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临终一计害三贤,是怎么回事?
何止是害三贤,这一计让关羽家被灭门,刘禅的儿子以及蜀国多名官员被杀,姜维、钟会基本被灭门,邓艾横死,画面惨不忍睹!
姜维的计策,从见到钟会时就开始酝酿了,因为他发现了一个秘密——钟会有异志!
当时,钟会、邓艾两路大军进攻蜀国,在前期战事失利的情况下,姜维退兵据守剑阁,魏军一时无法攻入。
谁知邓艾偷渡阴平,击败诸葛瞻,兵临成都,刘禅投降,并下令姜维停止抵抗,就地投降。
姜维无奈,只得投降与他对峙的钟会,没想到钟会竟然对他礼遇有加!
两人关系迅速升温,达到出则同舆、坐则同席的地步,在多次相处中,姜维看穿了钟会有谋反之心。
于是心生一计,一旦计成,不仅能干掉魏国两员大将及入蜀军队,还能复活蜀国!
姜维的计策简单说,这个计策就是利用钟会的谋反之心加上与邓艾的矛盾,劝说钟会谋反,造成魏军内部混乱,他再趁乱号召旧部反攻复国。
这个计策实施起来要分成三个步骤:
第一步:干掉邓艾
邓艾迫使刘禅投降,进驻成都,是钟会谋反的阻碍,而且两人有矛盾,所以钟会秘密上书司马昭,说邓艾有反心。
司马昭竟然相信了,还下诏让钟会把邓艾用囚车押送回洛阳处理。
于是,钟会亲自把邓艾送上了囚车,计划的第一步完成。
第二步:干掉魏军不服从的非嫡系高级军官。
这一步的目的很简单,既然是谋反,那魏军中肯定会有一些非嫡系的军官不干,必须干掉。
此举旨在瘫痪魏军指挥系统,一旦魏军大量高级军官被杀,谁来带兵?到时候姜维就有机会反攻。
但事情就坏在这一步!
因为一个人的出现,加剧了钟会的失败,这个人就是老牌阴谋家——司马昭!
钟会接到司马昭的信,上面说,司马昭怕钟会一个人搞不定邓艾,于是派重兵进驻蜀国边境的乐城,并亲率十万大军驻扎长安。
很明显,作为顶级的权谋高手,司马昭已经怀疑钟会谋反,已经重兵防范。
钟会看完信后,觉得事态紧急,必须先发制人,决意谋反,让姜维率蜀军精锐出斜谷进攻魏国,钟会亲率大军增援,攻灭魏国,再水陆两路直取东吴,一统天下。
但想谋反,得找个正当理由,不然没人跟你干。所以钟会找了个在当时看来很合理的理由——郭太后遗诏!
简单说,就是司马昭曾经弑君,篡权之心已是路人皆知,以郭太后的名义,替曹操家讨伐司马昭,这就是正当理由。
于是,钟会伪造了一份郭太后遗诏,并召集众将,说郭太后遗诏令他讨伐司马昭,替魏国皇帝夺回皇权。
在公布遗诏当天,为郭太后发丧,并要求众多将领在确认书上签字同意,作为凭证。
但有好几个高级军官听完后,当场就表示不干,钟会当场就把他们全部囚禁起来。
而祸患却由此埋下!
被囚禁的高级军官中有个叫胡烈的人,他有个部下劝说钟会,应该给每个被囚禁的将官配备一名侍从,给他们端饭倒水。
钟会同意了,而胡烈等人趁机在这些伺候他们的士兵中制造舆论,说钟会已经挖好很多大坑,准备把军中的高级军官都给埋了!
此事被那些士兵一传十,十传百,要知道,这些高级军官在士兵心中威望很高,这话一传出,全军迅速人心惶惶。
此刻有人建议钟会杀掉这些高级军官,但钟会犹豫不决!
第二天中午,胡烈的儿子和部将出门擂鼓,魏军士兵无人统领的情况下自发涌向城门。
当时钟会正在给姜维分发铠甲和武器,突然传来魏军兵变的消息,于是二人率领少数士兵迎战。
最终不敌,两人死于兵变!
