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患了抑郁症好几年,如今很难加入正常的社交活动,该怎么办?
从口才很好到得病失语,我终于悟到了语言的道理。
没啥大不了的,我说说我的故事吧。以前我的职业需要我经常公开演讲,搞各种谈判和提案,这锻炼了我很好的口才和反应能力。
各种场合各类人我都会应付自如,很多人因此觉得我很聪明,口才特别好。甚至有些内向的朋友,请人吃饭都要我去,因为有我在饭局不会冷场。
我也一度认为,这是一个优秀的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但是慢慢的我发现,我这种思维就是一种很低级的思维。直到我得了一场大病,那场病非常的严重,差点就死了,并且长时间无法开口说话语言中枢受损了。
一开始我很懵,觉得很恐怖,一开口话就是模糊囫囵的没有一个字说的清,太可怕了简直,我的职业基本上是靠说话的其实,现在等于没有未来了,比自卑更加差的情绪——绝望,油然而生。
但是很快,我就享受到了不说话的好处。
这一段时间无法说话,我只有闭上嘴默默思考。发现人不说话的时候是真的理智和冷静的,也发现其实世上的事情,并非都要用说话去解决,很多时候默默做事,比说话要强很多。于是我想通了很多事情。
康复后我把工作辞了,在家里做自由职业多年了。一切工作都在线上与人沟通,去除一切繁杂的浪费时间,再也不参加任何的聚会,饭局茶局。连关系最好的大学同学也总是一年难得去见一次。
现在我和别人去打交道,经常找不到词,说话也都吞吞吐吐,支支吾吾,越来越不愿意说。但是这种状态并不是我自卑而是我发自内心不愿意说话了。
其实我已经恢复的不错了语言能力,我现在还坚持录音频朗诵一些文字,我头条号发了一些,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听听我口条恢复的怎么样。
虽然很多人觉得我越来越孤僻,越来越孤独。但是我的内心却越来越丰厚,灵魂越来越滋润。换句话说,我比以前快乐多了。
当你向内收回自己,你会发现人的宝藏并不在外面,不在你的尖牙利齿,不在你的八面玲珑。就在你的内在。
一个人不会说话,不与外面接触,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前提是你要有一颗通透开放性的心。如果你的内心全部都是自卑自负和恐惧就算你做到了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也是一个负能量的东西。
我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看能否改变这些心理状态。
1,找一件事情是自己最擅长的,经常去做或者做给别人看。其实是做给自己看。慢慢的你会觉得自己是有特长的,是有优势的。
第二找一件事情是自己完全无法做到的去挑战,下决心挑战,比如说学一个很复杂的软件。
总之让自己学会一件事。这种成就感会极大地帮助你。学习完一样就继续第二样,学习多了就自信了。
第三,认真去认识你现在内心的想法。你要去看看你的自卑从哪里来,你不想跟别人接触,到底是什么原因?
你只有搞清楚了这些东西的来龙去脉,你才能够去解决它。如果你发现这些东西是你内心真正想坚守的,并不想改变,那我劝你要认真去思考,以后的路怎么走。
因为不是人人都善于交际。走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重要的,要不然你无法长久熬下去,最后还是很痛苦。
第四,如果你经济上还行的话,多请别人吃饭。
这个方法我曾经教过很多人,也帮助过很多人,改变了内向的性格。很多时候请别人吃饭能够助长一个人自我的开放和强大。因为你请别人吃饭是一种大气和热情,这种气场会让你受到感染。
