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没有生儿子就是断后吗?为什么?
先研究这个问题:“后”是什么?
当然,最准确的回答是“后代”,可是女儿也是你的后代,外孙子,外孙女也是你的后代她们的血液里依然有你的基因,这算断后吗?
一般说断后,指的是“香火传承”可是话说回来了,有后代男丁,就一定有香火传承吗?很多人选择活着的时候好好孝顺,死后却不热衷搞祭祀,我个人也是这样的态度,没到清明或者什么时候,与其去扫墓,倒不如一家人坐在一起,回忆一下故去的人,讲讲他们生前的互动,告诉自己,我们并没有遗忘他——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祭奠。
也就是说,你有儿子,也未必有香火。
我觉得,给逝去的老人大操大办,还不如给他写一本回忆录,流传下去。
过继算不算断后?没儿子,有人会选择“过继”一个,可以理解为领养,这个领养俩的孩子和你没有血缘关系,但却有亲情,这算不算断后?一般传统观念认为,这不算!因为这个孩子回继承香火,姓了你的姓。
同理,生女儿,有时候会选择找个倒插门的女婿,孩子跟随母姓,这样的孩子也可以继承家业,也不算断后了。
反过来,哪怕你有儿子,儿子给人家做了倒插门的女婿,孩子跟了人家的姓,你算不算断后?传统观念认为也算。
可以看得出来,传统观念的“后”,很多时候是不讲逻辑的。
这种传统,你在乎吗?
反正我是不在乎的。
说香火传承,说扫墓、供奉,老子把自己遗体都捐出去了,我还在乎这个?
我们应当注重的传承是什么?我认为应该是一种价值观的传承。
所谓诗书传家——传的是你的家风,你的家族理念,你家族历史——就如同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传承一样。
一个优秀的教师,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哪怕她没有后代,我认为她依然是有传承的,一定有人在心中叫过她母亲,也一定有人会在她逝去后怀念她。她的信念、理想,一定会被铭记,她的价值,可能会超越所谓的生育之恩。
所以,算不算断后——只是看你如何理解了。这根接力棒,你交给谁,谁就是你的“后”,谁就是你的传承——而前提是,你要有这根接力棒才行,要有留给后代的精神财富。
同意的点赞,不同意的来踩。
一个家庭没有生儿子就是断后吗?为什么?
一个家庭如果没有儿子,那就是断后,按民间俗称就是绝户头。这一点从家谱就可以看出,有儿子的家庭,后面儿(媳)孙(媳)重孙(媳)重重孙(媳)排一行又一行,而只有闺女的家庭连女儿的名也排不上。没儿子颜面扫地,后继无人,心理压力大,破罐子破摔的大有人在,甚至老婆成出气桶。
所以,古人对于没儿子的家庭,想辙是一出又一出,首先是让老婆多生,但有的女人就是生不出儿子,以至于生七仙女九仙女的并少见,我还见有生18个闺女的。
第二种就是过继,所谓过继,就是把兄弟的儿子举行仪式,找本家证明人家的儿子给自己了,侄儿变儿好象顺理成章,自己的家产给侄儿给不了闺女,我感觉总是怪怪的,但是,旧社会就是这操作,闺女说话还真没有侄儿说话硬气。
第三种是招婿。招婿首先要有闺女同意,闺女不同意的原因是,自己的夫君一辈子抬不起头,受本家欺负并不少见,还由于一辈子没跨出这家门,作为女人内心不免有一丝遗憾。
现在好象又多一项选择,那就是嫁女儿让孩子随自己姓,这样好象比较完美,实际上问题也不少,随姓男方家庭条件好点绝不会同意,差不多的家庭,随了也会矛盾不断。
按古训,女人是土地,男人是种子,再好的土地没种子结不出果实。现代医学已证明,男女遗传基因是对等的。一些习俗正在改变,比如续家谱写上闺女的名字、过继没有了,女儿一样养老送终。但根深蒂固的思维,很难一下子改变。所以,生个儿子+女儿,仍然是最好的选择。
一个家庭没有生儿子就是断后吗?为什么?
