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最恐惧什么,作为父母你了解吗?

与其说恐惧,倒不如说是焦虑

其实青春期的所有恐惧都来自于焦虑,谁都年轻过,也都记得那时候的心理状态,现在孩子们的压力要远超我们那时候。作为家长,不仅仅应该了解,还应当理解,最好是能够缓解。

谁的青春不迷茫。

要说焦虑的源头,首先是学业上的压力。

青春期,十四五岁,正是上初中的年纪。我们必须承认,现今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制度是不健康的。很多中学,尤其是重点中学,早上六点多要求到校,晚上的晚自习要上到八点多才放学,孩子一天在学校里要待12-14小时,其压力可想而知。我们劳动法规定工作时间8小时,而且周末双休,可是孩子呢?早就提前“996”了!要知道学习可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不信的话,各位家长你们答一答孩子的考卷试试,哪怕你大学毕业,硕士博士,考出来的分数未必比得过你的孩子,你要知道他们有多了不起,有多辛苦,理解他们的苦,明白他们的难,尊重他们的努力,这时候你才能明白孩子的心情,才能平等的沟通。

所以,客观因素已经给了孩子很大压力了,在家里就不要再去为难他,要求他什么了。学校里学了14小时了,回来你还要求他学习?尊重他已经长大这个事实,让他自己去安排。

适时的问一句:需要我帮你做什么?这就够了。

人际交往方面的压力

到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越发敏感,脆弱,有时候很多小事都可能造成心理压力。比如说被老师批评一句,因为失误,因为成绩,甚至是因为穿搭都可能成为被同学嘲笑的理由,导致孩子郁郁寡欢,甚至自卑。这时候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只能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培养他与人交往的能力,班里有两三个关系好的朋友就会是对他最好的支撑。

这方面最好在刚上初一的时候就提前做,鼓励他交朋友。

注意:这方面是无法替代的,哪怕出现了问题,出现了挫折也要让孩子自己面对,自己解决,否则孩子永远长不大。

感情和性方面的压力

在性方面,如果是女孩就是母亲,男孩就是父亲,提前做好性教育,要让他知道,你在成长发育,身体会发生变化,总盼望长大,你现在开始真的要长大了……最起码不让他对自己身体的变化感觉到恐惧和焦虑。有好奇有渴望都是正常的,无需愧疚。

感情方面,情窦初开的年纪,难免会对异性心生爱慕,萌生情愫。这是美好的,也无需干预,你不要妄想着参与孩子的一切,尊重他已经长大的事实。还是那句话:需要帮忙吗?如果不需要——我相信你能处理好的,或者只是简单分享一个有教育意义的经验。比如说:我在上学的时候,也喜欢一个女同学……至于其他,除非孩子愿意与你分享。如果真的愿意和你说,说明你父母当的非常成功。

对未来的迷茫与焦虑

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谁都年轻过,谁都体验过那段时光,青涩而美好,如同一部电影,让他自己观看,不要剧透。

自己想不明白的事情,让他继续想就好了。如果愿意聊聊的话,给他一个理念就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的未来如何,取决于现在。

青春期的孩子最恐惧什么,作为父母你了解吗?

青春期的孩子最恐惧什么?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16岁读高一的孩子正好在身边,我随口问了一句:

“儿子,头条有一个问题,爸爸想问问你,你刚刚经历了青春期,青春期你最恐惧的是什么?”

儿子抬头看了我,很认真地说:“我没什么可恐惧的吧。”

“儿子,再想想,不着急回答我。”

儿子若有所思地说:“ 可能会有迷茫吧,爸,谁的青春不折腾呢!”

我抓住儿子的话题:“那个时候,你们都迷茫什么?”

“比如很在乎自己的成绩,为未来担心;还有,就是人际关系,渴望在同学中被认可;其实,每个人的困惑都不一样,就看当时遇到了什么事。”儿子一脸认真地回答着。

“刚才,爸爸听你说,谁的青春不折腾,你当时也感觉自己是在折腾吗?”我反问儿子。

“爸爸,你忘了,我也折腾过,当时我和班主任对着干,还被停过三个月课呢!回到学校的第一次考试,才230分。”儿子说到这,情绪有点激动。

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儿子被停课的三个月中,我和他妈妈对他的陪伴。

“爸爸,现在想想,主要是那个时候,我太有个性了,也不能全怪我们刘老师。”刘老师是当时儿子的班主任。

儿子接着说:“都过去了,要不是您和妈妈的支持和理解,说不定我现在还是叛逆期呢。”

“爸,你说我是不是很有经历,那么小,该经历的都经历了,离中考还有三个月回到学校,居然逆袭了。”儿子说这话的时候有点得意,并且笑了。

这里,有必要解释下,儿子离中考还有三个月时候回到学校,第一次考试230分,接着280分、350分,最后以中考480分的成绩上的高中。

“儿子,你觉得当时爸、妈对你最大的支持是什么?”我回到主题。

“不抛弃,不放弃,不唠叨,不指责,还有不焦虑。”儿子一串排比。

“还有吗?”我问。

“再有,就是对我的理解和信任!”儿子说完这话,我们都笑了。

青春期的孩子最恐惧什么,作为父母你了解吗?

