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道?道家的道和儒家的道有什么不同?
卖烧饼的大爷和我大谈儒释道,逼于无奈我只好掏钱。
我家楼下巷子口有个烧饼店,那个大爷喜欢听收音机做烧饼,说话还有点料,我上次问了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问题他答的还行我买了他十个烧饼,回家吃的要吐了还没吃完。
后来我又去找他聊天,这回谈到了儒释道。
我问他:什么是道?道家的道和儒家的道有什么不同?他笑笑说:你这个格局太大了,一问就问这种顶级的问题叫我这个烧饼佬怎么回答呢?
我说:你天天听收音机,一定懂点,你就发发慈悲告诉我嘛。
他举起一个烧饼说:这就是道。
我说:少胡说,信不信我咬你。
他说:怎么都是道。没什么不是道。
我说:你这样说我真的搞不懂,我理解道就是天道或者说就是这个宇宙和人生的真理真相。
这样解释对吗?
他说:一说真理就有假理,一说真相就有假相。那这个道。你用根绳子拴在理和相上面就不靠谱。
这样的形而上的东西还是少讨论为妙,因为就算说上三天三夜,也无非是言语嘴上的道,做不得用赚不了钱饱不了肚子,医不了病。想多了还会搞成神经病。
我说:好吧,那就不想这个道,那我想问道家的道和儒家的道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他说:道不清,道不明。你的问题太多了,耽误我做买卖。
道家的道和儒家的道都是一个道,我给你打个比方吧,好像下雨天打伞。
你打一把油纸伞 ,我打一把丝绸伞。你的伞和我的伞,都可以遮风挡雨。不过看起来是两把不同的伞。
我再给你打个比方。我跟你去爬山。我从东边上山,你从西边上山。东边是全是石头路,西边全是树林子路。
我们都得往上爬都得应对脚下的障碍,上到山是一个山顶,看的是一个日出。没有什么两样。
可是你会说上山的路好多石头,光秃秃的,我会说上山的路是茂密的森林,遮天蔽日的。
你如果说只能走光秃秃的石头路才能上山到山顶。或者我非要和你杠,说只有我那条路才能到山顶。这都是杠精。都是眼睛被路遮挡了。
道家跟儒家就是讲走的是不一样的路,可是走路的逻辑原理是一样的。
我说:你说半天,意思就是说这两家是殊途同归,可是儒家不是要我们入世的吗?道家不是要我们出世的吗?
他说,傻孩子。因为一般人喜欢这样去分别。粗暴地把做一番事业叫做入世。把住在山上,叫做出世。其实儒家恰恰是要我们用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而道家却要人直接把出世就当成出入世。无论是入世出世,走到尽头是没有分别的。
或者说从另一个角度看儒释道三家。其实讲的都是要你从心出发而全然地活着。
无论是佛家的禅定,还是道家的致虚极守静笃,还是儒家的知止而后定,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还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他们不约而同的是教人如何从外界环境对心的影响和干扰当中走出来,进入一个不被干扰的相对稳定安然的状态。
只要你的逻辑是符合这样的逻辑,当你走到山顶的时候。你会欣喜地看到释迦摩尼佛。老子和孔子都在那里等着你。你们4个人可以凑一桌麻将。
我说:谁敢胡他们仨的牌啊?那么儒家讲的一定要治国平天下,这不适和修道的清静无为完全相反的吗?
他说:儒家讲治国平天下之前有一个前提条件,叫修身。先修身才能够齐家,然后才能有资格讲治国平天下。
表面上看这是次第,是一个渐增的次序,实际上这不是一个次序,这说的是一件事。一个人修身就等于齐家。身就是家家就是身。国就是天下,天下就是身。天下也就是家,这些道理都是融会贯通的。
所以古代真正的大儒一定是从个人修为到家庭修为再到事业修为都能够做得特别好。当然这样的人极少。
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儒家讲话也是非常方便善巧的。从来不把话说死了。你这个人如果心里有大志向,非要出去干一番事业,那么好,你就是济天下。什么是儒家的济天下呢?就是诸葛亮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是愚忠吗?
他摇头:不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无我。是牺牲是奉献。是不计较个人得失。其实就是范仲淹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在这种境界下,儒家有另外一句话叫做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到了这一步,全部都是可以做到不计成败得失以身殉道,大公无私。这无非就是讲做人的一个境界,到了极致,什么极致?无我的极致。
佛家讲要有慈悲心,这就是慈悲心。你可以为天下苍生把自我抛掉。这还不是大慈悲吗?
