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难道就不能像非典病毒一样被消灭吗?
非典病毒真的是被消灭的吗?到底是我们战胜了非典还是非典放过了我们?
新冠病毒发生之时,人们寄希望于夏季它会消失,因为2003年的非典就是在夏季消失的,但是三年过去了,此刻的我们依然在和新冠病毒周旋。
为什么新冠病毒没有像非典一样在短时间内被消灭?
首先来看一下非典病毒是怎么被消灭的,确切地说,非典病毒是怎么消失的。2002年12年,在广东省河源市出现了第一例非典患者,2003年6月20日,最后18位患者出院,意味着非典接近尾声。但其实时至今日,我们仍然不知道非典是从哪来的,怎么消失的,还会不会卷土重来。
当然,虽然我们没有从根源上消灭非典,但是当时的我们还是为了抗击非典做出了很多努力,才使得非典在短时间内消失。
为了抗击非典,我们切断传播渠道。非典主要是通过打喷嚏在空气中传播,所以只要把患病者和普通人分开,就能切断这种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意识到这一点之后,街上很多人出门开始戴口罩,学校停课,工厂停工,机场,车站等各个卡口加强检查,发现疑似者,及时进行隔离。
说到隔离,当时很明智的一个做法就是及时建立了小汤山医院,把非典患者集中到这里,统一进行治疗和看护。这样相当于把病毒都集中到一起,和外界隔绝起来,所以非典的传播力度小了很多。
而时隔17年之后,几乎是相同的时间点,2020年的春节前夕,在武汉出现了不明原因的病毒引起的肺炎,这个病毒来势汹汹,很快殃及到了整个武汉。当时除了武汉之外,其它地方也有这种病例,但不多,一个省有几例或者十几例,严重程度远远不及武汉。
于是这个春节,大家的关注点都在武汉这座城市上。面对这个不明原因肺炎,武汉及时采取措施,在2020年1月23日上午10点,对武汉进行封城处理。
同时,采取了和非典肺炎那时候非常相似的做法:在武汉建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把患者都拉到这两所医院里,集中到一起,与外界隔绝,同时也建立了很多方舱医院。
在武汉人民及全国各地前往武汉的医务工作者,还有各地的支援下,经过76天的努力,武汉解封了。2020年4月8日这一天,武汉重新对外开放大门,全国各地的地标建筑上打出了庆祝的标语,很多人看到这一幕,热泪盈眶。
我们以为我们终于战胜了新冠病毒,这场病毒也会和非典病毒一样,在即将到来的夏天离我们而去。但终究是我们小看了这场病毒,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在和新冠病毒作斗争。
新冠病毒和非典病毒一样,都是突然而来,并且原因不明,但是为什么新冠病毒没有像非典病毒一样,在我们预期的时间内消失?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01:现在交通便利,人员流动性比较强,增加了病毒传播的机会
三年时间,我们发现一个规律,新冠病毒总是喜欢在大长假之后来一波,比如五一,十一,中秋节,十一等等。
节假日大家都是开开心心的走亲访友,全国各地旅游,但是假期过后,就会发现一件事:假期结束后紧接着就是贺新冠病毒作斗争,很多时候假期还会因此而延长。
为什么放假之后会有一波病毒?因为假期是人员流动性比较强的时候。
如今交通便利,很多人都在异省他乡,只能趁着假期才能回家一趟,看看父母,还有留在老家的孩子或者妻子。思乡是我们种在骨子里的一种情怀。
但是2003年非典肺炎时,之所以能及时控制住,还在于当时交通不便利,大部分人还都在村里种地,没有去外地打工。人员流动性弱,自然就减少了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02:新冠病毒不止在一个地方出现,其它地方也有不少
非典病毒当时涉及到32个国家和地区,但新冠病毒目前已经涉及到100多个国家,涉及范围之广,远远高于非典病毒。
2003年非典时,随着小汤山医院里的患者全部出院之后,宣告着我们的抗非典之路告一段落。
但是2020年新冠病毒随着武汉的解封,我们以为也可以告一段落了,谁知道,武汉解封没多久,其它一些国家开始陆续出现病例,并且迅速传播。
到今天,依然是这样,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新冠病毒的病例,并且很多国家已经开始“躺平”,不再把抵抗新冠病毒作为一项任务,而是任其发展,仅仅把新冠病毒当成是“大号感冒”。如果不幸传播到自己身上,那就自己去医院,或者是自己在家吃点药,过几天就好了。
甚至感染之后还可以上街买东西,去工作的地方上班。很多人出去逛街都不再强制戴口罩了。更有甚者,希望“群体免疫”,而不是主动抗疫。
所以,只要这个病毒在其他国家没有消失,那我们做得再好也没有办法,只能控制一时,不能一直控制。因为其他国家只要还有,过不了多久,我们依然还是会出现。
写在最后:如今,我们依然不知道新冠病毒到底来自哪里,也没有找到根本的治疗方法,只能预防和在出现之后积极治疗。好在目前这个病毒的致死率不高,可是传染性依然很强。
新冠病毒出现三年,可以说已经影响到了很多人的正常生活:逢年过节无法回家看父母,正在上班被通知要去隔离,学生在家上网课,大学生在学校里无法出校门等等。
我们逐渐从刚开始的期待病毒消失到现在的适应这个病毒,这其中有很多心酸,因为无法正常工作就意味着有些人会失去收入,但支出依然存在,所以我们才会如此关注这个病毒。
但我们依然要遵守规定,出门戴口罩,响应号召,面对病毒,及时采取措施。
不得不说,真怀念2020年之前的日子,那时候大家出门不用戴口罩,回到家里不用消毒,想见谁买一张车票就能见到了。
如果现在哪都能去,你最想见的人是谁?新冠病毒难道就不能像非典病毒一样被消灭吗?
