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常说“闰四月兆荒年”,双春年遇上闰四月,农民为啥怕?
记得听过一些老人说:“双春闰月兆荒年。尤其遇上庚子年(鼠年),更是雪上加霜。”
鼠不是爱惜粮食的动物,所以说这是不好的年份。
农民为什么怕?怕气候变化、怕突发事件影响农作物种植生产,那是农民的经济来源,是赖以生存的东西。
闰月为平常年份的异常情状,所以民间便将出现闰月的年份与当时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异常现象相联系,认为是不吉之事,并引以为忌。
从而,民间流传着俗谚:“闰四月兆年荒;闰六月不宜婚娶(该年为‘寡妇年’);闰八月兆兵荒 马乱(俗称之为4杀年’)。”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年份,双立春加上闰四月,即是夏初双月。
新冠肺炎疫情就是发生在这期间,全国人民严阵以待。那一段,我们都过得很艰难,在一线的医护英雄更是艰苦奋战。
生活不易,去年除夕夜我才回到家团圆,疫情升级的消息传来,怕封城不能出行耽误事,大年初二一早便回到工作的城市。
和家人两地相隔,心里恐慌,每天必须视频嘱咐做好消毒防护措施。
幸好,疫情受控了。幸好,亲朋们安然无恙。感谢我的国,感谢我们的抗疫英雄!此生,铭记。
2012年(壬辰年)也是闰四月,当年的天气变幻莫测,让大多数地区遭受巨大损失。特大暴雨连袭华北,给京津冀等省份造成重大影响,接下来连续4年受干旱困扰。
还有,6个台风一个月内连登我国,创历史同期之最。
以上,都是有据可查。
我们可以说,民俗禁忌是缺乏科学认知而产生的歧见。然而,有的事科学真的解释不了。
农村老人常说“闰四月兆荒年”,双春年遇上闰四月,农民为啥怕?
“闰四月兆荒年”
2020年是庚子年,庚子年是个人们比较忌讳的年份,历史上的庚子年似乎都不太平。
同时,今年又是闰四月,农历上有两个四月,第一个是4月23日到5月22日,第二个是5月23日到6月20日,两个四月。
而且,今年也是双春年。农历的2020年有两个立春,第一个立春在农历的正月十一,第二个立春在农历的腊月二十二。其实双春年的出现频率还是挺高的,原因也比较容易理解,因为节气是按照阳历来计算的,在农历纪年中就会经常出现双春或者没有立春的情况出现。
闰四月的年景不好正如这句“闰四月兆荒年”所说的,闰四月就预兆着饥荒的年份,就像今年的各种灾难一样,今年大家一直都认为情况不是很好。不止如此,还有许多其余象征性的俗语老话,如“闰四月,两头春,老农民,卖儿孙”、“闰四月,吃树叶”等等,都是在说明今年的年景不好。
闰四月,吃树叶农村还有一句话意思差不多,叫做“闰四月,吃树叶”。之前小编也给大家解释过这句话。
在以前古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每年产的粮食也是比较少的,所以每年粮食收获回来以后就要计划着吃了。小麦是每年农历的五月份开始收获,所以这四月是新旧粮食交替的一个月,一般粮食刚收获以后大家都不会注意,到了来年再收获粮食之前就该计划着剩下的粮食要怎么吃了。而在闰四月的年份,要过两个四月,所以按照以往的吃法四月只留一个月的粮就显然不够了,所以要多留一些,如果留得存粮不够多,就只能“吃树叶”了。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闰四月的年份容易出现灾害,比如倒春寒,对作物的影响较大,减产严重,所以到了闰四月的年份就只能吃树叶了。
农村老人常说“闰四月兆荒年”,双春年遇上闰四月,农民为啥怕?
