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曾经屠杀3000名宫女,这是为什么?
史书记载,朱棣以凌迟之刑活剐了2800名宫女,并且在行刑的时候亲自操刀,还兴致勃勃地观看全过程。
这些宫女到底干了什么,竟能惹得朱棣用凌迟这种残忍的刑罚活剐了她们?
这一切,都源于朱棣的一个朝鲜妃子的死!朱棣登基后,朝鲜向明朝进贡时,进献了一批朝鲜美女,这些女子花容月貌,个个绝色之姿。
于是,朱棣就把她们全都收了,纳入后宫,变成了皇帝的小老婆。
这批人里面,有个美女权氏,肤白貌美,还懂吹箫这种高雅才艺,深受朱棣喜欢,对她的宠爱仅次于最受宠的张贵妃。
因此,权氏的后宫升职速度也很快,不久便升为权贤妃。
可她运气实在不大好,1410年,她随朱棣从北京返回南京的途中,不幸病逝于临城,朱棣十分悲痛。
就在这时,他收到一条极为震惊的消息!
有宫人贾吕氏向朱棣举报,权妃并不是病死的,而是被人毒死的,害她的人就是朱棣的小老婆吕氏。
吕氏,也是朝鲜进献的美女,当时被封为婕妤,按照制度,婕妤的等级要比贵妃低。
而吕氏为了争宠,在茶水中下毒,干掉了权妃。
朱棣听完,十分愤怒,当场下令抓了吕婕妤以及与之相关的亲戚、宫女、太监等数百人,尽皆处死。
贾吕氏因这次举报受到朱棣赏识,对她十分宠信。
因此,她变得日益骄纵起来,目空一切,作威作福的事儿没少干。
最重要的是,她竟然和宫里的太监搞起了地下情,明朝时管这叫“对食”,这是违反皇宫规定的。
一旦被发现,他们将面临比较重的惩处。
不巧的是,这事儿被朱棣发现了,可朱棣实在太宠信此人,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压根没打算追究。
但令人意外的事情又发生了!这个贾吕氏和她的太监情人,畏罪自尽了,这事儿十分不正常。
因为朱棣十分宠信这个贾吕氏,就算追究起来,也不会重罚,基本就是小惩大诫一下。
更何况,朱棣压根也没想着要追究,这俩怎么就自尽了呢?
这怎么看都不正常,其中必有蹊跷,于是下令彻查。
不查还好,一查吓一跳,这一查,直接牵扯出了一起重大案件。
在锦衣卫调查后,他们向朱棣汇报这样的结果:
经污点证人指证,当年权妃是正常死亡,不是被毒杀的!
而那个所谓毒杀权妃的吕婕妤是被人陷害,由于当时这个贾吕氏和吕婕妤同姓,因此想结交一下,好在宫中有个照应。
谁知吕婕妤不仅拒绝了她,还没给她好脸色看,于是激怒了贾吕氏。
在仇恨的刺激下,贾吕氏见到权妃病逝,便借机编造谎言,诬陷说吕婕妤毒死了权妃。
龙椅上坐着的朱棣听得目瞪口呆!
得知真相的朱棣十分震怒,简直肺都要气炸了,一个小小的宫人,竟敢陷害皇妃,这是吃了豹子胆了。
最关键的是,朱棣回过头一想,这贾吕氏是把自己当枪使了啊,借皇帝的刀,除掉了看不爽的人,而且还是皇妃。
真是越想越气,越想越愤怒!
这事儿算是意外收获,但他俩为什么自尽?这事儿还得查。
于是在锦衣卫的严刑拷打之下,不知是哪个扛不住了,干脆说贾吕氏意图谋反,要刺杀朱棣,因事情败露,所以自尽。
震怒之中的朱棣,听到这样的消息,怒上加怒,于是下令严查,把同党都给找出来!
就这样,在各种各样的严刑逼供下,此案牵扯出2800人,全部被朱棣下令凌迟处死。
而且,在行刑的时候,每一个受刑的,朱棣都亲自去操刀,并兴致勃勃地观看整个行刑过程。
这就是整个事件的全过程,被记载于朝鲜史书《李朝实录》中:
先是,贾人子吕氏入皇帝宫中,与本国吕氏以同姓,欲结好,吕氏不从,贾吕蓄憾。及权妃卒,诬告吕氏点毒药于茶进之,帝怒。诛吕氏及宫人、宦官数百余人。后贾吕与宫人鱼氏私宦者,帝颇觉,然宠二人不发,二人自惧缢死。帝怒,事起贾吕,鞫贾吕侍婢,皆诬服云“欲行弑逆。”凡连坐者二千八百人,皆亲临剐之。或有面诟帝曰:“自家阳衰,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李朝实录·世宗二十六卷》
朱棣在历史上素有残暴不仁的名声,很多人看完此事,便更加坚定了朱棣是个残忍的暴君印象。
但仔细一想,这事儿其实是假的!因为关于此事的记载本身很多说法自相矛盾,而且记载这事儿的《李朝实录》本身不靠谱,具体分析如下:
其一,凌迟那么多人,需要时间,朱棣实际没时间干这事。
《李朝实录》中记载此事发生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但这一年前后,朱棣很忙,没时间干这事。
不就是行刑处死宫女嘛,怎么没时间呢?
