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人宁可花费大量时间去看那些毫无营养的网络小说,却不愿意去看名著呢?
为什么人们喜欢可乐汉堡炸鸡,街边烧烤这样的垃圾食品?其实是同样道理。
其实很简单,因为香。我们追求的是味觉,而不是营养。
人们工作压力很大,他们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放松自己,而不是提升。网络小说,尤其是那些小白文,你读起来根本不用脑子——其实他们写也没怎么用,哪怕一目十行的看也没关系,总之打怪升级泡美眉,看着爽,过瘾就好了。
那感觉,和街边撸串,喝可乐吃炸鸡是一样的。
人参大补,可是没几个吃的。
读名著,其实很累把名著当成故事看,其实没有太大意义。人家花了十年写的,每一个细节都精雕细琢,你走马观花的看一个故事梗概,那算读吗?那就跟去景点拍个照打卡一样——这本书我看过了,完了。
不说国外的,也不说偏门的,一本《金瓶梅》,有多少人能读出好来?是不是都看插话了?
其实,我们很难静下心。
我本人也是写网络小说的,我也一直在试图权衡两者的关系——我不让你读的那么累,尽量把书写的轻快有趣,但是依旧尝试在书里加一些感动,加一些哲理,让你看完之后,有所得,最起码对得起读书花的时间。
郭德纲说,相声不是教育人的——可是写书还不是吗?
所以,大摇大摆的打个广告:文立刀——去搜我的作品吧,有网文的爽快可读,也有一点点名著里蕴含的简单哲理,至少对得起你的时间。
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人宁可花费大量时间去看那些毫无营养的网络小说,却不愿意去看名著呢?
名著对于普通读者真的有营养???
说实话,对于目前绝大多数网文阅读者,名著在他们眼里也只是一个故事。
网文也是一个故事!而且网文还爽,名著的主角大部分是虐的。你觉得普通人看了有什么意思?
名著是要静下心来仔细阅读,反复咀嚼的!网文只是消磨时间,要是网文用户群都能够有看名著的素养,emmm,中国早就世界第一了!
ps:网文和名著在我看来就和电影里的爆米花电影和文艺电影一样,大家生活已经这么累了,不看爆米花电影让自己解解压,还那么深度干啥?
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人宁可花费大量时间去看那些毫无营养的网络小说,却不愿意去看名著呢?
问出这个问题的人,相当于问了一个什么问题呢,我举例一下:怎么那么多人,就整天写一些日记、工作总结、心情随笔,怎么不去写《红楼梦》《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小说呢,这是干啥呢?
问主,有点儿想当然了。
阅读,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就是一种单纯的兴趣,跟逛街,养狗逗猫,区别不大。他们阅读,就是为了爽一爽,乐一乐,而不存在什么学习、研究之类的。
这跟极少数人研究式的阅读,大为不同。
所以,你不要要求,这大部分读者,去读名著,去读经典。
客观讲,名著和经典的阅读,需要非常雄厚的个人知识积蓄,而且,名著经典,往往枯燥无味,整本读完,都未必能看出点儿什么。
大概,翻50页,就扔了。
不是学中之人,很能领悟名著之美好。那种老少咸宜的名著,实在太少。
所以,思考任何问题,要就事论事,不要想当然,问主。
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人宁可花费大量时间去看那些毫无营养的网络小说,却不愿意去看名著呢?
回答这个问题得要看多数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活着就是为了体验生活和娱乐自己,而在当下娱乐当道的时代,这种追求更是达到极致,所以有人会说生命就是用来浪费的,在浪费的过程中感觉到自己活着了。
虽然三毛说没有时间可以再浪费,但是对于多数人来说,上班,下班,然后回家带娃,再找点娱乐的乐趣,然后这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至于说什么成为英雄,可以改变历史之类的对于无数普通人来说,那是不切实际的想法,是如同唐吉柯德般不切实际的幻想,还是老老实实的过日子,估计多数还是后者吧。
再来看网络小说和名著有什么区别吧,网络小说由于它的娱乐性题材,是有套路的,如学院修真流或者废柴崛起流都是套路,像《凡人修仙传》之类的,才开始主人公一无是处,最后通过不断的打怪升级,达到人生的顶峰,好嗨哟。
这类题材还有一个特别,就是每一个章节有个小高潮,数个小高潮再有一个大高潮,然后再有人生低谷,还有英雄美女加上反派层出不穷,让主人公一路坎坷不断,而在这个过程中,阅读者会有一种代入感或是共情,感觉自己就是主人公,心情也随着起伏,按心理学上来讲,这里面有一个实时奖励的娱乐感在内,很爽。
那名著呢?我现在看名著也很少,只有在以前求学读书期间经常翻看,如《呼啸山庄》、《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等,书中情节可不会高潮迭起,阅读的人更多的不是代入和共情,而是站在上帝视角一般冷静地看着发生的一切,另外有的名著虽然出名,艰涩也是出名的,如《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名气现在大的吓人,但是完全阅读的人是少之又少,于我都看了几次都没看下去,因为老实说理解困难,看不懂,所以是断断续续的看才能看下去。
所以网络小说是天天给糖吃,让你心情或是郁闷或是开心,名著多数是给你清茶一杯,虽然清香,得要而得住寂寞,不会时时奖励,你会如何选择呢?
阅读无高下,想要如何选择是自己的事,只要认为能够浪费时间在上面就成了,所以在阅读这件事上,我只想扫好自己门前的雪。
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人宁可花费大量时间去看那些毫无营养的网络小说,却不愿意去看名著呢?
我就不明白一点:为什么网络小说就是“没有营养”的,所谓的“名著”就是“有营养”的?
什么是“名著”?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与众不同吗?谁来定义“名著”的?
打个比方说,我爱看赵本山小品,爱听侯宝林的相声,不爱看芭蕾舞剧《天鹅湖》,不爱看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我就没有乐趣了吗?就是一个“没有营养”的人吗?
最后问一句,你眼中的“名著”,你所谓的“营养”,为什么要在我眼中也是“名著”和“营养”?
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人宁可花费大量时间去看那些毫无营养的网络小说,却不愿意去看名著呢?
我对此有些发言权,我是从名著以及二十四史转到网络小说的。对于读书,我印象最深的是有天假期我去新华书店读三国演义,有段时间我读着读着整个眼前包括脑海只有书里的景象,其余一概不知,等反应过来时翻翻后面的有几张总感觉读过(看网络小说也有过这种情况),再翻翻看就看不下去了。我有次无聊时回想这种情况,我在想是不是脑海自创宇宙,宇宙随书而演?我甚至回想过两种情况后我的表现,说出来有点可笑,看名著或历史书,看完后没类似书有点蒙,看完网络小说没类似书看时,我觉得我就是瘾君子,无精打采,哈欠连连,像极了电视剧中没鸦片吸时的样子。我接触网文快十年了,仔细想想我读网文前中后的所有表现,我觉得这是人类欲望的驱使;想开后宫而现实又不敢的,就会喜欢读这类书,读书前你会很兴奋,读书后你会很容易带入,带入后有些人会像我那样脑海自创宇宙,宇宙随书而演,读多了你就会梦到这种情景,其他的也会出现类似的,我亦觉得这是很多人选择网文的原因。有些名著或者史书需要逐字逐句读,这是很多人不选择它的原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