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府男丁贾兰的结局怎么样?

贾兰,贾政和王夫人的孙子,李纨和贾珠的儿子。也是一个可怜人。

他从小在贾府没有得到很多的宠爱,王夫人是他奶奶,文中并无互动。贾珠早夭,也许王夫人认为是贾兰的到来造成的。

中秋夜大家赏月,贾政问贾兰在哪里,给人的感觉贾兰好像是个外人。他虽然年纪小,也是有主张的,说没人叫他来他就不来。

宝玉对贾兰的态度也不和蔼——

第二十六回:贾兰在后面拿着一张小弓儿赶来,一见宝玉在前,便站住了,笑道:“二叔叔在家里呢,我只当出门去了呢。”宝玉道:“你又淘气了。好好儿的,射他做什么?”贾兰笑道:“这会子不念书,闲着做什么?所以演习演习骑射。”宝玉道:“磕了牙,那时候儿才不演呢。”

在学堂里大家打架,贾兰自己不出手相帮还阻止他人,这么小的孩子报复心理就已经那么重了。说明他受到的关爱太少了。

贾兰是个省事的,忙按着砚台相劝:“好兄弟,不与咱们相干。”

贾菌尚且不能忍。

贾兰在这种氛围长大,敏感而自尊,发奋图强,为了他和他的母亲。后来中举了。他的母亲封了诰命,不久也死了。世事无常,又是一个荣枯的开始。

至于贾兰,还有另一个说法。李纨判词里说的是贾兰军中效力,李纨母凭子贵,军功封诰命。可惜好景不长,贾兰很快离去了。李纨痛苦万分,封诰命也毫无意义,《晚韶华》是她发出的感叹。

《晚韶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 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 只这戴朱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 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 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

谢谢邀请

《红楼梦》中贾府男丁贾兰的结局怎么样?

《红楼梦》中的贾府最后被抄,当时也许只落得“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但后来还是出现了一个中兴贾府的人,不但做了高官,而且享有厚禄。这个人就是荣国府的二房贾政的长子长孙贾兰。

《红楼梦》虽然未完,但贾兰的结局却有明确提示。

一,从李纨的画和判词可以看出贾兰的结局会给家族带来荣耀。

第五回。贾宝玉被警幻仙子领到警幻仙界,在薄命司看到了金陵12钗的画和判词和判曲。

关于李纨的画是“一盆茂兰,傍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这一盆茂兰象征着贾兰将来将会在仕途上平步青云,蒸蒸日上。而那凤冠霞帔的美人则象征着是李纨。李纨能拥有凤冠霞帔,途径有两个,一个途径是依靠丈夫功名。如邢夫人,王夫人,他们的凤冠霞帔就是依靠自己的丈夫。另一个途径是依靠儿子的功名。李纨的丈夫贾珠早就死了,自然给李纨挣不了凤冠霞帔,所以能够让李玩带上凤冠霞帔的只有儿子贾兰。关于这一点,李纨的判词也有暗示。李纨的判词是:

"桃李春风结子完,倒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从李纨的判词也可以看出,李纨将来是要依靠儿子挣得荣耀的。

从甄士隐为癞头和尚和跛足道士所唱的《好了歌》所做的注解也可以看出贾兰的结局。

《红楼梦》中开篇出现的线索人物甄士隐曾为《红楼梦》中的两个神仙"癞头和尚和跛足道士所唱的《好了歌》做注释,其中有两句是"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脂砚斋在后批语:“贾兰、贾菌一干人"。可见贾兰在贾府败落之后,经历过一段时间的贫贱生活,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做了高官。

为什么说贾兰是做了高官呢?因为"今嫌紫蟒长"中的"紫蟒”是指一品大员的官诰,不是一般人可以穿的。

《红楼梦》中贾府男丁贾兰的结局怎么样?

谢谢邀请!

贾兰,《红楼梦》中荣国府的嫡长重孙,父亲贾珠是贾政和王夫人的长子,母亲李纨是国子监祭酒李守中的女儿,父母都是贵族有文化之人。可是,他的身份在荣国府却似乎有些尴尬。

按理说,他应该是最得宠之人,但是,我们从几方面来看,一是祖父贾政整天忙着跟一帮清客们闲聊,似乎并没有什么时间和机会来管他,偶尔想起他或者见到他的时候,才表现出一些疼爱;二是祖母王夫人似乎一直都在忽略他,按理说从小没了父亲的他应该得到更多的呵护,但是,从王夫人身上我们似乎很难看到;三是曾祖母贾母对他还挺记挂,当然也只是在生活上,有好吃的时候惦记着给他送上;四是叔叔宝玉整天忙着跟姐姐妹妹玩,根本无心理他。所以贾兰多数时候只有和小叔贾环在一起。好在,这个孩子因母亲李纨教导得好,虽时常跟贾环在一起,却并没有沾染贾环身上的那些恶劣习气。

母亲李纨年轻守寡,人生所有的欢乐大概就只剩下与儿相伴,将儿子教育好,不与他人争,不惹事生非。好在,贾兰确实是个懂事的孩子,他知道自己身上的使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即使是学堂里闹成那样,他都全然置身事外,一心只读圣贤书。

