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北伐失败是由于高宗十二道金牌还是因为在打不可能赢的战争?

岳飞一生精忠报国,为收复大好河山彻底解决金人祸患曾数次北伐,但都以失败告终。岳飞本人也被秦桧所害英年早逝。关于北伐失利原因有两个不同观点:一是高宗的十二道金牌直接导致北伐功归一溃。二是南宋连年征战,外部外族入侵,内部政治腐败,国力早已不足以支撑北伐胜利,所以岳飞根本是在打一场不可能赢的战争。 对此各位有什么真知灼见请踊跃留言。

岳飞北伐是打不可能赢的战争,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且不说当时的局势有利,我曾看到过一段描述,让我觉得这一战一定会赢!

金军入侵宋朝,战乱纷飞,民不聊生,一次,有支军队经过一村庄,士兵们为了不扰民,只得露宿街头,有百姓发现后,十分热情地邀请他们进屋休息。

士兵们禁不住百姓的热情,只好进去,休息完毕,临走时,这些士兵主动给百姓打扫庭院,收拾屋子,挑水洗碗,直到“草苇无乱”,才开拔离开。

看到这里,是不是似曾相识呢?大家第一印象,可能就是红军、八路军吧,但他们是岳家军!

岳飞的军队有两条极其重要的核心点,直接决定了这支军队将成为那个时期的最强力量。

一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虏虐,像不像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二是,岳飞十分重视人民抗金力量,实施“联结河朔”战略,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像不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像不像人民战争路线?

在这种战略的影响下,岳飞挥师北伐后,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这巨大的胜利里面,不仅仅是岳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极强,还有两河人民的力量支持的结果。

当时,南宋国内已经趋于稳定,如果真的得到朝廷支持的话,在内部团结一致情况下,加上人民支持,他将拥有人和。

北伐连克数城,金兀术节节败退,宋军携胜利之威,加上岳家军内部杰出统帅和良将,这是势能,而金军士气低落,抵抗意志被接连打击,正是出兵的大好时机,他将拥有天时。

天时地利人和,他占了两样,哪有不赢之理。退一万步说,岳飞当时的各种资源,处境,比红军和八路军好太多了,赢的概率是很高的!

岳飞北伐失败是由于高宗十二道金牌还是因为在打不可能赢的战争?

题主的问题描述本身就是不对的。谁告诉你岳飞数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

南宋时岳飞对金的直接北伐就一次,也就是绍兴十年那次(即传说被十二道金牌召回的那一次)。除此之外,岳飞几次对北方作战,对手都是依附金国的汉族武装(你可以理解为“伪军”)。而这几次战斗,岳飞可以说百战百胜,怎么就都以失败告终了?

至于说所谓南宋内部腐败国力空虚更是无稽之谈。绍兴年间南宋得以休养生息,没有遭遇大规模入侵。内部的叛乱也逐步被平息,宋高宗的位置逐渐稳定。以岳家军为代表的新兴国防力量快速成长起来。到了绍兴10年的北伐时,可以说南宋的进攻性国防力量是整个南宋期间的巅峰。

反倒是金国,在灭亡北宋之后很快出现疲软趋势。因为难以维持北方的统治,金国不得不扶持一个伪齐政权作为缓冲。到绍兴10年前夕,金国又发生内乱,随之而来是废除了伪齐政权。中国北方的广大土地还不习惯被金国直接统治。这段时候的金国是最混乱的。金国在中国北方的统治也是最空虚的。

岳飞在绍兴年间,积极联络团结北方的中国民间抗金力量,即所谓“结联河朔”。可见,岳飞对于彻底摧毁金国在中国北方的统治,实现“还我河山”的理想,是有着战略考量的。他知道要摧毁一个强大的政权,最有效的办法是发动他的人民起来反对他。所以他一开始就没打算只靠岳家军自己的力量,而是从一开始就积极联络当地反抗金国统治的汉族人民。长达10年之久的“接联河朔”在绍兴10年的北伐中展现了巨大的力量。在金国统治的广大区域里,和岳飞有过联络的民间武装(即所谓“忠义民兵”)纷纷起来配合岳家军打击金军。

效果如何呢?据史料记载,金国曾经多次签发汉族百姓组成军队(即“签军”),但是到了绍兴10年的北伐中,却很难找到汉族壮丁应征。岳飞长达10年的结联河朔,展现出了功效。

岳飞能否直抵黄龙府可能不一定,但是恢复北宋的疆域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而最后却以岳飞被强行召回告终。这也是为什么,岳飞说“十年之功毁于一旦”。因为岳飞不是临时起意去北伐的,他真的为此精心准备了10年。

岳飞北伐失败是由于高宗十二道金牌还是因为在打不可能赢的战争?

