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诗人在诗歌中歌咏死亡?

死亡,不是人们所忌讳的吗?诗人们为何要在诗歌中写死亡呢?

忌讳不等于不会发生,诗歌是心声是共鸣。

死亡和爱情,是诗歌里永恒的主题,尤其是思念纪念亲人和故人、伟人……

《生》

生,苦累中挣扎,

渐渐地、渐渐地开出一朵花。

浅黄色的花瓣随风摇曳,有蝶停留,

那是你的痕迹,我的精神。

《死》

越过了山丘,回头看看,山丘依旧……

一个人走着自己的路,

一个人悲伤着自己的悲伤,

一个人快乐着自己的快乐……

原来啊,有的路真的只能一个人走……

走着走着,迎来了夕阳,走向了人生的末日……

谢谢友友邀请

为什么有些诗人在诗歌中歌咏死亡?

死亡并没有什么好忌讳的地方,人的最终归宿就是死亡,而且这是谁也逃不离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一个人从这世间消失,这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既然你可以看到这个真实,用诗歌去表达对死亡的感受也是一种很自然的真情流露。

当一个人真的可以直面死亡的话题时,也是走向成熟的那一刻。你只要看破死生的真谛,才会好好珍惜此刻的真实。你才能明白生命就是时间的转移。如果你不珍惜时间等同浪费自己的生命。同样,正视死亡就是正视自己的人生。只有你学会正视自己的人生,认识生命的短暂性,你会发现人生的意义才会去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创造自己的价值。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因为死神一步一步朝我们走来,如果你不想此生虚度,就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去做你想做的一切有意义的事,那你在走的那一刻才可以无悔此生。

为什么有些诗人在诗歌中歌咏死亡?

视死如归,像死一般伟大,像死一般美丽,这都是诗歌语言。死在诗人眼里已是全新的意境,也是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已被诗人异化了,也完全被升华了,死并不是那么一个简单的字眼,死并不是那么可怕,诗人歌咏的不仅仅是死,而是死以外更坚强的意志,更超越的精神,更广阔的意境。死是需要勇气的,死不伟大吗?!方志敏、刘胡兰等仁人志士,都不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吗?!

为什么有些诗人在诗歌中歌咏死亡?

死亡,并不可怕,诗人可以在想像中,意迈豪張的自由暢游未来,在诗中,可以以粼沥至尽的发揮对人生追求的可望与暢想,对死亡也是归宿的一种念像,像大海一样,拥抱昨天,睡着了,随波涛浪湧,前进或后退,何不在活着的時候,留帘在诗的海阔天空自由的翺翔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