但这不是重点!
最重要的是,钟会死后,魏军无人约束,这些士兵把愤怒全部发泄到了蜀国人身上。
随即,乱兵在城中大肆杀伤蜀国知名人物!
其中,庞德之子庞会带兵把关羽家直接灭门,其他乱军在城中到处砍人,刘禅的儿子刘璿以及多名蜀国知名人物死于乱军之中,姜维全家被杀。
之后司马昭的心腹,监军卫瓘指使田续追上邓艾囚车,将邓艾父子杀掉,再约束入蜀魏军,城中之乱才得以平息。
第三步,趁乱反攻复国,可走到第二步就玩儿完了。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起事件其一,对姜维来说,这是一场豪赌。
赌赢了的话,蜀汉复国,并重创魏军,使得魏国元气大伤,毕竟入蜀的魏军都是精锐,一旦被姜维吃掉,魏国数十年内再无力伐蜀。
输了的话,大不了自己身死,家人被牵连,仅此而已。
于是这场豪赌,以姜维一家老小作为赌注,以蜀汉复国为彩头而开启。
不幸的是,赌局的变量太大,姜维不仅输了赌注,还搭进去蜀国众多知名人物的性命!
因为他没有想到事情最后会失控,兵变后的乱军直接杀了大量的蜀国知名人物,甚至酿成灭门惨案。
其二,姜维与钟会双方,实质上是互相利用。
钟会看重了姜维在蜀国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以及手下的蜀国精锐部队,想利用姜维之力攻魏国,姜维想利用钟会谋反,引发魏军打乱,再趁机复国。
其三,钟会谋反有成功的可能吗?
我认为钟会注定会失败,原因有这几点:
首先,钟会作为军队统帅的时间并不长,在军中缺乏自己的势力,真正掌握的嫡系将领极少,大部分高级军官不是他的人。
他要谋反,军中不服从的人必定很多,如果像姜维那样统率军队几十年,威望极高,势力极大,才有成功的可能。
其次,魏军士兵都是北方人,家人都在魏国,一旦跟着钟会谋反,那家里人必定遭殃,是不大可能跟着钟会留在蜀中的。
基于这两点,钟会一开始,就是注定会失败的。
姜维临终一计害三贤,是怎么回事?
邓艾在奇袭成都后,后主刘婵投降了。但后主降了不算,姜维大军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还在剑阁与钟会相持,后主令姜维降。姜维设计不降邓艾,却降钟会。姜维的目的很直接,就是要离间邓艾和钟会,从中取事。而邓艾和钟会都被妒忌蒙住了双眼。两个人兵分两路收川,又都是当世名将,却酿成二士争功的局面。收川的过程中就已经摩擦不断了,现在一下子蜀国投降了,两个人还不更加争个不可开交?邓艾觉得自己偷渡阴平,奇袭得手,蜀国是他拿下的。钟会觉得自己拿下汉中,并在剑阁牵制了姜维的全部兵力,才使邓艾顺利进入成都。二士争功还是小事,更要命的是在巨大利益面前皆有反意。蜀国“共户二十八万,男女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官吏四万,仓粮四十余万,金银二千斤,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余物在库,不及具数。”面对刘禅移交给他的这个富庶之国,更兼成都是不战而降,邓艾能不打自己的小算盘吗?可以说此时的邓艾已经接掌了蜀国的权力。“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诸葛亮隆中对就这样说过,邓艾当然很清楚了。洛阳小儿,谣说邓艾欲反,不用说肯定是姜维和钟会造的谣,司马昭当然疑忌了,加封钟会来牵制邓艾。被主子猜疑,加上钟会的妒忌,邓艾成为阶下囚是很自然的事。除掉邓艾之后,蜀国变成钟会所有,谁都挡不住争霸天下的诱惑。姜维就是明白邓艾和钟会这种心情,才会使出诈降的计策,先除邓艾,再图钟会。钟会对姜维很信任,“不受维印,仍令照旧领兵。”不过要怂恿钟会反,先要让钟会手下诸将同意。可惜他们不愿意反,道理很简单,蜀国刚刚平定,人心思归,都想回家和妻儿团聚,谁还有心思再打仗,更不要说造反。结果诸将先反了钟会,姜维又心脏病发作,双双被杀。最终姜维一计害三贤,包括自己在内三人谁都没好下场。姜维想的是独赢,结果是两败俱伤,最后的受益者只有司马昭一人。
姜维临终一计害三贤,是怎么回事?