凌迟,是古代的一种极端残酷的刑罚,行刑的过程,要一刀一刀地往犯人身上割,但绝不能让犯人咽气。
一定要割三天,割上数千刀,才能杀掉犯人。
东厂的刘谨就是被凌迟处死的,他被整整割了三天,一共被割3357刀,才毙命。
2800人,每个人要被割三天,这得割到猴年马月?
而且这种高技术刑罚,懂这个的刽子手极少,很明显,没个一年半载是完不成的。
而朱棣在这一年前后,先是把明朝首都搬迁到北京,又在新都城举行大典,总之迁都不比搬家,要干的活儿很多。
而且,刚刚迁都完成,朱棣就在第二年三月亲征鞑靼,也就是说他必须在1421年底就要开始部署军事。
朱棣这么忙,他有这闲工夫去挨个凌迟2800宫女?他闲得没事干了?
其二,此事乃一家之言,属于孤证,而孤证难立。
凌迟2800个宫女,还有后宫吕婕妤等数百人,这在明朝属于大案要案,可《明史》中没有任何记载。
除此之外,其他关于明朝的各类史书也不见有任何记载。
这么大规模的案子,涉及这么多人,消息是封锁不住的,必定会传出,为什么史书视而不见,完全没有记载?
那些对朱棣不满的古代历史学者还不大书特书?
而唯一记载此事的是《李朝实录》,而且还是从一个被明朝遣返朝鲜的宫女口中听来的,这只是听了宫女的传言,就记载上去了。
所以,这是一家之言,并没有其他史书可以佐证其说法,因此孤证不立。
其三,《李朝实录》这本史书不靠谱,也不可信。
这本史书根本没有中原史书那种秉直记述历史的史观,对历史毫无严谨之风,其记载多歪曲历史,空穴来风。
比如,《李朝实录》对康熙年间作如下记载:
肃宗二年(1676年),清皇不恤国事,淫嬉日甚。
肃宗五年(1679年),皇帝游戏无度,不听政事,至于掠人妻妾。其亡徵败兆,不一而足矣。
肃宗十年(1684年),清主破吴三桂,取美女三百,贮之离宫,日事荒淫。
——《李朝实录》
说康熙不理朝政,不管国事,天天荒淫无度,每天只对美女感兴趣,甚至掳掠人妻,日事荒淫。
而且记载的是1676-1684年发生的,你敢信吗?
1676年,三藩之乱双方交战打得正酣,康熙先后打垮了耿精忠和王辅臣,迫使其投降。
1681年,清军攻破昆明,吴三桂玩儿完了,三藩之乱也就此平定。
1683年,康熙部署收复台湾,派施琅率兵攻取台湾,完成统一。
这几年发生的这些事件,康熙有时间和精力整日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如果真是那样,那早就被吴三桂干掉了。
这种记载,跟网文写小说一样,根本没有任何严谨之风,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所以,《李朝实录》根本不可信,上面的记载,就当小说看看吧。
其四,朱棣本人对刑法处死犯人这事儿十分严谨。
朱棣在对待死刑这事儿上,十分谨慎,他恢复隋唐以来的死刑五复奏制度,并顺利实施。
啥意思呢,就是判了死刑的犯人,一定要上报皇帝勾决,凡各地方的死刑判决作出后,必须五次奏报皇帝批准,待批准下达三日后方可执行。
一个对死刑如此谨慎的人,怎么可能堂而皇之地处决2800人?而且那么多文武百官,皇宫里那么多人,将来史书会怎么记载自己,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综合这些,朱棣杀2800名宫女这事儿,纯属捏造。
明成祖朱棣曾经屠杀3000名宫女,这是为什么?
永乐末年,朱棣大肆屠杀宫女和宦官。在这次惨案中,被屠杀的宫女有2800多名,这是明朝后宫中最大的一次惨案。
朱棣在历史上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是他固执、刚愎自用、猜忌多疑、性情残暴。他为什么会对手无寸铁的宫女下手呢?
