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如何拒绝“拖延症”?
培养出热爱之情,一切都将不再是问题。
如果实在没热情,那就给自己上发条——培养紧迫感。
如果实在紧迫不起来,那就培养出高尚感。
如果是因为工作难度太大,则应马上去请教能人。
总有一款适合你。
.
拖延,即“推脱延误”,也就是有意识地不去干,虽然明知道拖下去没啥好结果,也要推、拖、延。这大概出自什么原因呢:
对工作的倦怠感、无成就感,如一直努力,但总是看不到前景;
对单位的厌倦感,如内斗激烈、不公横行,如平台全无、发展无望;
对工作的恐惧感,如干了没好事、不干也没事;
工作难度太大,找不出方法。
.
虽然有上述种种导致拖延症产生的诱因,但不工作、整日拖延,明显是不行的。因为前途是自己的,而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
那么,如何让自己从“拖延症”中脱身出来,并迅速变身为一枚职场全能选手呢?.
爱它
单位原来有枚小美女。她真的很美,人见人爱的那种。追求她的人很多,她却总是在单位待着,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
单位并没有加班的风气,她好像也不准备表现给谁看。
有好事者问其原因,她说:“我从小就希望从事这种工作,现在终于做到了。我想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这工作。”
细心的人可能看出来了,她爱的不是这“份”工作,而是这“种”工作。
因为爱,她愿意付出所有能付出的时间和精力。
她的工作从没拖延过,且干得不错、越干越好。没几年,她便得了个业内大奖。后来,她被业内顶尖单位以高薪挖走了。
.
爱,是这个世上最好的兴奋剂,没有第二。真诚的爱,能催发出一个人所有的激情与热情,让他为所喜爱的付出最大的努力。
所以,试着去爱自己的工作,也许是改变拖延症的最好办法。
.
爱不起来,就培养紧迫感
当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可能每个人都幸运地能够从事自己真爱的工作。
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绝大多数的人,长年在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岗位上玩耍。
如果这工作没什么前景、钱也少,那真是让人难受。
拖延的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
.
这种时候,紧迫感,也许可以治愈拖延症。试着告诉自己:
时间并不宽裕,容不得浪费;
想要越早成功,就得更加努力;
想换更好的单位,必须要迅速增长能力;
想成为更优秀的人,要加把劲才行;
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必须珍惜当下的每一刻;
想要尽可能少的受人所制,首先得比很多人强才行。
总之,把一切可以鼓励、激励、奖励自己的话想出来、写下来,并时时默念。慢慢的,就会培养出紧迫感来。
.
每个人的身边都不乏这种例子:有些人总是非常努力,他们很少参与琐事、闲聊,尽可能地把时间用到增长能力上面。过一段时间再看他们,已经是不可超越的存在。
.
既不爱也不紧迫,那就高尚起来
所谓“高尚”,并不是说要做圣人,而是做一个有高度责任感的人。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佛系”,对于工作、生活没有太大的追求,只想“平平淡淡过一天”。
这种心态下,爱和紧迫感可能很难培养出来,毕竟环境和需求缺乏。
这种时候,就要培养出自己的责任感,即“为自己做的事负起应负的责任”——坚持践行这一点,会让你很快治好拖延症。
.
工作难度太大,则要立刻去请教能人
成长都需要时间、需要经历,不可能一上班就什么都会。
如果难度过大的工作来袭,其实更应该立刻去请教能人,而不是自己憋着“硬努力”。
就跟中学生做大学生的题一样,如果水平相差太远,憋也憋不出来、憋出来的也是残次品,只不过是白白浪费了时间,还间接拉低了自信心。
请教能人,能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快速学到更高层次的知识和技能。这是很聪明的做法,绝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
至于内斗、不公,这在哪个单位都存在。如果是因为这种原因而产生持续的拖延现象,那证明自己应该换地方了。好单位多得是,好机会也多得是。但时间,却是绝对的一去不返。
职场如何拒绝“拖延症”?
