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宫里的乳母,除了喂奶之外还要做什么?究竟是怎样的角色?
一提起“奶娘”这个词,我想很多人都会心照不宣地会心一笑,仿佛一眼就看穿了这个职业的本质。
奶娘是古代十分特别的一种身份,最早出现在周朝时期,《周礼》中就曾记载过:“士夫之子有食母”。那个时候奶娘被称为“食母”,意思就是给孩子喂奶的母亲,只要是士大夫以上的阶级,都可以给子女找食母。
这个职业产生的时候,王公贵族们的本意只是让她们协助养育子女,但随时时间的发展,她们或出于对荣华富贵的渴望、或因为权力的逼迫,却做着与本职完全不相符的勾当,以至于人们一听到这两个字的时候都会浮想联翩,“奶娘”自然也和肮脏挂上了钩。
让奶妈代替生母给皇子喂奶,其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深意呢?这些被王公贵族豢养在宫中的奶妈们除了日常给皇子、公主们喂奶之外,平日里还要做些什么呢?另外,既然是奶妈,就真的是“有奶便是娘”吗?这些特殊的职业者究竟有怎样的选拔标准呢?
奶娘可不是单单是个“喂奶机器”,她们的背后有荣耀、也有耻辱。- 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生母和皇子们的情感交流,保证国家政权的稳定。
乍一听上去,这个说法有些差强人意。找个奶妈给皇子喂奶,就能保证政权的稳定?这不是痴人说梦嘛!
可事实真就是如此。
在我国历史上,王朝的更迭、政权的动荡无非有这三点原因:农民起义,外族入侵,权臣、宦官、外戚等有实力的团体干政。为皇子们配备奶妈,就是为了防止外戚干政。
西汉时的吕太后在刘邦活着的时候就开始大规模培养自己宗族的势力,等到刘邦一死,立马大肆屠杀刘姓宗族。而后来的卫子夫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她们家族在50多年的时间里坏事做尽,朝中大臣连同汉武帝都拿她没有办法,谁让卫氏家族枝繁叶茂、占据着朝堂的半边天呢?再后来王莽凭借姑姑是太皇太后的身份,直接政变造反、改朝换代。
而到了东汉时期,外戚干政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窦氏、邓氏、梁氏、阎氏、何氏家族接连干政,你方唱罢我登台,东汉二百年国祚、19位皇帝,除了光武帝刘秀之外,几乎都活在外戚的阴影之下。
这些都是血淋淋的教训,如何提防外戚干政成为历代统治者关心的问题,而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那些妃嫔们禁足在后宫、切断她们和未来接班人的联系。
所以在皇子、公主们刚刚满月的时候,内廷就会把他们交给奶娘喂养,每年只允许和生母见寥寥几次面、有些不得宠的妃子甚至一辈子都很难再见到子女。
正是这样的手段,让外戚的势力很难发展起来,所以大家看自汉朝之后,再也没出现过如此大规模、长时间的外戚专权擅政的事件,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 古代医疗条件差,想要子孙兴旺,就要加快生孩子的速度和效率。
在古代,人们的平均寿命是非常低的。夏商周一直到秦朝,平均寿命基本不到20岁;汉朝时为24岁;唐朝时为27岁;宋朝时为33岁;明清时为36岁。
造成平均寿命低的原因很多,抛开天灾人祸不谈,新生儿的夭折率直接拉低了平均寿命。那个时候,没有先进的西医科技,只有看重治本的中医,可是中医的治疗周期太长了,成年人面对一些不痛不痒的小病倒还能抗一抗,但新生儿的免疫力十分低下,就算是普通的小感冒都能要了他的命。
纵观我国整个封建社会,新生儿的存活率从来没有突破过60%,也就是说有将近一半的婴儿刚来到这个世界就急匆匆地奔赴鬼门关。
母乳喂养长则两年,短则一年,在这个期间,母亲会把所有的爱给予婴儿,根本不可能继续怀孕生育。为了让妃嫔们跳过母乳喂养的阶段,内廷就会将小皇子交给奶娘喂养,而妃嫔们稍加休息后便再次加入“生育大军”。
- 十六七岁的年纪就生产,身体还没发育成熟的少女们根本没有奶水,这时就需要奶妈帮忙。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047条规定:男性法定结婚年龄不低于22周岁,女性法定结婚年龄不低于20周岁。
可能很多年轻人会发牢骚,法定结婚年龄定得这么高,自己还要苦等好多年才能和爱人领结婚证。我只能说,你们就偷着乐吧!
