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佛经的时候为什么会打哈欠?

五台山行脚的年轻法师,教我怎么对付那条“妙如意瞌睡虫”。

昨天我写了一篇问答,讲述了我在一个寺庙外面偶遇了一位五台山行脚出来的年轻法师,与他攀谈之下和他的对话,这位法师年纪轻轻但是很有内涵,他说的东西对我非常的有帮助,让我这么多年来都能够有所收益。

其实当时我们对话有超过三个小时,所以谈了很多的内容,昨天一直没有把那篇文章写完,评论区里有好多朋友都在问,为什么没写完,还想接着看,今天只好继续。

当时我问那位法师说,法师,为什么我读佛经会看到打哈欠呢?

他说:那是你不够睡。

我说:我精神挺好,但是干别的事还好,一拿起佛经,一看一读就哈欠连天,困意十足,根本就看不下去,往往看了前面四五页就顶不住了,这是为什么?

他说:书里面有条虫。名曰——妙如意瞌睡虫,它被你唤醒了,你就开始打瞌睡。

我哈哈大笑说:法师,你可真会开玩笑。

他说:其实吧,很多人都有这种经历,看佛经啊,念咒啊,或者打坐啊,很容易就犯困走神精神萎靡。

我们有个专业的名字叫做昏沉掉举。

为什么搞别的还行,一看佛经搞这些的时候就昏沉呢。

我给你讲个故事吧。以前有一位高僧妙高禅师,因他在妙高台的悬崖边上长期打坐用功而得名。他坐的那个地方是一个峭壁之上的,一点点大概就几尺,顶多就只能容纳一个人,稍微不留神就可能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这个妙高禅师就在这里打坐用功,他也不敢松懈,有一天晚上他坐着坐着就打瞌睡了。一不小心一个跟头就栽下去了,可是他落到半山腰的时候呢,突然有一双大手接住他把他放回到高台了,这个妙高禅师非常的吃惊,他就问是谁救我。半天云里有一个声音说:我是韦陀护法。见你修行精进用心,特来护法。

妙高禅师一听见韦陀护法菩萨来救自己,那简直不得了了,心里面太欢喜了,他就想应该是我修行的境界非常不错了,所以能够感动到护法神来给我护法。像我这样修行到这种境界的人一定是极少数的,

他这一念傲慢妄念一出来,韦陀菩萨就马上感应到了,就对他说。普天之下像你这样行持的人多如牛毛。但因为你有这样的贡高我慢的心。我在20劫内都不再给你护法了。

妙高禅师听了之后异常惭愧,他忏悔的不得了痛哭流涕。于是他冷静下来想,就算佛菩萨这么久时间给不给我来护法,我还是不能放弃,我还是要在这个台子上继续打坐,以后我还要更加的精诚专一不起妄念坚持不懈。

于是他又继续打坐,这回打着打着又昏沉了,再一次他又掉下了悬崖。他在那个半空云中啊,心里就想,这回是死定了,摔下去绝对是摔成肉饼了,想不到半空当中韦陀菩萨又来了,一双大手把他接住。

妙高禅师很是惊奇,说菩萨你不是说20劫内不再给我护法了吗?怎么还来救我呢?韦陀菩萨回答他说:时候到了呀?妙高禅师不解,就问什么时候到了?委托菩萨说,因为你那一念忏悔之心非常真诚,所以早就超越20劫了。

这个故事我挺喜欢的,当年我师父跟我讲这个故事告诉我。妙高禅师很好的修为,也打瞌睡,说明他有可能坐在那里十天半月,也不一定功夫境界到位了。

正见不在,定力不够,不但瞌睡,还会掉下去悬崖。一个修行人,随时都会因为一念贪嗔痴生起,而徒劳无功走火入魔,也随时都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切都在心念定力上。

你有时候打坐看似好像坐的云里雾里挺高深的样子,其实只是在修一个相。你只是在给自己做一个打坐求佛的相,像你看佛经有时候也是这样,你把它当成一个学佛求道的相而已。

你只不过像小学生被逼着做作业一样打开那本佛经去看。你并没有真正的爱上这本佛经。你和佛经里的字句其实没有什么缘分。无非是你的眼识读过它而已。你昏沉是必然的。昏沉瞌睡还是小的。一般的看着看着还能妄念横飞。胡思乱想,甚至走火入魔。

我就问这是为什么呢?

