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中秋节,隐藏了哪些深意?

中秋节本是团圆欢庆的节日,但贾府的中秋节却过的有些悲凉,为什么会这样,曹雪芹在这个中秋节里隐藏了什么?

贾府的中秋节,让人感叹、心酸。

人情冷漠,只有贾政留意到贾兰不在场。看着一日不如一日的现状,贾母是有所察觉的,但她已年迈,无力回天。

夜静月明,且笛声悲怨,贾母年老带酒之人,听此声音,不免有触于心,禁不住堕下泪来。众人彼此都不禁有凄凉寂寞之意……

贾府中秋夜的这种悲凉的气氛,似末日。贾母和众人都感觉出来了。姐妹们都散去,只留下探春在贾母旁,探春欲言又止,可是想提醒贾母整治贾府?但是她始终没说出口,因为心知无力回天。

祠堂那边传来的叹息声,听的真切,是不是贾府祖宗恨铁不成钢?看到子孙不肖发出的哀鸣和警告?

黛玉和湘云凹晶溪馆的联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她们开始慨叹自己凄苦无依的命运,这次联诗正是她们各自命运结局的谶语。

贾老太君的大儿子贾赦不满母亲偏心,讲了一个心长偏了的故事,表示不满。贾母自然是不爽。

贾赦,是贾府长子,每日只是和小老婆喝酒玩乐。他起到了反作用贾府的衰败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贾府的第四代、第五代男性,如贾珍、贾琏、贾蓉等,只顾坐吃祖宗老本、不知勤俭持家胡作非为,都是败家的料。

二儿子贾政,更是可笑,贾府最正经的人讲的是给老婆舔脚丫的故事。然而,细思极恐。贾政怕老婆?果然是“假正经”。

贾政才学有限,为人古板不通世事,所来往的人叫“詹光、……”他想到、看到宝玉便恼火,只想扭转宝玉的思想言行,延续他的“假正”。

他看不到宝玉的才学早已远超过他,贾政想做严父,可惜无方。

谢谢邀请

《红楼梦》里的中秋节,隐藏了哪些深意?

红楼梦里多次写到中秋节,开篇第一回里即写到甄府过中秋,甄士隐请贾雨村过府小聚,且贾雨村在中秋这日,接连做了三首诗,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中秋节描写最详细全面的文字则集中在七十五七十六两回里,但令人沮丧的是,这一年的贾府中秋,却格外地冷清悲凉,因为此时的贾府,已经在加速地摔落下去。

我们知道,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最擅于在大喜之中暗伏大悲,提前交代人物结局,不细读很难发现。这年的中秋节,同样不例外,曹公在这一日,说了三件事,隐藏了红楼梦三大结局。

贾赦夸赞贾环,暗示八十回后宝玉出家,贾环袭爵。

这年中秋,虽然全家人都在,包括平时不怎么出席的贾赦、贾政兄弟俩都参加了,并且说了笑话逗贾母开心,但贾母依然开心不起来,觉得人口比往年少了许多。

贾母折了一枝桂花,让大家玩击鼓传花的游戏,花到谁的手里停下了,要说一个笑话,宝玉、贾环等人不会说笑话,就先后都作了诗。可巧花到了贾环手里,读书稍有长进的贾环,看到宝玉受到表扬,他便技痒,于是也作了一首。

奇怪的是,贾赦之前没有看宝玉的诗,这次却偏偏看了贾环的诗,而且看完之后还说了一段有深意的话。

贾赦乃要诗瞧了一遍,连声赞好,道:“这诗据我看甚是有骨气。想来咱们这样人家,原不比那起寒酸,定要‘雪窗萤火’,一日蟾宫折桂,方得扬眉吐气。……”因回头吩咐人去取了自己的许多玩物来赏赐与他。因又拍着贾环的头,笑道:“以后就这么做去,方是咱们的口气,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

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出,贾赦不仅欣赏贾环的诗,还赏了他不少东西。根据脂砚斋批语我们知道,宝玉最终是出家了的,而贾府的官爵目前又在贾赦身上袭着,贾琏身上又早早地捐了个同知,所以宝玉出家后,贾环袭官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贾赦随口的一句话,看似不经意,却早已暗示了贾府结局,嫡出的宝玉应该袭官,但他偏偏婚后不久就出家走了,贾府的官爵只能落到庶出的贾环身上了。

