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要杀单雄信,秦叔宝、程咬金为何不替其求情?
李世民要杀单雄信,李世勣劝说无果后,当场拔刀,对着自己大腿就砍去,割了一块肉喂单雄信吃下。
割肉的事儿后边说,这单雄信都要被砍头了,为啥只有李世勣跑来求情?秦叔宝、程咬金为何沉默?
事实上,瓦岗寨里面,最早的三人团就是翟让、单雄信、李世勣,他们才是瓦岗的原始股东,创始人。
最开始,翟让聚众瓦岗,实力较弱,单雄信和李世勣一起投奔瓦岗后,在李世勣的指导下,瓦岗寨攻城略地,实力大增。
单雄信和李世勣是在投奔瓦岗之前,两人就认识,而且关系十分要好!
瓦岗寨发展壮大后,他俩一个被封为左武候大将军,另一个为右武候大将军。
初,李世勣与单雄信友善,誓同生死。——《资治通鉴》
所以,两人是生死弟兄,李世勣出面求情是必须的。
秦叔宝、程咬金为什么沉默了?这俩人其实是后面瓦岗在壮大的过程中,才来投效的,秦叔宝原本是隋朝军队来护儿手下,后来跟着张须陀讨伐瓦岗军失败后,又跟着裴仁基干。
后来裴仁基被李密给招抚了,这时候秦叔宝是跟着裴仁基一起投降了瓦岗。
这时候单雄信属于瓦岗旧部,李密干掉翟让后,作为翟让的旧部,单雄信和李世勣统领了翟让的部队。
而秦叔宝以及程咬金是一起统领了李密的嫡系精锐8000人马,两边来往应该不算密切。
既然说到程咬金,就简单说一下吧,隋末大乱,盗贼四起,程咬金在当地聚集了数百人的队伍,保卫乡里,后来才归附了瓦岗李密的。
秦叔宝和程咬金应该说是李密亲自招抚的大将,并且都得到重要,被派去统率李密的嫡系精锐。
一边是翟让旧部,一边是李密嫡系,两边真要说能产生什么深厚友谊,这概率相当小,最多算普通同事关系!
所以,单雄信被杀时,他俩没有去求情,也是正常的。
单雄信为什么不跟着李世勣一起投效李唐呢?这事儿就得从著名的邙山大战说起了。
李密在跟宇文化及的骁果军精锐大战之后,虽然赢了,但元气大伤,这时候,执意去跟王世充硬碰硬,结果导致邙山大败。
在跟王世充的这场大战时,根据李密的部署,王伯当镇守大本营金墉城,李世勣镇守黎阳,而单雄信则率本部兵马和李密一起参加与王世充的大战。
结果,李密在邙山大战中大败后,接着一败再败,最后投降李唐,而单雄信被王世充包围,只得投降王世充。
密偃师失利,遂降于王世充,署为大将军。——《旧唐书.李密传》
李密投降李唐后,瓦岗寨的地盘其实还有很大一片,只不过都被李世勣接管了。
听到李密投效李唐的消息后,李世勣将瓦岗所有的地盘、账册、人口,以李密的名义交给了李唐。
他本来可以自己割据一方的,或者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将这些作为资本加盟李唐的,但他没有这么做,而是以李密的名义,传达的意思只有一个——李世勣是个忠义的人!
李渊很感动,当场给李世勣封了官儿,还特意赐姓“李”,纳入皇族。
从此以后,单雄信和李世勣走上了各为其主的敌对道路。
李密旧将徐世勣以黎阳之众及河南十郡降,授黎州总管,封曹国公,赐姓李氏。——《旧唐书》
王世充终究不是李世民的对手,李世民攻灭窦建德后,王世充投降。
当李世民要杀单雄信时,兴许秦叔宝、程咬金有来求情,但估计都被挡在门外,连面都见不到。
但有一个人,李世民不得不见!
他就是李世勣,李世民击破宋金刚、攻灭窦建德、打垮王世充,此人功莫大焉。
但无论李世勣如何恳求,李世民就是不肯松口。
看着哭丧着脸出来的李世勣,单雄信笑了:别求了,这事儿基本上是办不成的!
只听李世勣说道:
兄弟!我愿意和你一同赴死!
李世勣说完拔出腰间佩刀,接着又说:
但是,我此身已交给国家,难以两全,何况要是我死了,谁来照顾你的妻子和孩子呢?