你请人吃饭是最简单直接获得别人感谢的方式。当你感受到付出是一种快乐的时候。你就会慢慢找到自己的价值,知道怎么去实现的路。
如果你经济条件可以就多请人吃饭吧,如果经济条件一般,也可以请人吃东西,便宜东西也行。
你有没有发现那些经常买单的人通常都是很自信的,很乐观的人。有时候并非他们很有钱,但他们愿意去买单,是他们的心理上很享受这种感觉,还有懂得付出是快乐的。
我有个表弟,他就是从小很喜欢请别人吃东西,家里有什么东西他都拿给客人吃,掏干净他才开心。
他长大之后也没什么钱。但他一直都非常开心快乐,从来没有自卑。我想这就是付出和施舍带给他的快乐。一个人性格上自卑木讷,其实跟缺乏付出有关。
你相信我,尝试着去多帮助别人。哪怕是举手之劳,当你获得别人的感谢。你的心就会打开一点。
为什么人会有自卑,木讷不愿和人说话,也不懂得说话的心理障碍。
这种事情只有一个总的原因。那就是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通常自己说话。害怕别人觉得这话说得不对,就不敢说了。顾及别人的看法,常常会让人自己误认为是自卑。其实他恰恰是自我太强走到极致的一种表现。
也就是说对自我的要求过于苛刻,总是希望自己每一句话都说对,每一个表现都不会失礼,丢人。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一个人真正要修炼到说话滴水不漏是非常难的。必须得得罪很多人,吃过很多亏,遇到过非常多的尴尬才能修炼成功。我当年刚开始对着一堆人讲东西的时候,往往几句话说完,下面的人一点表情都没有。
那种尴尬。只有经历多了,你才不会当一回事,只有你不当一回事,人家才觉得你没事。
自信就来了。自信以来说话就越说越好听。
你说不会接话,为什么要会接话呢?当别人说一句话你不接就是最好的回应。因为你留了时间给自己缓冲,并非第一时间回应,就是最厉害的,沉默一阵子再回应,更有力量。
我曾经见过一位老人,是一位非常渊博博学的老学者。在他的领域已经是顶级专家级别。照道理别人问他什么,他应该马上就能回答,
但是我们问他问题的时候,他每一个问题都会沉吟大概几秒钟,然后非常认真地说:“我也不是很懂,但我觉得有可能会是这个道理......。”就这种谦虚和沉稳的亲和力就已经是非常感染人了。
如果一个人越厉害,说话反而越快,越是能接住所有的话。这就有点不正常了。
不能说这个人很智慧很深沉。只能说他可以去做主持人。难道我们每个人都要去做主持人吗?
我们有一个误区,总觉得人说话都要像一个主持人一样,反应又快,又能及时化解尴尬,又能好像什么都懂。这都是一个表象是装出来的,真正的有本事的人说话极其的慢,常常不说话。也不随便接别人的话。他们说每一句话都是有分量的,都是有质量的。
你如果懂得这个道理,你就知道你不懂得接话,你木讷有可能在别人眼里会成为一种优势。
搞不好他们会把你当大师,也不一定。
我患了抑郁症好几年,如今很难加入正常的社交活动,该怎么办?
建议你解除手淫,养养肾,这是第一步。不相信自己找老中医把脉去。第二步是,勇敢的去医院病房走动走动看看有多少人还在为了治病不惜努力,一定要静下心来待一个月左右。第三步,每天去菜市场逛逛,买点菜。看看有多少人为了生计在奔波,可以买菜跟他们砍砍价锻炼自己的语言功能。这一步也要坚持持续做。第四步,去社区的大爷大妈呆的地方聊天,或者公园里。勇敢的跟大爷大妈聊聊他们的过往经历。学习一些他们的人生经历。如果不勇敢,你也别开口说话,杵在那里。大爷大妈会主动问你的。聊多了就好了。时间长了你就会主动跟别人说话了,性格慢慢就转变了。抑郁,敏感,恐惧都说因为想得太多,做的太少。想要的太多,能力达不到。要么就是受到刺激了。所以勇敢的按照我说的做,不出几个月你就会恢复了。第一步一定要重视一下,有时候抑郁恐惧敏感是因为肾虚引起的。
我患了抑郁症好几年,如今很难加入正常的社交活动,该怎么办?