在职场要拒绝拖延症,首先要弄清楚形成职场拖延症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具体原因一般有四个:1.面临的任务比较困难。2.同时要完成的任务比较多。3.形成了拖延的习惯。4.对从事的工作产生倦怠,根据这四个原因,找到具体的方法就能很好地拒绝职场拖延症。
一.应对艰巨任务的拖延
人在面对艰巨任务的时候,都会有畏难情绪,在这种情绪的主导之下,就会产生拖延,要克服这种情绪,唯一的办法就是行动,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再难再大的事情都是从容易简单的事情开始行动的,这就像爬一座高五千米的山,看到山这么高,环境这么恶劣,就想放弃,这就是喂难情绪。要爬上这座山,就得先迈出第一步,迈一步,离山顶就近一步,所以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事开头难讲的都是面对困难任务的时候,你必须先迈出第一步,然后是第二步,第三步,越往后迈,你就会觉得越轻松,一般来说,一个艰巨的任务在完成一半之后,人的工作效率和行动效率都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事情过半,速度加倍,如果到了加速期就克服了对艰巨任务的拖延。
二、同时面对很多任务时产生的拖延
当人同时面对很多任务的时候,往往处于忙乱、焦虑的状态,不知道从哪个地方开始入手,而造成了往后拖延,迟迟不能进入工作状态,应对这种情况的方法是: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对要做的工作进行排序,然后制作出工作清单,完成一个工作之后,在清单上做标记,如果在一天之中能有效地完成工作清单上三个重要的工作任务,多任务拖延的情况会大幅度的降低。
三、习惯性拖延,
就是做工作的时候经常拖延,时间长了以后,就形成了做任何事情都喜欢拖延的习惯,遇到工作不到最后时刻就不行动。要解决这种情况,最关键的是培养自己的时间观念,现在很多企业有一条原则,日事日毕,就是当天的工作,当天必须做完,不能拖到第二天,如果你坚持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工作,经过三个多月的坚持,你的习惯性拖延就会大幅度的降低。
四、工作倦怠
很多人在长期从事一个工作的过程中,会积累大量的负面情绪,在这样的负面情绪影响之下,就会对工作产生倦怠,逃避工作,这种情况是拖延症里边非常复杂的一个情况,要解决这种情景,有几种方法:1.结合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找到自己擅长做的事情。2.发现工作中的价值,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更有意义。3.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如果对所从事的工作能够做到游刃有余,而且提供的结果质量又非常高的话,基本上是不会有职业倦怠的,就像一个水平很高的职业画家,他在画画的时候根本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也就没有拖延这个概念,因为他进入了工作的最佳状态心流。
要想拒绝职场中的拖延症,要从自身做起,根据我们上面讲的方法给自己制定相应的计划,按着计划一步一步的去做,一般坚持90天之后就会有一个非常大的改变。
职场如何拒绝“拖延症”?
职场如何拒绝“拖延症”,这个问题我来解答,一是作为一名管理咨询顾问,每天的事情都是又多又杂,个人慢慢摸索出一些经验,二是我自己曾经也是拖延症患者,有“临床”经验,^_^
下面我从拖延症的原因分析、解决方案和行动步骤三个方面进行分享,觉得有用请点赞、转发。
一、拖延症的原因分析(1)拖延症的主观原因
希望一个完美的开始,比如总是盯着那个完美的画面,一直幻想完美的结果等
习惯性拖延,比如“不着急、才刚开始呢;没事,其他人也那样”、“拖延一件事可以让自己做更喜欢的另一件事”
没有进行时间规划,比如事情总是按顺序做的,导致重要的事情没有足够时间做;本来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变成了又重要又紧急的事情;做了很多没有价值的事情; 一天忙于应付,导致身心疲惫却感觉不到成果等。
害怕失败,比如害怕万一做不好怎么办,还是先做有把握的事情吧,有时候又会故意拖延,然后找借口“我不是没能力,只是没有尽全力而已”
(2)拖延症的客观原因
能力不足
杂事颇多,方法:非关键任务分配给他人; 取消一些非关键任务
时间不够,方法:说明情况、申请资源或调整计划
条件不具备
(1)设立截止日期
