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慈禧执政,而是唐太宗那样的明君,能避免后来的灾难吗?

这个大概率是能避免的。

唐太宗在历史上是一个文武兼备的皇帝,唐朝半壁江山都是他打下来的,发动过玄武门政变,继位后没杀过功臣,深谙用人之道,治国之道。

慈禧是1881年慈安死后才开始独揽大权的,也就是说假如清朝在1881年开始出现一个像唐太宗这样的人物来领导全国。

唐朝的开放程度是很高的,如果是李世民在清朝那个时代,闭关锁国的政策会被迅速推翻,政治革新可能不会完全西方化,很有可能也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种思维。

但是最大的可能就是在政治制度上会对封建制度进行再优化,比如精简机构,打击贪腐,恢复民生之类的举动,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改革军队,至少不会出现像清朝末年那种没有战斗力的军队。

换句话说,如果是像李世民那样的皇帝出现,可能会再创造一个封建盛世,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近代中国出现的局面会是这样一种情况:在封建盛世时代,拥有一支像唐军一样有纪律,有战斗力的近代化封建军队。

其实不一定要完全西方近代化的制度和军事才能发展,也不是说一定要西方化的政治制度和军事制度下才能打败西方侵略,换个角度,如果是在贞观之治下的封建制度下,让唐军拥有近代化火器,加以训练,战斗力是可以打赢西方的。

只不过清朝末年的军队太烂了,制度又不行,指挥的人更不行。所以如果是唐太宗这样的人物的话,很可能出现像俄国那样的封建制度下,封建军队拥有先进火器,并且战斗力、组织纪律很强的军队,完全能避免很多外来侵略灾难。

如果不是慈禧执政,而是唐太宗那样的明君,能避免后来的灾难吗?

晚清的灭亡,不是一个人导致的。整个政治体制已经完全腐化,官员腐败,没有一点点创新意识,依然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是天朝大国在这种情况下,并不是一个人就能拯救中国,就算是明君,也要有权利才行,你变革体制是非常困难的,你是推翻政府,你要从内部变革,就像洋务运动都是十分困难的,以清政府当时的腐败,个人认为,一个明君也很难拯救

如果不是慈禧执政,而是唐太宗那样的明君,能避免后来的灾难吗?

中国近代是一个复杂而缓慢的进步过程,鸦片战争以后,“向西方学习”只停留在口头上。“师夷长技以制夷”只停留在字面上。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朝统治集团感到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开展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在开采矿山,开办银行 开办工厂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国引进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力,但由于步伐缓慢,封建制度的腐朽,在1894到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失去了亚洲格局的主导权。1900年发生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如果不是慈禧执政,而是唐太宗那样的明君,中国近代历史将会是另一种发展前景。

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南京条约》带来的割地赔款和五口通商,清朝统治集团将受到触动。但中国进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改革的客观条件,或者说社会动因并不存在。像唐太宗那样圣明的皇帝会动员大臣更好地了解西方,开明的官员也会购买西方的坚船利炮,官民的过激行为就是开办近代工厂,开采矿山,但数量肯定不多。

1856年到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清政府大量的割地赔款,中国统治阶级深受触动。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全面系统的学习西方的呼声日益高涨,但进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改革的客观条件依然不具备,清政府在经济领域进行有目的的有指向性的改革,包括开办工厂,开采矿山,修建铁路,开办银行范围遍及全国各个省份,但是力度不大。

1883年到1885年的中法战争,中国在不割地不赔款的条件下结束了战争,说明清政府的洋运动是有效的,也在一定程度上是深入人心的,中法战争之后,在像唐太宗那样圣明的皇帝的带动下,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改革将全面展开,中国近代历史将迎来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中国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社会生活将迎来全面进步,中国近代陆海军将形成规模,且具有较强的战斗力,中国铁路建设将快速发展,并且纵横东西南北。在1894年到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将取得辉煌的胜利,中国主导亚洲格局的地位将日益巩固,也不会发生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以后的40年发展,中国将成为中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如果不是慈禧执政,而是唐太宗那样的明君,能避免后来的灾难吗?