首先,十二道金牌就是一个伪命题,当年岳飞在河南,赵构在临安(现在的杭州),远隔千山万水!如果有一天,赵构以金牌令岳飞撤军,而岳飞不同意,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完全可以进军!那就没有既不服从命令,而又坐等笫二道金牌的奇葩事情,而赵构一定知道第一道金牌肯定不行,(神仙也,不等回信,立即发第二道金牌!若等回信,那就是半个月以后的事了)!

而岳飞见了第二道金牌,仍然是无动于衷,既不退兵,亦不进军!而是等待第三道金牌(亦是神仙,知道明天还有金牌来),如此反复十二次,岳飞测算皇帝不会再发金牌,(在河南等的就是金牌,金牌值钱),那就回吧!而赵构知道十二道金牌必回,十三道金牌也不发了!(再发就亏大了)!

第二,宋朝自列国以来,就失了燕云十六州,失去了天然马场,失去了马匹,部队仅有少数骑兵,都以步兵为主,遇到游牧民族的骑兵,总是处去劣势!而北宋为了收回燕云十六州,玩了个联金攻辽,(忘记了唇亡齿寒),然后是辽国亡,北宋亡!而南宋作为北宋的一部分,更没有战胜金国的能力了!

第三,南方水网密,天气热,而北方人不习水战,更害怕天热,才有了金国,南宋和平的机会!而南宋通过金银,绢等送金国,收回了包括河南在内的大片领土!否则以部队到中原作战,那就是找死了!

赵构审时度势,取得和平,又借机取了骄兵悍将的兵权!(再打下去,就没有赵构的事了),确实是一个有智慧有水平,有能力的高手!才有了南宋百年和平!

岳飞北伐失败是由于高宗十二道金牌还是因为在打不可能赢的战争?

岳飞北伐失败的根本原因我认为是不符合当时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看似是不是很吓人?要说岳飞动了赵构的蛋糕,动了以秦桧为首的南宋文官集团的蛋糕也就算了,怎么绝大多数人都不支持岳飞?

岳武穆

‬北宋真的得民心吗

先来看岳飞北伐的目的,收复故土,迎回二宗,一雪前耻。别着急反驳没有迎回二宗的事,想想“直捣黄龙”典故的由来。

虽然这个黄龙府指的是哪,岳飞没直说,而他之所以没直说的原因就是他也不知道自己能到哪一步。

那最顺利的结果不就是直接打到关外金人的老家去,把二宗给迎回来吗?

徽、钦二宗

好了,岳飞北伐的目的我们知道了,那么百姓真的希望大宋回来吗?或许被金人占领地区的百姓会有这样的想法吧。

但南宋地界的百姓可就不好说了,说白了谁当皇帝还不是一样,对于老百姓来说区别不大,谁让我少交税谁就是好皇帝。

我们看到的北宋社会

这里就得先说说北宋这个朝代,宋朝有钱,这是真的,经济指数很高,但财富却基本都集中在上层社会,跟百姓没啥关系,而且由于经济总数摆在那里,所以当大多数财富都集中在上层社会时,普通百姓的生活就可想而知了。

深入聊一下就是北宋因为外敌环伺的原因,战争是避免不了的,战争的开销本来就非常巨大,在支撑战争开销的同时,北宋高层还得保持他们的生活品质,百姓的日子自然就更苦了,单单农民起义这一项数据,北宋就冠绝整个中国封建王朝。

方腊起义只是400余次起义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次

由此可以看出北宋的百姓过得确实不怎么样,“不举子”就是北宋下层社会的一个特点,意思就是因为朝廷横征暴敛,导致普通百姓连自己都养不活,生下的孩子怎么办?过于残忍不做表述,好奇的自行查阅。试问这样的朝廷,百姓会拥护吗?

换言之就是北宋的灭亡还是因为失了民心,所以岳飞北伐时用的旗帜很难获得普通百姓的认同感,这就是为什么岳飞北伐之初很顺利,屡屡收复失地,但随着战线越来越长,无法就地获得补给的岳家军也变得不那么无敌了的原因。

靖康耻

‬岳飞看到没希望了吗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说岳飞一开始的雄心壮志随着北伐的深入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了,至于说看不到希望到还不至于,毕竟像岳飞这样的名将,心性是很坚定的,但凡他要做成的事,基本没有什么人或事可以阻止。

北伐初期

但随着岳飞北伐过程中感受到的普通百姓并不是很在意北宋朝廷的时候,他会开始怀疑自己做的这一切到底是不是正确的,毕竟北宋被百姓带来的并不是什么丰衣足食,反而是沉重的苛捐杂税。

这或许才是岳飞愿意结束北伐的原因,他开始意识到要收复失地,首先还是得先把宋朝已经丢掉的民心给捡起来,只有当百姓对宋朝重拾了信心,那么收复故土才会有意义。

岳飞此时已经感到力不从心了

岳飞是有宋一朝的军人

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这一点无论哪朝哪代都一样,而岳飞是宋朝的军人,虽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一次两次可以,多了就变味了,毕竟这天下还是人家老赵家的,你岳飞屡屡抗命是不是想要自立门户?

