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姜子牙、张良、诸葛亮等人,不创业,却打工,为什么?
有一次我在山里遇到一个高人,大雪纷飞的山中,他独自练剑,锋无戾气,招招沉醉,雪白天地之间,他与青松寒剑如一幅古画。
我被这种画面迷倒,于是静静的站在旁边观看了很久。等他收剑。我就上去攀谈,相谈之下,他见我很多东西要问,貌似有点可怜,于是大发慈悲和我相谈,回答了我很多问题。
其中我就问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在谈到古代的这些牛人的时候。我问他:像姜子牙诸葛亮张良这些猛人为什么不创业?只是打工呢?
他叹了一口气,说:这个问题,我真的不想回答你。但是你既然都冒冒失失的问出来了,我就跟你聊一下吧。
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人的欲望有多少种?
我说大概有几种吧,第一是吃饭男女赚钱,第二是征服世界,第三是获得名声。
他说:你说的很对,但是远远不止这几种。如果说要给欲望分类,你弄个三天三夜也未必分得完。
人各有自己的欲望。在饮食男女基本欲望,和声名财色这些大的欲望里面,又会因为他自己的心性和他所成长的经历,以及他遇到的机缘。产生各种不一样的欲望类型。
不过聪明的人会把这些欲望用一个好听的名字好看的外包装包装起来。
绝顶的聪明人去追求他的欲望,一般有一个法则就是用最低的风险。得到最大的回报。
这个法则你听起来熟不熟?像不像打工人的心态。
我说:你这样一说确实是这样,打工人常常就是这样想的,希望所有假都照常放,不要加班,保证身体健康,上班环境也好,用这种低成本的付出能够获得最好的工资,最好的福利待遇。
他又说:那你想想创业者的心态是怎么样的。
我说:创业的人是反过来的。他们觉得高风险一定会有高回报,所以不计成本不计代价的付出。在风险里面去获取自己的回报。
他说:这不就能解释通吗?这几个古人为什么只选择打工,就是因为他们的能力和层级支撑不起那么大风险的事业。
姜子牙辅佐文王,武王,但是他不能去当周武王,因为他没有文王武王这样的福德和号召力。
张良辅佐刘邦,他却不能去当汉高祖,因为他既知道自己没有帝王之器,也根本就对帝王之福没有兴趣。
诸葛亮辅佐刘备也是一样的道理。他在隆中名气再高,也只不过是一个卧龙先生。没有平台没有主公,他只能种田。
所以人呢,有很多种才能,但才能还要配上运气,配上身份配上心量。
说到底就是欲望是不一样的。文王武王,刘邦,刘备他们的欲望是天下。
从欲望的量级来看他们就够大,所以他们能够有这种心力去走到最后。他们愿意用生命的代价用巨大的其他代价来换取帝王之命。
我说:听你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难怪现在这些做生意的经常讲格局要大。
他说:你说的对。很多人都在说,在世俗社会里,无论干什么都应该有个大格局。但是你知道什么格局是最大的吗?
我说:心怀天下,走向全球,征服世界,改变人类。这不是最大的吗?
他摇摇头说:我原来也是这样想的。但后来我慢慢知道,真正的格局不是这样的。
唐太宗格局大不大?
我说那当然大了,这是一代名帝。
他说:唐太宗晚年对于生死的问题无法掌握,求助于道家,佛家。找玄奘求解。他的江山虽大,功绩虽强,但是那么大的格局,也有他解决不了的事,那就是生死。
我说:那这样说,还有谁的格局是最大的。这世上谁都解决不了的啊。
他说:我和你说这个就是想告诉你,世上没有一个所谓最大的格局,这格局越想更大就会没有止境的搞下去。
你非要说有个格局最大,那就是没有格局。换句话说。最平凡的格局就是最大的格局。
如果你有一个格局,能把天地装进来,能把日月也装进来,能把世上人家对你的谩骂,对你的欺辱,对你的挤压折腾都能装进来,你说这个格局大不大?
