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车偷工减料,安全系数低的传言是怎么来的?

那些碰撞测试成绩怎么解释呢?

就从我这来的……

日系车从安全性上,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档次:第一档可以说用料良心,根本不像“日系”,反而有点像法系。第二档就开始偷工减料了,不过还算有底线,最起码能把碰撞测试糊弄过去。第三档不多解释了,就是垃圾!

车辆安全(被动安全),第一看结构设计,第二看用料。而评估标准第一看测试,第二看实战。以前一些“上古时期”的美系老爷车,车身用料是真扎实,撞完之后车没什么事,人没了,真能一车传三代。这就是结构设计问题。本身吸能理论是没错的,而且不得不说,日系车在车身结构设计上还真是顶级水平。比如说丰田的GOA车身,设计上的确就比基础的3H车身和笼式车身更先进。但是目前,车身结构都讲究吸能,分散碰撞能量,都在及格线以上,真正来开档次的还是用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结构设计也没办法用低强度钢材来实现。

碰撞测试,可以看做车辆安全的及格线。拿到五星不能代表车辆安全,但是成绩差必然不安全。碰撞测试标准相对真实发生的交通事故永远都只是应试而已。

第三档:日产,21款以前的本田

日系车安全性差,并非是基于测试,实际上,大多数日系车在全世界各大测试机构中的平均成绩还算不错。我们对日系车安全性差的感知其实是来自于真实事故,也就是前面说的“实战”,以及拆解后看到的,惨不忍睹的用料。

不过这里面应该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像是漆面薄,钣金薄,这些是不影响车辆安全的。网上盛传的那些,日系车没撞过自行车的图片,这反而是值得称道的——作为车主,你愿意修自己的车还是愿意把骑自行车的人撞成重伤负责他一辈子?

先说日产,我不敢说日产的车都不安全,像是天籁,三缸的新奇骏,安全性都是不错的,甚至可以打高分。不过一些小微型车上的表现,日产就不尽如人意了。新款的轩逸、逍客算是在及格线以上,而老款,越老越不结实(大部分车型都是新款更好一些)。之所以把日产的安全性评价为垃圾,根据是美国的IIHS发布的数据,死亡率最高的车型排行中,前十里有三款是日产(还有三款是韩系),而且成绩很稳定。有这样的表现,哪怕天籁、新奇骏的安全性在线,日产也很难摆脱不安全的帽子。

而本田,之所以要强调21款以前,是因为最新款的型格、思域经过评测节目的拆解测试,安全用料比上一代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不知道新款的CRV、皓影、缤智、冠道、凌派等车型是不是也做了加强,但为了严谨,还是直说21款以前。

都说本田买发动机送车,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对本田地球梦发动机的褒奖,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对本田隔音、用料,乃至安全方面的吐槽。

本田的皓影,在中保研一撞,撞没了中保研。成绩的参考价值不大,但是稍微懂点车的人都能看出来结果怎么样。经过拆解,本田皓影的A柱强度780兆帕,甚至皓影和CRV整车都没有一处超过1000兆帕的热成型钢。而通常在A、B柱这种地方,使用的钢材强度一般都在1500兆帕左右。而海外版的CRV,A柱、B柱的强度也有1500兆帕。

从拆解、测试的角度看是如此,看品牌的调性也是如此。本田把成本压缩到了极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偷工减料。只要你还买我的车,那我就再压一点成本。比如说老款的飞度,喇叭都没有,在喇叭的位置上留个窟窿。要知道,这东西在汽配城买成本也就二三十块钱,就连这点成本也扣,可见这个品牌的调性。所以在安全性方面,我是持怀疑态度的。

第二档:丰田

丰田是典型的“考试没输过,实战没赢过。”你说它不安全吧,它在全世界各类机构的碰撞测试成绩也都还可以,不管是美国的IIHS,欧洲的ENcap,还是国内的中保研,五星批发部就更不用说了。可是你说它安全吧,IIHS换副驾驶一侧进行碰撞偏置碰撞,成绩立马下来。经过拆解可以看到,丰田大部分车型都专门针对碰撞测试做过应试优化,两边布局、用料都不一样。