家长朋友们:

你们真的懂自己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吗?你们知道他们最恐惧什么?

如果你们不懂这些,那还怎么更好的陪伴孩子度过青春迷茫区呢?

那么,青春期的孩子最恐惧什么呢?

第一、学习方面的超负荷压力

现在的孩子都不轻松,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正好到了中学阶段,学习压力就更大。这种压力来自于方方面面,除了学校老师方面的压力以外,更重要的还有家长方面的压力。除了要完成学校内的学习任务以外,还得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补课。考试压力,升学压力,成绩压力,名次压力,无时无刻不在敲击着青春期孩子的心灵。学习压力成了青春期孩子压力之中的核心压力,也是青春期孩子最为恐惧害怕和烦躁的事情。适当的压力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但过度的压力却是有害的。

第二、生活方面的烦躁烦忧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自我存在感也在不断的增加,他们想独立,想自由,想摆脱各种控制,时常会感觉到无端的烦忧,烦躁,焦虑。他们想与人诉说,又怕与人诉说;想与人分享又怕与人分享。他们会越来越疏远父母,越来越拒绝交流,喜欢独处发呆,喜欢把小心思藏在心里。生活中一点小小的坎坷挫折,往往会被他们无限的放大,有很多孩子甚至都迈不过去生活中这些小挫折和小困难的坎,从而产生一些极端的行为。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沟通和疏导,最需要的是真情陪伴和交流。

第三、人际关系的无端紧张

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把人际关系弄紧张。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律和规则。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青春期孩子,往往会以个人为圆心,以个人为核心,去建立自己的人际交往。往往会表现出自私霸道的一面,也会表现出不接受不容纳他人的情况。人际关系紧张,也是青春期孩子最恐惧的一个方面。他们既渴望交朋友,但又害怕交朋友。即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又不愿意被别人冷落和疏远。所以常常处在矛盾之中。

第四、自由与限制无休争斗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自由,渴望独立,渴望摆脱学校、教师,以及家长对他的各种限制和束缚。但在现实之中,他们却不得不硬着头皮接受这样的限制和束缚,于是常常在自由与限制之间进行无休止的斗争。他们讨厌这种限制,反感这种限制,甚至是痛恨这种限制,所以,这种限制也是他们内心最恐惧的一个方面。

第五、迷茫无助,没有明晰的目标和愿景

迷茫无助是青春期孩子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他们不知道自己这样玩命的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追求什么?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到底是什么?所以,他们一直都处在迷茫中,一直都处在纠结和无助的心理状态上。这让他们变得非常烦恼,非常烦躁,这也是他们内心恐惧的一个方面。

知道了解这些后,作为家长是不是得根据青春孩子的心理特点来改进自己的家教方式呢?

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的是高质量的陪伴和有效的沟通。

作为家长,应当完全能够掌握和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和心理,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实施有效的教育引导和帮助辅助。

陪伴青春期的孩子是一门科学,这需要家长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不断的改进家庭教育的策略和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高质量的陪伴,才能真正帮助青春期孩子走出迷茫区和危险区。

青春期的孩子最恐惧什么,作为父母你了解吗?

青春期——孩子一生最难的坎

12——18岁,孩子都会进入青春期,由于心理的发展速度跟不上生理的发展,再加上学业繁重,在这个阶段,很多孩子眼前一片迷茫,内心深处充满恐惧。

那么青春期的孩子怕什么呢?恐惧什么呢

一、父母感情不和

父母感情不和有很多表现:为了一件小事儿就大吵大闹,谁也不让谁;夫妻之间一方过于强势,压迫对方的家庭地位;夫妻之间冷暴力,藐视对方,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夫妻离婚,让孩子父爱母爱残缺。

表面上看这些都是夫妻之间的事儿,当事双双认为与孩子没关系,但青春期的孩子在这样折腾的家庭中感知到的是对家庭的恐惧!对爱的恐惧!这种恐惧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

二、妈妈的唠叨

做妈妈的大部分都有这个体会,儿时的孩子像个跟屁虫,一会儿不见就嗷嗷叫;到了小学与妈妈仍然特别亲切;但到了初中以后亲子关系好像是阳春三月转寒冬腊月!

青春期的孩子怕妈妈唠叨,更反感妈妈的唠叨,因为妈妈的唠叨是在忽视孩子的成人感!

三、爸爸的爱的暴力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总是逼迫孩子越来越优秀,不能容忍孩子的缺点与懈怠。

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事事均严格要求,鼓励少,批评多、指责多、比较多,甚至有动手现象。这些爱的暴力使得孩子伤失自信,恐惧前途未卜。

四、别人的不认可

青春期的孩子最在意别人的感觉,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赞美、鼓励!