在古代,尤其是像汉末三国、南北朝、唐末、明初这几个阶段,因为连年战乱导致国内人口锐减,继而引发生产力不足,更是没有婚姻自由可言,纷纷出现了“壮者无娶老妇”、“老者无娶壮妻”、“男子二十不娶,女子十七不嫁,罪其父母”这样看似荒唐的法令。
这一切都是为了敦促人们早日成亲,繁衍后代。
而皇室因为其地位的特殊性和尊贵性,子嗣越多在挑选继承人的时候就有更多的可选性,于是“一切从娃娃抓起”就被运用得炉火纯青,通常年幼的皇子们会被御赐一个妃子,一般也就是十六七岁的年纪,她们因为尚处在发育期,生产之后根本没有奶水,只能把孩子交给奶妈喂养。
还有一些妃子,即便有充足的奶水也不愿意母乳喂养,因为她们身处后宫这个名利场中,一切都是以博得皇帝的宠幸为目的,如果亲自喂养孩子,就会导致身材走样、胸型塌陷,很快就会失宠。
- 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奶妈这个职业再也不是单纯地喂养皇子。
在很多野史、或者是民间医书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记载,那就是吹嘘人乳能够增强体魄、甚至延年益寿的功效。
晋武帝司马炎上位的第一年,就在皇宫里搞了一场人乳宴。一百多名衣着暴露的奶妈聚集起来,将挤出来的乳汁和鲫鱼一同倒入锅中烹煮,并且邀请朝中大臣们一起享用。之后司马炎又举办了多次类似的人乳宴,最出名的当属用人乳蒸乳猪,大臣们吃完之后赞不绝口,称其“烝㹠肥美,异于常味”。
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人乳气味甘平,有补脾益肾之功效”,由此掀起了一阵用人乳养生的热潮。
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对人乳的喜爱近乎痴狂,太医院为了满足皇帝的特殊癖好,研制出一种名叫“龟龄集”的药膏。于是乎,那些王公大臣们人手一碗龟龄集,就连民间的普通老百姓也跃跃欲试,希望能通过吃人乳延年益寿。
还有一种说法是,奶娘其实是为皇子选定的“性”启蒙者,因为两人相伴成长,彼此之间建立起了很深的感情,等到皇子们长大之后,需要有人对他们的“性生活”进行引导,所以奶妈往往是首选。
既然奶娘如此重要,那么她们的选拔条件有哪些呢?奶娘的入宫选拔十分严格,大概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 必须年轻貌美,年龄需要在15岁到20岁之间,姿色超群。
- 身体必须健康,这也意味着奶水健康。
- 必须是生产之后三个月左右,因为这个时间段奶水营养最丰富。
当然,满足这三个条件也不是一定能够被选中,如果她的家世不够清白,比如说亲人或者祖上曾有过作奸犯科的经历,尤其是谋反、行凶这样的大罪,就算姿色多么出众,都会被无情地淘汰掉。
明朝时选拔宫廷奶娘十分严苛,每年选出120名,其中40名在宫内喂养皇子、其余80名则在外宫干些普通宫女的差事,只有等到宫内的奶妈职位有缺、她们才有机会补上。到了第二年,又会有新选拔出来的奶娘代替她们,周而复始。
时至今日,奶娘这个职业仍然存在,只不过比起封建社会而言已经不再和伦理沾边,只不过是在母亲生产完后,身体虚弱、或者是奶水不足的情况下,靠她们进行喂养。
至于说人乳究竟有没有传闻中的那些功效,很多古代医书中都曾有过这方面的记载,,但我们不敢妄自揣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