前面提到的,丰田GOV车身,的确先进,它可以通过结构布局,设计能量传输路径,让整车都参与能量的吸收。然而,这样先进的车身结构设计,并没有用来把车辆安全提升一个档次,相反,变成了材料缩水的工具。你用1500兆帕才能抗住的碰撞强度,我通过整车吸能的结构设计,使用1200兆帕的钢材就够了,于是压缩了成本。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丰田车型的一些碰撞测试中,能看到车顶、车底等部位也都发生了形变,但是乘员保护基本没问题,这是整车都吸收能量的结果。

丰田的车型大部分能过碰撞测试,规则不变的情况下,很少有翻车的。因为丰田的安全标准并不是以保护车内成员为最终目的,而是要通过碰撞测试。在能通过碰撞测试的前提下,用料尽量节省。从这个角度说,丰田考试没输过,实战没赢过的评价并不算诋毁。

在真实发生的交通事故中,丰田有不少打不开车门的情况。像是不久前,雷克萨斯LM的事情,就是因为车门打不开,才最终导致一名车内成员丧生。如果碰撞导致车门严重变形,打不开可以理解,可是因为碰撞发生后没有自动解锁而导致打不开,车企是难辞其咎的。

碰撞后车门打不开,不管是因为GOV结构,让全车变形参与吸能,导致车门变形打不开,还是因为干脆减配了自动落锁、解锁功能导致,其实都和丰田的“节约成本”有关。包括此前,40多万的雷克萨斯ES,和十多万的领克03相撞,领克车主淡定的下车报警,报保险。而雷克萨斯车主只能在车上“哎呦,哎呦”的凄惨呻吟。高端品牌雷克萨斯况且如此,本来就节约成本的丰田呢?

因为丰田在一些碰撞测试中成绩不错,所以归为第二档。

第一档:斯巴鲁、马自达

斯巴鲁和马自达都已经成了小众车型,销量连丰田的领头都赶不上。可是若说安全、用料,这两个品牌可以说是日系车中最良心的,甚至在懂车人的眼里,这两个品牌的调性不像是日系,反而更像是法系。

斯巴鲁此前是以安全为卖点的,用料上也舍得下本。你可以说斯巴鲁的水平对置发动机不适合家用,你也可以说斯巴鲁外观老旧,毫无设计感可言。但是你黑不了斯巴鲁的用料,哪怕批评日系车皮薄馅大,安全性差的时候,也应该把斯巴鲁摘出去。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此前我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北欧地区,斯巴鲁接到过不少投诉,是因为A柱太过粗壮,导致救援时难以切割,耽搁救援时间。这个可以说是另外一种广告了,某些事故,如果不是有那么粗壮的A柱,恐怕都没有救援的必要了。

马自达也是日系车中的异类,专注于自吸发动机,43%的热效率目前依旧是顶尖的。操控在前驱车里的确是有独到之处,6AT的换挡逻辑,平顺度比其他厂家的8AT还要丝滑。只不过动力确实跟不上时代了,唯一可以称道的,也就是安全和用料了。

在全世界各大碰撞测试中,马自达的成绩普遍都不错,当然,在中保研阿特兹也翻车了。这个咱们最后总结。总体来看,马自达、斯巴鲁在用料上还是比较靠谱的,普遍成绩不错,而且实战中也没有太过拉胯的案例。

写在最后,关于安全,关于日系

首先还需强调,车辆安全包括辅助驾驶的自动避让,主动刹车,包括车辆的ESP、TCS,包括胎压监测、疲劳监测等诸多方面,而被动安全,车身强度只是其中的一项而已。车造的再安全,你不系安全带也没用。

而文中关于日系车被动安全的评级和结论,很大概率是没那么靠谱的,我只是根据汽车圈的各种碰撞测试和拆解,收集的资料形成的很主观的结论。对车企而言未见得公平,但是对消费者而言,还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作为消费者,并不需要给车企、品牌绝对的公平,你偷工减料一次,就让人有理由不信任你。

要知道,日系车在营销上的投入非常大,以至于我们很多概念都是被这种营销所影响的。比如说,哪怕不懂车的人也觉得日系车省油、耐用。实际上耐用只不过是造车的及格线而已,而日系车的故障率现阶段对比其他车系并没有什么优势。省油也只是混动比较省油而已,而且说到极致省油的话,明显拼不过比亚迪。

在如此强大的营销能力之下,为什么我们还是觉得日系车不安全呢?因为确实有问题,在大量的案例面前,这是洗不白的。日系神户制钢造假,高田气囊造假,日本曙光制动器造假……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日系的车企使用这样造假的供应商的零部件,安全如何保证?