截止时间是避免拖延的第一关键
设置截止时间能够督促我们按时完成一件事情
先对过程负责、持续改进行动
快速获得的成就感,从而实现自我激励
(2)做好时间规划
遵循四象限原则,预留出足够时间做,做重要但目前不紧急,避免重要的事情紧急做,对于那些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没时间就不用做。
合理时间管理可解决精力问题
80/20原则告诉我们,我们的80%的成绩,来源于我们20%的工作,对于这20%的工作时间,我们一定要避免被打扰、确保工作时间是连续的、精力是集中的
第一步,列出清单
先要列出事情清单,尽量拆分到最细,以确保任务清单是可以快速完成
清单要具体,最好可量化
清单要有时间要求,并适当预留缓冲
清单要越详细越好,比如不能说我今天要努力这样很宽泛的计划,但可以说我今天要完成30页PPT
第二步,马上行动,胜过一切完美的想象
马上行动、避免光想不做和持续挫败感,要知道,越晚动手,问题会越来越严重,而且万事开头难,就怕一直没有迈出第一步
先摘好摘的果实
降低预期、避免完美主义
想办法让自己处在一个能够全神贯注地环境
第三步,有跟踪才会有改进
按时间优先级做,不能说一套做另一套
随时检查计划是否有偏离,是否需调整,避免成为拖延借口
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分析反馈
每完成一个小任务进行自我激励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文中分析工具为思维导图,如需工具软件,可按下列步骤获取:
第一步:关注 + 点赞 + 转发 (只会埋头下载而不转发会被随机拉黑);
第二步:私信发“思维导图大礼包”。
关注【思维导图PPT】,每天分享一篇思维导图、PPT、职场技巧干货,希望你的每次来访都有所收获、助您早日升职加薪!职场如何拒绝“拖延症”?
小毛病每个人基本上都有,但是如果不改正,日积月累就会形成大问题,这些问题会阻碍你的发展,让你失去许多升职加薪的机会,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所以说,有毛病必须要改正,改正的越早越好。
本人就是有许多小毛病,最突出的一点是拖延症。
每次有工作未完成时,总是安慰自己,时间还早呢?而且这件事情不难,几分钟就能搞定,“明天再做”吧。工作中遇到难题,不愿意动脑筋,“先放在一边,以后再说”,甚至一件举手之劳的事情,也要花费很长时间去做完,在这期间,一会看看手机,一会回个邮件,一会追剧,形成了习惯性拖延。
拖延的本质是畏难、不自信、追求安逸、贪图享受、缺乏自律,拖延症虽然不能算作病,但对人、对事的影响极大。
后来,看到一本书《告别拖延症,提升执行力》受益匪浅,并结合书中的做法,再加上自己不懈的坚持,终于改正了不少,给我的工作带来了高效,生活也变得有规律。
书中讲到寒号鸟的故事,冬天即将来临,寒号鸟的邻居喜鹊好心劝寒号鸟趁天气暖和赶快垒窝,结果寒号鸟推辞道“天气这么暖和,正好睡觉,每天垒窝。”晚上寒风吹来,寒号鸟冻得直哆嗦,后悔道“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第二天,太阳一出来,寒号鸟又说“天气这么暖和,正好睡觉,明天再垒窝”最后,寒号鸟在一个寒冷的夜里活活地冻死了。
寒号鸟就是为自己的懒找借口,结果它为它的懒付出了生命代价。
而我也是这样,总认为还早,能拖一天是一天,一直拖到最后期限才仓促完成,试想,在这种情况下完成的工作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每次因为拖延症导致工作效率不高,自己也平添了许多焦虑,该做的事情堆在一起,长此以往,疲于应付,难以得到领导的器重和同事的信任,自己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殊不知一个每天连本职工作都无法按质按量完成的人还何谈自己的理想、机遇、事业?
所以,告别拖延症,提升执行力势在必行,书中告诫我们从以下几点做起:
1、遇事,少找借口,少说多做,从现在开始,马上开始。
2、马上着手开始,千万不要等万事俱备以后才开始实施。
3、统筹好时间,定一个执行期限。
4、分解任务,化整为零。什么意思?就是将难已完成的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先易后难,逐个推进,逐个完成,每天靠近目标一点点,直至完成。
5、每天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来逐个完成:重要紧急 不重要紧急 重要不紧急 不重要不紧急。
坚持做到以上几点,假以时日,你就会主动提升自己的专注力,形成自律,相信你的拖延症也很快能治愈。
职场如何拒绝“拖延症”?