我说那当然大了。
他摇摇头说:孺子不可教啊。说了半天你还是大啊小啊的。你这样下去永远都会去找那个最大的,可是你一辈子也找不到。
我气的站起来了说:哎,你套路我。
他笑了笑说:世界上不都是全是套路吗?谁套路谁能分得清吗?你说是文王套路的姜子牙,还是姜子牙套路的文王?是诸葛亮套路刘备,还是刘备套路诸葛亮?你分得出来吗?
所以说不要管他是不是打工人。每一个人都用自己适合的方式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承担自己能够承担的风险。
我说:原来是这样,那么我也想问.你刚才说欲望。你意思是说这些人都是因为欲望去做这些事吗?
他说:当然不是,欲望,愿望,梦想,愿景,它们全部都是交织在一起的,你根本分不清楚。
有时候一开始可能是梦想,但走着走着可能变欲望,有时候一开始可能是欲望,但做着做着就变成愿景了。这些东西人们有时候自己根本搞不清,无法精准的体会感知。
我又问了:我了解了这些之后,那应该怎么做呢?
他说:一个字……度。
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你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自己能够承受多大的事一定要搞清楚。你是将相之才能定三国之事,那你就去当诸葛亮。
如果你去做的事承受不了后果,或者你的能力你的学习你的资源,和你能付出的东西,都不能匹配你所要获得的成果。当然就会出问题。
好了,这个问题我们聊的够多了,我又要去练剑了。
他话音刚落起身就走,我还正在沉思当中,他已经走远消失在皑皑白雪之中。
像姜子牙、张良、诸葛亮等人,不创业,却打工,为什么?
他们不是打工,是形成一个集团公司。互相照顾,荣幸之至;排去万难,共同发展。那是慧眼识天下,凤凰落梧桐,俊杰保明主,胸怀四海,共谋大业,以超常智慧写照历史春秋!
姜子牙,辅佐周武王与周文王打败商纣,建立周朝天下八百年;张良,辅佐汉高祖刘邦打败秦朝与楚霸王项羽,建立汉朝天下四百年;诸葛亮,辅佐刘备东征西讨,虽然最终功亏一篑,但却丝毫不影响他在三国末年的政坛上呼风唤雨。
因为他们都是大爱者,心怀的是救世而不是贪图地位身份。心中的执念只有救天下苍生,别无他求。
像姜子牙、张良、诸葛亮等人,不创业,却打工,为什么?
因为这三个人都是绝顶聪明的人,那就是能正确认清自己,古人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他们三个就属于这类人物,知道自己的分量,知道自己是哪块料,统帅不是谁都有能力担任的,高瞻远瞩之外,还要有威信,是人们发自内心的跟随和拥护
像姜子牙、张良、诸葛亮等人,不创业,却打工,为什么?
这些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只能当经理,不能当老板。因为老板不是谁都能当的。当然这里说的老板指的是手下有几千几万人的大老板,不是租个门面开理发店的小老板。历史上能自己开店当上“主公”的人很多,如刘邦、项羽、刘备、曹操等等,成功的却不多,就是指的那些个开国皇帝。这些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都是靠自己非凡的领导能力。当然也有运气的成分,要占尽天时地利和人和。
以刘邦为例,他文不如萧何,武不如韩信,谋不如张良,但他依然当了皇帝,这说明了什么?刘邦在下属眼里,肯定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能让一干文臣武将死心踏地的为他卖命,这才是作为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在这方面,爱逞匹夫之勇的楚霸王显然做的差远了。而且刘邦知人善任,用人精当,做事坚决果断。他有时心狠手辣,眼见父亲将被项羽烹煮而面不改色,危机时能亲手把妻儿推落车下,但他有时又满腹柔情,埋葬项羽时禁不住泪如雨下。
“无情未必真豪杰”,每一个成功的创业者看似铁血刚猛,实际都是性情中人,刘备、曹操也非常典型,这两位的眼泪都不值钱,哭功很有一拼。没有真性情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笼络人心的。刘备的能耐跟他祖爷爷有点相似,计不如孔明,武不如关张,但人家铁粉太多,靠着大家的精诚合作,一个卖席子的居然也三分了天下。
啰嗦这么多,无非就是为了证明姜子牙几位无法满足当“老板”的条件,他们出身不显赫,虽然有才但魄力不足,性格柔弱不能掌控大局,识人用人存在不足,如诸葛亮错用马谡等。诸葛亮是难得的贤相,他不能自己“开店”除了因为出身低微,没有本钱外,(招致曹操总是骂他诸葛村夫)胆量稍微欠缺也是一个原因,最后只能依附于刘备。刘备临死时让他当皇帝,虽然出于君臣之义他不能接受,对君临天下的不安也是一个因素吧,曹操终其一生也没当皇帝,多少也有这方面的考虑,有些人虽然本事很大注定是为相之才,给个皇位他也不敢坐。像王莽,老老实实当丞相多好,非要去抢皇帝位,自己就不是当皇帝的料,最后落个死无葬身之地的悲惨下场。
像姜子牙、张良、诸葛亮等人,不创业,却打工,为什么?
