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毕业美国留学生写万字长信控诉父母,应该鼓励更多孩子告知父母教育不当之处吗?

近日有北大毕业美国留学生王猛写万字长文数落父母,春节12年都没回过家,还拉黑父母6年。文中提到其父母控制欲过强,通过粉饰的手段让他接受现实,强行决定他所读高中,不听取他个人的想法,并为了自身利益强迫他与他人交往,经常辱骂、讽刺孩子等…… 使孩子患上应激性心理障碍,只能多次咨询心理医生来解决生活问题。红星新闻记者将王猛的万字长信转给了老王一份,看完信的老王没有说太多感受,“还是以前说的那些事”,他依然认为儿子太放不下。儿子远离这么多年,老王其实也有自己的反思。抛开儿子本身性格中的内向,抗挫折能力不强外,他也开始回顾自身是否也存在问题:说不上太多,但他觉得曾在处理儿子的“求助”上的确存在方式方法的问题,忽略了儿子的心理感受。

看到这样的一封信,心里很沉痛。

为人父母,首先应该清楚——

孩子,是一个人,有独立的个性和思想,他们需要被尊重和理解。

在孩子小的时候,遇到尴尬伤自尊的事,作为父母不去解围,反而也跟着嘲笑,孩子该有多无助?他还没有辩知能力,但是阴影会有,甚至被缠一辈子。

孩子,不是父母实现理想的工具。请不要以爱为名剥夺他们的选择权。有问题的时候可以先试着交谈,沟通,这是考验父母耐性的时候。尝试相互理解对方观点很有必要,有助于了解。慢慢地会形成一种交流方式。即使结果不理想也要折衷解决。强压下的后果就是阴影加深。

看到这个被邀请回答的问题时,刚好身边的亲人也出现了类似状况。

一个读初中的孩子,剪了个薛之谦似的中分头,他的妈妈觉得他脸小,头发长有点盖着脸。中分头像汉奸……最后强迫他去剪短了,甚至在家族群里说她儿子因为发型的事哭了。这是多么悲催的事啊?谁没有青春期?谁不曾追求个性自以为美?可是这位妈妈,心心念念以自己的方式呵护孩子,怕孩子被社会带偏,以爱为名抹杀了孩子的自由,也伤害了孩子的自尊。

其实,可以用软方式告诉他,这个发型不适合他。这位妈妈张口便来,像汉奸。这样说已经打击了孩子自以为的审美观,青春期被打击容易叛逆。他怎么可能顺从于你?即使强迫被剪了头发,还是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更何况还在家族群里说孩子哭的糗事?那幼小的心灵承受的是什么?

以上的例子和“万言信”里的类似,这类事情多了就会冰冻三尺,造成隔阂。

“万言信”里的父亲到最后还是不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记仇,真是悲哀。这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我们成年人,为了生活再辛苦劳累,被理解了就觉得值得。而孩子,被理解了也就是被爱护了。可惜,很多人不懂得。

不是孩子玻璃心,亲人是他们的保护伞。学会爱护孩子自尊,是为人父母很重要的一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