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期待过年呢还是害怕过年?
我期待!过年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每年的花还是那些花,但是人却不是原来的那些人了。
年还是要过,期待也要过,害怕也要过。小孩要长大,老人慢慢的老去。所以无所谓期待,也无所谓害怕过年。作为我来说是期待吧,因为自己的母亲已经快八十了,只想她健康快乐地生活着。每次回家都有她老人家在,就还是个家,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所以我期待!儿子参加工作还只有几年,还没结婚,还期望着抱孙子呢。
过年一家人在一起,和儿子谈谈工作上的事,和母亲拉拉家常。想想,那其乐融融。还有女儿女婿会带着小孩来,叫我一声爸爸,叫我一声爷爷,我有时候甚至会激动,会陶醉其中!
所以,我是期待过年,而不是害怕过年。
你是期待过年呢还是害怕过年?
现在我过年很平淡了,父母都过世了,自己的年纪也大了,既不用招待别人来拜年,也不用出去拜年了。这几年都在外面过,一边旅游,一边过年,挺舒服的。长辈和近亲就微信拜年发红包。上了年纪,怕麻烦,越省心越好。
你是期待过年呢还是害怕过年?
快过年了,能有什么期待呢!我又不是孩子。希望能在过年时,有谁个发红包给我,
我更不害怕什么!因为我不害人。也不欠别人的钱,干吗?要害怕呢!
你是期待过年呢还是害怕过年?
有很多人是盼望过年,喜欢过年,但是我却非常害怕过年。
每年到了腊月,我的内心就很矛盾。我盼望着过年的假期,却又极力排斥着过年。
我的婆家地理位置正好处于城乡结合部,本是个发家致富的好位置,但是公婆不到五十岁就“金盆洗手”——不再干任何事情。每天就负责吃喝玩乐,到处闲聊,且没有退休工资和养老金。
我们夫妻两个都是小职员,收入微薄,每月给公婆一千生活费。也许有人会说一千?这么少?尽管如此,还是让我们压力山大。
我的孩子八岁了,至今我们买不起房,租住在城中村一个狭窄、环境脏乱的小房子里。
过年,毋庸置疑,是去婆婆家过年。公婆埋怨我们钱给少了,年货置办的不如隔壁家。看着公婆身上簇新的衣服,再看看我身上的衣服,黑色的棉袄洗的都看不出黑色呢!许多地方都磨的发白,袖口密密麻麻的尽是小缺口。孩子身上的棉袄是我找同事要的她家孩子穿小了的旧衣服。
这些我都能忍受,也不计较。谁叫他们是孩子爸爸的父母,孩子的爷爷奶奶呢?可是婆婆的娘家人,让我想起就毛骨悚然。他们的存在让我对过年无比惊恐,害怕。
昨天,婆婆的娘家大姐打电话喊我们去她家吃饭。我几次推脱,甚至和孩子的爸爸吵了一架。婆婆在旁边说的一套一套的:“姨妈那是瞧得起你,才请你去吃饭,那是最亲的亲人。”大过年的,老僵着也不是个事,架也白吵了,我们提着礼品去了姨妈家。
饭桌上,也就是平常的三五个小菜。有一盘荤:腊鱼。吃饭的人有姨妈家的两个未成婚的儿子和他们老两口,再就是我们一家三口呢!
姨妈问我儿子,什么时候去外婆家拜年?儿子说妈妈准备初二去。姨妈一开口问,我就知道这顿饭又是低配版的鸿门宴。年年如此,都不嫌累吗?
果然,姨妈就冲着我嚷开了。
“你怎么又初二去你娘家?你得把我们这些亲戚走完,拜完年才能去?”
“姨妈,你们要理解我的情况,我娘家隔的远,等把你们这边亲戚都走完拜完年,我也该上班了。”我无可奈何的解释。
“那你就别去你娘家了嘛?”
“我一年见你们N回,我父母还是去年春节见过。”
眼看着就要吵架,我放下碗离开了饭桌。婆婆娘家的这些亲戚,几乎每个月都在相互串门,每次碰到,他们都要议论物价上涨,一千家用不够。从来不见他们心疼心疼连个房子都买不起的我们。也不见他们劝劝年轻的公婆,把家里的地种上,农民不种地还叫农民吗?拜年一天完全可以去几家,但是他们非要一家一天。有时到了上班时间还没有拜完年,怎么办呢?请假继续拜年。我的老公从来不反驳,他家亲戚说啥就是啥。
有几年,我硬是强硬的在大年初二去了一千公里外的娘家。那可捅破天了,婆婆娘家的亲戚把我数落的一文不值,简直就是十恶不赦之徒。那以后,每到过年,姨妈就在除夕夜前几天喊我去吃饭,耳提命面的“教育教育”我。
大家说说,这过年,我能不害怕吗?
你是期待过年呢还是害怕过年?
大多数人是期待,有少数人害怕。不管是期待也罢,害怕也行!反正每一天都要面对。因为生活很现实。你付出多少就得到多少。假如你不努力,连搬砖的机会都没有啦以后!期待是一种美好的向往。因为有爱心在里面,亲人朋友的团聚,传统春节,充满节日的喜庆。害怕过年的人是弱者。胆小鬼。因为他总在逃避。想到没面子。这也许就是他害怕的原因。走自己的路用心,尽心尽力的工作。走的堂堂正正。不要特意和别人去攀比。所有的一切也都会拥有。这就是生活。
你是期待过年呢还是害怕过年?
不想过年,不是钱的事,是人的事,内心是抗拒跟后天认识但是不熟的人强行热络。但是这就是国情,你结婚了,就得强行融入别人的家庭,这么多年仍然无法融入进去,不是一路人,强行热络很伤神。还不如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式的过年,你也融不进我的家庭,我也融不进你的家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