你好,我不久前的状态也跟你差不多,那段时间的生活状况,只能用一团糟来形容:亚健康、失业、迷茫、焦虑、痛苦,害怕出门整天在家无所事事,躺在床上胡思乱想整夜整夜睡不着觉。所以我讲一讲我是如何调整自己的吧。
一、跑步
跑步可以说是我今年做的最正确,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为了让自己尽快走出低落的情绪,我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每天雷打不动5公里,时间不限。跑不动,爬也要爬完。刚开始很艰难,但是后来我越跑越轻松,越跑越开心,到现在我已经坚持跑了2个多月了。
跑步肯定不神奇,也不是万能的。但是从跑步开始,确实改变了我的精神面貌,我感觉自己多了一份向上的能量。比起之前的自怨自艾,现在我会更加信任自己,会更有信心去做很多之前畏手畏脚不敢去做的事情。当一个人的内心发生正向改变的时候,积极去做的每一件看起来微不足道小事,最后都会积累起来,从量变到质变,不知不觉中人生也会悄悄发生了改变。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改变自己,不妨先行动起来,哪怕是培养日常的一个小小的习惯也好,比如,坚持跑步、坚持健身、减肥瘦身等等。
我发现没有更有用的办法了,很多时候人是输给了自己的心,面对一些遭遇惶惶不可终日,但这是一种象征,说明你的人生已经走到了不得不改变的关口了,那么,别多想,先试着上手,改变它。千万不要觉得不改变也没关系,不改变自己,没有不能再坏,还有更坏。我已经亲身体验过了。
二、从小事做起,活在当下
怎样从小事做起呢?就像堆砌积木一样,找到一件自己喜欢的或者擅长的事情,慢慢做下去,并且把这件事情做到极致。可能这件事情很小,有可能就是坚持跑步,甚至是坚持早起,但是通过这件事情可以帮助自己找到“能认同自己价值”的一个能力。当我们的能力范围越来越广的时候,自信心也就逐渐建立起来了。我现在就是这样,尝试事情一件一件来,克制自己,不着急,不焦虑。
至于为什么要活在当下? 因为当下有我们所有想要的东西,当下也是我们唯一拥有的东西。过去发生了什么与我们的“此时此刻”没有任何关系,未来会如何也不是“此时此刻”要考虑的问题。聚焦“此时此刻”是指认真而谨慎地做好现在能做的事情。只有把握现在才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未来!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尝试多读书,还有多尝试去跟他人交流,不要害怕被拒绝或者被轻视,有时候恐惧可能只是我们的想象。以上这几点都让我自己十分受益。
推荐书单:《被讨厌的勇气》、《自卑与超越》、《当下的力量》、《活法》
快过年了,2019即将逝去,想要改变的你需要赶快行动起来。如果还有问题,欢迎找我交流,因为我也正在改变的路上努力。
我是谭小芬,一个正在努力追逐自信的80后内向女孩。希望我的故事能够给你一点启发。❤❤❤
我患了抑郁症好几年,如今很难加入正常的社交活动,该怎么办?
首先问一声,朋友你还好吗?
告诉你吧,这世界只有同样的心理感受。而没有感同身受。
此刻我只能对你说;就算把你丢进保温箱,你也不会感觉到温暖。
就算现在把你放到人群中,你也一样会感到孤独压抑。
我能体会抑郁的心情,以前的我与你有些相似的心态跟感受。
你自己不转移思想,不去尝试走出心理困境。抹去心里的阴影,你就会背着思想包袱慢慢沉沦。变成一种逃避现实的习惯!
而当你面对人群,对待朋友内心产生了严重的低触情绪!
感觉天下人都于你为敌!有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感受!
在此就算我千言万语,也难以解开你心中的结。
心结……解铃还需系铃人。
如果;孤独不能使你变得强大,那么就承认自己。找找自身的原因。真正的症结所在!
现在,对!就是现在走出去。抬头望天空。天空很广阔。人世间只有浩瀚无垠的天空能包容你的一切………?!!!
我想……如果你心灵深处真有感应,我说的你会懂得!改变自己!
我患了抑郁症好几年,如今很难加入正常的社交活动,该怎么办?
