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惊蛰的诗词有哪些?

写惊蛰的诗词有哪些?

《安济桥》

杜德源

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坦途箭直千人过,驿使驰驱万国通。云吐月轮高拱北,雨添春色去朝东。休夸世俗遗仙迹,自古神丁役此工。

《春日杂兴五首》

陈棣

料峭寒犹薄,阴云带晚烟。雨催惊蛰候,风作勒花开。日永消香篆,愁浓逼酒船。为君借余景,收拾赋新篇。太多了,个人喜欢这两首诗。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春雷震,万物苏醒,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写惊蛰的诗词有哪些?

地方方言㪚文诗:"水,落古落国,落到兰甘呢? 水,净落得去,火唔舒服。 想几,出日头,就同五房六月一样,唔怕𦚵得革黑古溜鳅。 净落,衫裤唔得招,馊碰碰哈哩。屋下,湿嗒嗒发霉,到数坑巴巴。落水,落几给死系山里,又要落得大,就像眼镜嫩头进波沙子,火难受,到树湿搭搭,料套滴唔杀瘾。唉……水,可以煮饭煲粥,也可以翻船,进死人,落古落国,造热死,惊垫到了,得怕种唔铁东西。

写惊蛰的诗词有哪些?

惊蛰,是一树春风里妖娆芬芳的桃花。古人将不同时节不同花卉开放的时期加以概括,称二十四番花信风,明代王逵撰《蠡海集·气候类》记载:自“小寒”至“谷雨”,共四个月,八个节气,一百二十天,每五日为一候,分为二十四候,每候以一花之风应之,谓之花信风。在二十四番花信风中,一候桃花的登场最为隆重,惊蛰的春雷为它伴奏,二候棣棠和三候蔷薇为它伴舞。桃花烂漫于物候之初、惊蛰花信之始,被文人墨客称为“花中之花”“艳外之艳”的“群芳领袖”。

《诗经·周南·桃夭》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这首惊艳三千年的贺新娘诗,以桃树的枝、花、果、叶为比兴之物,衬托新娘的年轻美丽以及成婚的快乐气氛,表达了对新嫁女子的美好祝愿,为历代文人骚客激赏,清代学者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说,此诗以桃花比喻女子,“开千古辞赋咏美人之祖。”

有趣的是,《桃夭》诗似乎浓缩了古人对幸福家庭、美满生活的全部诉求:桃花含笑满枝头,烂漫娇艳似红霞。新娘出嫁结鸾凤,夫妻和睦成一家。桃花含笑满枝头,花而有实圆又大。新娘出嫁结鸾凤,开枝散叶子嗣兴。桃花含笑满枝头,枝繁叶茂驻芳华。新娘出嫁结鸾凤,团结协手旺全家。祝愿艳如桃花的新娘,要夫妻和睦宜其“室家”,孕育后代宜其“家室”,振兴家族宜其“家人”

(图片来自网络,作品原创编号……2839)

写惊蛰的诗词有哪些?

~惊蛰畅想曲~惊蛰旋甦起旱雷,鹅黄嫩绿赖春晖。花潮滚滚冬虫醒,柳浪汹汹北雁归。待等清明红雨后,欣逢小满杏黄时。无边风月无常道,物阜年丰降紫薇。

写惊蛰的诗词有哪些?

《惊蛰到》

惊蛰到时雷轻鸣,

绿杨风急雨濛濛。

农人耕种此时起,

百草勃勃发生机。

暖风佛面偶尔寒,

暮至露凉应添衣。

蛙声初起风月赏,

不分他是官与私。

飞蚊醒来屋内转,

蛰虫蛇苏洞外还。

嫋嫋柳丝摇麴尘,

一窗新绿待啼鹃。

岁月如梭流年去,

不堪回首忆当年。"

写惊蛰的诗词有哪些?

惊蛰,是24节气里的第3个节气。从这一天开始,万物开始复苏,冬眠的蛰虫结束冬眠,开始活跃在春光里。至此,大自然开始生机勃勃,一派欣然。

惊蛰作为24节气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国学重要的一部分。在深厚的岁月积淀里,流传有无数的谚语、诗词等等。尤其是古人喜欢逢节必赋诗,那么惊蛰,又怎会错过呢?

宋·陈允平·《山房》

轩窗四面开,风送海云来。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
蜗涎明石凳,蚁阵绕山台。此际衣偏湿,熏笼著麝煤。

打开轩窗,春风习习而至,惊蛰雷声渐起,接下来必定是杏花微雨的美妙画境了。蚂蚁开始活动,蜂蝶开始起舞,万物生机勃勃,何其美哉?

宋·范成大·《秦楼月》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范成大的这首词,下阕有化用陈允平诗句“此际衣偏湿,熏笼著麝煤。”的意思,用浓浓的熏香和清寒湿衣的意境来描画惊蛰之后,天下归春给人的无限美好遐想。

惊蛰的诗词,大多都是借用惊蛰之名,状春天之景。

如此说来,以作者之间,其实关于惊蛰最美的诗词,应该潜藏在他的“三侯”里。

所谓“三侯”,就是对24节气的一个解读。众所周知,我国一年共有24个节气。每个节气15天左右。那么5天就是一个“候”,所以一个节气往往又被称之为“三侯”。

惊蛰的“三侯”为:一候桃始华,就是桃花开始盛开;二候仓庚鸣,仓庚就是黄鹂鸟,所以二更就是草长莺飞的描写;三侯鹰化为鸠。

那么关于惊蛰的诗词,其实一半在“桃花盛开”,一半在“草长莺飞”。这样翻译过来,是不是立刻就有了春暖花开、万物生机的画面感了?

“桃花”的诗词非常多,信手拈来,皆是佳作!

先秦·《诗经·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唐·周朴·《桃花》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描写“草长莺飞”“黄鹂鸣翠”的诗词,最有名的当属杜甫的《绝句》诗作。

唐·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除此还有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和张栻的《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宋·张栻·《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无言桃李也成阴,叶底黄鹂自好音。一缕炉烟清昼永,韦编卷罢短长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文学更是不胜枚举。诗词的每一词句,都是诗人匠心独运、融情于景的最好表达。我们静心品读的时候,都能从中领略到别样的美,和别样的盛景。

读者们,关于“惊蛰”的诗词,大家还能想到什么?如果喜欢本文章,记得转发收藏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