单雄信当场懵逼,是啊,那你拔刀干啥?
此刻出现如下画面:李世勣一刀砍向自己的大腿,当场割下一块肉血淋淋的肉下来,紧接着把肉送到单雄信面前,说道:
就让我身上这块肉和兄长一起入土,也算不辜负我们兄弟昔日同生共死的誓言!
单雄信看着李世勣那流血不止的大腿,含着泪吞下了那块肉,然后闭目,慷慨赴死!
及洛阳平,世勣言雄信骁健绝伦,请尽输己之官爵以赎之,世民不许。世勣固请不能得,涕泣而退。雄信曰:「我固知汝不办事!」世勣曰:「吾不惜余生,与兄俱死;但既以此身许国,事无两遂。且吾死之后,谁复视兄之妻子乎?」乃割股肉以啖雄信,曰:「使此肉随兄为土,庶几犹不负昔誓也!——《资治通鉴》
事情到这一步就算是结束了,其实李世民杀单雄信这事儿真有点匪夷所思。
据史书记载,单雄信跟李世民并没有私人仇恨,就是投奔王世充后,多次在战场上追着李世民跑,并扬言要砍死李世民。
然后就是在李世民攻灭王世充的战役中,单雄信作为王世充的大将,给唐军造成了一些阻碍。
但这也是各为其主,两军交战,你死我活,很正常的事情,按理说,李世民肚量不至于这样吧?
历史上,单雄信并不是什么七省绿林首领,李渊也没杀过单雄信他哥,两家没有冤仇,李世民却对他非杀不可,实在是匪夷所思!
李世民要杀单雄信,秦叔宝、程咬金为何不替其求情?
不是说做过同事关系就要好的,他们其实分属不同派系。另外,单雄信在当时名声很差,估计秦琼、程咬金也不齿他的为人。最后,劝了也白劝,李世民必杀单雄信。
必须说明,和隋唐系列小说中那个被李渊射死哥哥 才恨唐军,并且对兄弟有情有义的单二哥不同,历史上的单雄信完全是另一回事。因此,什么贾家楼结义之类的就不用讨论了。
首先,单雄信和秦琼、程咬金并不是一路人。虽然三人都是瓦岗军将领,并且后来都归顺了王世充,但是,地位、派系都不一样。瓦岗军是翟让建立起来的反隋武装力量,而王伯当、单雄信、徐世勣是最早投奔瓦岗寨的主要将领。所以,这三个人是翟让最初的嫡系。但是后来,王伯当引荐了当初作为杨玄感反叛隋炀帝的主要智囊李密加入,情况就发生了变化。翟让胸无大志,而李密军事实力超强,带领瓦岗军攻城掠地,成为一时反隋部队领袖。攻下洛仓后,翟让主动退让,于是,李密成为新的瓦岗军首领,自立为魏公,授予翟让司徒官职,称东郡公。
也就是在那之后,隋将裴仁基投降了瓦岗军,秦琼就是裴仁基麾下将领,也随之进入瓦岗军。程咬金投奔瓦岗军时日不详,但是有一点肯定的,后来李密挑选了八千精锐作为自己的亲信内军,归四骠骑统领,秦琼、程咬金都名列其中。所以,秦、程二人是李密的亲信。而单雄信不一样,他是瓦岗军元老,翟让的嫡系,而且被封为左武候大将军(徐世勣为右武候大将军),地位远高于秦琼、程咬金。
第二点,单雄信为人不怎么样。刚刚说了,单雄信是翟让的亲信。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李密因为担心瓦岗军内部有人仍然不服从自己,于是设宴杀害翟让,翟让当天带了单雄信、徐世勣一同赴宴。结果,翟让一被杀,徐世勣被砍伤,而单雄信怎么表现的?直接跪地投降。这一切,秦琼、程咬金都看在眼里,估计是相当不齿。当时,房彦藻劝李密,单雄信“轻于去就”,以后必然为祸,不可留。但李密爱惜他是个将才,留下来了,之后果然闯祸。
后来李密与王世充交战,李密在此战中被打败逃走,王世充围偃师,单雄信不仅战斗中不听李密号令,更是在王世充将到之时又一次投降改换门庭,主动归顺。秦琼、程咬金等则是被俘后投降。李密、王伯当归顺李唐,不久徐世勣也降唐,赐姓李。单雄信被封大将军,从此成为王世充心腹。而秦琼、程咬金等数十个将领不齿王世充烧杀抢掠、弑君篡权,与王世充与唐军对峙之时离阵,下马拜别王世充,不带大队兵马兵卒投奔李唐,并非阵前倒戈,显得比单雄信光明正大。因此,秦程二人有理由也有资格鄙视单雄信的为人。
第三就是劝了也没用,因为单雄信曾经几乎要杀了李世民。在李世民与王世充中原大战时,有一次李世民率小队人马勘察,王世充的大部人马突然杀出,单雄信更是一马当先提枪直刺李世民,幸亏尉迟恭突然赶到击伤单雄信,并几次回马冲杀,才救回李世民。这到眼前的一枪肯定让李世民心有余悸。再加上单雄信“轻于去就”的差名声,李世民断然没有理由饶他一命,所以劝了也白劝。
因此三点,最后李世民杀单雄信时,只有最早跟他一起投奔瓦岗的同乡,也是素以忠义著称的李世勣(也就是原来的徐世勣)向李世民求了情,全当年之义。
李世民要杀单雄信,秦叔宝、程咬金为何不替其求情?