朱棣是怎么起家的,大家都不陌生。不管他是出于自卫,还是为了自己权利,他从侄子朱允炆夺取江山这是事实。一个从马背上夺取江山的统治者身上是有很多的秘密的。
从登基开始,朱棣就忙着南征北战,证明自己,巩固权利。22年的时光,他有15年是在外征战,他甚至在当皇帝后就没有时间和精力造娃了。
这个看似为政务忙碌的男人,对自己身边的女人却非常重感情。他的大开杀戒都是跟自己的女人有关系。
永乐初年,在朱棣的治理下原本衰落的大明王朝又重新焕发活力,国力也是蒸蒸日上。很多人曾经大胆推测:如果朱棣没有造反,朱允炆一直当皇帝,大明王朝估计就是二世亡。且不说朱允炆是不是真的那么菜,毕竟朱元璋可是留下家底给孙子的。可见,大家对朱棣的治国能力给了极高的肯定。
看见天下一片大好形势,朱棣就像历代国家处于和平中的君王一样,有了一种优越感,自我感觉良好。他也跟其他皇帝一样在各地选美,扩充自己的后宫。后宫的美女也越来越多。
1407年,即永乐五年,皇后徐氏病逝。徐氏和朱棣算是一对革命夫妻,她曾经亲自督城作战。可以说,朱棣的成功离不开徐氏的帮助和守护。徐氏去世后,朱棣一时也没有想着立皇后。
可能他确实对徐皇后用情至深,认为皇后的位置只属于她一个人。也有可能,当时后宫三千佳丽,朱棣不知道该怎么选择。
王贵妃和贤妃权氏是朱棣最宠爱的妃子。权氏是一位朝鲜美女,在永乐六年,年仅17岁的权氏被朝鲜进贡以充掖庭。权氏长得天姿国色,聪明过人,能歌善舞,特别擅长吹玉箫。当时朱棣已经年近50了,看到这种小年轻自然满心欢喜。永乐七年,权氏被封为贤妃,权贤妃一下子就成为了朱棣的专宠。
沉浸在温柔乡不久的朱棣又一次要率军出征。可是他又很舍不得权贤妃,当时的朱棣估计是被爱情冲昏头脑,感觉自己又回到年轻的时候。一个心就在权贤妃身上,恨不得跟她形影不离。就这样,朱棣做出一个别人难以理解的举动,让权贤妃随军出征,而他这个决定直接让权贤妃死在大军归来的时候。
想想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子,跟着大部队行军,可能是水土不服,或是身子本身就弱,又加上当时医疗条件不好,如果伤风感冒也得不到妥善的处理。权贤妃死在大军归来的路上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朱棣伤心欲绝,权贤妃这个异国美女给他带来久违的快乐,让他在打仗的时候更加勇猛。谁知道相守不到两年,美人就离自己而去!
当时的朱棣身上就像长了刺,谁磕到他的伤疤,谁就自讨苦吃。
这个时候,宫中有一名姓吕的朝鲜宫人和姓吕的宦官相好。历朝历代中都有宫女和官宦结成假夫妻的现象,也叫“对食”,也称某宫女为某宦官的“菜户”。宫中的宫女太多,真男人又只有皇帝一个,就算皇帝有三头六臂,也不能做到雨露均沾,大部分的宫女都是不能被宠幸的。
宦官虽然不能行夫妻之实,但是毕竟也算是男性。宫女与宦官结为夫妻,其实就是为了生活上有个照应,吃饭的时候有个人陪,纯粹就是为了心理安慰,觉得有个依靠。在明朝后期对于这样的事情,一般皇帝都不会管的,都是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但是明成祖时,宫中这种事情还是比较少见的。
吕氏有个老乡,史载中称“贾吕”。贾吕比吕氏晚入宫,她一入宫就想跟吕氏做好朋友。但是吕氏觉得贾吕不是什么好人,拒绝和她做朋友。贾吕就对吕氏怀恨在心。在权贤妃随军出征的时候,吕氏一直跟随身边侍候。所以在权贤妃去世后,贾吕就诬告权贤妃是被吕氏在茶里下毒药害死的。
朱棣痛失宠妃,没有地方可以发泄。听了贾吕的话,根本没有细查,便诛杀了吕氏及与之有关的数百名宫女和官宦。
这是朱棣第一次屠杀宫女,数量大概有一百多名。离三千多名还有些距离,因为他又进行了第二次屠杀。
1420年,王贵妃去世。这可是朱棣准备立为皇后的宠妃!王贵妃永乐初年就入宫,一直都协助徐皇后管理后宫事务。朱棣对她很是看重,特别是在朱棣步入晚年,不仅疾病缠身,还脾气暴躁,宫人都惧怕被责骂。王贵妃则一直在旁边耐心委婉调护。