姜维是继诸葛亮以后的一个非常伟大的将领,他在北伐战争的过程中真的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影响力,他的能力再一次被我们所认可。而且我们也觉得北伐战争真的是相当的了不起,那么姜维真的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能力,而姜维曾经想出了一个计划最终导致自己和邓艾钟会等人一下子灭亡,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再一次觉得真的是让人悲哀,像是姜维这样的北伐将士还没有最终完成自己的任务,在蜀国被灭掉之后,忍辱加入了曹操的阵营,后来想出一条计划来陷害邓艾,没想到最终害死了三个人。其实这个故事也让我们觉得非常的痛心,如果姜维这个计划能够取胜的话,那么也许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影响。
曾经邓艾在用奇袭的方法一下子赢得了成都,那么刘禅在看到这样的形势之后非常的气愤但是他也知道蜀汉的发展逐渐的走向了灭亡,而且北伐已经消耗了很多的人力和物力,再这样继续下去的话也不过是一个坏的结局。那么在邓艾投降之后,姜维自己也认为根本就无法去对抗邓艾,但是有一点还是让人有一些意想不到,就是姜维并没有真正的加入到邓艾的营中,而是投降于了钟会,这一点真的让我们非常的无奈。当然这一点也是姜维的计谋吧,但是谁也不知道最后的结局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其实凭借着邓艾和钟会的才能也真的让我们见识到了三国时期的发展,当时姜维就是想要挑拨钟会和邓艾之间的关系,而且我们知道,当爱在想出暗度陈仓的计谋之前,就和钟会商讨过,但是钟会对于他的想法嗤之以鼻,而且我们也深深的感叹他们之间的关系真的是塑料,姜维就是抓住了这一点所以才会选择投降于钟会,但是奈何那两个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还是沉浸在了能够一举灭亡西蜀的高兴之中。而且我们知道,邓艾一直都是姜维的老对手,所以自然不会真的投降于他。
而邓艾和钟会一直都是老对手,他们两个被嫉妒也蒙蔽了双眼,后来更是争的不可开交。姜维的眼睛还是非常的雪亮的,对于这件事情,他更是找到了对方的把柄,就等待着哪一天能够置他们于死地,当初邓艾实力也在慢慢的上升,就是因为他的计划才能够一举讨伐蜀汉,那么司马昭对他真的是非常的看好,而钟会又眼红。当然我们知道在三国时期这样的事情非常的常见,那么这些事情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最后他们这几个人都死于自己的这些计谋之中。
当时就有人造谣邓艾,那么造谣的人就是姜维和钟会!他们的目的非常的明显,就是想要去铲除掉邓艾。最后邓艾也是因此而死,我们对于这位将领真的是相当的无奈。后来钟会的实力也在慢慢的上升,当时钟会对于姜维还是相当信任的,至少当时的姜维真的是足智多谋,但是他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会如此的坎坷。当时他还怂恿钟会造反,但是这件事情并没有得到更多人的赞同,后来却让这些人造反了自己。导致他们双双被杀!
姜维临终一计害三贤,是怎么回事?