生男生女都一样,关键儿女要成才,什么绝后,过好当下才是正理。在农村清明节上坟,有多少儿子在外地打工回来上坟的?女儿给父母上坟连个吃饭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哭着鼻子回家。上下五千年谁知道自己血管里一直传承着祖宗的血脉?谁知道自己祖宗多少代一定没招过上门女婿?又有谁能保证自己后代都能生儿子,人死如灯灭,想开些,八九十年代之前在外地工作的还不是在十字路口画个圈烧纸钱,有几个千里迢迢回家上坟的?还不是坟头塌陷长滿荒草。
一个家庭没有生儿子就是断后吗?为什么?
一个家庭没有生儿子就意味着没有了后面的传承,就像有的人家可以往下传十八代,有的人家却在中途中断了,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中国人传统的思想里,大多数人把这种传承的思想作为责任,想把自己的姓氏或者血统继续流传下去,甚至以此为荣,而没有儿子的家庭则意味着自己家里到了孙辈这一代就已经没人了,想到流传了好几辈的血脉就在自己这里中断了,愧对上面几代人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像我们家,我爷爷那辈人还是个大家族,兄弟五个,后来为了讨生活,有两个去了别的地方。到了我父亲那一辈,很不幸,留在家里的兄弟几个中,我爷爷和一个爷爷家都只有一个儿子,而另一个爷爷家干脆没有儿子,人丁一下子稀薄起来。再到了我们这一辈,堂大伯家两个女儿,到了我们家,更是都是女儿,一下子就后继无人了。所以,当年我爷爷真的为这个事闹腾了很多年,也因为这样我妹妹小的时候,爷爷都不看一眼,甚至从来没有抱过她一次。当然,等到我们长大了,都考上大学的时候,爷爷大概也真的想通了,逢人就说孙女也挺好。以前的时候,总觉得不理解,现在再想想,也确实是这么回事,尤其是对于一些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老人来说。
到了现在这个年代,尤其是90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多人都想开了也看开了,但是没有儿子的家庭依然会觉得很遗憾,就像我妈,虽然有女儿,但是她依然非常羡慕别人家有儿子,甚至依然觉得没有儿子心里不踏实。这大概还是封建思想在作怪吧。
其实,血统能不能够传承下去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再说了,难道生了女儿,就不是流着自己家的血了吗?以后她有了孩子,她的孩子的孩子,依然是流着一样的血,差别只不过就是姓氏换了。
人生短短几十年,又何苦总是为了一些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以后的事情去烦忧呢?不管多少代的传承,历史的长河是无穷无尽的,而我们短暂的一生,也只是其中的沧海一粟罢了!
一个家庭没有生儿子就是断后吗?为什么?
一个家庭没有儿子就是断后,是一种非常老土、守旧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城市还好,已经不多见,但在农村还依然非常普遍。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这种思想,我们不能因为它老土、守旧,就简单地认为它是错的,或者是不对的。因为,这种事情,还真不应该随便去判定对错。
因为,这种思想产生的根源,或者其起源,应该跟中华民族渊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有着很大的关联的,甚至还可以说,那应该是咱们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为什么这么说呢?
要知道,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在多数的历史长河里都是农牧业大国,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湖林、资源等,对每个人来说都显得尤为重要,缺少了它们,就难以生存。
而偏偏绝大部分的时间里,中华民族都属于父系氏族。自然的,男人在劳作、耕耘、建设以及种种社会活动中,都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和义务,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所以,一个农村家庭,假如没有儿子,生的都是女儿的话,那么多的田地活、农重活,靠谁去干?那就只能靠家里唯一的作为丈夫或父亲的男人。
然而,这种情况对一个家来说,是压力和风险都是很大的。因为,一旦家里这唯一的主劳力病了、残了甚至没了,就会像支撑房屋的柱子没了,一个家,那么多的粗重的农活谁去干?一家人老老少少又怎么样才能继续生活下去?