你好,如您所说这种情况持续了5年,这期间都没有去医院看过么,是有什么难言之隐么?不知道您是否了解精神科,问题中你所描述的情况不够清楚,还不能确定属于那种疾病,但我可以给您提供一些疾病的标准,您看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表现,最好是及时就医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现在很多人都会受事件影响出现抑郁情绪,较为敏感的人会联想到自己是不是得了抑郁症,或者其他严重的疾病;在医学领域抑郁障碍的诊断需要相关的标准,不是感觉不开心就患上了抑郁症;而我们正常出现的抑郁情绪是可以通过调节机制得到缓解的,或者当你不开心时家人朋友的陪伴,找一些喜欢的事情来做,转移了注意力抑郁情绪也会随之消失了;而抑郁症的低落情绪则有所不同,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经常没有原因莫名感到悲伤,难过,或者把极小的事情带来的影响无限放大,过度悲观,遇事不去想积极的一面而是局限在负性的世界里;这时即使朋友或者家人来帮助病人缓解情绪,或者让病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无济于事,兴趣感的缺失是抑郁障碍中最为重要的体验;此外头脑反应迟缓、活动减少、周身不适、自我评价低等等都是患上抑郁症之后开始出现的感受。
是否还可能是其他的精神疾病可能是职业的敏感性,我觉得在您提供的表现中应该考虑一下其他症状,比如你说的敏感,还有就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你应该回忆一下自己这五年时间里心情有过怎样的变化,是高涨和低落交替出现,还是长期处于闷闷不乐的心情下,又或者始终心如止水,从未有过大的情绪变化;因为除了抑郁障碍导致人的兴趣丧失之外,比如精神分裂症这种疾病也会让人变得行为活动减少,社会功能退缩,但精神分裂症患者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情感的淡漠,内心体验肤浅,还有幻觉及妄想症状,敏感多疑亲情疏远等等;当然这些只是作为精神分裂症的表现,您目前最好还是到专业的精神科医院就诊,5年的时间足以让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较为严重,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目前针对抑郁障碍的治疗方法很多,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只要您系统的治疗相信一定能有一个崭新的开始,感谢关注。
我患了抑郁症好几年,如今很难加入正常的社交活动,该怎么办?
你觉得自己抑郁,敏感、自卑、社恐、内向、木讷,这些心理反应和情况,每个人在不同阶段,或多或少、或轻或重,都会有过,我自己也经历过。
如果真的可以确诊是抑郁症,那必须及早进行药物治疗,缓解症状才是当务之急。药物副作用与疾病相比,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问题是,这种情况不一定就是抑郁症。在一些精神科医生那里,如果你没有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深入的觉察和关照,直接就如此描述的话,且症状都已经持续五六年了,医生有可能就会按照抑郁症,对你进行药物治疗了。
药物,通过某种“抑制”,直接产生作用,逐渐地、强行抑制你的“胡思乱想”和过度“敏感”……就好比退烧药的机制,烧是退了,但是“炎症”的根源并没有解除。如果你不是抑郁症,这种治疗得不偿失。
如果你只是类似抑郁症的一些“抑郁情绪”,那么,这和你的性格,以及你所遇到的某些令你极度痛苦焦虑的事情有关,所以你才一直没有走出来的。这是可以通过合理的心理疏导,以及自我觉察,并且随着那些外部因素的逐渐淡化解除,你的这种抑郁情绪也会慢慢消失。
我建议你先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觉察。这个过程所需时间并不长,即便真的是抑郁症,也不会影响你接下来的问诊、治疗,它只会帮你更加深刻地去感知自己的情绪,而这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因为,现在由于“抑郁症”相关知识的普及,一方面让更多人认识到这是一种疾病,能够及早进行干预治疗,这当然是非常好的现象。
但是,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由于知道了这种疾病的存在,而过分紧张,在出现了类似情绪和心理状况时,就感觉自己得了抑郁症,于是整日消沉,闷闷不乐,就去看了医生,如果医生也说这是抑郁症……于是就更加恐惧和害怕……逐渐地,你变成了必须依赖药物才能控制抑郁情绪的人,最后真的变成抑郁症了。
去年四月份的时候,我在一次长时间的爬山之后,有点心慌(我没有心脏病),于是我上网搜了一下,简直把我吓坏了……