姜维一计害三贤。一计,即姜维离间钟会、邓艾和司马昭欲复蜀汉之计,害三贤却是害了邓艾、钟会和姜维三人。
话说三国时期,曹魏司马昭为立威信,恼恨蜀汉一而再,再而三地北伐,决定伐蜀,共起大军二十万,分别由钟会、邓艾、诸葛绪率领,分三路攻打蜀汉。邓艾趁钟会率主力15万大军牵制姜维主力于剑阁之机,自己冒险率兵三万,历尽艰辛,偷渡七百余里阴平小道,江邮降马邈,绵竹斩诸葛瞻父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兵临成都城下。刘禅听从大臣谯周之言,放弃抵抗,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缚與榇,出北门十里而降。邓艾大喜过望,扶起后主,亲释其缚,焚其與榇,并车入城。未请示司马昭,擅承旧制,拜后主为车骑将军,太子为奉车督尉,其余文武,各随高下拜官。请后主还宫,出榜安民,交割仓库。又派官到各地招安军民,还派人传告姜维归降。消息传到剑阁,姜维大惊失语。帐下诸将闻知,一齐怨恨,咬牙竖目,须发倒竖,拔刀砍石,大呼道:“吾等死战,何故先降也!”号哭之声,闻数十里。姜维见人心思汉,人心可用,就好言安抚道:“众将无忧,吾有一计,可复汉室。”于是就率众人没有去成都投降邓艾,而是到钟会营投降。姜维对钟会说:“闻将军自淮南以来,算无遗策;司马氏之盛,皆将军之力,维故甘心俯首。如邓士载,当与决一死战,安肯降之乎?”钟会大喜,遂折箭为誓,与姜维约为兄弟,仍令照旧领兵。邓艾在成都封魏将师纂为益州刺史,牵弘、王颀各领州郡,又在绵竹筑台以彰战功,大会蜀中诸官宴饮。听说姜维投降钟会,很是恼恨钟会,就修书给司马昭,要求暂缓押解刘禅等赴京,提议封刘禅为扶凤王,赐其资财以供使用,爵其子为公爵,以显归命之宠。如此东吴可畏威怀德,望风而降了。司马昭看后感到邓艾颇有自专之心,一方面表彰其功,封邓艾为太尉,一面又发手书给监军卫瓘,让邓艾缓行其所言之事。邓艾不听,就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奉诏专征,奈何阻我安抚?”就又发书洛阳,说自己是衔命西征,元恶既服,自己当可便宜行事,以安定初降者之心。司马昭看书大惊,就听贾充计,封钟会为司徒,以钟会节制邓艾,防其变乱,又让卫瓘监督两路军马。邓艾问计姜维,姜维就说司马昭已疑忌邓艾,可正好上书司马昭言邓艾反状,让司马昭下令讨伐邓艾。于是钟会就派人赉表到洛阳,说邓艾专权恣肆,结好蜀人,早晚必反。又于路截了邓艾表文,按邓艾笔迹,改写傲慢之辞,以证明自己表文的真实性。司马昭见了邓艾表文,大怒,就派人到钟会军中,下令钟会前去收捕邓艾。但司马昭为防钟会,让贾充带三万军为先锋,兵入斜谷,自己同魏主曹奂率大军御驾亲征,随后进驻长安。钟会与姜维商议。姜维就建议钟会派监军卫瓘带数十人收捕邓艾父子,如果邓艾杀卫瓘,钟会就可以起兵讨伐邓艾。钟会听从。卫瓘手下人劝卫瓘说:“这是钟司徒要让邓艾杀您以证其反情啊!”卫瓘说:“我自有办法。”于是就先发了二三十道檄文,檄告中说:“奉诏收捕邓艾父子,其余一律不问。若早来归,爵赏如先;敢不出者,灭三族。”随备槛车两乘,星夜往成都而来。天明时候,邓艾部将看到檄文,都投降到卫瓘这边。于是卫瓘在邓艾父子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把他们押上了槛车。邓艾府中亲兵将校欲来抢夺,早望见尘土大起,报说钟会大军到了。众人一轰而散。钟会就派人将邓艾父子押赴洛阳,又收编了邓艾的所有军队,威声大震。钟会对姜维说:“吾今日方趁平生之愿矣!”