单雄信出生于隋唐时期,公元616年翟让发动农民叛乱,他便和李世勣等人一起投靠。在翟让去世后,李密便继承他的位置,李密封他为大将军,可他最后却决定归顺王世充。
他这个人武功非常厉害,曾在《旧唐书》就有提到过他,可以在马上面使用刀枪,所以就被人们称为飞将。 但因为他在之后曾两次败给王世充,所以不得已就被迫投降,多次和唐朝军队作战,而且他甚至两次要差点取掉李世民的性命。
王世充败给李世民之后,李世民便下令要将他的部下全部杀掉,但是徐世勣因为之前和单雄信关系很好,所以他便向李世民求情,希望可以饶他一命,李世民当然不会答应,这么好的机会他怎么可能放掉敌人呢?
但单雄信安慰他说没关系,我知道自己一定会死,徐世勣便向他保证以后一定好好照顾他的家人,并且把自己腿上一块肉割下来给单雄信吃,单雄信吃完之后便大义凛然的上路了。
那么他为什么宁可死也不愿意投降给李世民呢?
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只是李世民不同意他投降罢了。 当年单雄信威望很高,都是当时翟让手下的元老级人物,谁知后来李密因为嫉妒翟让,便暗中杀害了翟让,这让军队内部出现很大裂痕。
后来在和王世充交战中大败,而他手下的单雄信则投降王世充,像程咬金,秦叔宝等人也都纷纷投降,而另外一只力量很大的队伍(徐茂公)则投降给李唐,谁知后来李唐的力量越来越大,单雄信却一直不肯屈服。
后来窦建德在救援王世充时,将李世民的部队重重包围,而唐朝的大将军也在此战争中去世。李世民感到十分没有面子,从此便对王世充等人十分痛恨,这也就是为何唐朝大将徐茂公为单雄信请求李世民却没有答应的原因。
那么程咬金等人之前和单雄信一起投靠王世充,为何在李世民要杀他时,却没有为他请求呢?
当时在抵抗王世充时,程咬金奉李密之命抵抗王世充,谁知在战争中大败,无奈他只好投靠王世充。
虽然王世充对他们很好,可是程咬金一直看不惯王世充狡诈的做法,于是他便和秦叔宝商量着怎么逃走,之前李世民就早已听说过他们的名声,再加上程咬金他们主动带着兵投靠他,他更是激动不已,立马收下了他们。
但在公元624年李渊发现李世民的计谋,强行要程咬金离开李世民,可即使在玄武门之变中,他也是一路陪伴着李世民,他的功劳非常的大,因此又被李世民提拔了官职。
那为何程咬金和单雄信之前都是归属于同一人,可是在单雄信被杀却不替他求情?
主要是因为单雄信他是主动投靠于王世充,而程咬金是被抓去当了俘虏,被逼之下为了保命,这才答应为王世充卖力,所以程咬金对他内心非常的痛恨,就因为他临时叛变,这才导致自己被当成俘虏。
相反,他们之间不但没有情义,反而有着深仇大恨,程咬金一路的人非常瞧不起他,反而在结拜时还把他给打了一顿,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替他求情。
再加上当时他曾两次差点要了李世民的性命,他直接提着刀枪就要刺杀李世民,幸亏尉迟恭及时赶到,这才活了下来。
李世民对他肯定是心有余悸,当然没有必要去替他求情。所以单雄信本人在历史上是一个悲剧人物,死前也只有一人替他求情。
李世民要杀单雄信,秦叔宝、程咬金为何不替其求情?
