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每天都待在空调房,几百米都要开车,也不愿意干家务活,为何却愿意花钱去办健身卡?什么心理?

我一初中同学上个月死了,真的很悲惨,孩子还小,老人还在,家庭责任还没付完,人就走了。

他身高1米78,体重却有180多斤,平时吃东西特别贪图油腻,很喜欢吃红烧肉那些。

我们都知道他从来不爱运动。读初中的时候还和我们打篮球,后来出来工作就不动了,就是出门两站路,他都开个车去。

共享单车,他都懒得去注册。他一心挣钱,钱没有挣到多少,身体却搞坏了。

他和我在同一个城市,所以见面多一点。他报了健身班。花了五六千块钱,买了两三年的卡。还花了好几千,请了私人教练。可是一年也就去几次。

其实他很想改变自己的身体,可是,奈何生活习惯已经形成了,那种惯性非常大,很难改变,越搞越糟糕。

上个月惊闻他在办公室突然倒地,心梗猝死,享年41.

一个好好的人,就是这么自己作成这样了,我想想就后怕,因为我曾经和他也差不多。

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对健康非常重要 ,很多时候就是一些执着和偏差的意识认知决定了自己的生活习惯。

为什么情愿报健身卡?都不愿意在家里动动。

第一、是从众心理。

很多时候,人会看到其他同类型的,同层级的人都在干什么,他就会跟风去干,比如,同等收入的人群都在报健身班健身,他就会觉得这是一种风潮,这是一种共同的选择,于是思考都不思考,就会去办。这个时候不会去研究自己有没有时间去,或者自己适不适合健身。

第二、通常忽略没有仪式感的运动。

很多农村的老人,山区的老人,长寿健康的原因就是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很多家务活农活干。

这种农活虽然重度不大,但是细细密密,频率很高,所以人做起来也很健康。但是城市里的所谓高端人群,一般看不上这种农活或者家务活,认为这种没有仪式感的运动,是不能叫做运动的。

在他们眼中只有穿上耀眼的运动服去跑城市马拉松,或者打扮得很专业去健身房撸铁,或者专门骑个车去远足等等,这些他们才叫做运动。正是因为太注重仪式感的运动而忽略一般的日常运动,所以这类人通常坐着上班都不愿意起来伸个懒腰,扭扭腰。

更别提在家做家务或者随便出去走走路了。

第三,什么都求快,什么都求科学效率。

这是现代商业社会给人的一种毛病,什么东西都求快求效率,运动也是,总是相信某种特殊的方法经过强化训练就可以达到效果。绝对不相信自己瞎练,或者是胡乱动动,就可以有益身体健康。

所以很多人去夜跑猝死了,跑马拉松猝死的,打羽毛球猝死的大有人在,都是因为他们只相信这种所谓科学的高效率运动,但其实根本没有去研究自己的身体特质,是不是适合这类强度的运动。其实这都是自以为是的教条主义思想害了自己啊。

也许每天在家里静静地慢慢地做一套八段锦就已经很好了。

在对运动养生健康这一范畴内的认知,我们远远都不够科学。大部分的这种知识,我们都来自于对外国人的健身运动知识体系,糅杂各种网络传播。形成了一些误区,基本没有人能解释清楚。

我并非反对健身,健身是非常好的,但是健身是有要求的。首先第1条是持之以恒,你要坚持去,你不能说一个月就去两次,那就算是巨石强森亲自给你做教练,也没用。

所以我们应该放下所有的那些错误的执着教条。搞清楚自己的现实情况,能动的时候尽量多动动,比如说在办公室,一个小时之后起来走一圈,扭扭脖子晃晃肩,扭扭腰,颠颠脚。

或者来一段8段锦,打个太极拳都行。这种日常的运动习惯养成后,绝对有好处。

我现在每天早上都会到一个空旷的地方,练一套8段锦,然后小跑10分钟,最后耍一套剑。整个人一天都精神得很。在工作的时候,每隔一小时我就起来走动一下,找点家务事做做。活动活动筋骨,这样疲劳也会缓解。

年纪轻轻大家都要保重啊。

有些人每天都待在空调房,几百米都要开车,也不愿意干家务活,为何却愿意花钱去办健身卡?什么心理?