姜维说:“以前韩信不听蒯通之言,致有未央宫之祸;大夫文种不像范蠡那样功成引退,致遭勾践赐剑而死。这两位都是有大功于国家的,却因不能激流勇退而死。您现在也大功建成,功高震主啊,是不是该吸取二人的教训,功成引退了。”钟会笑着说:“你这样说就不对了。我现在还不到四十岁,正是努力进取的时候,怎能效法别人退隐呢。”姜维说:“若不隐退,当早图良策。这就不用我多说了吧。”钟会抚掌大笑道:“伯约知我心也。”于是二人每日商议大事。姜维还暗中写信给后主刘禅:“望陛下忍数日之辱,维将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不久司马昭致书钟会,说恐怕钟会收邓艾不下,自己已率大军驻兵长安。钟会大惊,对姜维说:“我的军队是邓艾的几倍,收拾邓艾绰绰有余。司马昭明知我自己就能办到,却还带兵来,是在怀疑我啊。”姜维说:“君疑臣则臣必死,眼前邓艾就是例子。”钟会说:“我已决定了,事成则得天下,不成仍不失为刘备。”于是钟会就用姜维之计,利用元宵佳节,召集众将宴饮,出示假造的郭太后临崩遗诏,说:“司马昭弑君,大逆不道,早晚篡魏,命吾等讨伐他。你们要各自签名,共同完成此事。”众将大惊,面面相觑。钟会拔剑出鞘说:“违令者斩!”众人害怕,只得签字画押。钟会就将众将团团围困在宫中,严兵禁守。姜维说:“我看诸将都不服,应该坑杀了他们。”钟会说:“我已在宫中挖了大坑,准备了数千个大棒。如有不从的,就打死埋了他们。”正好有钟会的心腹将校丘建在身边,以往对他有恩的护军胡烈也在围困中。丘建就将钟会与姜维的谈话透漏给了胡烈。胡烈大惊,就求丘建帮他将此消息透漏给城外的儿子胡渊。结果丘建利用钟会对自己的信任,设法将消息透漏给了城外的胡渊。胡渊马上让城外众军将知道了这一消息,当然城外的监军卫瓘也知道了。他们就商定正月十八一同入城,并通过丘建告诉胡烈等众将作好内应。正月十八这天,钟会就让姜维带武士去坑杀众魏将。姜维刚要行动,忽然一阵心疼,昏倒在地。左右扶起,半晌方醒。忽报宫外人声沸腾。钟会刚要派人探看,这时喊声大震,四面八方,无限军兵齐拥而至。钟会令关闭殿门,让军士上殿顶以瓦击之。无奈宫外四面火起,外兵剁开殿门,涌入宫内。钟会掣剑立杀数人,却被乱箭射倒,乱将割下了他的头颅。姜维拔剑上殿,往来冲突,不幸心疼转加,仰天大叫:“吾计不成,乃天命也!”遂自刎而死。乱军争欲报仇,剖开其腹,见其胆大如鸡卵。众将又杀了姜维全家。邓艾部下的人,见钟会、姜维已死,就连夜去追截押邓艾槛车。早有人报知卫瓘。卫瓘说:“正是我捉的邓艾。今若留他,我就死无葬身之地了。”护军田续说:“以前邓艾取江油的时候,要杀我,幸得众人告免。今天正好由我去报此仇。”卫瓘大喜,就派田续带五百兵士赶到绵竹,正遇邓艾父子放出槛车,要回成都。邓艾只认为是本部兵到,没做准备。正要问时,被田续一刀斩之。田续又尽杀邓忠及随行军士。由于乱军群情激愤,失去控制,蜀汉太子刘叡、将军张翼等大多数大臣被杀,庞德之子庞会乘机公报私仇,将关羽在成都的家眷灭门。成都军民大乱,互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十天以后,贾充带兵来到,出榜安民,方才稳定下来。于是就留卫瓘守成都,将后主刘禅等数人迁往洛阳。就这样蜀汉至此绝灭。
姜维一计害三贤,这一计害的岂止是三贤,蜀汉宗室和五十余位大臣及无数军民,都死于这场讧乱中。本来刘禅想以开城投降保成都及蜀汉军民平安的美梦,也被彻底破灭。在历史上,面对外部强敌入侵,是坚决抵抗到底好呢,还是屈服投降好呢?刘禅的面缚與榇是否能给我们后来人以启示呢?
姜维临终一计害三贤,是怎么回事?
