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之死,大家究竟看到了什么?是人性的荒凉还是政治的残酷?

商鞅一辈子干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在秦国推行了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让秦国从一个没有太多存在的诸侯国一举成为鞭笞天下的霸主,但他最后却死在秦人手里……

商鞅走到那一步,已经是必死之局,没有例外,生存的概率极低,换做任何一位秦国新君,商鞅都是要被除掉的对象。

在我们比较普遍的认知中,商鞅是一个了不起的法家人物,他的变法影响了两千年历史。

真实的商鞅,不仅仅是个改革家和法家,他还是一个军事造诣比较高的人物。

而商鞅的死,是因为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在秦孝公死后,旧贵族反攻倒算,干掉了商鞅。

但这只是原因之一!

商鞅被杀的背后还有帝王权术。

这咋还扯上帝王权术了呢?

因为商鞅在变法的过程中,虽然变法极为成功,但也为自己的死埋下了祸根。

这个祸根叫做王权,也就是后世所说的皇权,商鞅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动摇皇权的能力,是一个威胁。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商鞅的威望在后期甚至超越了秦国的国君。

以至于人们只知道有商君,不知有国君,这是改革带来的后遗症。

秦孝公为了变法图强,对商鞅绝对信任,凡是商鞅提出的改革措施,无不照准。

商鞅通过一系列的变法,让秦国变得无比强大,移风易俗,让中原各诸侯再不敢小视秦国。

既然是改革的功臣,也确实让秦国强大了,那随着改革的不断成功,商鞅在秦国的威望也是与日俱增。

还有一条,商鞅除了搞全面改革以外,还亲自统率那些因为变法而改革的新式军队,去和魏国作战。

经过几番交战,在商鞅的指挥下,秦军多次击败魏国,向来被秦国视为核心利益的河西之地,也被商鞅收复。

在商鞅的主导下,秦国的变法成功,还击败了强盛的魏国,使得秦国的地位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往,秦国向来被中原诸侯视为蛮夷,是被歧视的,如今已经能和中原各国有对等的地位。

连周天子都派人给秦孝公送礼,以示祝贺,中原各诸侯国也纷纷遣使来祝贺。

这都是拜商鞅所赐!

我们简单点说,商鞅在变法图强的过程中,建立了不世功勋,这是莫大的荣耀,也是祸根。

因为不世功勋带来的,还有无可匹敌的威望,这种威望在秦孝公死后,是绝对碾压秦国新君的。

一个诸侯国里,臣子的威望已经足以碾压国君,这意味着什么?

在国君眼里,商鞅就是一个威胁,以他的威望和权势,是不是可以架空国君,甚至振臂一呼,还能直接把国君赶下岗。

既然是威胁,就必须要除掉!

其次,商鞅变法的改革措施有互相矛盾的地方。

推行县制,是商鞅变法的一个重要内容,秦国因此将全国所有地盘分成各个县,由国君统一任命县令、县丞来治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但商鞅自己却被秦孝公封为“商君”,并把商於之地赐给商鞅作为封地。

商鞅有了自己的封地,相当于,周天子分封了一块地给秦国,然后秦国又把自己的地分封了一块给商鞅。

这和推行县制是相矛盾的,商鞅在自己的封地不仅有军事权,还有人事权。

如果秦国新君不管不顾,假以时日,秦国的土地上会不会分裂出一个诸侯国出来呢?

答案是很明显的,就算商鞅不会反叛,将来商鞅的后人也有搞独立的风险,利用封地独立成另一个诸侯。

而且商鞅的封地处于秦岭东部,位于秦、楚、魏三国交界地带,在军事上属于战略要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这种情况下,商鞅的威胁就更大了。

一个威望高到足以碾压国君的商鞅,秦国最大功臣,还有自己的封地,在封地上还可以拥有军队。

随便捡一条出来,都是致命的。

站在秦国新君嬴驷的角度,这就是威胁,而且是巨大的威胁!