说得好像就是我额,我就是这样的啊,白天上班空调,晚上回来第一时间开空调,感觉洗个澡没有空调都难受,上下班开车,但是最近一直想去办健身卡,也是那种懒得连办公楼都不想爬的人,晚上还经常几斤几斤小龙虾吃起。这个有什么问题吗?

健身卡才多少钱,县城千把块可以去一年,总之就是不缺钱啊,一个月花了三千还能存一半,交通费公司至少报销五百,车子随便开,家里到公司五分钟车程。哎,我是不可能会走路上班的,太热。

还有一点,我也是那种不干家务活的喔。我女儿的衣服我就洗了跟我的一起晾。其他家屋都是婆婆干的,我也不会,从小就没好过。

这个跟我去健身有什么关系吗?我只是想减肥啊?

有些人每天都待在空调房,几百米都要开车,也不愿意干家务活,为何却愿意花钱去办健身卡?什么心理?

一曰自私。家务是给一家人做的,健身却是自己的事。

大自然是最好的锻炼场所!

二曰漂浮,为的就是追赶时髦,把健身,当做显摆的本钱。

三曰跟风,人家都去了,自己不去有点没面子。

事实上,很多人剂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很难有大自然奉献的空气那么清新,无论走路还是爬山,都能起到锻炼的效果,干嘛要搞这样形式上的健身?

有些人每天都待在空调房,几百米都要开车,也不愿意干家务活,为何却愿意花钱去办健身卡?什么心理?

工作时间有工作的出行方式,锻炼有专门锻炼的时间和场所,不冲突。

有些人每天都待在空调房,几百米都要开车,也不愿意干家务活,为何却愿意花钱去办健身卡?什么心理?

确实,在城市(现在乡村也有)有的人夏天住在空调房,出门几百米也要开车,在家不愿意干家务活,却愿意花钱办健身卡。这究竟是什么心里?我分析无非是这些心里。

第一、有钱的生活,炫耀心里。对呀,因为有钱,开空调绝对不节约;因为有钱,开汽车绝对不心疼油钱;因为有钱,家务活可以请家政来做。为了锻炼身体,保持好身材,也显得高大上,于是就办健身卡,至于锻炼那是又一回事。先把钱交了,卡领了,服装穿了,美其名曰咱健身了,咱在高档的健身房健身。

第二、装有钱的生活,虚荣心里。有的家庭并不是多么有钱,也就是普通家庭,也就是工薪阶层。但是可以啃老呀,可以向亲戚朋友借呀,于是别人不敢花费的健身卡,他们硬是办下了。似乎这样就高人一等,身体也好,身材也好,都比别人强了许多。

第三、花钱不打手,攀比心里。有的人花钱没有计划,不想过趁家有物的生活,现在有钱了,现在就想花。看到别人办了健身卡,到健身房里健身,觉得那个很时髦,很耍酷,于是不管自己的经济实力,想也不怎么想就办了卡。别人能办卡,我也一定要办卡。

第四、有钱就想花,享受心里。有的人不会过日子,说得明白点就是一点儿也不想过苦日子,不想攒钱,不想委屈自己。只要有钱,就想花,把享受放在第一位置。他们除了吃喝穿戴的享受,还要有高质量生活的享受,比如办个健身卡,在高档的地方锻炼,真是爽快而舒服。

当然,不管什么心里,既然办了卡,那就好好锻炼,于自己的身体肯定有利,那也不是坏事吧。但是,不花钱也能锻炼好身体,不是更好吗?

有些人每天都待在空调房,几百米都要开车,也不愿意干家务活,为何却愿意花钱去办健身卡?什么心理?

这个没什么对比性。

办健身卡和几百米开车及是否做家务没必然的联系。

健身是生活品质提升的表现。越是事业有成的人越注重健身,因为他们比谁都明白,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是空谈。只要经济允许,家务活完全可以不沾手,充分利用时间锻炼身体,也挺好。

不否认有些人是装,明明收入无法支撑其精致的生活,但依然装着很忙,几百米的路程也要开车,家务活从不伸手,仿佛一伸手就会让他掉了身份,健身卡却办了好几张,从而显示自己高大上的生活,这是虚伪。这种人其实更累,因为他们是活给别人看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