于是觉得心脏就更不舒服了,我总觉得心脏噗通噗通跳得不正常……我赶紧去医院做检查,在我的要求下,做了各种检查,我做了心电图、冠脉造影、心脏彩超、心肌酶、24小时的holter……所有检查都显示:心脏非常健康无异常。可是我依然觉得不正常,而且心里很慌。后来,医生说,你这可能是“心脏神经官能症”,不是心脏病,是“心病”。
其实,我的心脏不舒服就是被我查到的那些信息给“吓”得,我根本没有病。持续性地爬山太累了,下山后,短时间内有点心慌,是正常现象,人人都会有。于是,后来我自己放松心情,不再想这些事情,每天下班没事就听听音乐弹弹古筝,没几天那种不适就消失了。
所以,不要轻易地就认为自己得抑郁症了,需要去治疗了。自我觉察,几天时间就够了,先稳定自己的情绪,按照以下的觉察方法,去试一下。实在不行,再去求助精神科医生,并且一定要去大医院找知名医生。这个病的诊断,非常考验医生的临床经验。
如何判断到底是抑郁症、还是简单的抑郁情绪,网络上有很多的问答、测试……如果仅按照那些测试来确定是否是抑郁症,那很多人都恐怕有抑郁症了。那些简单的测试作用不大,不建议作为评判标准来给自己确诊,造成更大心理压力。
“觉察”其实不难,它无论是对我们的心理还是性格方面,都有非常好的积极作用。具体要怎样觉察(或察觉)呢?第一个步骤是“洞察”。
洞察就是,你要从你自己身上“跳脱出来”,以一个“别人”的身份去观察这个“敏感、自卑、内向、木讷”的你自己。
你作为另一个你,去看看自己的行为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思想模式;思想模式下面有什么样的感觉;感觉下面有什么样的情绪;情绪下面有什么样的伤害;伤害下面有什么样的害怕和恐惧;害怕和恐惧下面有什么样的渴望;在渴望的下面,有哪些欲求的失落与满足;在欲求的失落与满足下面,最深层次的地方:就是我们自己的价值体系。
针对你提问的情况,就是:
- 你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与人交流,这种“行为”背后,你的“思想模式”就是:与人交流之后令自己不舒服,又不会得到别人认同,我好像什么都不如别人,自己简直太没用了,我还是把自己关在家里不要去自寻烦恼了吧。
- 在这种思想模式下面,你的情绪是:烦死了,好郁闷啊,一点都不开心,简直痛恨自己这样的性格,我太笨拙了,我不擅长与人交流,与人交流显得我十分木讷,为什么要给别人看到这样的我呢,算了不让自己出去丢脸了。
- 情绪下面的伤害是:别人都觉得我不擅长表达,我也得不到别人的认同,在那些特别擅长交流的人面前,我像一个笨拙的小丑,他们内心一定会看不起我,他们这种轻视,伤害了我,我才不要与人交流了。
- 在伤害的后面,是你的害怕和恐惧:你害怕、你恐惧自己在别人面前的形象和印象“一败涂地”,你害怕别人讨厌你,别人不喜欢你。
- 在害怕和恐惧的下面:你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别人的称赞、别人的赞赏、别人羡慕的目光、别人对你的欣赏和认同,认为你是一个比较优秀的人。你在乎别人的看法和评价
- 在渴望的下面:是你的欲求从来都不曾被满足。你缺少别人对你无条件的友好和认同,无论是来自父母的还是来自别人的,你从来都没有得到过自己想要的认可和肯定。
- 而在你潜意识的最深处,就是你的整个价值体系了:你是一个向往真诚、渴望友谊、追求更高精神层次的人。你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你在乎自己的一言一行,你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出色而又优秀的人。
这一切洞察,帮你看清了自己。了解了自己所有情绪的根源。
如果你的真实情况,就是以上分析的这样,那么,可以肯定地告诉你,无论你的症状出现多久了,你都不是抑郁症。你只是情绪上出了问题。管理好你的负面情绪,那些自卑敏感就消失了。
那么,你就进入了“觉察”的第二步,那就是“觉醒”。
什么是觉醒呢?
觉醒,通俗来讲,就是,你已经感知到了自己的情绪,那就先接受这些情绪。接受自己的自卑、敏感、内向、木讷,不要否定自己,让自己全然地去感受和体会自己的每一种情绪,并与这种情绪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用一种悲悯,去看待自己的敏感、自卑,要知道这些都不是你的错,是你所成长的环境,你的父母,你的亲人,你的朋友,没有给过你让你安心、温暖和踏实的心灵依靠,所以你才如此自卑、如此敏感,这不是你自己的原因,所以收起你的自责和自卑,这看似是你的事情,其实与你自己本身无关……
但是,从今天开始你要为自己的每一个情绪负责。做情绪的主人而不被情绪控制。洞察,觉醒。以后,从今天开始,要深刻明白,想要摆脱那个自卑敏感的自己,就要学会爱护和抚慰自己的情绪,不要压抑它,当任何情绪来了的时候,都不要去压抑它,学会全然地与每种情绪共处。
快乐要走的时候,强留的人会痛苦;痛苦来了的时候,强行赶走痛苦、那会是更深的痛苦,要学会与自己的每一种情绪共生,跳脱出自己的身体,去安慰那个受伤的你自己:
我知道,此刻的你非常难过,非常痛苦,但是没有关系,就让自己沉浸在痛苦当中,一遍又一遍地去感受那个痛苦的感觉,不要试图赶走它,慢慢地,你会惊奇地发现:原来不过如此,还能怎么样呢?