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刚刚过年以后,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就席卷了全国,工厂停工、学校停课,仿佛一切都停滞了,人们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不只是中国,澳大利亚的山火烧了好几个月,印度的蝗灾也吃了好几个月,仿佛全世界都不是很太平。
如今我国的疫情已经基本控制住了,大部分行业、工厂也都正式复工了,一切都在向这好的情况发展。
“闰四月兆荒年”2020年是庚子年,庚子年是个人们比较忌讳的年份,历史上的庚子年似乎都不太平。
同时,今年又是闰四月,农历上有两个四月,第一个是4月23日到5月22日,第二个是5月23日到6月20日,两个四月。
而且,今年也是双春年。农历的2020年有两个立春,第一个立春在农历的正月十一,第二个立春在农历的腊月二十二。其实双春年的出现频率还是挺高的,原因也比较容易理解,因为节气是按照阳历来计算的,在农历纪年中就会经常出现双春或者没有立春的情况出现。
以前农村的老人经常说“闰四月兆荒年”,原本就对闰四月有着敬畏之心,如今又遇上了庚子年、双春年,几种情况碰到了一起,心中的担忧就又浓了几分。
闰四月,吃树叶农村还有一句话意思差不多,叫做“闰四月,吃树叶”。之前小编也给大家解释过这句话。
在以前古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每年产的粮食也是比较少的,所以每年粮食收获回来以后就要计划着吃了。小麦是每年农历的五月份开始收获,所以这四月是新旧粮食交替的一个月,一般粮食刚收获以后大家都不会注意,到了来年再收获粮食之前就该计划着剩下的粮食要怎么吃了。而在闰四月的年份,要过两个四月,所以按照以往的吃法四月只留一个月的粮就显然不够了,所以要多留一些,如果留得存粮不够多,就只能“吃树叶”了。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闰四月的年份容易出现灾害,比如倒春寒,对作物的影响较大,减产严重,所以到了闰四月的年份就只能吃树叶了。
今年会是荒年吗?虽说前面所说的那些话都没什么科学依据的支撑,但今年确实是不算太平。
今年冬小麦锈病大爆发,据全国农技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小麦锈病为近十年最严重的一次;
四月末山东地区还飘起了雪花,华北很多地区遭遇了严重的倒春寒;
倒春寒刚刚过去,有些地区还遭遇了冰雹天气,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减产。
……
如果这些放在古时,遭受到这么多的灾害,可能今年注定要是荒年了。但是如今科学的检测和防控手段如此发达,灾害的损失也降到了最低,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减产,但是并不多,远没到灾年的地步。
如今虽然国际疫情形式严峻,但是国内情况已是一片大好,农作物也没有受到很大影响,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过去靠天吃饭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疫情终会过去,粮食终会丰收!
更多热点资讯,欢迎关注科技农场!
农村老人常说“闰四月兆荒年”,双春年遇上闰四月,农民为啥怕?
“闰四月,兆荒年",今年 “双春遇上闰四月"。我认为:不管你信不信,一个甲子,一个轮回,这是我国历史上劳动人民的经验总结。今年农历有两个四月份,“闰四月,兆荒年",意味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点不好过。今年又逢双春,这种情况更是少之又少的,今年这个年还未过去一半,全球所遭遇的灾难前所未有,因此,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 闰四月,兆荒年,记不记得六零年
今年这个庚子鼠年,确实有点不平凡。自从元月份在武汉发生新冠肺炎以来,中华民族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举国之力抗击疫情,一直到现在,还有零星的疫情,威胁着我中华大地。今年这个闰四月、兆荒年意味着人类社会要面临着一场灾难,这场新冠疫情,这个铁的事实,已经洗劫了全世界。
一个甲子,一个轮回,上个世纪1960年,那时候我还小,但很多的事情我都还清楚的记得。1960年,我们这里正是大集体,吃食堂饭,“一等劳力吃三两(1斤=16两,那时的3两=现在的1.875两),伢伢崽崽吃八钱。袁隆平曾经说,那时正是饥荒年,我亲眼所见,饿死过人。事实上我也亲眼所见,我们这里也饿死过人。
今年2020,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但是,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各种抗击风险的能力增强了,尽管什么狂风恶浪,也动摇不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基。
- 今年又逢两个春,十个粮仓九个空
我们这里的老人们常说:一年两春,十仓九空。这个不是什么危言耸听,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经验总结。我们这里还有懂老黄历的那种老人,在正月里时,买回来一本老黄历,他翻看了一下说,今年不容易,"荒山变坟头",我耳闻目睹这位老人说的,“荒山变坟头" 是老黄历上的原话。
这个虽然是封建迷信思想,信者有,不信者无,但是我们也要引起高度重视,由于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继续蔓延,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多国停止粮食出口,非洲蝗灾肆虐,种种迹象表明,今年全球的粮食供应趋紧。我国往年又是一个粮食进口大国,遇上今年的这种情况,希望有关部门对此引起高度重视!