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作为农村人,根本无法回避,任何时候都不得不去认真考虑。
而且,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原因,比如说,多数农村地区分田、分地只分男不分女,女孩出嫁后,之前分得的田地统统收回。还比如说,一个家族的族谱里,只有男人的后代才入族谱,女儿的后代是不准入族谱的。
这样一来,如果一个家庭没生儿子,等女儿长大出嫁后,田地被收走,老人走后,祖屋无人承住,族谱里也再无后人延续记录下去。这,就等于这家人断了香火,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断后了。
这种情况,是哪个家庭都不会愿意发生的事。
尽管,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变迁,情况也在慢慢发生变化。尤其是城里人,已经基本不再过分在意这种事情了,大多数人都已经觉得生男生女都一个样。但是,农村人还是很难改变这种情况,对绝大多数的家庭来说,家里不生儿子,仍然是不太好接受的事。
想想也不难理解,谁又想自己一家人,如此轻易、简单地就断了香火呢?
一个家庭没有生儿子就是断后吗?为什么?
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自古以来的男权社会都用一种方法来鉴别香火和传承是否能得到延续,就是生儿子,有儿家族才能延续,有儿文化才能传承,有儿才能防老,那么一个家庭如果没有生出儿子是否意味着断后呢?
首先我们来看断后断的是什么?家风家规,文化传承,还是只是一个姓氏?
我们首先来看很多80后的一代人都出生于独生子女的家庭,他们有生男有生女,那么生女儿的是否意味着断了后,生男孩的就不算断后呢?
老人们口中的后到底是什么呢?
个人认为第一位的是家风家规,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就是《曾国藩家书》,对于大户人家来说为了家族能够得到延续,为了减少家族衰败的风险,给后世子孙立了做人做事的标准,那么在这里我们可以说如果曾家衰败了没有了男孩出生就代表他们断后了,家风家规没有得到延续。
第二位是文化传承,比较著名的都是三教九流的一些手艺,下九流的戏子(没有贬义的意思),川剧里面的变脸就是传男不传女,女孩是要嫁出去的,只有传儿子才能保证技术不外泄,给后世子孙留口饭吃。所以说一门技术是独家的,安身立命的本钱,那么没有儿子也相当于断了后。
第三位是姓氏,子归父姓这个自古就有,当然也有上门女婿的说法随女姓,都是存在的,为什么说没有儿子就断了姓氏,断了后,有人问不是还有女儿可以继承父姓名吗?
如果你对文化有点了解的话,就会明白女人是随夫姓的,不管你承不承认都是如此,典型的是美国,女子嫁入男家,就改夫姓,比如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夫人,原名米歇尔·拉沃恩,嫁入夫家后改名米歇尔·拉沃恩·奥巴马。中国更是如此,比如某个女人要算命,未婚的比如张飞燕这个名字,是从父姓,已婚的比如丈夫姓李,算命的时候就要算李张飞燕这个名字,所以不管你承不承认断没断后跟姓是有非常大的关系。
对于现在家庭来说也许只剩下姓氏可论是否断后
老人们说养儿防老,在这里我并不完全认同,随着文化的断档和变迁,很多年轻人已经不再在意是否有后的问题,除了有些还在纠结于姓氏是否能够得到传承,其他的更多是自我享乐状态,我有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不要用封建迷信来束缚我。
很多时候在谈论生男是否代表有后,生女是否代表无后的时候,往往生儿的都笑而不语,生女的一般都情绪激烈,要么是不在意,要么是认为这是封建糟粕,不屑一顾。
能拿出来谈论的唯一标准就是财产和姓氏是否能得到延续,财产是有型的多或者少都在那里,未来在于不在你都干涉不了,而姓氏是无形的,只要生男在没有太多意外的时候都会延续,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姓氏确实是能够代表是否断后。
最后,现代人确实已经不是很在意香火的传承,但是很多大户人家都还是比较在意传承,只能说,我们能做的就是各活各的,获得快乐和潇洒才是追求,香火传承已经无所谓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