非典不是被消灭的,是自生自灭的!因为非典病毒毒性太强,而传染性不强,非典病毒把人这个宿体都消灭了,它也跟着宿体一起消灭了。我们人类只要采取隔离措施,把非典病毒连同它寄宿的宿体一起自生自灭就行。
新冠肺炎的特征是传染性强,毒性轻微。杀死不了人体,人体可以自愈,但新冠肺炎病毒可以在人体介质之间互相传递感染,不断变异。这是它最难被根治的原因!现在全世界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数太多了,很多欧美国家都摆烂躺平,之前对付非典型病毒最好有效的隔离措施,在这里实施不了了。以后我们人类将长期与新冠肺炎做持久战,这是必然的。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很渺小的,任意破坏大自然,搞基因突变,必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一个小小病毒足于让一个人类走向灭绝。我们要敬畏生命,敬畏大自然!
新冠病毒难道就不能像非典病毒一样被消灭吗?
病毒早于人类几十亿年就已存在,只要有生命体就有病毒,可以说也是人类的老祖先,起码也是人类亲戚,病毒大部分都是自身自灭的,当年的非典只是我国局部爆发,范围很小 ,虽然传染性强,致死率高,但都是近距离飞沫传染,相对容易防控,而新冠是全球性的,不仅人传人,还物传人,而且无处不在,隐蔽性传染性都很强,致死率低,治愈率高,类似于流感 ,其实这就是大自然规律,人类不可能改变自然,要尊重自然,尊重规律,不能去破坏自然规律,要适应自然规律,敬畏自然规律,明白适者生存的道理[灵光一闪]
新冠病毒难道就不能像非典病毒一样被消灭吗?
新冠病毒难道就不能像非典病毒一样被消灭吗?一. 与非典病毒不一样,新冠病毒有可能长期存在于人类世界。
1.非典病毒不是被消灭的,而是被战胜的。
新冠病毒和非典病毒一样都属于冠状病毒,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之前的公告,两种冠状病毒都是来自于自然界,是人畜共患的病毒。非典病毒之所以在人类世界很快消失,是我们及时把握机会战胜了它。
2.新冠病毒有可能长期存在。
新冠病毒引发疫情之初,我们同样希望它能像非典病毒一样尽快消失于人类世界,但是,后来的事实我们都经历了,它并没有很快消失,至于以后,还可能会长期存在。对于这一点,钟南山院士去年就说过:
就当前而言,新冠病毒可能是长期存在的,但是,新冠病毒的大规模传播是可以控制的。
钟南山院士
二. 新冠病毒为什么没有能像当年的非典病毒一样很快消失?1.美国为首西方国家的躺平政策放纵了新冠病毒的传播。
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如果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能够像中国一样,采取严格的疫情封控措施,新冠病毒或许就会像非典病毒一样很快“消失”掉了,然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非但没有采取严格的疫情封控措施,还相继“躺平”了。
就特朗普为首和拜登为首两届美国政府来说,采取躺平政策的结果,不仅使本国民众深受伤害,比如导致了百万余人的死亡,还放纵了新冠病毒的四处传播。再有重要的一方面,使全球错过了可以战胜新冠病毒的绝佳机会。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
2.新冠病毒发生了不断的变异。
错失战胜新冠病毒绝佳机会的同时,也就给了新冠病毒不断变异的空间和时间,英国发现变异毒株阿尔法,南非发现变异毒株贝塔,巴西发现变异毒株伽玛,印度发现变异毒株德尔塔,再到后来,多个国家发现了变异毒株奥密克戎。
新冠病毒不断发生变异,虽然毒性有所减弱了,但是,传播性却更强了,就数据而言:新冠病毒原始毒株的RO值(病毒传播指数)为2.5-3,变异毒株德尔塔的RO值为5-8,变异毒株奥密克戎BA.2的RO值为13.3,变异毒株奥密克戎BA.4/ BA.5的RO值为18.6。变异毒株传播性的增强,也给人类的疫情防控增加了难度,这方面,我们早已经从春夏的上海疫情,明显感知到了这一点。
新冠病毒不同变异毒株的RO值
三. 今后,我们将借助科学手段尽快战胜新冠疫情。对于尽快战胜新冠疫情,钟南山院士曾分享了“三个科学”的观点:
1. 科学管理。
具体来说,针对新冠病毒的变异,借助科学技术,加强疫情的防控管理。比如,借助大数据的手段和核酸检测的办法,使疫情防控措施,更加精准、精细等。
2. 科学预防。
新冠疫苗接种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和病患严重的重要手段,今后,我们在进一步普及新冠疫苗接种的同时,也将研发出更有针对性的新冠疫苗来。
3. 科学治疗。
新冠药物是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治疗的重要手段,我们将推进不同技术路线新冠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以最大程度减轻新冠患者的痛苦。
已经面市的新冠药物阿兹夫定片
新冠病毒难道就不能像非典病毒一样被消灭吗?
中国有能力消灭,其他国家没有这个能力
新冠病毒难道就不能像非典病毒一样被消灭吗?
非典是被消灭的吗?非典只是病毒危害越来越弱,当年又没有做核酸来证明他的存在,自然而然的消失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