- 今年很多地方有反常现象
前段时间,北方出现了常年罕见的倒春寒,使今年的小麦受到损失,没过几天,又出现高温天气,这种气候反常现象,对农业生产会造成极大的影响。莫说别的,就说我今年买的西瓜苗子,一次虽然买那么七八棵,前面栽了两次,一棵也没活起来,丝瓜、苦瓜、豆角第一次种下去的一棵也没有留下,以往可没有这种情况。
今天,人类社会进步了,各种抗击风险的能力是增强了,但是,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继续努力加强各方面的生产能力,确保平安度过这个不平凡的时刻!你们觉得呢?
我是青山老胡,这仅仅是一己之见,欢迎大家留言讨论,谢谢!
农村老人常说“闰四月兆荒年”,双春年遇上闰四月,农民为啥怕?
农民不怕,减产了也够自己吃。爱咋咋呗,反正咱又做不了老天的主。
农村老人常说“闰四月兆荒年”,双春年遇上闰四月,农民为啥怕?
闰四月兆荒年其实是人的一种错觉,明白个中理后就不必害怕了。依农历中阴历特点,凡闰月之年,只要不是闰正腊月,都是双春年。因为节气历月的特点是夏季相对的长,冬季相对的短,闰月无中气,所以,闰月多在夏季,冬季特少,初春秋未也少。论月,最多是闰五月,次为闰四月六月,再次为三七月,再二八月。在十九年七闰里,有两次闰五月,也有可能两次闰四月六月,肯定有一次闰四月,一甲子六十年中,不会少于四次闰四月,五次常有,所以闰四月是常见不是少有的,并不奇怪,俗有“闰八月,用刀杀八;闰七不闰八,闰八用刀杀”之说,闰八月就比闰四月少见得多,旧时就有“闰八之迷“的说法。其实,若能深入了解了农历中闰,便无迷可言,也无恐可怕了。
我国使用的农历,是阴阳合历。阳历有闰日闰年之说,阴历有闰月之法。今庚子,就遇上了阳历闰年闰日又逢阴历闰月,是闰都凑在一起了。为何阴阳历会有闰?那是因太阳月亮运行的时间规律不是日时的整数,是有余数的,因历法计时,日要以整计,所以有余就要运用四舍五入法来“置闰”。如太阳回归年一年用时长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平年只计365天,余下的积四年差不多够一天时就“闰”回来,所以,阳历闰日基本以四年为一闰,闰日之年称闰年。阴历的月亮盈亏周期,时长为29天12时44分3秒,所以阴历月大计三十天,月小计廿九天,一年作十二月计,就是354天或35天。与阳历年天数喜有十到十一天之多,而阴阳历要配合同用,就要解决年天数差的问题,我们聪明的祖先,就以闰月来解决之,经计算,十九年设七个闰月,阴阳历的年天数就基本达到相等,有差也仅是一天,问题就不大了。我国阳历以节气历为主来体现,节气历是依太阳运行规律特点而制定,不存在天数计整要设闰的问题,而阴历设闰以节气为准,就更能体现历法的准确性。闰月无中气,闰月多在夏季,就反映了这一特点。
人类自诞生起,就同岁月结下了解之缘,一切随岁月而生,伴日月而逝。人类一直致力于认识日月,认识岁时,并想了解人与岁时日月的影响及关系,于时创造了历法,以闰正时,以时作事,闰得以附隶在历法中,说明人之智慧与英明,明白此理,闰就不再神秘了。在一般人的习惯思维认识里,四月为青黄不接的饥荒之月,闰四月成为两个四月,这不是饥荒挨饿月变长了吗?这就给人生出错觉来了,人稍不留心,就会有错觉出现,而影响人做正确判断,如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般。所以阴阳历之闰,是历法特点之必要,并无太多特别,不要受什么双春,闰什么月而生错觉受影响而恐惧害怕忧心。历史有偶然,历法有偶然,但偶然定自必然,明白这理,能辨证唯物看问题就好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