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抗金的岳飞遇到的是明武宗朱厚照,历史是不是就会改写了?
历史会改写,但岳飞还是会死。
朱厚照这个人玩军事玩的还是很不错的,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懂得军事应用的皇帝。在位期间,灭刘瑾,平定安化王,宁王之乱,打败蒙古小王子大军,他在军事上可以称得上一把好手。
如果岳飞遇到了他,那么岳飞北伐的军事战略会得到皇帝的支持,因为对于一个懂军事的皇帝来说,很清楚停止北伐会有什么后果,继续北伐可以取得军事上的重大主动。
但是岳飞的口号是迎回二圣,这个如果不改变,还得死,皇帝很有可能会秋后算账。
合着你岳飞吃着我的皇粮,不思如何效忠于我,还天天想着迎回前任皇帝,是不是想找回前任皇帝回来当这个皇帝,把我废了?这是大忌,任何一个皇帝都忍不了的。
这么一想,岳飞的处境就尴尬了,以朱厚照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就算迎回二圣,之前那个皇帝也没这个本事翻盘,岳飞也会因为犯了大忌,被朱厚照砍了。
如果抗金的岳飞遇到的是明武宗朱厚照,历史是不是就会改写了?
我是刀笔传神,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假设岳飞遇到了朱厚照。我们来看一下两人性格比找。
岳飞是中国古代治军的楷模,“岳家军”成为一时的典范。他虽然没有军事论著传世,但从其散见于史书篇牍中的论述和军事实践,可看出岳飞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前人在总结岳飞的治军思想时指出有六个方面:贵精不贵多;谨训习;赏罚公正;号令严明;严肃纪律;同甘苦。这六方面的核心便是以严治军。
武宗朱厚照从小机智聪颖,喜欢骑射。有人认为他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为人却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人。从其所指挥的应州大捷来看也算是一位有真才实学的皇帝,武宗亲为指挥布置,战术正确,指挥得法,体现了较高的军事指挥才能。应州之役,成为武宗一生中最为光彩的时刻。
所以说,抗金的岳飞很有可能会得到朱厚照的赏识和保护,完成抗金大业。
如果抗金的岳飞遇到的是明武宗朱厚照,历史是不是就会改写了?
是的。
明武宗本人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他非常尚武,主张用武力去镇压反叛或者对自己不好的东西。这样的话,明武宗至少是一个主战派,而不会像秦桧、蔡京等人一样主和;
另外,老朱家的这个宝贝也是非常喜欢“亲征”的家伙,“亲征”!多么刺激的行为啊,想起他的老祖宗朱元璋、朱棣都是“亲征”过的人,厚照就激动呀!想封自己为大将军啊!
这样一来,如果岳飞想去打金人的话,厚照会抢着去。然而,我们忽略了一点,朱寿大将军(厚照自封)不是一个打仗的料啊,估计会死的很无趣(事实本来死的就很无趣,水淹死的嘛,平常人没有啥意外会这样死,可怜啊!)
所以,岳飞还得自己扛,没有人帮他打仗!不过,岳飞死的可能会更加英勇一些,不至于被奸臣害死!但是命运也不会太好。
所以,历史是会被改写的,至于往好还是往坏,又是另一说了。。。
如果抗金的岳飞遇到的是明武宗朱厚照,历史是不是就会改写了?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军事必须服从于政治。
而岳飞的悲剧就是源于他在朝廷之中的错误政治观念。他提出北上抗金,没有问题。但是你要迎回二帝,你让赵构怎么办?帝王是什么属性?孤家寡人啊!你把二帝迎回来那谁做皇帝?他们做了皇帝我怎么办?自古天无二日,政治斗争的失败伴随的都是满地鲜血。所以岳飞再能打,你政治观念错了,那你就输了。都说秦桧构陷岳飞莫须有,那也得皇帝心里默认才行啊!
再说朱厚照。这是明朝少有的几个中后期,对军事有独到见解并能身体力行的。可是还是那句话,军事只有服从于政治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哪怕一时荣光无限,也会很快凋零,参考德国的一战二战。当时的明朝,政治气氛是文臣几乎掌控朝堂,皇上配合就可以,说白了你就是个人肉印章。敢出线,有的是人喷你,你还没办法收拾他,各种亲朋故旧座师学生,让皇上都不自在。所以朱厚照虽然在前期一意孤行做了几件给力的武事,但是最后的结局还是被文臣关了禁闭,禁足紫禁城。
所以不管是岳飞遇到赵构,还是朱厚照,哪怕遇到刘邦李世民,也不行。
政治要正确,军事才成功!
如果抗金的岳飞遇到的是明武宗朱厚照,历史是不是就会改写了?
岳飞:陛下,臣欲带十万将士前去收复幽云十六州。
朱厚照:爱卿,朕正有此意,来,你来守边,朕御驾亲征……
岳飞:.......
如果抗金的岳飞遇到的是明武宗朱厚照,历史是不是就会改写了?
个人认为岳飞的死与谁在位的关系并不是太大。岳飞的死因,主要有三种,一是岳飞力主"迎还二圣",威胁到了皇位。如果真的把徽钦二宗迎回,说不定“夺门之变”在宋朝便会发生。
二是岳飞兵权过大,功高盖主,且不太会处理人际关系。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在杭州,赵构的扈从部队忽然举起叛旗,以清君侧名义诛杀大臣,逼迫赵构将皇位禅让给三岁的皇太子,赵构以太上皇帝的身份被软禁,苗、刘两将又改年号为明受,取代了既有的建炎年号。
所以,这次兵变又被称为明受兵变。韩世忠率领的大军最终将赵构救出时,赵构痛哭不已,但他肯定也会想到,要是像韩世忠这样的将领也来个黄袍加身会怎么样?南宋初期大大小小的兵变络绎不绝,始终是悬挂在南宋小朝廷头上的一把利剑。岳家军二万三千,而且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之师。加强岳飞只想北伐收复失地,随着胜战越大越多,在百姓和一些官员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且岳飞违抗圣命,更让皇上下决心要除掉他。
三是岳飞参与立储,且与皇上意见有分歧。作为一个手握兵权的大将,在储君的问题上和皇上的意见相左,肯定会让皇上有危机感。
鉴于上述原因,不管换成哪个皇帝,岳飞的下场都不会太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