他说:很多所谓修行人是一个非常贪婪的吸收体。

他是不停的在吸取,往外捞取所谓的福德资粮。他觉得读完多少遍经大悲咒楞严咒。看完多少本佛经,总会有所对应的收获和感应。只求数量,求积累达成某个境界,却从不在乎每一遍经和咒读诵当时的质量。

有时候读一遍地藏经就已经累得要死,口干舌燥,心里面妄念横飞,但是还强迫着自己不停的去阅读,越读越机械化越读越傻。不但没有静下来,反而扰乱心神,所以马上就会打哈欠,这其实就体现这个人已经很疲惫,他需要睡眠休息放松下来。

你想想为什么读佛经读到疲惫呢?可能你去看一本故事会,看的津津有味,或者你自己看手机看的一晚上可以不睡觉,可是你拿着佛经或者一本书一看马上就困了,这是为什么?

还是因为你并没有真正深入这东西里面去认识他,去践行他,去体悟他,去与他合一。

所以王阳明讲知行合一。除了知还有行。这个践行是很重要的,因为你不去落到实处,好好去践行这些东西,你就和这个智慧和这个知是无缘的,是隔着一层纱的,

隔着一层纱,你肯定会打哈欠,因为你看不懂。你每看一页都要耗费很多的大脑思维去解析

而不是真正用一种灵性,用一种直觉去体悟这些文字带出来的信息。

你看的时候犯睏,这说明你这种模式已经违背了你身体的本能。你让自己太不放松了,你让自己整个身心不舒服。

我就问:那很多时候修行是不舒服的,比如打坐就会打到腿疼。而很多时候修行还要忍受孤单,寂寞,那么看佛经,看的不舒服,难道就放弃吗?看不懂就放弃吗?不看吗?

他说:不是要你放弃,是要你不要紧张,不要揪着绷着去看,看不懂就放下、不求甚解、一眼带过。带过就是种子,他有朝一日总会发芽,然后你就去耕田就去践行,

践行就等于是去灌溉去浇水去晒太阳。搞不好过几天就发芽了,发芽了,你再回去翻开这一页一看,忽然之间就明白了,否则你就看上个一辈子,能倒背如流,用脑筋和知识思辨分析几十年,变成古典佛学研究专家开坛讲座,估计也没办法搞懂他。

可是你如果好好的老老实实的去践行,在生活中去好好的修行。抱着一颗心去修去悟。

搞不好过一阵子,你随便翻开一本佛经,你就能感觉到似曾相识或者说豁然洞明。不但是佛经你能够如此,你去翻开什么道德经呢,论语啊等等这些古典典籍,甚至外国的古代哲人理论,你都能够融会贯通。

可能你看着看着还有些东西看不懂,那你又只管放下,这说明你的智慧还没有开透,于是你还需要去践行,你还需要去磨练自己。一段时间之后你又去打开看看,可能又有一番感悟。

你这种看佛经的方式是绝对不会打瞌睡的,因为你没有既定的目标告诉自己今天非要看完500页。今天非要完成一本楞严经。然后坐在那里忍辱负重的读折磨自己。

你没有这种捆绑自己的执着状态了,你的脑子就彻底放松了,脑子一放松了灵识就起来起作用。因为你读佛经不用大脑读了,用心意识在读了。

所以说真正读佛经的方式是用佛性去读。或者说不是去读,而是把你的心性跟佛经相融合,那些字句他是自己往你心里面流动的,全部都流到你的心田里,归于你的心。到那个时候文字没有障碍,他对你没有文字障了。你也不再执着他的文字相。

这才是真正的读佛经。

换而言之,其他的修行方式也都差不多,你如果非要把自己捆绑在某种框框里面,给自己设定一个所谓的小目标,先搞他一个亿。那么读佛经还是会变成做生意。那变成和炒股投资做证券和银行存款都差不多,跟修行还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处。

我说:法师啊,你说的这个我现在听懂了,你意思就是要放松自然。无求之心去读佛经,搞修行,对吗?