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到无我的境地。到一切都不再执着的境地。正是可以甩开手脚大干一番的时候。
这就是道家的大境界。无为里面包含一切的有为,无为里面有一切的可能性。
你表面上看道家的人都躲在山上,好像都挺清净,与世无争。可是他自己躲在山上,他去带徒弟带出几个牛的徒弟出去干一番事业,那个力量也是很大的。好像鬼谷子。就是这样把徒弟带好了,自己不用出山。
像张良啊,范蠡啊刘伯温这些人。这都是从了道家的师傅学道。然后出来平天下。平完天下,再反过来,独善其身。所以你说他入世还是出世呢?一时之间是看不明白的。不可以轻易就下判断。
换句话说,师傅们借座山住一下而已。孔夫子这样的人。也是借个乱世玩一下而已。他们都懂一无所得,一切无可得无可得。
孔夫子说,逝者如斯夫!天下万事万物无不像这些水一样不停地流动前后相继,一无所得。大家无非都是匆匆过客,寄借一下。但是这无可得里面,我把该做的尽心尽力做好。
翻来覆去,好像我这炉子里的烧饼,怎么烧都是这个饼,圆乎乎的香喷喷的。你今儿如果满意了,不买五斤烧饼不许走啊。
我听完,觉得至少值二十个烧饼,一看手机余额,眉头一皱,我说:大爷,五斤是买不了,就您今天给我的回答,我怎么也得给您买五个。
他把二维码丢给我,说:浪费口水,真抠门!
什么是道?道家的道和儒家的道有什么不同?
中国文化大致以儒家文化为主流,以道家和佛家文化为支流,他们共同组成了中华文化。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时期,道家文化也会占主流。所以有人说,天有三星日月光,地有三教儒道佛。这是很有道理的。
谈到道理,我们不妨来谈谈什么是道。因为中国人喜欢讲道。道有大道小道,有正道邪道等。那么到底什么是道,中国文化中儒家的道和道家的道,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好玩的国学,来和大家聊一聊道的问题。
首先,道原来的意思是道路,后来引申为方法、路径等,再后来更加上升为规律、规定、法则和规则等。也就是说,道从实在的概念即道路,发展成为终极的目标、终极的观念等理念,这背后,是人类追求智慧的力量,这个智慧的力量就是哲学。所以,道是哲学范畴的概念。
也就是说,儒家的道,就是儒家的最高的价值理念,儒家的价值准则,而道家的道也同样如此,代表了道家的最高价值理念,最高价值准则。
其实,儒家和道家哲学的区别,我们看两位创始人的人生经历,就可以大致看出二者之间的区别。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一生栖栖遑遑,周游列国,追求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他想搞政治,来恢复周礼,实现天下大同。虽然他搞政治的梦想失败了,但是他还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决不放弃自己的梦想。这代表了儒家积极进取入世的人生观。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本来在周朝做个图书馆馆长,收徒开讲,研究学问,日子过的很可以。但是老子觉得这红尘社会没有意思,不如骑着青牛满世界隐居去。虽然他写下了中国最具有哲学思辨色彩的道德经,但最终还是西出流沙不知所踪。这代表的道家的价值观。道家的价值观就是无为,就是无为而无不为,就是清净,就是示弱守拙等。这与儒家的人生价值观完全相反。一个是积极进取,一个是清静无为,这也是儒家和道家道的区别。
好,我们现在可以认真地谈一谈儒家的道和道家的道,到底区别何在了。
儒家的道,其实说的是人道。虽然儒家学说谈到过天道,谈到过自然,但是孔子是个现实主义者,对于不大明白的事情,不去追究,所谓是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孔子关心的是现实的社会,关心的是此岸的努力,而不是彼岸 的幸福。孔子认为,活都还没有活明白,你去想那个死干什么。
所以,儒家的道就是人道,就是探讨人如何在现实的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如何搞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当然是要努力,报效国家。所以叫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那么,人与人之间的道,又是什么呢?孔子说总的原则是仁爱,仁爱之中又有两条,一个叫忠,另外一个叫恕。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的道。但是人与人之间的道,总是要落实到政治上。因为,儒家人物,说到底是政治动物,他们都是有政治理想的。孔子一心想搞政治,那么他心中的政治之道是什么呢?孔子说叫礼,礼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秩序。而秩序就是名,树立社会秩序的过程,就是正名的过程,因为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孔子在社会生活上的道就是礼,就是秩序,就是正名。
这就是儒家的道,这个道,就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法则。所以儒家的道,是人道。
与之相反,道家的道,更加形而上学。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道家探讨的深度更加高远,更具有哲学的思辨性。如果说儒家的道,老是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话,道家考虑的是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所以,道家的道,其实就是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和法则,他是自然的,甚至是超自然的,是形而上的,是哲学的。
在人类的童年时期,人们总是认为,万物的起源来自于神,来自于天帝。而道家的道,完全抛弃了这种神造自然的学说,天才地认为,创造世界的就是道,他是宇宙万物的总根源。他是不可说的,“道可道,非常道”,是看不到的,是无,但是它却在时时刻刻起作用,他规定了限制了推动了万物的发展,是万物的总法则。所以道的无,表现为万事万物的有。
但道家的道,最终要落实到人生上面。与积极进取的儒家的道相比,道家的道相对比较清冷一些,比较清静一些。因为,道家哲学认为,人作为天地万物的一员,你来自自然,最终归到自然,就要学习道的自然而然的精神。所以,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说,道家的道是自然之道,所以人要学习自然的东西。自然的规律就是人的规律。比如冬去春来,体现的是事物向对立方面的发展,比如牙齿脱落但舌头一直都在,体现的是柔弱胜刚强的道理。所以老子提倡我们都要向自然学习,采取自然的价值观,那就是清静无为,不瞎搞,不折腾,回归到事物本来的样子。所谓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什么是道?道家的道和儒家的道有什么不同?