于是,你不再那么地痛苦和压抑了。
不要强加给自己那些“应该”还是“不应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应该不应该。你是你,只有你自己最了解自己每一刻的情绪和心情,只要不伤害别人,用自己最想要的方式宠爱自己,原谅自己,与自己所有的情绪和解,允许自己悲伤、允许自己自卑、允许自己难过、允许自己敏感……
我就是这样啊,我又没有伤害别人,所以不要在乎除了自己以外、其他任何人的评价和评论。这样,反而会逐渐消除自己的敏感和自卑。
不在乎,是你最无敌的“情绪武器”。接下来,找出自己自卑的那些点,看看那些是否真的值得你自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要总是看到自己的短板而忽视自己的优点,学会原谅自己并欣赏自己。
你说你甚至不会接话了,不会与人说话了,其实还是自卑造成的。这不是缺乏自信,而是你没有值得自信的地方。
这个并不难,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培养一下自己的特长。现在社会上各种培训机构很多,你也可以从网络上去学习。
你拥有了某一个“特长”以后,首先从内心深处就会油然而生一种自信、一种气质。因为,那些之所以称之为“特长”的东西,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不是每个人都会的,而你恰恰已经掌握了那个别人都不会的东西,所以,一方面这可以极大增强你的自信。
另一方面,学习任何东西都是需要“专注”的,当你专注在某一个事情上的时候,情绪上的负面影响,都被这种专注给冲淡了。学习一项特长,本身就可以转移你的敏感自卑的情绪,等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基本掌握技巧以后,真的具备了某一特长,也会增加你的自信,增加你与别人的谈资,会赢来别人欣赏、羡慕的眼光,那时候的你,不知不觉就变得自信了。
不需要刻意想要去“自信”,自信是“底气”带来的,它不是表面的东西。我有一个女同学,她曾经也非常自卑,不愿意与人交流。抑郁了两年多的时间。她主要是因为生了孩子以后,体型变化太大了,她以前100斤左右,现在150多斤,真的特别特别胖,说实话,这种情况真的挺令人伤心。她说她每次买衣服的时候,都极其自卑,常常会被导购不耐烦地说:不用看了,没有你穿的号。她试过各种方法,但是怎么都减不下来。最后放弃了。
后来,我忽然发现,她在朋友圈发自己练习瑜伽的照片,虽然还是那么胖,但是她却神采飞扬,充满自信。那些高难度的瑜伽动作,她竟然能够做得如此规范……真的太令人羡慕了。你根本就不会觉得她不美、她太胖,你只会佩服:天哪,她这是要下怎样的功夫,才能练成这样啊……这动作也太美了吧。
摆脱自卑和敏感,不如就从一件小事做起。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培养一个自己的兴趣爱好,哪怕是玩一款游戏,学习一件乐器,练练瑜伽,学习几款工作时有可能会用到的软件,把软件用得非常“精通”……
这些事情,可以在每一天的坚持中,从量变到质变,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特长,从而增强自信心。当你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成为领域里的“小专家”,你再试一下,敏感、自卑、抑郁……早就没有踪影了。
取而代之的是精神焕发、自信满满。既增长了自信,又让自己多了一个“谋生手段”。因为,如今,你的任何特长,基本都可以带来一些业余收入的,做一个“斜杠青年”。这是多么两全其美的事情。
最后提醒你的是,以上这些,如果都不起作用,无论如何你就是无缘由地抑郁自卑、极其痛苦,那就及早去看医生。不要讳疾忌医,耽误了自己的病程。
最后:情绪上的东西不可怕,即便是跌入情绪的深渊,你也能通过自己的勇敢,自己的坚持,逐渐走向阳光明媚的春天。今天很黑暗,明天很灰暗,但是后天,它很光明。觉察起来,行动起来,不要只盯着自己的弱点和缺点自怨自艾、从而放弃了如此美好的明天 。祝你早日走出这种灰暗。
-END-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