王贵妃的去世对朱棣打击非常大,他又一次经历丧失宠妃的伤痛。就在这个时候,贾吕、宫人鱼氏居然和小宦官又好上。朱棣雷霆大怒。苍天饶过谁!贾吕还是那个贾吕,只是这次她和鱼氏直接下破胆了。朱棣的残忍她是见识过的,于是贾吕和鱼氏选择上吊自杀。
本来这件事可以到此为止了,朱棣既然不喜欢宫人和官宦结好,完全可以利用皇权明文规定,杜绝这种事情发生。但是朱棣没有这样做,反而一直深陷在这件事中愤怒难平。他以此为借口,开始亲自审问贾吕的侍婢。
这一审居然审出来有一班宫女想要谋杀皇帝的口供。朱棣的愤怒到了极点,他想不到自己养虎为患。他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皇帝,本以为该杀的都杀了,天下太平,高枕无忧。没有想到居然有一班小宫女秘密布局在自己身边,随时都想要谋反,谋杀自己。
朱棣开始亲自对这些宫女动用酷刑。这次受株连而被诛杀的宫女接近2800名。两次屠杀事件,被诛杀的宫女和官宦高达3000多人。这两次的导火线都是朱棣痛失宠妃之时。
为什么朱棣会对手无寸铁的宫女进行屠杀?
第一,性格使然,朱棣本人残忍好杀。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二十五日,朱棣诛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灭其族。其中方孝孺受牵连而死者共873人,充军等罪者千余人,因黄子澄受牵连的有345人。所以在碰到不痛快的时候,朱棣想到的就是靠武力解决,靠武力制服对方,只有让对方死去才算胜利。
第二,晚年朱棣疾病缠身。他变得容易狂怒,发作的时候难以控制,狂暴异常。在一些历史资料上都有记载,朱棣晚年生病易怒,但是到底生的是什么病,历史上并没有找到相关的记载。
第三,生性多疑。朱棣无论在位的时候取得多少成绩,但是后人永远都在讨论他的权利来得并不光彩。他自己从侄子手里夺权权利,他同样怀疑身边的人会从他身边夺走。于是,他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想错过一个。
第四,对权利的留恋。这次屠杀事件,看似导火线都是宠妃的去世。但是他觉得在自己伤心至极,宫人居然和官宦好上,这就是在他的伤口撒盐巴,就是在挑战皇威。如果这班宫女真要谋反,就是威胁到他的统治了。他还想把权利牢牢抓住,绝对不可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朱棣确实是一个出色的皇帝,但是他的残暴同样举世闻名。在他死后,还让30多名宫女生殉。宫女们吃完饭以后,被带上殿堂,哭声震殿阁。殿堂内置有小木床,使宫女立在床上,梁上结有绳套,把她们的头放在圈套中,然后撤掉小床,使她们吊死。这个皇帝或许就是踩在鲜血上成就他的霸业。
明成祖朱棣曾经屠杀3000名宫女,这是为什么?
朱棣杀三千宫女案,仅记载在《李朝实录》,史学讲孤证不举,故此说并不准确,更何况此案不合逻辑。
首先明朝选宫女数据都有记载,一般情况下,一年也就300人左右,而且选宫女也是有相关选拔制度,要进行一定考核和考察,并不是任何女子都可以作宫女。明朝宫女准确人数不得而知,但是依据康熙大帝的说法,明朝宫女9000人左右,太监100000人左右。康熙作为皇帝,更了解皇宫内部制度,接触的古籍更多,所以这个数字即使有夸张成分,可信度也非常高。
我们将以上数字仔细列出,每年招收300人,总人数9000人,也就是说宫女服役期为30年左右。这个公式就轻易破解了朱棣杀三千宫女案,因为1、如果朱棣一次性杀三千宫女,就等于皇宫缺少大量宫女,那么就会出现某些年份大量招宫女的记录,但史书并未记载;2、如果朱棣一次性杀三千宫女,势必天下皆知,那还有多少人会愿意当宫女?皇宫又如何招到一批批合格的宫女?
综上,朱棣杀三千宫女案,就是谣言,根本不符合逻辑,更没有史书佐证。
明成祖朱棣曾经屠杀3000名宫女,这是为什么?
这只是朝鲜的一本书上记载的,三千人凌迟要多少时间,皇帝每天多繁忙还一个个的去看
一看就是假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