这个锅,以忠义当头的岳飞自然不会背。当然,岳飞选择回去,并不是因为岳飞怕背上什么抗命不尊的骂名,而是作为军人的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

赵匡胤

同样的,有宋一朝从赵匡胤开始武官在朝中就没啥地位,哪怕国家都亡了,还是一样,文官集团在朝廷的话语权始终不是武官可以撼动的,而这种在我们看来明显不平等的关系在宋朝其实反而是大家习以为常的事情,甚至觉得就该是这样的。

在宋朝,参军只有那种走投无路的人才会选择,但凡有点想出人头地的人都去参加科举了,在这种大环境下,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都基本是文官,就算不是也基本是依附于文官的人,直接形成了一个利益整体。

宋朝科举

所以当南宋文官集团集体反对岳飞北伐的时候,那么很自然地整个社会的声音都是反对北伐,那么岳飞也就成为南宋主流社会反对的对象,面对千军万马都岿然不动的岳飞,却最终倒在了社会舆论之下。

当然,这并不是因为岳飞扛不住这些流言蜚语,而是这些声音直接导致岳飞在军事行动中到处被掣肘,根本就没办法继续北伐,与其与这些人对峙消耗国力,还不如自己退一步,岳飞的大局观是绝对没问题的。

他一个人扛下了所有

结语

根本问题其实并不在于岳飞应不应该回去,而是岳飞就该自立门户,打破有宋一朝一直以来的传统,休养生息,再一举统一南北。奈何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不允许岳飞做出这样的事来,也就是说从岳飞北伐一开始就注定了会失败。当然,这并不影响岳飞在人们心中英雄的形象,毕竟他真的太刚了,可以说是以一己之力抗下了整个世界。

岳飞北伐失败是由于高宗十二道金牌还是因为在打不可能赢的战争?

历史上讲十二道金牌。

南宋都城距离前线800里加急来回需要多少天?一个来回一个来回地发,还是天天都发加急?一直都是模模糊糊没有讲清楚。

岳飞北伐失败是由于高宗十二道金牌还是因为在打不可能赢的战争?

谢谢邀请。怎么说呢,这里有多方面原因。

如果高宗赵构支持主战派北伐,岳飞、韩世忠、刘琦、张俊、吴玠、吴璘、王德、杨沂中等等众多名将是极有可能收复失地的。岳飞及岳家军曾打得金军胆寒,金军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说法。朱仙镇一仗,金军全无斗志,金兀术曾打算撤离开封汴梁了。只是高宗十二道金牌让岳飞班师撤军。岳飞痛心说道: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岳飞北伐有友军配合,友军按照高宗要求撤军了,岳家军也只好撤军了。

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人口少,经济落后。北宋灭亡比较突然,金太宗完颜阿骨打誓师抗辽才2500人,灭掉辽国后也不想进攻北宋,担心消化不了。金太宗完颜晟继位后想建军功立威决定攻打北宋,攻占开封汴梁北宋灭亡,金朝立的傀儡皇帝都不中用。南宋建立后,南宋和金朝互相对峙交战过程中,南宋逐渐占据上风,尤其岳飞等优秀军事将领率领的军队多次击败金军,呈现金军逢战就输现象,金兀术是金军中比较能打仗的将领,在消灭北宋过程中鲜有败绩,可是跟南宋军队交战鲜有胜绩。金军占领区的宋朝遗民也纷纷打击金军,太行山区的抗金队伍纷纷和岳家军联系,北伐形势很好。金军的精锐部队“拐子马”、“铁浮屠”在同南宋交战过程中被多次击败,不再是什么神话。岳飞北伐己经攻到开封附近,呈现越战越勇现象。如果在有友军配合,金军占领区百姓也纷纷抗金,形成大规模抗金打击金军浪潮,人数不多的金军是很难在北宋故土生存的,有可能撤回东北故地。

岳飞北伐中止失败主要原因是高宗赵构想同金国议和,不想收复失地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