黛玉湘云联句,暗示八十回后黛玉死亡,湘云飘零。

贾府中秋这晚,众人都在陪贾母在凸碧山庄赏月饮酒,却独独少了黛玉和湘云,原来两人去了凹晶溪馆联句。

湘云和黛玉的命运很相似,都是自小就失去父母,后来都寄居在贾府,所不同的是,湘云是英雄阔大宽宏量,而黛玉则是药不离口,终日泪自不干。正因为这种相似的命运,二人最终走的越来越近。

二人联句,开始还比较欢快,符合中秋节家人团圆的调子,但到了后面却越来越悲凉,直到二人吟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句子,即便没有读过原文,单看这两句诗,也很容易分出哪句是湘云所联,哪句是黛玉所联。

其实这两句诗恰恰暗伏了湘云和黛玉最终的命运。湘云在曹公笔下,常以鹤作比,说她鹤势螂形,鹤又常栖息于水边,湘云这句话,似乎正是其命运的谶语,暗示了八十回后她飘零于江上的命运。

黛玉在曹公笔下,弱柳扶风,常以花自喻,所以用花比黛玉。湘云说的是“渡”,可见八十回后她没有死亡,而是飘零,应该是丈夫卫若兰死后之事,但黛玉的是“葬”,可知八十回后不久,她应该就泪尽而逝了,这句话跟其葬花吟对应,暗示的正是黛玉死亡之事。

也就是说,八十回后,湘云死了丈夫,飘零江上。而黛玉则是泪尽而逝,且应该是死于一个有月亮的夜晚,甚至是也是中秋也未可知。

妙玉续黛湘联句,暗示八十回后贾府被抄,贾兰高中。

黛玉湘云联句并没有联完,后来是妙玉帮着二人续完了后面的联句,然而妙玉的联句,很多人一直不甚明白其意,但其中有两句表达的意思却很明显。

这两句诗是: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我们知道妙玉住的地方正是栊翠庵,而李纨住的地方是稻香村。“钟鸣”暗示的其实贾府被抄家的丧钟之声,而“鸡唱”暗示的则是贾府被抄后贾兰的高中。

很多人可能会不解,为什么贾府败落会跟栊翠庵有关呢?也许贾府败落正是受到了妙玉身世的牵连。我们知道,金陵十二钗正册中,除了妙玉,其他十一个人跟贾府都有关系,唯独妙玉例外。

也许妙玉跟贾府也有关系,只是前八十回里曹公没有交代,直到贾府败落,妙玉身世才被揭开,而正因为其身世被揭开,贾府才受了牵连。李纨就不用细说了,贾兰高中从其判词和曲词中都能找到佐证,且贾兰高中一定是在贾府败落之后。

看似是一个简单的中秋节,曹公却通过情节铺陈,伏下了八十回后的结局,不细读很难发现,也难怪这年的中秋节,处处透着悲凉了。

读懂了以上这三点,才能真正明白,为什么贾府这年的中秋格外地清冷悲凉,因为贾府走向没落的悲剧已无可挽回,贾母心里不是不明白,但已无能为力,这艘开了百年的大船,早已千疮百孔,毫无修补的可能了。

红楼梦之所以经典,其中一个原因即在于“密不容针”,曹公总是在这样看似喜庆团圆的节日里安插下无数伏笔,映射后文。有句话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红楼梦最独一无二的写作手法,即是伏笔,尤其是在大喜处伏大悲,这样更能升华红楼梦的悲剧意味。

作者:夕四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红楼和金瓶故事。

《红楼梦》里的中秋节,隐藏了哪些深意?

【读红漫谈】(第27期)

(一)第七十五回,贾府中秋赏月,为什么成了强颜欢笑?先看前奏曲...

第一件事,在这之前,荣国府长房媳妇邢夫人和掌家的二房媳妇王夫人的一次较量。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推波助澜。起因是有性交图案的一个香袋。王夫人对大观园来了一次大清洗。逼死了晴雯、司棋,赶走了四儿和十二个女优,其中三个出家。大观园的欢乐时光到此落幕。

王善保家的冲锋舟冲得太快太猛,挨了探春如雷鸣般的一巴掌,回去后又被邢夫人打了一顿。

第二件事,江南甄家犯了罪,被抄家,调取进京治罪。这是否是将来贾府的抄家预演?