这个问题该怎么说呢?

白山黑水间的女贞族,本是骑马射箭,追鹿猎鹰的勇武民族。

建州女贞在努尔哈嗤领导之下,靠勇力统一女贞各部,并打败腐败的明军占领整个东北,但女贞人就没有接触过什么先进的文化,更没见过什么文明。

于是,女贞夺取全国建立大清政权后,把中国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儒家文化捧若致宝,康熙、乾隆都是熟读儒家经典的饱学之士,他们彻底摧毁了明中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用古代的儒家学说来统治近代的中国,只能把中国统治的越来越落后。

所以别说慈禧,换了谁在清末统治都一样。

如果不是慈禧执政,而是唐太宗那样的明君,能避免后来的灾难吗?

这个问题,我可以理解为唐太宗穿越到了清朝,能否改变清朝吗?

唐太宗所处的年代与清朝相差了1000多年,如果让唐太宗来治理清朝也很难帮助清朝走出阴霾。世界环境和人文思想在经过1000多年的时代变迁,唐太宗的治理方式已经是落伍了,说句玩笑话,当唐太宗见到列强的先进科技和武器时,是否会以为见到了妖魔鬼怪呢?

慈禧时期的清朝已经是内忧外患,列强入侵,国内民心不定,经济科技水平与列强相比都是非常落后的。即便是唐太宗有能力帮助清朝做出改变,那也要一项项的治理,可是时间并不等人,列强也不会给出机会,封建统治的没落与灭亡已经是必然。

慈禧执政时期其实清朝统治的政策弊端爆发的时间点,闭关锁国、闭门造车、盲目自大、贪图享乐这些毒素经过时间的沉淀,清朝已经像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唐太宗这样出色的医生也无力回天了。

如果不是慈禧执政,而是唐太宗那样的明君,能避免后来的灾难吗?

我认为这个问题首先要考虑,是什么时候让唐太宗来执政,如果只是替代慈禧,肯定来不及了,清朝那个时候换谁都不行。

慈禧从1861年执政,到1908年去世,实际执政时间约为48年。我们假定是已经成长完毕,已经达到千古一帝执政水平的唐太宗早早穿越到同治皇帝身上,从1861年开始亲政(假设慈禧放权),并且一直活到1908年。

首先,这个世界距离唐朝贞观之治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中华面临千古未有之大变局。唐太宗首先要适应这个世界的变化,不管是历朝历代的官僚体系改革,还是不断发展的新技术。

其次,唐太宗面临的是个内忧外患的清朝,1860年左右正是太平天国爆发的时期,一度清朝已经丢掉了半壁江山。

更大的麻烦是在国外,早在1840年开始,先后两次鸦片战争已经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面对外国列强,差距是全方位的,科技上国外经历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还是农耕经济,制度上中国还是落后的封建主义。面对这种局面,唐太宗根本不知道怎么改革,毕竟他的经验来自于更古老的封建时期。

但是唐太宗替代慈禧之后,肯定会励精图治,起码不会发生慈禧生日挪用军费的事情,中国甲午战争结果有可能会输的没那么惨,赢是不太可能赢,日本已经完成了向资本主义过渡,军事实力还是强于中国。

唯一的机会来自于戊戌变法时期,但是依据中国当时的情况,即使以唐太宗的雄才大略,没有了慈禧的掣肘,改革还是很难成功,因为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太弱小了,根本不足以建立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有人问,为什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一是日本的社会矛盾相对简单,主要是封建藩主和中下层武士之间,封建藩主被消灭,阻力就少很多,而中国的地主阶级根深蒂固,要是彻底消灭地主阶层,事实证明只能依靠农民发动更彻底的革命运动。二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赶上了工业革命的快车,很多新的工作和阶层诞生,顺利完成了向资本主义过渡,甲午战争的胜利也让日本获得了大量赔款,明治维新的很多改革是在这之后落实的。所以有这些客观因素在,强如唐太宗,也没办法把清朝变成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只能说,换成唐太宗,清朝末期的腐朽会少一点,但是很难避免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拯救中国人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