历史上的程咬金和秦叔宝,都和单雄信没多大交情,只是一起在瓦岗军共事过的同事。单雄信被杀时,唐军中求情的只有好哥们李世勣,其它瓦岗军出身之人包括秦叔宝、程咬金并没有求情。
历史上的单雄信,是瓦岗军的创业元老。隋朝大业七年(611年),翟让率众起兵,创立了瓦岗军。翟让是东郡韦城(今河南滑县)人,翟让起兵之后,单雄信、徐世勣加入瓦岗军,成为瓦岗军早期的重要元老人物。单雄信是曹州济阴人(今山东菏泽市曹县),徐世勣是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单雄信、徐世勣虽然按今天行政区划算山东人,翟让算河南人,但单雄信、徐世勣的家乡都和翟让家乡很近,在当时风俗相近,行政上曾经也划在同一个郡,可以算翟让的老乡。相反秦叔宝是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程咬金是济州东阿(今山东东平)人,虽然按今天行政区划和单雄信一样属于山东人,但在当时距离比较遥远,风俗也差距较大,不会被视为同乡。
评书中的单雄信是山西人,可能是历史上某一个山西的评书作者将单雄信弄成自己家乡的,然后在评书中一直流传下来。
徐世勣即评书中的徐茂公。单雄信勇猛无敌号称飞将,徐世勣有勇有谋,两人在早期瓦岗军中,都是排名前列的重要领导人,地位很高,代表着翟让一系的传统瓦岗军。
(单雄信)
单雄信是翟让系统的首领之一,程咬金和秦叔宝都是李密加入瓦岗军后才加入瓦岗军的人,派系上当然也更亲近李密。在作为瓦岗军同事期间不会有啥亲密交情。大业十二年(616),隋朝贵族李密在参加杨玄感兵变失败后加入了瓦岗军。李密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弼的后人,和李渊一样是隋朝的顶级贵族。李密本人也少年成名,有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
李密加入瓦岗军后,瓦岗军迎来了大发展时期,李密的人脉和影响力以及个人能力都远远超越翟让。瓦岗军在李密加入后,有一支不知名的农民军很快发展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农民军,成为推翻隋朝的主力。
秦叔宝原本是一名隋朝军官,在加入瓦岗军之前是瓦岗军的死对头。秦叔宝很早就加入了隋朝军队,曾经在隋朝名将来护儿手下参加了远征高句丽。隋末农民起义爆发后,秦叔宝调任到隋朝名将张须陀属下,成为张须陀下属的得力干将。张须陀多次大败包括瓦岗军在内的各路农民军,单雄信和徐世勣想必多次在战场上被秦叔宝追杀,可能也有差点被秦叔宝在战场上杀掉的经历。
李密加入瓦岗军后,带领瓦岗军在大海寺之战中一战击杀张须陀。张须陀被杀后,秦叔宝、罗士信等残部归属于隋将裴仁基属下。裴仁基与瓦岗军作战也多次失败,加上与监军的矛盾,最终降于李密,加入瓦岗军。秦叔宝这时才跟随裴仁基加入瓦岗军。
程咬金则是地方大族出身,隋末天下大乱后组织了一只几百人的乡兵自保,是典型的土豪地主武装首领。李密加入瓦岗军后,瓦岗军大发展,不再是四处流窜的流寇,程咬金这种地主武装无力抵抗,只有加入瓦岗军。
秦叔宝和程咬金加入瓦岗军后,受到李密的重用。李密精选了一只八千人的内军,程咬金和秦叔宝都成为统领内军的四名首领之一。程咬金和秦叔宝,都是比较典型的李密系人物。
瓦岗军大发展后,老的翟让系与新进的李密系矛盾重重,最终爆发了李密杀翟让事件。单雄信是翟让系大佬,由于资历原因瓦岗军中名义地位也远高于程咬金秦叔宝,和程咬金秦叔宝也不是同乡,双方之间没有任何可能有亲密关系。
瓦岗军失败后,单雄信和秦叔宝程咬金选择不同。李密杀翟让之时,单雄信差点被杀,向李密叩头求饶后才得以免死。单雄信虽然在翟让死后投靠了李密,也心存怨恨。李密在与王世充作战失败后,其实实力犹存,重整兵马再与王世充决战还有资本。但单雄信等人在李密失败后火速投降了王世充,李密疑惧之下,主动放弃,入关降唐,瓦岗军瓦解。
瓦岗军失败后,秦叔宝程咬金等人也降于王世充,不久后,秦叔宝程咬金离开王世充投降唐朝,成为秦王李世民下属的亲信干将。单雄信降于王世充后,则一直忠于王世充。李世民率领唐军讨伐王世充时,单雄信多次参与对唐军的作战,两次差点冲到李世民跟前威胁到李世民的生命安全。
李世民洛阳虎牢之战中一战消灭王世充窦建德之后,在洛阳处斩了十几名王世充政权的骨干人物,单雄信是其中之一。单雄信被杀时,在唐军中地位很高的徐世勣向李世民求情,愿意放弃自己官爵换取单雄信不死,李世民没有统一。徐世勣割自己的大腿肉煮给单雄信吃,以示生死与共。单雄信死后,徐世勣也承担了扶养单雄信家人的任务。
秦叔宝程咬金等唐军中瓦岗军出身之人,和单雄信没多大交情,则没有参与徐世勣的求情。
李世民要杀单雄信,秦叔宝、程咬金为何不替其求情?