第三件事,女版郭德纲凤姐、薛姨妈、李纨病了,造成缺员。

第四件事,天香楼射箭场停止射箭运动项目(本来是作秀),改为智力与金钱运动项目——聚赌。

第五件事,宁国府贾珍设中秋宴,玩得正嗨皮,忽然墙那边有叹息的声音,隔扇开合的声音。神秘,令人起鸡皮疙瘩。是谁?为什么?令人惊悚。

(二)荣宁二府共赴中秋宴。贾政的恶心笑话...

《红楼梦》第七十五回,贾府中秋宴。贾政讲了一个怕老婆的笑话。男人在朋友家喝醉了,第二天回来被老婆罚。老婆正在洗脚,罚他舔脚。假道学先生说的笑话令人恶心。

(三)贾赦讲了一个母亲偏心的故事,引起贾母不高兴。贾赦还莫名其妙的说将来贾环会世袭前程的话。又是一个谜。

没有女版郭德纲在场表演,没有欢笑。说实在的,女版郭德纲在场又能怎样呢?

月圆之夜,天上似乎笼罩着乌云,而不是朗月清辉。

(四)人还是那些人,山珍海味还是那些山珍海味。气氛变了,欢乐没了。

以前的欢乐气氛一扫而空,人们强颜欢笑。酒阑人散,月冷灯昏。抄检大观园的阴影和甄家被抄家的恐怖似乎笼罩在人们头上。

(五)凸碧山庄的笛声伤感而凄凉。

(六)凹晶馆联诗,调子颓败凄楚,林黛玉、史湘云强颜欢笑,诗句预示黛玉的生命之火快要熄灭。妙玉的续诗也难以挽回。

这一次中秋之夜,如此冷清,不仅没有以前的欢快气氛,反而给每个人心里投下了阴影。朗月不再,欢笑不再。读者读到这里,内心深处有一种压抑的感觉。

大家族的赫赫扬扬的全盛时期成了过去时。这次中秋隐藏了、或者不如说显示了贾府走向没落衰颓的末路景象。

后面,更加可怕的事情,一步一步地逼近了贾府。矛盾的发展会更加激烈。

这次的【读红漫谈】就谈到这里吧。谢谢邀请!

《红楼梦》里的中秋节,隐藏了哪些深意?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中国人有在中秋之夜一边吃瓜果月饼,一边敬天赏月的习俗。

在古时,中秋节这一天,不管是什么阶层,每个家庭都出来赏月。

南宋《梦梁录》中对中秋节有这样的记载: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月夕。

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飘香,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

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

《红楼梦》中写节日也很多,往往和人物个性、命运联系在一起。

《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在这一回目中,写过中秋节甄士隐邀请贾雨村来到自己的家中过中秋节,那时贾雨村写出了一首诗“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这里就预示伏笔了这个野心家未来的“飞黄腾达”。

而在第七十五回“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 ”中,却完全没有了原有的团圆喜庆的节日氛围。

连着后面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这两回在一起,把这个原本钟鸣鼎食、诗书翰墨之家的中秋佳节的凄凉展现在读者面前,真可谓“月圆人不圆,鬼怒人也愁。”预示着这个百年豪门大族的运数快到头了。

在这两回的中秋节的描述中,我们来看看都发生了什么事,曹雪芹又为我们传递了怎样的信息呢?

七十五回中写到,王熙凤查抄大观园之后得了血崩症,不能打理事物;

中秋节前不久,传来了江南甄家被抄家的消息,当然这里也是预示着贾家的命运;

中秋前一天,原本是在守丧期间的贾珍聚众淫乐赌博,祠堂里传来叹息声,所谓异兆发悲音;

中秋节赏月夜,贾母感慨人太少了,这正是树倒猢狲散的先兆;

凤姐病倒不能陪着贾母过节,没有这个老太太肚子里的蛔虫的“泼猴”在,老祖宗少了很多快乐;

在击鼓传花的游戏中,贾政讲了个怕老婆、给老婆舔脚后跟的笑话,恐怕这里是曹雪芹对一本正经的贾政所做的调侃;