这样勤奋好学的贾兰,最后考取功名就不足为奇,不像一向不爱学习厌恶科考的贾宝玉还能考取功名那样让人生奇。然而,我们从第五回李纨的唱词里差不多已经看到了贾兰的结局: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 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 只这戴朱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 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 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 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这段词里面前半部分是讲李纨的,后半部分是讲贾兰的。那个“头戴簪缨,胸悬金印, 爵禄高登”的人肯定是贾兰考中后当官的形象,而不是李纨,既如此,那么并排的四句词,第四句“昏惨惨黄泉路近”的主语也应该是贾兰,不可能前面三句的主语是贾兰,最后一句的主语却变成了李纨。也就是说贾兰当官后不久,可能就因为某种原因走上了黄泉末路。是官场倾轧?是身体羸弱?究竟是什么原因,不得而知。

这将对李纨是一重巨大的打击,她在忍受年轻丧夫之后又将忍受中年丧子之痛。或许红楼一梦告诉我们,生活从来没有宽容过谁,即使你曾经努力过,却也不会放过你。到头来谁都是一场梦。

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点击关注和分享!

《红楼梦》中贾府男丁贾兰的结局怎么样?

贾兰是《红楼梦》中贾珠、李纨的儿子,他出生后不久爸爸贾珠就因病夭亡了。从此,他便与妈妈李纨相依为命的过日子。

贾兰在妈妈李纨的精心侍养下,从五岁起,便入学攻读。因此上,这个小男骇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唐诗宋词也略之一二,并能说出一番小小的做人的道理来。

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苦读与努力,长大后乡试中了“第一百三十名举人”。

他的母亲李纨高兴的流下了热泪,望着眼前的这个没有父亲的孩子,心中在想,自己没有白白的教养这个孩子,他很听话,很争气,自己将来老了,也有靠了。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的李纨这个人物形象,也是人生在世最大的悲剧之一。

我们先来看一下《红楼梦十二支曲.晚韶华》中的原文——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风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

戴簪缨,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读懂这曲《晚韶华》后,我们便知道了贾兰最后的结局——

贾兰将来要做“头戴簪缨、胸悬金印″的高官″,但不久他便死去了。

贾兰的妈妈李纨,她一生三从四德,晚年因贾兰显贵,荣华方至,却随即死去,只留下了一个诰封虚名。

续书中的败笔:写贾兰"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严重违背了原作的意图。

作者:一片红与红楼梦,欢迎关注我,专业为你解读、写作《红楼梦》中的人与事。

《红楼梦》中贾府男丁贾兰的结局怎么样?

我来回答。

贾兰在《红楼梦》中,并不能算一个完全独立的形象。他大部分时候,是作为李纨的补充和延伸而存在的。

李纨年轻守寡,心如槁木死灰,唯一的希望与寄托,就是儿子贾兰。贾兰也不负母望,紫蟒簪缨,身中高官。

有一种观点,认为李纨判词中“昏惨惨黄泉路近”是指李纨自己。但是如果李纨在贾兰身中高官后不久就逝世,她的全部愿望得到满足,再无遗憾,人生圆满——她怎么会在“薄命司”中出现?

“昏惨惨黄泉路近”的是贾兰。他得中高官后不久就去世,留下李纨孤独一人,面对漫漫的长夜永昼,人生再无生趣,像鲁迅《药》中的单四嫂子一样,这才是悲剧。

但是作者为什么要让贾兰英年早逝?或者说,作者为什么要让李纨失去唯一的希望?仅仅是为了凑足“薄命司”十二金钗吗?曹雪匠椽巨笔,会这样儿戏、这样狗血、这样无厘头?

贾府的覆灭,并不是每一个人的肉体都要消失,而是“子孙流散”,贫穷的贫穷,出家的出家,不复当年繁华。贫穷也好,出家也好,都是由于不善经营,失去了生活来源。

但是李纨不在此列。王熙凤算过她的收入,不是一个小数字。另一方面,她的开销很少,接近于无。而李纨吝啬,贾兰省事,能够保住她们小小的财产。

获罪抄家是贾家的事。但李纨是守节的贞妇,也许不会被抄没私蓄。这样,在抄家之后,李纨母子仍能节衣缩食、维持生计、并供贾兰读书。

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贾家人来打秋风。李纨肯定不会施以援手。像宝玉贾琏之类,已经是成年人,不能自立是咎由自取。李纨不帮助他们,是有理由的。

但是,危难之中,还有一个未成年的重要人物巧姐,遇到了被“狠舅奸兄”出卖的急祸。李纨母子对巧姐见死不救,是缺德、“伤阴骘”、伤天害理的的罪恶。

贾兰的早亡,按照因果,也是“伤阴骘”所导致的。“伤阴骘”的是李纨母子,但主导还是李纨。而贾兰的早死,是对李纨的最大报复。

《红楼梦》中贾府男丁贾兰的结局怎么样?

那是“贾府”的未来![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