我是通过以下三招解决拖延症的:复杂任务分解、按日计划推进、先完成再完美。
一、复杂任务分解。每个人都会有畏难心理。很多任务,如果没有分解,你会觉得太复杂了无从下手。今天想等明天再做,等明天又想等后天再做,一天拖一天以致最后惨烈收场。所以,接到任务时,首先把它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行动。
二、按日计划推进。给任务设置最后期限,尽量比领导的要求提前一点,避免中途有突发情况。如果是复杂任务,根据最后时限倒推每个环节的时间要求,确保进度。最后,将行动放到日计划清单,每天按日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
三、先完成再完美。先完成再完美,先完成再完美,先完成再完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切记不要因为过于完美主义而影响到整体进度。
最后,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领导要求你在一周内完成部门年终总结,你会怎么拆解呢?一起看看职场达人怎么做。
- 确定总体框架,通知每个模块负责人在两天内提供材料;
- 用word汇总收集到的材料,如果不满意要求一天内补充;
- 制作PPT模板,进行小标题提炼,完成PPT的初步制作;
- 将PPT材料发给领导过目,根据领导意见进行补充和修改;
- 精益求精,进一步美化PPT并最终成稿。
职场如何拒绝“拖延症”?
1 对比任务完成与否的后果
越是困难的任务越是拖延,那就想一下最糟糕的情况。
对于自己总是习惯性拖延的艰难任务,不妨提前预想一下所有可能的后果,尤其是最严重糟糕的那一种可能:
如果我不将这件事情处理好,那是不是可能导致整个项目无法进行,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自己最糟糕的下场可能是......被开除!
当然,也可以设想一下:
完成这件事能让我获得什么好处?
比如为了坚持锻炼,你可以想象自己锻炼后会拥有完美的身材和自信的气质,获得心仪对象的青睐,如果不做的话,则会错失一个美丽的机会。
这样对比任务完成与否的后果,更能促进你打败拖延症。
2 和伙伴形成互相监督如果一个人做不到,尝试与人同行。
一位体育心理学家曾经说过,预测一个人能否坚持一项锻炼的第一关键点,是看他是不是和别人一起做这件事。
公司中同样受拖延症困扰的人不在少人,找一个和你一样想摆脱拖延症的小伙伴,互相承诺,互相监督。
这个人可以是公司里的同事,可以是互相的,也可以是一位时刻监督你、对你负责的好朋友。
这个方法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当我们打破对其他人的承诺时,你会感觉更糟糕。
3 建立及时反馈机制漫长的等待让人抓狂,细化目标促人前进。
奖惩机制在任何时候都有用,做一个详细的奖惩方案,来敦促自己的每一项任务,可以很好的改善拖延。
把长远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的小目标,每一次完成或未能完成都都及时反馈。
给予自己一定奖励或者惩罚,把克服拖延症的过程变成一次攻关的小游戏。
比如:
你按时完成了一项任务就奖励自己去看一部电影,没有按时完成,就惩罚自己不吃晚饭。
这种奖惩结果带来的体验会让你更好敦促自己前进。
通常我们无法积极地去处理一件工作的原始,是不管现在做不做,当下都不会有任何结果反馈到我身上。
建立及时反馈机制,能够在现在做现在都给予自己一定的结果反馈,看得到的奖惩更能激发主观能动性。
4 设定合理可达的目标难以到达的目标让人望而却步,能力之内的终点更激发动力。
人的天性本就是避重就轻,趋易避难。很多人拖延一项任务,并不是真的因为懒惰,而是在最初定制目标时,就给了自己过高的期望。
一旦设立了难以实现的目标,心中不自觉地认为自己达不到,自然也就没有动力去做,所以才会一再拖延。
下一次制定目标的时候,合理地分析自己的个人能力,需要完成工作的时间,不要高估自己的执行力。
制定的目标可以稍微高出自己目前的能力,但是不要超出太多,把目标定在有一点挑战性但是有比较容易实现的范畴内,你就会有更大积极性去完成它。
如果这个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右上角点击【关注】,【泛心理课堂】专注为您分享心理、情感、教育等相关内容哦~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