家长不认可——伤失自信

老师的不认可——会产生厌学情绪

同学的不认可——关系紧张,难以合群

五、同学的孤立

青春期的孩子,反叛家长与老师正常,但如果在同学中没有朋友,甚至被孤立,会让孩子产生孤独感、无助感、被抛弃感!就像被狼群鼓励的小狼一样,可怜巴巴!

六、前途的迷茫

青春期的孩子,会有很多莫名其妙的想法,也会有很多不由自主的多愁善感。

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业上迷茫

同学关系紧张——友情迷茫

不知道知己未来能干啥——行动没开始呢,心理上就迷茫!

总之,孩子的青春期,名字好听但实际上危险,家长、老师、社会需要积极配合,努力帮助孩子度过危险期!

那么,怎样帮孩子度过一生的最难的坎,克服这些恐惧心理呢?

一、家长应该做的

夫妻之间搞好夫妻关系,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

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多鼓励!多赞美!

不把期望压在孩子身上帮你实现,不把面子与孩子的学业挂钩。

做爸爸多参与孩子的生活,陪伴是真正的爱!

二、老师应该做的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认可、鼓励,咱们做老师的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也要顿赞美、多鼓励,不以成绩论英雄,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那么,青春期的孩子怎样自我克服恐惧心理呢?

一、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二、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三、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明确目标,为兴趣而学习

青春期的孩子最恐惧什么,作为父母你了解吗?

作为中学教师,面对青春期的孩子们,从他们的表现和日常交流中,可以知道下边这些问题是他们担心和恐惧的。

一:来自于家庭的问题。

1、父母感情不和睦,没有家庭亲情的温暖。家庭环境是最能影响一个孩子是否健康成长的因素,根据调查发现,一般家庭和谐的家庭,孩子一般是积极与阳光的。而一些单亲家庭或者家庭之间不和睦的家庭,则孩子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尤其是心理问题。而孩子是极度渴望有一个祥和充满爱的家庭环境,如果父母经常吵闹,会让孩子产生极度的恐惧和不安,处在一种焦虑的心理恐惧中。

2、父母对孩子过度的压力。学习成绩的取得是天赋和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有些父母不考虑实际情况,给自己的孩子很大的学习压力,学习中稍有差错,或者学习态度有些松散,就会进行打骂,不能以一种平和的态度进行教育,使得孩子恐惧父母,同样恐惧学习。

3、家庭不能给孩子提供正常的后勤保障。虽然勤俭节约,不攀比是一种美德,但是如果一个家庭经济情况太差,基本的孩子的物质需求都保证不了,孩子在学校里边是会感到自卑,甚至容易产生一些不好的心理情况,比如担心周围的同学会嘲笑他,看不起他。这也是青春期学生较为担心恐惧的,毕竟在这一个阶段,孩子的自尊心都比较强,也非常在意周围同学对自己的看法。虽然不可以给孩子提供奢侈的物质条件,但是一定要确保孩子基本的学习需求。

二、来自于学校和老师。

1、老师过于追求学习成绩而忽略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处于一个转变期,敏感且多变,容易想多一些事情,当自己的思想有一些变化或对学习有松懈时,一些老师如果只是关注学生成绩,只是因为成绩的下滑而批评指责学生,很容易让学生对这一老师或者学科产生畏惧和恐惧。

2、过于不近人情的学校管理模式。一个阳光的学校应该是充满温情的,有温度的学校。但是现在一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实行封闭式管理或者军事化管理的模式,让原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变得单调、枯燥乏味。很多原本阳光活泼的孩子由于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下郁郁寡欢,甚至产生恐惧害怕。

3、在学校中不能交到朋友或者受到同学的冷落鄙视。这一阶段孩子心理上比较敏感,也很在意周围同学的目光,如果自身性格上比较内向内敛,或许性格上有些缺陷,很容易产生孤独感和恐惧感。这也是他们在平时生活学习中比较担忧的事情。

因此,作为父母,最该给孩子提供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家园,同时多去关注孩子的心理。

青春期的孩子最恐惧什么,作为父母你了解吗?

谢邀

首先说一下,我不是父母。但是作为一个过来人,我觉得我应该对这个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作为一个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心智渐渐成熟。带着对于未来生活的憧憬,他们渴望从不停管教,唠叨的父母身边逃离(这里的逃离不是指独自生活,而是指在人格上独立,不再无论何事都听从父母的指教。)但是父母出于对孩子的不放心,甚至于控制欲会不自觉的去打击孩子的独立性。我觉得这就是孩子在青春期孩子最恐惧的,也是父母最头疼的。

孩子认为自己长大了,父母确认为孩子还小。这就会产生我们平时所说的逆反期。在逆反期的孩子令父母头疼不已。父母管教的越严,孩子反抗的就越激烈。所以父母在这段时期,最好不要去刻意的压迫孩子独立性。孩子们正在形成自己的人格和三观,父母应该去积极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三观,这才是对于他们一生都有益的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