了解隋唐历史的人,对于单雄信肯定都不陌生,他是瓦岗寨的一位名将,与徐世勣是好友。可是在李密与王世充交战中,李密遭到大败,两位好友选择了两条不同的路,徐世勣选择了投靠李世民,单雄信则选择了投降王世充,从此两人的命运轨迹就截然相反。
王世充被李世民打败以后,王世充率全军投降,单雄信作为其中的大将也被俘。徐世勣知道单雄信被俘以后,就向李世民求情放过单雄信,但李世民没有听取徐世勣的意见,最终单雄信还是被杀。当时瓦岗寨的旧属中,除了徐世勣外,还有秦叔宝、程咬金等人,他们在李世民中有较高的地位,要是他们也替单雄信求情,单雄信说不定就能逃过一死,可是他们并没有这样做。秦琼没有救单雄信,据史书上说是秦琼去押粮了,当时不在朝中,没有听闻有关单雄信的消息,当然这也可能是个借口,秦琼不一定想救单雄信。而程咬金与单雄信没有多大关联,自然也没有出面求情。不过单雄信的死是必然的,因为这涉及到了政治原因。当时朝中瓦岗寨旧军的势力很大,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李世民要是收归单雄信,又让瓦岗军的势力增添一分,再者单雄信曾经追杀过李世民,唐朝也就没有放过他了。
单雄信的命运,早在他决定投降王世充的那一刻就决定了,他的命运轨迹与好友徐世勣截然相反了。
李世民要杀单雄信,秦叔宝、程咬金为何不替其求情?
这是《隋唐演义》、《兴唐传》最大的魅力所在。
在《水浒传》里,好汉们上了梁山就是亲戚了。不管此前宋江害死了秦明一家、杀了扈三娘一家;还是郁保四间接害死晁盖……
不管怎么样,我们是默认好汉上梁山之后是一条心的。
但《兴唐传》真的不是。虽然秦叔宝、程咬金、单雄信等一群人在瓦岗寨磕头拜把子,但彼此之间的利益点是不一样的。
比如在程咬金看来:秦叔宝对单雄信就没有任何亏欠。
理由是这样的:
当初单雄信是绿林土匪头子,秦叔宝作为官差,一直包庇单雄信的手下。这和单雄信绿林威望相关,所以是大恩大德。至于秦叔宝花了单雄信点钱,就不是事。
秦叔宝当然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在洛阳,程咬金说完,秦叔宝就跟着走了。
换句话说,彼此之间大家虽然结义成异性兄弟,但是大家都要为自己和自己的前途负责。
既然单雄信选择了王世充,那么就要承担选择的后果。相反,如果单雄信辅佐王世充灭了李世民,那因为王世充的关系,杀掉程咬金和秦叔宝,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所以,程咬金和秦叔宝给单雄信的路就两条:
要么活着投降,要么死。
单雄信不投降,那哥哥咱就不好意思了。
当然,程咬金和秦叔宝还算仁慈。换成罗成,还是结拜的兄弟,罗成是战场上就直接爆锤单雄信的,大家各为其主,论兄弟的时候论兄弟,论立场的时候论立场。
要不然为什么最后隋唐英雄的名声也不好呢?
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
隋唐好汉太成熟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