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车一撞就碎,但为什么碰撞测试得分高?
开过日系车的人大概都知道,“日系车”泛指在日本生产或者在其他地区生产的日本品牌汽车。日系车凭借其较高的性价比、节油性能、优秀的做工在全球赢得了较大市场。
主要品牌有:丰田TOYOTA、日产NISSAN、本田HONDA、斯巴鲁SUBARU、马自达MAZDA、三菱MITSUBISHI、五十铃ISUZU、铃木SUZUKI、大发DAIHATSU等,很多型号的车跑高速有能降到四五个油的。
为什么能这么省油呢!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其实不单纯是发动机技术,还源于车身的用料比较轻便环保,比如丰田车四周围用了大量的塑料成型。车架的用料也很轻。
这就造成一个什么情况,就是车辆遭到撞击后,容易分解。车内的人不容易被车上的硬件搞伤。
日系车一撞就碎,但为什么碰撞测试得分高?
日系车一撞就碎,这倒是真的,最简单的例子,大众车在车速40~60左右时,如果撞到狗,一般都没事,甚至连漆都不会掉,而日系车同样的车速如果撞到狗,前保险杠绝对就会爆,爆的跟个灿烂盛开的菜花一样,因此不会爆的日系车也有,但不是很多。
类似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街道上上演,所以才让广大的吃瓜观众觉得,日系车的铁皮真薄,简直就是一撞就碎!
当然,这倒不是说日系车不安全,只是说日系车在低速碰撞时的维修成本较高。比如凯美瑞,虽然中保研的碰撞测试成绩好,但它的车门只要被自行车轻轻一撞就变形,而且是钣金都修复不回来的哪种,除了换车门,没有别的办法。而街头的大众出租车,如果被同样车速的自行车撞到,甚至都不用去做钣金修复。
至于测试方面,比如自去年开始的所谓的独立机构——中保研的相关测试里边,日系车特别是广汽出品的合资日系车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当然,碰撞成绩最优秀的还是广汽丰田荣誉出品的那些车型,比如凯美瑞,也比如雷凌。
所以,我们不否认现在用tnga架构制造的新款丰田车,虽然动力差、配置低、空间小,发动机还容易机油增多,但安全性都得到了一定的加强,比如凯美瑞和亚洲龙有10个安全气囊,卡罗拉和雷凌有8个安全气囊,而且它们和国外版一样,也都有高强度的车身,这是值得表扬的。
但我们也需要知道,在应对测试方面,丰田是比较擅长的,比如中保研只测试主驾驶45°角的碰撞,所以广汽丰田出品的车型就专门针对主驾驶的相关部位进行了加强。副驾驶相关位置因为不会测试,所以副驾驶的相关部位就不必加强。对此表示怀疑的朋友,请去试着拆开雷凌的前保险杠,一看便知,主、副驾驶相关位置用的材料都不一样。
所以说,丰田是应对测试的一把好手!也可以说,这是某种程度的作弊。但为何广汽丰田就能知道所谓的独立机构——中保研,就会测试主驾驶45度的碰撞呢?且只测主驾驶位置的。
因为,中保研是由广汽投资设立的保险公司直接入的股。所以,以丰田在国内那首屈一指的公关能力,就算它不是主动怂恿着中保研只做的主驾驶位置的45度角碰撞测试,但提前知道相关的测试内容,也并没有任何难度。
既然广汽投资的保险公司是中保研的发起股东之一,中保研自然会对广汽出品的所有车型都高看一眼,也正因为如此,上汽大众的帕萨特可以在中保研的碰撞测试里边a柱撞断,而广汽本田出品的皓影哪怕a柱也是断了,还可以推翻测试结果,重新修改再来。
所以,也不可完全迷信中保研,不然,你只认准广汽出品的车型买就是了!所谓的独立机构中保研,又没人监督它,谁知它以后会不会索性改名为广保研?或者干脆更名为广汽明星车型营销俱乐部!
日系车一撞就碎,但为什么碰撞测试得分高?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是不是一撞就碎?是不是碰撞测试得分高?
不好意思,以目前的数据和实际情况来看,这俩都是伪命题,下面就没啥好讨论的,反例就是你觉得丰田TNGA高,那本田思域、日产轩逸、日产西玛的成绩啪啪打脸,国外日产成绩也没好哪去,除了TNGA丰田成绩就好吗?不知道的别轻易下结论,脸会很痛
是不是就日系车这样,其实所有车企都一样,一定要分出高下?
无非是,是否看重中国人生命和不看重继续减配,从这个角度说,懂车大侦探做了这么多安全的内容,没看出有什么德系、日系、美系之间明显的区别,现实中也是一样,车祸是要看车速和事故类型的,一概而论都是不懂装懂的行为。
日系车一撞就碎,但为什么碰撞测试得分高?
