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说茶三酒四是什么意思?

古人云:“饮茶以客少为贵。”

“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

围炉煮茶,三人成品。

人多繁杂,人心涣散,一起饮茶,如何精心品茶?

茶界和佛界,对“三字禅”的推崇都是一致的。

茶道中人和参禅者的最终追求并不是为了解渴和口腹之欲的满足。他们是为了得到心灵的解脱。

【指月录】中,有这么个故事,从谂禅师的“吃茶去”。

有僧到赵州从谂禅师处,师问:“新近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什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

三字禅由茶达到解脱的真实不虚,与皎然“三饮”互相印证。

酒乃煽情物。刺激神经感官取得愉悦,一人闷酒,两人猜枚划拳,人越多越热闹。

酒肆,古人饮酒之酒规,敬天敬地敬神明,三杯奉上,第四杯才开饮。

宴席上,也是酒过三巡后,才开始随意畅饮。

酒四,也作酒肆,即酒楼、小酒馆。

谢谢邀请

古人常说茶三酒四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我是茶文化爱好者小詹,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茶三酒四是什么意思呀?

有人说,当你喝酒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是大老板,越喝越觉得自己有钱。而喝茶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是穷人,越喝越觉得自己是穷光蛋。这就是喝酒与喝茶的明显区别,喝酒的时候,往往是很多人一起喝,越喝越起劲,也越喝越迷糊。

而喝茶基本上人数不会很多,可能是两三人聚在一起品茶,正如三人成品,越喝茶反而越清醒,所以就对自己的认知更加深刻,觉得自己没钱。我国的酒文化和茶文化一样都很深远,但两者在文化表现上却有很大不同。

就像前面所说,喝茶往往只有两三人,而喝酒往往很多人,至少4人以上。生活中还有一句俗语是形容这种现象,叫做“茶三酒四”。其实这句俗语还有后半句,合起来叫做“茶三酒四踢桃二”,是流传在潮汕地区的一句谚语。

众所周知,潮汕地区的人是出了名的爱喝茶,简直到了嗜“茶”如命的状况。潮汕工夫茶远近闻名,也是我国茶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有客人来到,潮州当地人就会热情地用茶来接待客人。工夫茶泡法有很多道程序,对杯子的摆放很讲究,喜欢摆三个杯子,成品字状。品的意思,既有品茶的意思,又有品德的意思,也是人数3的意思。

喝茶不追求人数,而喝酒却相反,人数少则喝酒不尽兴。假如只有三个人喝酒,其中两个人在划拳,那么剩下的那个人岂不是会有点尴尬。如果是4个人喝酒,那么两两划拳,大家都不寂寞,都不尴尬,气氛很好。

喝酒讲的是热闹的气氛,所以要人多,而喝茶讲的是用心品茶,人多则显得喧嚣,不利于品茶,所以最好是一主二客,静下心来饮茶。而后半句的“踢桃”指的是玩耍,一般出去旅游,可以二人组队,如果是三人的话,那么两人交谈,怕冷落另一人,所以去结伴游玩的话,最好是2人或者是偶数。

不管是喝茶还是饮酒,又或者是游玩,古人对人数也挺讲究的,仔细想想,还真的有深刻道理。没来由地想起另一句俗语,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一个人不要去寺庙,因为如果被怀疑偷盗,没有第二个人证明自己清白。两个人不要去看井,如果其中一个出了意外,自己就说不清。三个人合作抬树木,怕中间那个人偷懒,不用力气抬。

两句俗语在数字的运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先人的智慧结晶。

以上就是小詹的浅见,欢迎大家指正。

古人常说茶三酒四是什么意思?

茶不能吃第三碗,酒不能吃第四碗。《七碗茶歌》:“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咱又没五千卷文字在肚子里,吃第三碗会出洋相。三界为天、地、人,吃酒一碗天二碗地三碗人。第四碗是给鬼吃的,给鬼喝的酒你也敢拿来吃掉?所以人吃茶不吃第三碗,三碗茶是祭祀用的。吃酒不吃第四碗,酒过三巡,大致可见人间事,说大书的也只说到“酒过三巡”为止,四至六盅酒是敬鬼拜神的。

古人常说茶三酒四是什么意思?

自古以来茶文化与酒文化在表达形式上有着很大的差别,茶文化讲究优雅、清静和细品的境界,而酒文化却追求三"快"即:欢快、爽快、痛快的氛围,这一静一动,反映出茶文化和酒文化各自独特的意境。

自古以来就有:茶三酒四:之说法,我母亲是潮汕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听母亲说过"茶三酒四踢跎二"的典故,母亲告诉我,潮汕人以饮工夫茶为主,茶盘的设计一般都是以放置三个茶杯为标准进行设计,饮茶讲究清静雅致和细品,所以在潮汕饮茶也叫品茶,三个茶杯正好构成一个“品”字,所以饮茶的人数最好是三人,在潮汕,很多茶馆在茶座的设计上也是由三人组成。

饮酒与饮茶却不同,饮酒讲究猜拳行令,吟诗作对,追求的是热闹和豪放,在潮汕,酒桌多为方桌,四人喝酒,正好各占一个方位,有四时通转之意,同时,四人喝酒,成双成对猜拳,好不快乐。

踢桃”在潮汕的方言中为游玩之意。“踢桃二”是指出门游玩时,一人则无趣,二人成行方有趣。二人结伴而行,意见容易统一,同时也相互有个照应。

古人常说茶三酒四是什么意思?