封神演义里的姜子牙,楚汉相争的张良,三国战争里的诸葛亮,大明朝的刘伯温等人。
为什么这些人不自主创业,而要给别人打工?其实道理很简单,无非是这么三个缘由。
其一、自己创业风险太大张良曾经想独自刺杀秦始皇,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成为被通缉的逃犯。
韩国本来力量就小,老百姓也不愿意起来反对秦朝的统治,因为对很多普通人家来说,谁做皇帝都差不多,张良要在韩国拉起一支起义队伍,几乎不可能。
他凭借韩国的力量,是无法推翻秦朝的统治的。
张良要报“国恨家仇”,就必须借力打力,必须借助楚国义军的力量,才能报仇,也能降低自己做事的风险。
其二、乱世之中,文人创业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姜子牙表面上是武林高手,又精通文韬武略,事实上,真正的姜子牙仅仅是一位智者,不会武功,只是精通各种计谋,能掐会算而已。
如果不给帝王们打工,他也就只能当个算命先生,赚点小钱,养家糊口都难。
但是如果能够在特定的时间,遇上特定的贵人,情况就不同了,鲤鱼跳龙门,摇身一变,身价百倍,何乐不为。
再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待遇已经是非常优厚,而且西周是分封制,将来功成名就,还可以被封王,事实上姜子牙后来就被周天子封为齐王,从此“天高皇帝远”,自己也是一方诸侯。
总比自己创业,做个算命先生好多了。
擅长出谋划策,自主创业的能力不行就拿诸葛亮来说,出谋划策,摇鹅毛扇,还可以,真正自己上阵杀敌,往往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诸葛亮攻魏之战,出祁山,反反复复,多少次功败垂成,这难道是偶然吗?同样是得汉中之地,刘邦能够以汉中为根据地,进而一统天下,诸葛亮连分兵合进的胆量都没有。
他更加没有识人用人的本事,没有发现“韩信”式的帅才,却专用马骏那样的书生,所以说诸葛亮出谋划策还行,自主创业的能力几乎很一般。
所以,封神演义里的姜子牙,楚汉相争的张良,三国战争里的诸葛亮等人,都不愿意自主创业,而要给别人打工,其实是有道理的。
我是@龚柳辉 请关注我,和我一起走近历史与现实。欢迎大家热心评论和分享!
像姜子牙、张良、诸葛亮等人,不创业,却打工,为什么?
这几个人的智慧看起来都比他们的老板高,按道理自己创业应该比他们的老板成就更高,而他们却选择打工,是他们不想当老板吗?