我觉得您要分清楚概念。第一,汽车撞击后的破损程度,特别是外覆盖件的破损程度不能代表碰撞安全保护能力。第二,现在的日系车也不一定都是一撞就碎。
我们先说第一个。
汽车碰撞安全主要针对的是车内乘员和被撞击的行人。车内乘员安全除去安全带、安全气囊和座椅安全外,侧重点的是白车身骨架设计。细分来说就是材料强度够不够强、撞击能量是不是可以被车身结构卸掉等。
总之,白车身骨架设计主要是用来保证车舱内部的安全,车头车尾的主要是用来吸能、卸力。
行人安全除去主动安全技术外,要注意车头的高度、表面平整度和硬度。一般来说车头高度不要过高、表面平整些,而且硬度不要过大比较好,比如铝制发动机盖就要比钢制发动机盖更安全。
换句话说,车头偏软反而更有利于行人安全。 我们确实会在网上看到一些日系车车头被撞毁的案例,但从设计角度来说,这部分属于车头区域,也是常说的溃缩吸能区,这些并不会影响他们在碰撞测试中获得分数。
而就第二点来说,也不是所有日系车一撞就碎。C-ISAI(中国汽车保险安全指数)有一项关于“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的考核,说的是在低速碰撞下,汽车车头和车尾损坏程度和维修费用的考核。
C-ISAI已经公布的11款车型测试结果看,两款日系品牌得分为“M(中)”和“A(较好)”,这个表现仅比大众系(斯柯达科迪亚克)差。
日系车一撞就碎,但为什么碰撞测试得分高?
这篇文章不是给日系车洗白的,就事论事说一点汽车安全的问题。
日系车铁皮不薄
很多人说日系车馅大皮薄,一撞就碎。汽车外壳蒙皮板最大的作用是美观和梳理气流,对安全性作用微乎其微,汽车碰撞中起到安全作用的是车身结构。不论是美系车、德系车、日系车、法系车相比,铁皮厚度差距非常小,也有些日系车铁皮厚度有过之而无不及,日系车皮薄的说法并不成立,因皮薄而不安全的说法,同样不成立。你可以喷车身结构不合理,但喷铁皮薄,没有水平。
日系车不轻
日系车省油,日系车加速快,日系车高速发飘,很多人认为是日系车轻。但是日系车与同级别其他车子车型相比,并不轻啊。这个不信的话可以自己对比,抬杠没有意义。目前追求轻量化是工程师的共识,车子重了没啥用,影响起步加速、影响刹车距离、影响燃油经济性。日系车省油离不开技术支持,不过现在优势并不大,因为就算别克都向三缸机发展了。
日系车安全性不差
日系车安全性并不差,碰撞测试是能够说明问题的,发达国家做的碰撞测试不是玩的。这也是为什么建议大家购车尽量选择全球车型,而非特供车的原因。主流丰田、本田等日系车安全性与主流大众、通用比安全性并不差。谈论安全,自然少不了安全意识和驾驶技术,安全与个人有极大的关系。
日系车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比较的省油省心,并且非常保值,这是大家选择日系车的原因。中日关系比较特殊,既然还有很多人选择日系车,确实是因为质量和省油,再加上不错的安全性,因此大马路上从来不缺日系车。
日系车一撞就碎,但为什么碰撞测试得分高?
回答之前,得说两个问题。
第一,您从哪得知日系车是一撞就碎的?
第二,铁皮厚就是安全性高吗?
碰撞测试的流程和项目,有答主说的很明白了,这里就不多做赘述了。我们先谈谈第二个问题,安全性能到底指的是什么?
按题主的意思,依然是只关注到车身刚性、硬度,即所谓的碰撞测试。但要知道,安全性能测试并非仅此一项。就拿公信力较高的NCAP碰撞测试来说吧。
这个测试分部分,一部分是正面碰撞;另一部分时侧面碰撞。如下图所示,各地区的评量标准又有所不同。
但NCAP的评星标准是什么?是保护,是行人保护、成人保护、儿童保护。
从该测试立意很明显的看出,只要在碰撞测试中,人的受伤程度越低就评分越高了。
NCAP体现的一点就是,车辆的安全性能并不完全是由车身刚度来决定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家更多的会把关注点放在“保护”上。
说个很简单的道理,现在各种豪华品牌都致力于如何对人进行保护。例如奥迪的车头三段式吸能结构。
什么意思呢,说简单的点,就是发生正面碰撞,车头部分会折叠收缩,进而吸收、缓冲冲力,借以保护乘客的安全。
因此,不是说一撞变形严重的车型质量就不好。
第二,则是碰撞测试的局限性。除去各地的NCAP测试,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测试叫做IIHS,这个测试就偏重于汽车结构的安全性了。它有个非常著名的词儿,叫做“25%小重叠碰撞”,即:
将车辆的正面碰撞区域缩减为车前部的25%,在约合64.4km/h(40mph)的时速下,与不可变形的刚性壁障进行碰撞。
但这个测试是非常容易投机取巧的,例如很多厂家就仅专注这一个点,只在车前部的25%处加强车体刚性,自然而然,碰撞测试就容易拿高分了------但实际事故能跟实验室一样吗?很显然是不一样的,拦腰而撞的不在少数吧。
以上,便是为何车辆在实际事故中的表现和实验室表现不一样的原因了。当然,我们最后还得说安全性分为主动和被动安全。
在事故发生之后的止损表现就是被动安全;
而如何规避事故的预防措施就是主动安全;
因此,不要把安全性就定义为“车扎实就安全性高了”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