姜维继诸葛亮之后,撑起了蜀汉一片天,九伐中原。
司马昭军中出了两个大将:钟会和邓艾,双管齐下,姜维一时一手难敌双拳,战线成胶着状态。
姜维为了保持两线作战,竟忘了诸葛生前的嘱咐"守好阴平关,预防被偷袭",将阴平关大部转到前线。
钟会和邓艾互不服气,两士相争,一时各自为战。邓艾放弃正面进攻,改从翻山越岭去偷袭阴平关。
钟会和姜维打的不可开交,邓艾却不避艰险,翻过一座座险山峻岭,到达阴平关前已折一半人马。所幸守关之人皆老弱病残,且疏忽大门洞开。邓艾偷袭成功,大喜若狂。一马平川,就到了成都最后一关剑阁,在此镇守的诸葛亮之子驸马诸葛瞻父子,进行了英勇阻击,最后都不幸阵亡。
邓艾直趋成都,刘禅已震惊到魂飞魄散,为了避免成都军民被屠宰,竟亲自举白旗出城投降。
消息传到前线,姜维惊怒万分:自己还有雄兵十多万,汉帝只能卑躬屈降,只要闭关坚守,只待姜维大军回马驰援,可以解除困境。一阵痛彻心肺的哭泣传遍整个军营。
由此同时,钟会也在前线接报邓艾偷袭成功,汉帝白旗以降。钟会暗骂邓艾:不是模子,不是堂堂正正取胜,而是滥三流手段。让我将士拼死拼活,却会独享成果。
钟会和姜维私下谈判中,姜维心腹拿了密信给了钟会,钟会一拍两合。
两人首次密会,钟会答应了姜维"降钟不降曹",姜维答应了钟会"两人生死交"。两人在桃花后花园,效刘关张结义,共同立下了"不求同年生,但求同年死"之誓。
钟会和姜维共同策划了邓艾欲代刘自立的闹剧,邓艾父子大功初立,还未回到魏都领赏,竟遭到司马昭心腹监军密捕。在押回途中,邓部下欲劫未成,就全部被杀。
姜维和钟会大喜,姜维又献策,如今邓艾一死,天下就是我哥俩,我愿助兄一臂之力。
钟会满心欢喜:我快到不惑之年,正是进取之时,只要成功,我保你共享荣华富贵。
当即两人将全部高级将领扣压。钟会哭泣:今我接到太后密诏,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今我和姜维统领大军,回京勤王,愿意留下留下,不愿留下发盘缠送行。
众将领面面相嘘,不亦惊恐。姜维暗暗大喜,已派人送信于刘禅,耐心等待,时机一到,定率军保驾,重整江山。
钟会和姜维见众将领纹丝不动,欲要摔杯为号,令刀斧手尽相杀戳。
殊不知,钟会卫队中早有人已告密,监军带兵及时赶到,撞开大门。
钟会和姜维都奋力搏击,钟会早被砍成肉酱。姜维在击杀了二十一人后,遍体鳞伤,最后仰天长叹:"天不佑汉!"用尽力一刎!
二士奋力争雌雄,功成名就转头空。
天不佑汉叹姜维,以身殉国报恩公。
姜维临终一计害三贤,是怎么回事?
姜维是蜀汉后期的顶梁柱,也是诸葛亮的接班人。诸葛亮死后,姜维接过了北伐的大旗,而且姜维的北伐功绩不亚于诸葛亮。
姜维在最后一次北伐被魏将邓艾、钟会击败,其实也只是一场败仗,蜀汉虽然摇摇欲坠,但是有姜维撑着,还不是灭亡的时候,而这时邓艾偷偷绕到成都,后主刘禅见邓艾兵临城下,竟然选择投降,并命令姜维投降钟会。
姜维无奈只得投降钟会,但是姜维匡扶汉室的心还没有覆灭,他劝钟会造反,钟会觉得有姜维的帮助自己肯定能成功,杀了邓艾,自己就是蜀汉的皇帝了。
于是,钟会杀了邓艾,但是计划败露,自己与姜维也会杀害。这就是一计害三贤,这三贤除了邓艾、钟会还有他自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