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第一个大统一王朝是秦,可我们现在为什么不称秦人而称汉人?

秦朝以前,我们叫“华夏”,秦朝时叫秦人,汉朝以后统称汉族,但“华夏族”这个称呼虽然用得少,但几千年来一直有在用,汉族这个称呼始于汉朝,但真正普及开来是汉武帝时期开始的。

汉族这个称呼的起源

刘邦建立汉朝以后,虽然推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但与周边族群的交往还是很频繁的,比如北边的匈奴,南边的南越、闽越、西南夷等。

在与这些地方的交往中,汉朝派过去的使者一般自称“汉使”,汉朝百姓过去做生意的一般自称“汉人”,汉朝派去的军队一般称作“汉兵”。

由此,汉族这个名字开始被周边各族所接受,但这还并没有形成广泛性的称呼和使用,仅仅是在周边比较近的地方作为国家称呼,不是民族称呼,因为这时候汉朝还是单一的大一统国家,汉人=汉国。

汉族这个称呼的普及

到了汉武帝时期,由于汉武帝开展了历史上空前的对外交往,这种交往包括经济文化交往、军事活动,这本质上是一种系统性的文化输出。

张骞通西域就是一种汉文化的对外输出,征服周边各族,比如闽越、西南夷等,是通过军事行动征服,再以王道治理,汉文化以其先进性引领周边各族低级文明形式走向高级文明形式,这是通过军事来实现文化输出。

汉武帝在对外用兵方面,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屡次击败匈奴,甚至直接打通西域通道,河西走廊一直到新疆境外一部分,全部归顺汉朝,汉文化沿着这条路实现传播。

总的来说,汉王朝国势强盛,在对外交往中,其他民族称汉朝的军队为“汉兵”,汉朝的使者为“汉使”,汉朝的人为“汉人”。于是,在汉王朝通西域、伐匈奴、平西羌、征朝鲜、服西南夷、收闽粤和南粤,与周边少数民族进行空前频繁的各种交往活动中,汉朝之名遂被他族称呼为华夏民族之名。

在汉武帝一番操作下来,汉朝征服了周边不少部族,从而形成了从单一民族国家转向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朝以后,汉族这个称呼就逐渐从国家称呼演变成了民族称呼。

也就是说,汉朝时,汉人=汉国。汉朝以后,由于我国已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人=汉族,比如唐朝,唐人=唐国,汉人=汉族,汉族属于大唐子民,但其他唐朝境内的少数民族也属于大唐子民。

唐人包含了汉族、回族、彝族等等,但汉族只包含华夏民族。

由于汉朝拥有长达400年的统治历史,汉人这个称呼被广泛使用了400年,按照一个甲子60年为一代人算,这个族称至少被6代人所广泛使用,到了汉朝以后,这个名字也就根深蒂固,再无法撼动。

以至于一直被沿用至今,在电视剧《汉武大帝》的开篇语中,就对此事评价得非常准确到位: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汉族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准确的说,汉,只是自称。

至今,东南亚各国语言中,仍然将中国、中国人,称作秦、秦人。泰语、老挝语中的中国人,叫做“坤金”。“坤”是人,“金”则是秦的变音。类似的,在南亚的印地语中,那个后来被沦为歧视性词语的名词,也是“秦”的音变。

所以,中国人被称为秦人,在别国语言中存在至今。至于我们的北面邻居俄罗斯及中亚地区,则将中国称作契丹。至于原因嘛,一来是彼此接触得晚,二来也是受到西辽在中亚的影响比较深。

这样,也就可以笼统的说,中国北面西面的国家语言中,称中国为“契丹”。中国南面西南面的国家语言中,称中国为“秦”。而我们自称为“汉”。

“汉”这个名字怎么来的呢?

当初,刘邦和项羽相约,先入关中者称王。而刘邦一路顺风水顺,没费什么力气,就到了咸阳。项羽则一路上打了不少恶战,自然就落后了。

可当时,项羽的势力更大。刘邦只能委曲求全,接受项羽的分封,做了汉中王。汉中这地方闭塞,刘邦年纪也不小了,整天哀叹,本来叱咤风云的人物,现在窝在汉中这个地方,得不到施展。

然后,萧何就劝刘邦,说:你看,这里叫做汉中,是因为有一条汉水。汉水的得名,则是因为她的流向与天上的银河一致。而天上的银河,就是被称作星汉,简称汉。这是多好的兆头,《诗经》里有“维天有汉,鉴亦有光。”