而贾赦讲了个母亲偏心的笑话,让老祖宗也略有不快;

后来贾母轰走两个儿子,让众女眷们乐呵,但是喜欢热闹的贾母仍旧感叹,人太少了,太冷清了;

老祖宗强颜欢笑,让人远远吹笛子,结果悠悠笛声反而令人悲伤;

湘云想要宽慰黛玉的感伤,二人一起到凹晶馆赏月对诗,联到最后出来了《红楼梦》中诗词绝唱——史湘云的“寒塘渡鹤影”、林黛玉的“冷月葬花魂”。

在这个原本突出团圆的中秋节中,这个贵族大家庭的衰败之运也渐渐呈现在读者面前,不要说贾母觉得“太冷静,人太少”,连我们读者都觉得不胜悲凉,可殊不知,“死后万事空,繁华皆如梦”!

-----------END-----------

我是简秋,感谢您的阅读!

《红楼梦》里的中秋节,隐藏了哪些深意?

《红楼梦》写了很多节日,除了春节和元宵相近,一脉相承,盛大祥和,端午节和中秋节这两个重要节日都过得惨淡,尤其最后中秋节贾家过的那叫一个凄凉。可谓覆灭前的最后一场夜宴,中秋节发生的故事,特别值得一说。

(一)

中秋节和春节相同,都从宁国府先说起。贾珍一家因为贾敬死不过三年,不能关门过节,只能错开一天,八月十四办了个家宴,虽然在丧期,却也热热闹闹。贾珍携妻带妾,畅饮取乐。谁想大晚上,突然从墙角祠堂那边传来一声长叹,惊的贾家诸人和读者一同汗毛竖起。

中秋异象已经给贾家定调,此中秋为末世之中秋。联想第一回甄士隐的小家中秋过后不到半年家破人亡,贾家这个大家也是命运多舛,势必倾覆。祠堂外的一声叹息,当时祖宗传来的一声绝望沉吟,无力回天之叹

(二)

宁国府家宴潦草,荣国府贾母还是打叠起精神招集儿孙家宴。不过这个家宴过得并不顺利。第一人少了。贾家平时聚会,哪怕在大观园都欢乐无限,贾母的话“凤丫头在一个顶十个”,可王熙凤和李纨双双病倒,加之贾赦贾政在侧,一顿饭吃的大家索然无味。而饭桌上荣国府的明争暗斗也是精彩,贾赦的长房第一次正面做了攻击。

首先,贾赦借笑话讽刺贾母偏心。贾母是否偏心不重要,重要的是贾赦觉得贾母偏心。荣国府两房共存,本就不合常理。贾母又跟着二房住,按理更不合适。敕造荣国府中居住的竟然不是爵位继承人贾赦。贾赦长房子孙也不受重视,全家人自贾母开始,一心疼爱贾宝玉这个二房次子。这种种行径已经悖逆当时伦理道德的要求,属于大逆不道。贾赦不满实属必然。

其次,晚会上贾宝玉,贾环,贾兰作诗,贾赦对贾宝玉和贾兰的诗并无表示。却独独对贾环的诗大加赞赏,认为贾环的诗才是公门气派,并直接讽刺起贾政的教子之道。

“这诗据我看甚是有骨气。想来咱们这样人家,原不比那起寒酸,定要‘雪窗萤火’,一日蟾宫折桂,方得扬眉吐气。咱们的子弟都原该读些书,不过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何必多费了工夫,反弄出书呆子来。所以我爱他这诗,竟不失咱们侯门的气概。”

贾赦这话赤裸裸的羞辱贾政,认为他非要儿孙走科举之路,结果一事无成,反学成了书呆子。“书呆子”无疑指向贾宝玉,就差明说贾宝玉不成器了。

(三)

贾赦贬低贾宝玉,却夸赞贾环,直接和贾政唱反调。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贾政二房鸠占鹊巢还妄图染指爵位。按照明清继承制规定,嫡子有爵位者继承爵位产业,爵位以外与其他嫡子庶子均分。可荣国府明确是爵位继承范围的产业,偏偏被贾政占据。按照书中线索,贾赦竟然无法再要回荣国府。平儿和王熙凤说:“何苦来操这心!终究咱们是那边屋里去的。”(六十一回)表明贾赦一房彻底失去了荣国府。很多朋友说这不对,按照继承制,绝不会这样。不好意思,《红楼梦》就写了这么个僭越宗法的事!

