不顺眼,怨天尤人,这是嗔心。 患得患失,忧心忡忡,说明心中有贪心。这种贪心和嗔心就是心中的根本大烦恼 ,不把它们化掉 ,恐怕我们无法幸福和快乐 。

所以一个人想幸福和快乐,就必须化掉我们心中的这些烦恼 。真正的快乐是没有烦恼的快乐 !

修行的第三个好处:就是我们会更有智慧 。其实我们跟圣人一样,具有同等的潜能,具有同等的智慧 ,可是为什么我们的智慧发挥不出来呢?就是因为我们烦恼太重! 烦恼遮蔽了我们的智慧,智慧之光透显不出来!我们的烦恼有多少呢?可以说是无量无边 。有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名烦恼,层层无尽。可见,化烦恼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转烦恼为菩提,就是我们修行的方向 。我们烦恼化的越少,我们的智慧就越多,我们越有智慧 ,我们的生活就越顺畅,越幸福 。

老子说的好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而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即学习知识越多越好, 但是修行却烦恼越少越好。 每天都要化掉一些烦恼,直到烦恼全无, 就达到了无为的境界 ,无为而就无不为了!

圣人所证悟的最高境界,不是我们凡夫所能揣测的 。按照儒家讲 ,即“明明德,止于至善 ”;按照道家讲,即“反朴归真 ,天人合一” ;按照佛家讲 ,即“明心见性 ”,证得“阿诺多罗三藐三菩提 ”。虽然儒释道三家使用了不同的词汇,但表达的意思方向是一致的,即找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 。以我个人的浅见,圣人所证悟的境界 ,能够拥有了知一切的圆满智慧,享受没有烦恼的终极快乐 ,享有与道永存的真身或法身。而这些往往是不可思,不可议的 !

什么是修行?人为什么要修行?修行的最好结果是什么?

个人觉得修行就是自我约束,自我提高,达到更高精神境界。把个人荣辱得失以及喜怒哀乐都逐渐消磨到平淡如水境界。不是不去作为,而是尽力作为但不求达到某种目的。心若空穴,万事如风,来去自由。不贪不恋不痴迷于事,不巴结不诋毁不落井下石不趾高气扬,不自私不悲观不敷衍不浪费不虚伪不虚荣不背叛不强求![捂脸]就写这些吧!

什么是修行?人为什么要修行?修行的最好结果是什么?

我认为修行是怎样做人,人都要知道怎样做人,结果都是按本人要求去做,好的结果是付合大多数人标准,就觉得可以,圣人修行是最坚苦的,只有到最后世人认可,才是最好的结果![祈祷][赞][耶][玫瑰]

什么是修行?人为什么要修行?修行的最好结果是什么?

《问答原创》[呲牙](图片来自网络

修行,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心性和言行的自省与修正。自律的人,都会有一种自觉的自我修行意识和自我修行作为。修行的人,心态一般都比较平和和安宁,心境一般都能处于并保持在较佳的精神状态。然而,修行,必需来自修心;只有有了好的修心,也才会有好的修行。

什么是修行?人为什么要修行?修行的最好结果是什么?

提出这一问题,正说明大多人对修行还是不甚了解,存在疑惑。下面我以个人的实践经验和古人对“修行”的认知来逐一回答这三个问题。一、什么是修行?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言行和心态,把身上的贪、嗔、痴、慢、疑这些毛病调整纠正过来。

释迦牟尼佛曾把修行归为三类,第一类为心理,人的所有烦恼都是由心而起,心不净、妄念多,必然意乱神迷,生活工作处处打结受阻;第二类为言语,口控制人的言语,口也是一切祸事的源头,会说话的人处处讨人喜爱,不会说话的人则人见人厌,言语好坏最直接体现便是与人交际,如能在交际中充分利用言语色彩,取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离成功便会很近。第三类为行为,人的行为唯有每天检查才能避免过错发生,向水学习是最好修正行为的方式,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我们要学习水的谦逊、包容、调和、不屈、无私、大度、谦虚、与世无争的处事之道,才能塑造自己完美品格。

二、人为什么要修行?

人们的烦恼皆由心生,在这浮躁、竞争激烈的社会如不加修行,人的内心势必难以真正强大,遇到难事,在还未找到方法之前,便会自己先打败自己。修行是为了未来遇见更好的自己,提升自己的境界,只有修行,人才能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修行的最好结果是什么?

第一是“觉而不迷”,我们要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深明是非对错,遇事时刻保持清醒状态,做个明白人,不做糊涂事。

第二是“正而不邪”,我们中国人常讲心地正大光明,不做违法背德之事,以中道的思维处事,不偏空,不偏有,遇事要能屈能伸,知进退,守原则,不走极端,才谓正道。

第三是“净而不染”,我们要保有清净观,转烦恼为道用。凡事莫动妄念,不断淬炼沉淀自己,不受外界影响,守住心中一寸清净之地,方能心与光明同在,尽遍法界。

觉、正、净是修行绝对的标准,我们一定要与这个标准相应,人生才能无咎圆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