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汉服的兴起是网红经济的推手,还是洋文化的褪色?
有一定网红经济的推动作用,但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复兴带来的必然结果。
汉服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鸦片战争之后的一百多年里,中国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冲击,从洋务运动时候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民国之后的几十年,中国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碾压式打击,都在倡导学习西方,中国的文化自信在那个时期不仅是没有了文化自信,反而是文化上以及其他方面的全面自卑。
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中国的国力日益增强,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对外交往越来越频繁,我们在国际上有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在日益频繁的对外交往中,中国人越来越迫切需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
特别是在我们综合国力强大了而且未来会更加强大的背景下,我们接触的外来文化变得空前的频繁,这本质上是民族文化之间的交往,我们在这种交往中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如何表明我们民族所具有的独特价值的东西,表明我们之所以是华夏民族的独特文化内涵。
这就需要从5000年的历史底蕴中寻找,找出能代表我们民族精神和文化象征的东西,我们为什么称之为华夏民族?我们和世界其他族群的区别是什么?我们独立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价值是什么等等,很多问题随着国力的增长和频繁的对外交往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汉服热只是这种情况下的一种外在表现,也是我们实现复兴路上必然会发生的事情,所以网红推动只不过是一个辅助力量罢了。
现在汉服的兴起是网红经济的推手,还是洋文化的褪色?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现在这个社会,走在大学校园、繁华的商业街上,偶尔能看到一些姑娘走在一起。
她们穿着一身汉服、梳着古典的发型,显得与众不同。在社交网络上,有关汉服的话题讨论一直热度不减;在各大视频平台上,汉服主题的短视频也深受网友们的喜爱。
随着人们对古风文化的接受程度日益增高,很多人喜欢上了这种独具魅力的服装,很多人纷纷入手一套作为珍藏,有的人甚至将汉服作为日常服饰每天穿着。
这种行为代表着古文化流传和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把这些文化产业发展出去。
现在汉服的兴起是网红经济的推手,还是洋文化的褪色?
个人感觉都不是,应该是自我民族文化意识的再次觉醒。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历的发现,“仓廪实而知礼节”。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理论把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自我需要实现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要,但通常不作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必要的层次,大多数会将自我超越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当中。),人们在解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且人身安全得到保障之后,自然开始有“爱和归属、尊重”的需求。
中国经历近代的西方学习(包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后,认识到保持自身独特性、独立性以及时代性问题。并不是“洋文化褪色”,是我们在观摩和学习“洋文化”过程中有了比较,意识到“中国的月亮也很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先进文化的碰撞、融合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所以在复兴中国文化,推陈出新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开始寻找可以为我们自己代言的“符号”,而在服饰方面,世界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标志性服饰。汉服的设计理念因为包含深厚的文化底蕴,且和诗词文化能够很好的相得益彰,所以社会上慢慢的形成了一股风潮,也就是争取我们也有自己的“服装节日”,就像日本和服在日本传统节日可以全民穿戴那样。
汉服也侧面促进了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深入,很多人也借由汉服开始更多、更深入的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和创新。网络作为当今信息传播速度最快的媒介,自然成为文化人士、商业人士倚重的媒介,进而推动汉服网红经济,蓬勃发展。
纯粹个人见解,希望有所裨益于见闻者。
现在汉服的兴起是网红经济的推手,还是洋文化的褪色?
是华夏伟大复兴在即,国强民富,国运昌盛,民族自信心不断增强。新中国七十年来的发展创造了世界历史奇迹,我们从引进、学习西方文明开始,现在到了汲其精华去其糟粕阶段,摆脱西方文明中不适合中国的各种桎梏,五千年文明继往开来,一往无前。
现在汉服的兴起是网红经济的推手,还是洋文化的褪色?
还记得几年前,在广场上看到过一些着装有些古怪的女子,大约十几个人,排成一排排的,身上穿的奇怪服饰大概就是“汉服”吧,手里还拿着纸伞和手绢。当时看上去好鬼别扭!那时的“汉服”的美感在我看来是不敢恭维,反正觉得挺难看的。大概是下面这个样子的:
(说真的,当时的画面比这上面的还难看一点)
后来随着汉服慢慢火起来了。我在大街上再次看到的时候是下面这个样子的:
(大家好好感受一下这差别!)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汉服在工艺上的进步是突飞猛进的。首先它必须得是“好看”的,才会有人去追捧它。所以我觉得“汉服热”不是网红经济的原因,更是跟洋文化褪不褪色没有半毛钱关系。主要是汉服自身工艺的发展,汉服变好看了,才有了后来“汉服热”的兴起。
现在汉服的兴起是网红经济的推手,还是洋文化的褪色?
现在的汉服的兴起不完全是网红经济的原因,但确实是民族传统文化复兴的一种表现形式。
首先,汉服的兴起源起久矣。21世纪初开始又变得活跃,以民间自发组织为主,并且越来越呈现出人群年轻化的特点。随着国家传统文化的复兴浪潮兴起,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形式出现在主流媒体中,汉服相关活动也找到了一个契合点,衍生出更多的可能。
其次,给人感觉是网红经济的推手可能与网络发展速度快有关。传统文化的内涵不是特别容易被快速传播和发扬,需要积淀和潜移默化。而比较快速引起人注意的方式和体验感更明显的方式可就是仪式感比较强的传统文化礼仪学习培训和汉服活动。年轻的组织者在网络上发起活动,话题,更多的年轻人参与推动,并与现在流行的自媒体模式相结合,传播速度非常快。
最后,其实没有必要对洋文化太敏感。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必然同时吸收了多元化的文化元素,现在面临着去粗取精、健康融合的阶段,传统文化复兴是件好事,对外来文化也可选择吸收,没有必要一味排斥。相信最终还是会达到一种平衡发展的局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