荣国府二房继承又出现了问题。贾宝玉,贾环,贾兰都没有爵位,只能瓜分荣国府。那样三人一分就彻底没有多少,贾政二房还是会穷下去。谁都知道贾家上下宝贝贾宝玉这个“呆子”,都想贾宝玉能做一个“富贵闲人”,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夺过长房的爵位。这事操作起来并不难。只要说长房有问题,请得皇帝旨意,未尝不能谋夺了爵位。毕竟宫里还有个贵妃贾元春。

贾赦贬低完贾政教子无方都成了“书呆子”后又拍着贾环的肩膀说:“以后就这么做去,方是咱们的口气,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贾赦这话,实在是饱含深意,既然你们为贾宝玉各种谋划,我偏说让贾环袭爵,如果贾环袭爵,荣国府就会归了贾环,我看你们怎么办?贾赦作为爵位传承人,如果他主动上本请旨,这事未尝不能成。

(四)

一个中秋节,贾家过得暗流汹涌。要知道这是在贾家即将末路的时候。不但财政即将崩溃,前途都一片迷惘。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贾家的内部矛盾前所未有的激化。不能不让人感叹,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贾家败亡固然外部因素是关键,但内部腐朽才造成外部因素有隙可乘。

中秋宴会,贾母流下泪来,老人家对贾家境况心知肚明,大势已去,一如桂下萧声,一如宁国府祠堂叹息,不过鬼哭而已。

及到黛玉湘云联诗凹晶馆,将悲凉气氛推向高潮。“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是为二人结局谶语,这里不说。而妙玉突然出现,将这一晚中秋结束。而她续了几句诗,也隐含深意。其中香篆销金鼎,箫增嫠妇泣,空帐悬文凤,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都大含深意。妙玉作为半个出家人,是谶语一般的存在。很多人认为她身世有问题,恰恰错了,她不过如“僧道”一般,只是僧道已经超脱是旁观者,而她槛外人,终究还在劫中。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欢迎收藏转发。非常感谢 !

《红楼梦》里的中秋节,隐藏了哪些深意?

红楼梦全书提起过三个中秋节,每个中秋节隐藏的深意都是灭亡离散的开始。第一个是甄士隐过中秋节,半年后,女儿甄应怜被拐子偷走,甄士隐家也在一场大火中灰飞烟灭,第二个是秦可卿死前过的一个中秋节,秦可卿和老太太,太太在中秋节玩了半夜,一个月后就病重去世了。第三个中秋节,就是第七十五回贾家两府过中秋节,这次中秋节是贾家最后一个中秋节,过了这个中秋节后,贾家彻底的倒塌覆灭。

下面星火情殇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这个问题。

中秋节象征团圆吉祥,然而红楼梦一书里的中秋节,却恰恰相反,象征着死亡和离散,垮塌和覆灭。

甄士隐过了一个中秋节后,不久甄家就被一场大火烧成了一片灰烬,家破人散,秦可卿过了一个中秋节后,病重而亡香消玉损,贾府过了一个中秋节,其中隐藏的深意也不言而喻,这是贾府上下过的最后一个团圆吉祥的中秋节,过了这个中秋节后,贾府就被抄家治罪,该杀的杀头,该关押的关押,最后贾家上下,烟消云散,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下场。

贾家两府,宁国府贾珍,因为贾敬去世,不能大肆庆祝中秋节,只能在八月十四,贾珍领着大小老婆办置了一次夜宴,就在贾珍领着全家人举杯开怀畅饮时,众人却听到叹息声,红楼梦原文:

果然贾珍煮了一口猪,烧了一腔羊,余者桌菜及果品之类……带领妻子姬妾。先饭后酒,开怀赏月作乐……忽听那边墙下有人长叹之声。大家明明听见,都悚然疑畏起来。贾珍忙厉声叱咤,问:"谁在那里?"尤氏道:"必是墙外边家里人也未可知。"贾珍道:"胡说。这墙四面皆无下人的房子,况且那边又紧靠着祠堂,焉得有人。"一语未了,只听得一阵风……众人都觉毛发倒竖。贾珍酒已醒了一半,只比别人撑持得住些……。