所以,如果问日系车偷工减料,安全性低的传闻是怎么来的?那只能说是基于事实,如果问传播者是谁,那我作为汽车领域的自媒体,肯定是其中之一。前面提到本田,新款的安全性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或许和个评测机构的碰撞测试,各汽车节目的拆解试验,甚至渺小如我,微不足道的批评声音,都不无关系。

日系车偷工减料,安全系数低的传言是怎么来的?

传言是用事实扩散来的。少废话,直接上图

正常追尾卡罗拉就变成两厢版。追尾力量不大,如果追尾力度大这个卡罗拉就会侧滑撞向护栏。力量再大点后排乘客就有生命危险

日系车偷工减料,安全系数低的传言是怎么来的?

这个问题你问对人了,日系车第一代的小型汽车飞度在2002年上市,这辆车是不能摸的,和纸糊的差不多,用手指一按就会在门上,或者引擎盖上一个凹坑,不用很大的劲的,因为日系车用的钢板太薄,去本田4s店 销售员特别关照,说不要摸,你说说看日系车是在做车还是在糊弄人?很多日系车电瓶都是很小的一般45AH以下而国产或者德系车都是60AH。日系车底盘都是焊接拼装,而欧系车底盘都是一次成型,杭州结婚门车祸,本田雅阁一断为二,就是在焊接点撕裂,死亡4人。很多地方,你看不见的地方,日系车都偷工减料。当然安全系数低了,这不是传言,是真实的写照

日系车偷工减料,安全系数低的传言是怎么来的?

来源一:北京亚运会的时候,日本赠送给北京一批皇冠车来搞接送。那时候国家刚刚开放,很多国外记者第一次来北京。那些司机和陪同半懂不懂的听老外说,国外的凯美瑞比皇冠更加畅销,于是就有了日本把好卖的凯美瑞给了美国,把没人买的皇冠给了我们。来源二,当年一篇著名的文章,名字忘了,但主要内容疑似一个东风日产的工人写的日产如何偷工减料坑害消费者的所谓内幕。在那个水贴还不被广泛认识的年代,这篇文章影响极大。

日系车偷工减料,安全系数低的传言是怎么来的?

开什么车啊,都撞不过自行车,有啥安全系数,大家还是骑自行车,大家不是最喜欢放日系撞不赢自行车的图吗?一次看个够吧

日系车偷工减料,安全系数低的传言是怎么来的?

国人买车按门板,越硬就认为安全,表示无奈,首先讲,外板跟安全一毛钱关系没有,首先要看设计功底和车架材质,第三才靠防撞梁,而防撞梁分前防撞梁,后防撞梁,前后门防撞梁和加强筋,棚顶加强筋,其中后防撞梁由于汽车设计和保命没有关系,主要用于六十公里以内保护车体,说到这得再讲一下为什么欧美车门板厚,并非板材厚,拆开车门你会发现,门板内有个顶板顶着门板,所以你按的时候显得很硬,这里表示无奈,再说回安全,日系车有很多没有后防撞梁,但其他简配你绝对找不到任何一款,而大众,雪佛兰等车型,没有门内防撞梁,比如捷达,赛欧,甚至途观没有棚顶加强筋,美国公路评测最佳安全品牌为本田,而本田并没有使用过多的高端材料,而是充分利用力学原理来消耗撞击力来保证乘客安全,当然,很多网友会说,日系在美国好,来中国就是个屁,但同样道理,欧美车在美国都不如日系,那来中国照样是屁都不如,虽说我国垃圾多,但自己的钱,垃圾也得挑个像样的不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