由此,刘邦振作起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最终夺得天下,建立汉朝。

由星汉(银河),到汉水;由汉水,到汉中王;由汉中王,到汉朝;由汉朝,到汉人。

不过,汉族这个概念,只是解释了“汉”的由来。而另一半的“族”,则需要注意。我也是看你在问题中,把汉族、汉人不分,发此感慨。

中文的族,最初指的是家族、氏族,顶多了是部族。所以,古人如果说,这是我的族人,所指即同姓家族之人

而民族,则是近代才出现的概念,由欧洲舶来的。

古代欧洲,经历千年的黑暗,突然文艺复兴,进而各自建立国家。但在此之前,国王是皇帝的附庸,百姓是国王的附庸。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完全的依附关系,自由的空间很小——可能这也是现在西方缺啥就喊啥的原因。

要知道,整个欧洲的面积,也就和中国一个国家差不多,却分出了几十个国家。于是,为了凝聚人心,出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号召,以此摆脱对国王、领主的依附关系

然后,欧洲人开始向外殖民,又鼓动殖民地的民众各自划分界限,以图分而治之。于是,这些殖民地就产生了众多的民族。有了民族的界限,彼此就出现了分别。有了分别,就要论出个高低贵贱。于是,什么高等民族雅利安人、种族隔离、种族歧视等现象层出不穷的涌现出了。

不过,民族也有积极的一面,现在这些国家能够建立起来,大多是利用民族主义。殖民者被赶走,也是因为民族的概念能够凝聚人心。所以说,民族主义也是一把双刃剑。

但绝不能认为“民族”是啥先进的玩意。殊不知,中国早在五千年前,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炎黄大战蚩尤、炎黄大战。无非是理念不同的被赶跑,分配不均的就再打一场,也就更融合。说来说去,也就是两件事——排斥(炎黄打败蚩尤)、融合(炎黄大战)

之后,炎黄两部融合成一个民族,在中原繁衍生息,诞生出灿烂的文化——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华夏。

再之后,华夏周边的部族渴望中原文化,或通过战争,或通过和亲,或通过直接归附,不断融入其中。几千年下来,演化出繁盛不息的中华民族。

族与国,是分不开的概念。可以说,现在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能真切做到国族认同的,也就是中国。如果美国失去了霸主地位,没有了经济红利,北美大地上无数的种族、民族也会将其撕成碎片。

扯得越来越远了。我只是想说,汉人,是古代概念。汉族,是现代概念。这两个词,千万要分清楚。

汉族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秦朝以前,我们叫华夏人,汉朝称汉人。由于汉朝统治四百多年,疆域大、威服四方,故以汉人沿袭

汉族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1、秦的统治时间太短,而且七国后裔并不臣服于秦,没有给人民形成民族烙印民族荣誉感

2、两汉四百余年,将近20代人更替,而且是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民族国家认同感最强,不想夏商周是奴隶分封制,实际上就是多个联邦政府,

3、汉朝文治武功第一次达到了古代顶峰,国土面积翻倍扩大,当时一汉抵五胡,汉人空前强大,班超一人可以更换他国国王就是体现

汉族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汉族以前被称为“华夏”族,战国时代秦国设汉中郡(距今已有2400多年),汉中由此而得名,为后来秦统一后的天下三十六郡之一。

楚汉战争时刘邦被封为汉中王,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汉军”,驻扎在汉中.后刘邦率汉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首先占据关中,进而统一天下,定国号为“汉”。

公元前206年汉朝继秦而兴,前后历400余年,经济、文化及国家的统一有了新的发展,原称华夏的中原居民称为汉人。

“汉人”的称呼起源之初,意为汉朝之人。到了北魏后期才演变为中国人的代称。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汉人成为中国主体民族的族称,历代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在各方面发展中占主导地位。

经过历代各族之间的杂居、融合,许多民族加入汉人的行列。形成了在松辽平原及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农业发达地区及城市集中分布,在边疆与当地各族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

另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汉族人有相当数量人口移居海外,形成当地的华裔或华侨。

到民国时期,“汉人”才正式改称“汉族”。汉族是中国的主要民族,现在占全国总人口的93.3%。

汉族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黄帝炎帝和蚩尤在中原发生大战,黄帝联盟打败了炎帝联盟,炎帝联盟加入了黄帝联盟,形成了新的炎黄联盟。在黄帝的率领下,炎黄联盟又战胜了九黎族的蚩尤联盟。后来,蚩尤联盟也加入了炎黄联盟。炎帝黄帝和蚩尤部落就构成了华夏族。华夏族就是汉族的前身。也是炎黄子孙。

自西汉朝开始,华夏族的人就逐渐叫做了汉人。也就是汉族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