除了茶三酒四,还有一个,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讲的是吃饭的时候,三轮酒以后和五味菜吃完,才到了趣味的境界。

实际上喝酒的时候,第1杯酒,是酒桌上的人互相敬酒,这就是所谓的礼节在先。

第2杯酒的时候,就是争谁当酒令官。

第3杯酒以后,就是可以有酒令官,下酒令玩一些花样了。

喝酒的间歇就是吃菜的时间。

通常情况下酒席上的菜肴是5个菜,或者是8个菜,或者是12个菜。

只不过通俗的说是5大碗,8大碗,12大碗。

喝酒的间隙,所吃的菜是要把这些菜都尝一遍。

所以三巡酒以后,菜也品尝完了,再喝酒和吃菜就是玩花酒了。也就是进入了趣味阶段。或者说不带礼节的可以随意的吃喝了。

所以酒席宴上的菜最少是5盘,三轮酒把五盘菜尝遍,就说成: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这种席酒的场景,用于有访客来访。

从而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以后,就可以商谈来访的事由了。这是待客的讲究。

茶三酒四:

品茶的时候一共有4个程序,器具洗净以后,再用热水烫过器具,是器具有温度。

而后就是第一泡茶,必须倒掉。这是把茶罐储存的茶叶,洗一下的意思。

所以通常认为第2泡茶是最好的。

而第3泡茶味道就稍微淡了一点。所以第3泡茶喝过以后,就不泡第4次了,而是泡了三遍的茶,茶碗里的茶就应该扔掉了。

这就是所谓的三茶。

因此待客的时候,把第1遍茶给客人喝,和把第4遍茶给客人喝,都是失礼的行为。

喝酒的时候第1轮酒是互相敬酒,第2轮酒是具体个人向每一个来宾敬酒,第3轮酒是来宾每个人互相给其他人敬酒,第4轮就可以随意的喝了。

如果是玩酒席的话,第4轮开始就是玩花酒了。玩花酒图的是个热闹和乐趣。而前三轮酒都是有礼节的。

最复杂的玩花酒就是有酒令官的酒。也就是玩哪一种式样的花酒,由酒令官出题目。每个题目下有一个具体的玩法,会玩花酒的人,都懂得各个题目的玩法的。

所以,酒进入第4轮以后,就开始玩花酒了,进入喝酒的趣味性了。

这就是所谓的酒四。

另一个就是民俗当中,不论与谁喝酒,除了自己家人互相小酌以外,有家庭以外的人来喝酒的话,首先要用酒敬天敬地敬万物,第4个仪式才是互相喝酒的。

这也是所谓的酒四的原因。

这种仪式的程序,与信宗教的人饮食以前,要祷告是一样的。

实际上饮食以前祷告,就是神教时候的,敬天敬地敬人,或者是敬天敬地敬万物,挪用过来的。

悟空问答看后咱也在上面留上点啥。

古人常说茶三酒四是什么意思?

感谢邀请,首先回答一下你的问题。

潮汕地区有俗语:“茶三酒四铁桃二”

意思是喝茶三人为佳、饮酒四人为妙、游玩二人最好。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功夫茶的文化。

潮汕工夫茶的历史

喝功夫茶,是潮州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

无论是饭后、谈事、好友相见,都需要一杯功夫茶作为媒介。

而作为媒介的潮汕功夫茶更是历史悠久,盛行于宋。

更是中国茶道,日式茶道的鼻祖,是“潮人习尚风雅,举措高超”的象征。

所谓潮汕工夫茶,并非某款茶品的名字。

而是一种泡茶的方式,如工夫红茶一般,这种泡法较为讲究,操作起来费工夫,需功夫。

此工夫,乃为沏泡的工夫,品饮的功夫。

源于宋,盛行于广东的潮州府、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

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潮汕功工夫这种饮茶的习惯在广东地区更是不分雅俗的存在,不论是公共场合还是居家客坐,无处不见人们长斟短酌。

潮汕人更是称茶为茶米,顾名思义茶和米一样不可或缺,是潮汕人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产物。

潮汕人喝茶,不仅达到了解渴的目的,更是在喝茶的过程中联络了感情、洽谈了贸易、闲聊消遣。

讲究的茶人对功夫茶也是特别讲究,有茶童(戏称“风炉县长”)专侍,挑担、入山、浮水,临清溪而烹茶,观山水而论道,赋诗词而抒情,别有一番情趣。

潮汕工夫茶具为什么只有三个杯子?

潮汕地区有俗语:“茶三酒四铁桃二”

意思是喝茶三人为佳、饮酒四人为妙、游玩二人最好。

传统的潮汕工夫茶茶道讲究“和、敬、精、乐”,故而整套茶具里只有三个杯子。

这三个杯子代表着茶道中“敬”的体现。

三人成饮、三杯成品、三口成品茶。

第一杯代表着酸、第二杯代表着苦、第三杯代表着甜。

数人围炉品饮,虽然杯子只有三个,却让大家互相谦让、各自请吃。

增加了互动性、较深了感情、殷实了团结友爱谦让的品德。

同时潮汕茶道惯用盖碗和紫砂,一般容量在110ml~150ml,刚好斟满三个杯子。

小结

古人云“天人合一”

天地人所谓三才,而冲茶的盖碗也被称为“三才碗”、“三才杯”

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喝茶三人时更是呼应了天地人和的观念。

故称为“茶三”。

三个茶杯更是代表着三张口,放置在茶盘中构成了一个品字。

代表着三人一同品茶。

喝茶,除了寓意深刻的民俗民风外,更成为了生活态度的体现。

喝茶这件事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文化,更让我们在喝茶中体会人生百态,谈笑风生,享受生活。

希望茶人陈馨的文章可以让你更好的了解中国茶。

欢迎各位朋友点赞关注,提出不同建议在评论区里进行讨论。

本文由茶人陈馨原创撰写,想要了解更多精彩茶叶知识,快来关注茶人陈馨。感谢阅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