只要有商鞅在,嬴驷必然是寝食难安,所以必须除掉。

这个时候,昔日商鞅变法涉及利益重新分配,牺牲了旧贵族的利益,旧贵族展开反攻倒算,正好是嬴驷借刀杀人的好时机。

借旧贵族的手,干掉商鞅这个潜在的威胁,回过头来再把旧贵族一并给收拾了。

这就是嬴驷的“帝王权术”(虽然那时候没有皇帝之说,但也是这么个意思)。

商鞅没有对不起秦人,但秦人却对不起他。

如果要说从中看到了什么?

我觉得,不管是人性也好,还是狡兔三窟,商鞅的结局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他的威望,掌握的权势,他的封地,每一样都是国君的威胁。

尽管他本人没有这个意思,但威胁就是威胁,没有情感可言,他是潜在的高风险,必须除掉。

也许用政治的残酷性来形容,更贴切一些吧。

如果商鞅想避免这种结局,是很难的,因为他的敌人不仅是嬴驷,还有旧贵族。

即使商鞅提前归隐山林之类的,对嬴驷是没了威胁,但这无异于自废武功,那些旧贵族也不会放过他。

想改变这个结果,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提前谋划,带着家人秘密前往到能保他安全的诸侯国。

虽然风险极大,但至少生存的希望还是有的。

商鞅之死,大家究竟看到了什么?是人性的荒凉还是政治的残酷?

关于商鞅之死,有一个细节最能说明问题。

商鞅在被秦惠文王清算旧帐之前,已经感到大势不妙,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跑路,作为战国时代的高级职业政客,可没后世文人儒客那么多的愚忠思想,君使臣以信,臣使君以忠,这两个条件是对等,换过来说,当君对臣不再信的时候,臣便不必再报以君以忠。

但商鞅想跑,却跑不了,他跑到秦国边境,想住店,店家却告诉他,根据秦国的新法令,店家如收容没有身份证的流民,是要被治以重罪的。

可以说,商鞅彻底地改造了秦国,将秦国成为七雄中最具活力最有动员力的国家机器,但最终也是他培育的这头巨兽,最终吞食了他。

最终商鞅哪儿都跑不了,六国也没有哪国愿意收留他,虽然六国国君每一个做梦都想得到商君这样的天纵奇才,能让国家强盛,但六国真正作主的是世族大夫,商鞅的变法,本质就是加强君权,削弱封建世族势力,直接激发小农势力。让官僚贵族取代血缘世族贵族,对世族来说是要命的事,在世族势力最弱的秦国尚且如此,更何况山东六国。

所以商鞅必死。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商鞅因助秦变法成功而立下巨功,有巨功必然有巨赏,后期商君也因功封邑十五,成为了商鞅变法中最需要革命的封建割据势力。反之过来,他虽然是变法的始作俑者,但到最,他反而为了变法的阻力和毒瘤。

秦惠文王动商鞅,是基于时局考虑,缓和国内政治矛盾的一步选择,并非出于私愤,更与人性无关,更彰显恐怕是政治的残酷性,在时代的洪荒中,无论看起来如何风光辉煌,但本质上,每个人都是一枚历史舞台上的一枚棋子,结局和棋局的第一步,便已注定。

(夜狼啸西风)

商鞅之死,大家究竟看到了什么?是人性的荒凉还是政治的残酷?

商鞅变法,行的是严刑峻法,恶政。种善得福,种恶得祸。商鞅最终是死于他自己制定的恶法。

乱世用重典,商鞅变法在当时政治上是积极的。然而作为个人,酷吏下场都很惨,史上这种例子很多,我就不赘述了。

商鞅之死,大家究竟看到了什么?是人性的荒凉还是政治的残酷?

商鞅变法是推进社会进步的,是企图用法制管理社会的试验。但,好多条款脱离实际,也不符合实际,缺乏群众基础,也没有得到上层的保护,再有,一个变法,必然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商鞅之死确实是政治的残酷使然。

商鞅之死,大家究竟看到了什么?是人性的荒凉还是政治的残酷?

这是政治的属性使然,正如道德经言;贵以身为天下,则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则可托天下!

商鞅之死,大家究竟看到了什么?是人性的荒凉还是政治的残酷?

秦朝很快灭亡了,但秦政留下来了。商鞅死了,商法(商君书)留下来了,成为人类的宝贵财富。这就是政治,这就是人性。天下是权势者的天下。政治就是利益的争夺,谎言盖不住真相。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