老子的道,是生道,通篇讲究始,从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利生养的过程。也就是同時,有生,有养,有死亡,有转化的过程。发生成的过程,也是用国民昌盛足备的行为环境。和死的原因,亡国的原因,来用道德经解释道德经。老子研究这些为了干什么?人体生命再生工程,救护生命。孔子的道,敬鬼神而远之。人的行为规章制度之道,怎么出人头第,以识字教育为主,说白了文章只是识字的课文,讲故事引学子入圣感性趣启蒙化愚,引人上道。不做傻事。治愚人也。
什么是道?道家的道和儒家的道有什么不同?
按照老子在巜道德经》里的观点,道是不可道的,也是不能定义或者命名的。既然问我,只能勉强用通行表述回复你,道是万物的本源与归宿,道是万物演化的总规律。
至于老子的道与孔子的道二者之间的关系。简单说是源与流的关系。老子的道是拿总的,是本源。是天地万物之母。老子之道包括天道,地道和人道。孔子的道,是构成人道的一部分。从道的位阶看,老子的自然之道更高;从涵盖范围来看,老子的道包括天地人在内的一切,孔子的道是人道的一部分,比老孑的道要窄小得多。当然还有其它方面。仅这两点足以说明两个道的区别。你说呢?
就像回中的塔写其申的一块砖之间的关系一样。老子之道是塔,孔子之道是其中的一块砖。
什么是道?道家的道和儒家的道有什么不同?
道的意义和产生
道,故名思意,道路的意思。人走的道路叫做人道,天行的道路叫做天道,地载的道路叫做地道,是规律,是自然,是造化,是秩序……道的思想与汉族文化同时产生。我们都知道,所有人类文明都与巫分不开的关系,而巫的职责就是“将玄妙无端的天则来解释或规定凌乱发展的人事”(许地山《道教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个方向,一个是“天则”,一个是“人事”。其中关于天的部分,发展而来的就是道家思想;关于人的部分,发展而来的,就是儒家思想。
我们现在关于道的解释多之又多,甚至将道神化的不可碰触,万分深奥难懂,现在很多人一提到“道”,就觉得这可真是了不得的东西,由此很多人对此敬而远之。我倒觉得现在的人太过夸张了,其实“道”的意思并非那么难懂复杂,它真正深奥的地方是它的千变万化。关于道的千变万化,是神神奇,却也并非一定那么难懂,饿了要吃,冷了加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万物生息……这不都是道?
所以,个人认为,无论修道家,修佛家,修儒家,修人,还是修天地自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我们也许说不出多么富有哲理的话,甚至不知自己已经在“自行其道”,但这不代表道的遥远和虚无缥缈。将道奉上神坛的,是哲学家,是文学家,是以修行为人生几则的人,他们将“道”总结、抽象,赋予神奇的意义和力量,我承认这却是是伟大的,更高,更深奥的存在,但这种存在的意义绝不是让芸芸众生伏地膜拜,以为难以触及。说白了,这种被人尊放在神坛上的“道义”,也只是道的另一种存在而已。
我等凡人不必为了读不懂学者大家的话语而惊慌,更不必妄自菲薄,来往众生,莫如一道。
儒家道和道家的道到底有什么不同呢?很多人总有一种错觉,好像“道”只是道家思考的问题,这种认知是大错特错的。
道家所讲的道的意义是非常广泛的,它既包含天道地道,也包含人道。道家和儒家本身都是认可“道”的意义的,只是侧重点不同。
天地共其德。——《礼运》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名,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易经》道家是超越了人的道,更关注天地之道;儒家则是应和了周朝礼乐崩而产生的,儒家更关于人道。其实少读经典我们也大概能知道,道家讲的东西玄之又玄,甚至于虚无缥缈,而儒家则是现实许多,它所讲大都是为人大道。
道家,道教,儒家,儒教,这应该都是不同的概念,我们现在却不大能分得开。我们前面也说了,道的思想与汉族文化同时产生,无路儒道都是脱离不开的,并不是只有道教讲究四时变换,讲究顺应天道的,就是佛儒家,儒教,包括后来汉化的佛教也不能逃离这些“道”,其他学派也没让人逆势而为啊。
所以说,儒家的道和道家的道是有不同的,但是归根结底,也只是同一根根源开出的两只各有姿态的花朵。
以上。
注:主要参考书籍《道教史》
什么是道?道家的道和儒家的道有什么不同?
“道”有大有小,大“道”是宇宙万物自然之”道”,小“道”那就是生活中的细微“道”。道可道非常道,道的道不同,道是路径,道也是规律。人生是道,生活工作也是道,吃饭睡觉还是道,时时处处都有道……
道家的“道”是万物生存制约生长发育发展的自然之“道”,“道”它包罗万象,也是自然之间的自然规律,“道”它包含了宇宙万物的几大规律…… 它包含了天、地、人与自然之间“道”,即宇宙的自然规律法则……
儒家的“道”讲的是人所需要的“道”即成人之“道”,也是做人之“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