他说:是的,你要先了解这个大的法则。可能你就比很多人先提高一个台阶。只不过修行的法门是千千万万的,因为它是对治的法门,每一个人的特性是不一样的,有些人的天资悟性不高,无法理解这些所谓放松啊自然啊空啊的这些东西,他必须先紧后松。

有些人他天生就知道什么是松,有些人有点悟性,运气好遇到明师给他点拨一下,他能知道马上松下来。

每一个个体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即使是大禅师大祖师的开示和教导,也都不能拿着做一个绝对的标尺去对照执着去搞。

你拿着一认死理加上执着,那绝对就是照本宣科循规蹈矩的执着。你必须要有一种灵性和悟性去看懂每一句开示或者说每一种教导它到底是在对治什么东西,是在针对什么东西来说。你才能够明白自己在这个修行的过程中能够对应什么东西。

释迦牟尼佛他是深知人是有这种习性的,就是拿着鸡毛当令箭。他一句话说出来,大家就死死的把它钉住了。

所以他最后要说一部金刚经来破大家对他说法的执着,破大家的住相。

即使你一开始也要从勇猛精进天花乱坠追求殊胜的有求相里进去。无一例外,你最后还是要破相。

所以说干这件事最难得的就是进得去出得来,而且毫发无损。

这就是西游记第1章,孙猴子进瀑布。那个花果山的瀑布威力非常大,你要进得去还要出得来并且毫发无损的,猴子们就能拜他为王。

为什么能够进得去出得来还能毫发无损呢?因为有定力。这个定力不能把它理解成那种像钢铁那样很威猛的力量,因为那种力量再大也是会折断的。真正的能够进得去出得来的定力,他是一种放松自在无着无染的力量。

这种放松自在无着无染的力量,就是出入顺畅不沾染任何东西。你从里面过,但是绝不粘在你心上。

也就是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你每天身处闹市当中车水马龙,无数的声音,无数的影像,在你眼前晃动,无数的事情在你的身边发生。你都能够安然处之,不随其乱走,乱跳乱晃哭喊悲喜痛苦抑郁张狂。

你的房子塌了,你也不至于哭死,你的女朋友跟你分手,你也不至于天天喝大酒,醉生梦死。你的工作单位把你炒了,你也不会怨天尤人。你得了世界第一,你也不会嘚瑟,你会把该做的做好,及时反省弥补自己的过错。永远把过去抛在身后,把未来搁置在旁边,埋头专注做好当下的一切。

心不为任何境遇的变化所牵扯骚动,就像范仲淹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你如果有这种心态再去看佛经,再去打坐,再去念咒,那个效果可能会比盲目去搞这些的时候会要好之百倍。

因为你不再执着于某一个字句看不懂看得懂。也不执着于今天必须要看完哪一本?你对这件事没有负担了。没有目标了,没有欲望了。

这就是你和佛经真正缘分的开始。


所以说如果你看佛经看到打哈欠,马上就要放下书本出去伸伸懒腰,喝杯茶,跟家人说说话,做做你的工作缓和一下,不要把这件事继续再苦闷搞下去,等你的状态可以了,又拿起来看几眼。

如果你心里面有一个执念说我是不能动的,今天规定自己两个小时坐在这里要看好这本佛经,我必须要把它看完,然后你一边打着哈欠,

一边脑子里面一片浆糊翻着那些书页,最后时间到闹钟响你才开心起来了,这样你的身心都受了很多不好的影响。并且也是毫无功德和效益可言的。

我说:那照法师这样说。您的意思就是。一切都要自在随缘,放松无滞、无有挂碍。才能远离颠倒梦想。

他笑笑说,看来施主你还是很有悟性的。比我这个笨和尚强多了。

我说:那么我再问你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我不能控制自己的这种执念,对于看佛经也好,打坐也好,都无法做到放下。放松下来。总是不自觉要保持这种精进勇猛的状态,但是自己又知道这样的状态不太好,那么怎么办?

他回答说:那是因....

读佛经的时候为什么会打哈欠?

业障越大,觉悟的阻力越大。我读地藏经时,头昏脑胀,心烦意乱,困得一闭眼睛就能睡着,哈欠连天。而且,有病的地方好像加重了。后来有一天在某师父念佛堂共修地藏经时,浑身难受,硬挺着读,忽然感觉一阵清凉,身心一下子就清松舒畅了。以后再读,就没啥障碍了。

读佛经的时候为什么会打哈欠?

因为累了,该休息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