我们先说一下张良是最有条件当老板的,最后才无奈选择帮刘邦打工。
张良祖上世代是韩国的丞相,从小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要钱有钱,要人脉有人脉。他的国家被秦始皇灭掉了,他一生的志向就是要报灭国之仇,恢复韩国。
他高价请力士,在博浪沙用铁椎击杀秦始皇。
刺杀不成,隐姓埋名,浪迹江湖,结识了很多游侠。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张良见机会已来,也组织一两百人的义军反秦。
但老是被秦军打得落荒而逃,去投奔景驹。恰巧刘邦也去找景驹,两人相遇。
谁知景驹自身难保,也被秦军打败。
张良用上古兵法与刘邦交流,刘邦悟性极强,连说好好。又采纳张良的建议,去投奔项梁。两人就在项梁手下暂且栖身。
刘邦软磨硬泡,从项梁那里借来几千楚军,回攻丰邑,打败叛将。从此乘势而起,在手下一帮生死兄弟的拥护下,攻下咸阳,被封为汉王,成为真正的老板。
而张良在同刘邦在项梁手下工作时,也向项梁要求给他一千兵,以重建韩国。
项梁同意了,拔给张良军队,让张良指挥去收复韩国。
这是张良一次绝好的创业机会。手中有了军队,又以恢复韩国的名义攻打秦军。
张良在韩国很快攻下了几座城池。但秦军迅速反扑,张良一座城池都不能守住,仓惶跑路。
秦军一路追赶,张良领着残兵败将东躲西藏,惶惶如丧家之犬。
穷途末路的张良只得带领手下残兵,再度投奔刘邦。
而在刘邦的指挥下,攻下韩国十余多座城,取得了复韩之战的决定性胜利。
张良这才知道自己不是带兵的料,也不是当老板的料,在这乱世中,只能找颗大树依靠,才能实现自己的复国志向。
而当刘邦被封为汉王时,张良又离开了刘邦,跑回韩国,想辅佐韩王成。
项梁却因为张良曾跟随过刘邦,担心刘邦与韩王联手,不愿让韩王成回封国就职。
不管张良怎么劝说,项梁始终不肯放韩王成回封国。而是将韩王成降为候,最后将他杀了。
张良见韩王成被杀,赶紧逃跑。又投奔到刘邦那里去了,从此成为刘邦手下的一个打工仔,帮刘邦出谋划策。
从张良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张良没有带兵打仗的实际能力,三次创业三次失败。离开了刘邦,什么事都做不成。他的性格和能力不适合当老板。他的强项是善于出谋划策,只能依附于刘邦的平台,才得以发挥。
姜子牙大家知道,满肚子的兵法谋略,做生意却连连亏本,穷困潦倒,到八十岁了还一事无成。
如果不是遇见周文王,别说创业了,死了都没有人知道。
周文王继承祖业,有地盘,有军队。
而姜子牙一无所有,只有满腹的谋略。没有车,没有油,光有好的驾驶技术,你能跑向远方吗?
姜子牙要想有所作为,只能老老实做周文王的驾驶员。
最后看一下大家熟悉的诸葛亮。诸葛亮是个官二代,他的志向就是要做管仲乐毅那样的人,成为一代名相。
在东汉末年乱世中,隐居在隆中耕读,并收集各路诸侯群雄的情况。看看到哪里就职更适合自己的发展。
在乱世中,诸葛亮要创业,就必须得有一支军队,而以诸葛亮的家世资源是无法养活一支军队的。
且诸葛亮当时无官无职,只是一介书生,沒有冲锋陷阵的勇武,如何能得到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没有军队,想在乱世中创业,只能是一厢情愿罢了。
而刘备好歹有一帮人跟随他东征西讨,虽然累遭失败,但核心人员依旧在,就有了创业的基础。
而刘备的志向是欲申大义于天下,匡扶汉室,得到了诸葛亮的认同。且刘备团队急需诸葛亮这样的规划师为其规划。
那么诸葛亮成为刘备手下谋士,就顺理成章了。
故智谋高,不等于能力高。智商高的人,创业也不一定成功。
能当老板的人志存高远,性格豁达,坚韧,还需具有一定的创业基础。
故姜子牙,张良,诸葛亮都是一介书生,他们没有当皇帝,夺天下的志向,性格谨慎,气度不够恢宏,虽有满身才华,也只能帮人打工,依靠平台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