贾珍是贾家的族长,贾家的长房,吃喝玩乐胡作非为,折腾到把宁国府都翻了过来,也无人能管,贾珍不但爬灰勾搭儿媳秦可卿,贾珍贾蓉父子二人聚麀(you)之诮,贾家的败亡,贾珍是首罪,所以在贾家彻底败亡之前,最后一个中秋节夜宴上,在宁国府起了异兆,贾家的老祖宗,在祠堂里看着贾珍这个正领着大小老婆胡吃海喝的罪魁祸首,只能发出一声无可奈何的叹息,这个中秋节后,贾家上下全族的覆灭已经无可避免。

荣国府过的最后一个中秋节,还算是非常热闹的,家宴过后,大家齐聚一堂,赏花赏月赏秋香,可是月圆人不全,王熙凤和李纨二人因病缺席,薛宝钗薛宝琴也提前回家圆月去了,也许正是因为人少的缘故,所以贾母才把贾政贾赦哥俩也请来一起参加宴会,贾赦贾政哥俩个头一次坐在一起喝酒聊天,也彻底的暴露了二人之间勾心斗角的矛盾,贾政讲了一个极为恶心的怕老婆,给老婆舔脚丫子的故事,这个故事让读者深刻体会到了贾政骨子里的不学无术,掩盖在道貌岸然的外表下,贾赦讲了一个母亲心长偏了的故事,表达了自己被贾母剥夺荣国府继承权的不满,而后对贾环所做的诗极为赞扬,变着法对贾政的酸腐无能一顿抨击,点出了像贾政,贾宝玉这样书呆子的无能之辈,根本就不堪大任,没有资格和能力继承贾府的爵位和家产,贾赦宁可将爵位送给贾环,也不想给贾宝玉,也表达了自己身为长子,却被贾政夺取了荣国府的继承权,心头无比的愤懑。

贾府最后的一个中秋节,贾政和贾赦在勾心斗角中不欢而散,最后贾母也索然无趣,命令自己这两个儿子退席,众人又热闹了一会,到了四更,尤氏给贾母讲了个笑话,红楼梦原文:

尤氏乃说道:"一家子养了四个儿子:大儿子只一个眼睛,二儿子只一个耳朵,三儿子只一个鼻子眼,四儿子倒都齐全,偏又是个哑巴。"正说到这里,只见贾母已朦胧双眼,似有睡去之态。尤氏方住了,忙和王夫人轻轻的请醒。

尤氏讲的这个笑话,指出了贾氏家族最后的覆灭,是贾珍胡作非为无法无天的根本原因,尤氏作为贾珍的妻子,却只能自郐以下了,自郐以下这句成语就是尤氏所讲的这个笑话,自只有一目,郐只有右边的一个耳朵,以字左边繁体字是一个鼻孔的字形,下和哑字谐音,尤氏用这个笑话来说明自己对贾珍的所作所为,越来越不能评论,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只耳朵一个鼻孔听而不闻,最后贾珍把宁国府翻了过来,贾蓉也跟着父亲贾珍一起胡作非为,指使贾琏偷娶了尤二姐,而尤氏最终成了王熙凤所骂的那样,嘴里塞着茄子,锯了嘴的葫芦一样的哑巴,尤氏用她讲的这个笑话,结束了贾府的最后一次中秋节,说明了贾家的灭亡是贾珍无恶不作胡作非为带来的灾难后果,尤氏面对贾家没落,虽然是哑口无言,却心知肚明,这也是红楼梦作者,借尤氏的嘴巴讲了一个笑话,说出了贾家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上梁不正下梁歪,贾敬不务正业,修道炼丹,最后吞丹被毒死,无人管制的贾珍才会胡作非为,断送了贾家。在贾家最后一个中秋节夜里,尤氏用一个笑话,将红楼梦这部悲剧的原因向读者做了最后一个总结。

总之,红楼梦里的中秋节,隐藏的都是没落衰败离散,用中秋节的团圆喜庆,和红楼梦里贾府一次比一次的衰败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烘托出红楼梦这一幕悲剧的浓重色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