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败走华容道,如果关羽不放过他,真有实力将曹操斩杀吗?
《三国演义》中,关羽在华容道截住了逃跑的曹操君臣。由于关羽重情重义,最终放走了曹操的君臣。如果关羽不放曹操等人的话,他们将没人逃出生天。这是因为整个事件是诸葛亮设下的局,他布下了天衣无缝的天罗地网,就是让关羽无法找出任何理由让曹操逃脱。
诸葛亮和刘备都很清楚,关羽此人义气深重,如果他在华容道截住曹操,很可能就把他放走了。因为当年关羽在曹营时,曹操对他十分看重,用尽所有手段来收服关羽。关羽感念曹操的恩义,在白马坡斩颜良诛文丑,回报了曹操才离去。
但是在千里走单骑的时候,关羽沿路诛杀了拦截他的曹营将领。一路上,关羽过五关斩六将,遭到了夏侯惇的追杀。曹操在得知消息后,专门派张辽前往阻止夏侯惇,命令放关羽安然离去。关羽此人光明磊落,对于曹操的这番恩义,自然要给予回报。因此在华容道上,关羽极有可能会放走曹操。
在分配任务的时候,关羽与诸葛亮分别立下军令状,如果曹操不走华容道,诸葛亮承担责任。而如果曹操走了华容道,关羽没有捉拿曹操,关羽承担责任。为了不让关羽寻找到放走曹操的借口,诸葛亮沿路安排下几路伏兵,还交代关羽一条妙计。
在曹操遭受赤壁惨败后,慌忙逃出战场。正如诸葛亮所料,曹操选择了逃往荆州的道路。曹操在冲出东吴的围攻后,在乌林以西遭受了赵云的第一波伏击。赵云不追赶曹操,而是只顾抢夺旗帜,放曹操逃走。
在路上,曹操等人遭受风雨袭击,苦不堪言。等到了葫芦谷口歇息时,又遭到了张飞的伏击。这一次伏击让曹军遭受极大损失。不但辎重丢失,衣甲鞍鞯不全,诸将还人人带伤。就在此时,他们看到关羽依照诸葛亮的计谋放出的烟雾,在曹操自作聪明的判断下,来到了华容道前。
当关羽和他的五百部下出现在曹操和他的残军面前时,曹操等人亡魂丧胆,面面相觑。此时的曹操还想最后垂死挣扎,他鼓动部下决一死战,但是谁也没有响应他号召。大家说的理由是人就算是不怯战,可是长途奔波,马力已乏,无法再战斗下去了。
在此时,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他秉承着“围师必阙”、“归师勿遏”的兵法原则,在一路上网开一面,对曹军层层截击追杀,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战果。他教给关羽妙计,把曹操最后的残兵败将送进关羽的埋伏,让他们插翅难逃。
此时的曹军已经人困马乏,根本无力抵抗。面对以逸待劳的关羽和他的部下,根本就失去了交战的胆量。此时不要说交战,连逃命都不可能。因为关羽的赤兔马日行千里,想要从关羽的追击下逃脱,根本没有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君臣想要逃走,唯有关羽放走一途。在关羽被曹操的说辞打动,心中发生动摇的时候,曹操君臣从关羽放开的口子一拥而过。此时的关羽一声断喝,那些曹操君臣竟然连一个抵抗的人都没有,全都下马跪在关羽马前哭拜在地。由此可见,如果关羽不放他们逃走,曹操的这些残兵败将将没有一个能够逃走的。
最终关羽还是因为自己“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面对曹操旧日的恩义未报,看到曹操君臣沦落求饶惨状不忍,在加上见到张辽的故人之情,最终还是放走了曹操君臣。
当关羽回营交令的时候,他对于放走曹操一事毫不隐瞒。因为按照诸葛亮的布置,关羽根本就无从寻找曹操逃脱的理由。因此诸葛亮对关羽进行处罚,关羽才心服口服的甘愿接受。在刘备等人的说情下,诸葛亮才放过了关羽。
其实诸葛亮在布置关羽把守华容道的时候,就已经料到关羽会放走曹操。在战前他和刘备的闲谈中,刘备提醒诸葛亮说关羽很可能就会把曹操放走,诸葛亮却不当回事。他说曹操命不该绝,所以让关羽去放了曹操,让关羽落得个人情,也是一桩美事。
诸葛亮之所以对曹操的死活不以为意,是因为此时刘备集团的实力弱小。如果曹操丧命,北方曹魏的统治土崩瓦解,没有了曹操势力威胁的东吴,很可能会把矛头先指向刘备。以周瑜的性格,他会先吞并刘备集团,再发动北伐。因此,诸葛亮才说曹操命不该绝,要放曹操一条生路。
既然要放曹操一条生路,那么华容道的伏兵就不需要了。看诸葛亮却偏偏派了关羽去把守,还美其名曰是送给关羽一个美名。其实,这背后有着刘备和诸葛亮的计较。在刘备手下,文有诸葛亮,武有关羽,但是由于关羽心高气傲,还骄于士大夫,两者之间关系并不融洽。
关羽对诸葛亮心中不服,从分配任务时就能看出来。诸葛亮安排他守华容道,他却挑诸葛亮的毛病,反问如果曹操不从华容道走怎么办?当诸葛亮表示要立下军令状时,关羽不是出言推脱,反而是大喜,他内心就是想看到诸葛亮算计不准的下场。
经过华容道这一场较量,关羽对诸葛亮从此心服口服。这也是刘备想要看到的结果,因此他才会和诸葛亮嘻嘻哈哈,不以曹操逃走为意。从此之后,在刘备阵营中将相和的局面形成,在诸葛亮和关羽的共同努力下,刘备势力迅速发展,开创了三国的新局面。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点赞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曹操败走华容道,如果关羽不放过他,真有实力将曹操斩杀吗?
曹操败走华容道,史料上没有记载,当是罗贯中《三国演义》中虚构的精彩片段。我们这里就只依《三国演义》中的场景,来分析关羽如果不放曹操,看其是否真有实力斩杀曹操。
我们先看关羽这边的兵力布置。书中说:“言未毕,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关羽总是爱带他的五百名校刀手,以后打长沙,战黄忠,刘备、诸葛亮劝他也带兵三千,因为赵云取桂阳,张飞取武陵,都是带的三千兵。但关羽自视自己强过张飞赵云,说只带他的五百校刀手足够了。我们也不清楚关羽的五百校刀手都是什么兵,为何关羽会对他们那么有信心呢?也许这五百校刀手都是关羽一手调教出来的特种部队吧。关羽手下的将领只点到有关平周仓。在后来的襄樊之战时,关平曾和徐晃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周仓也曾在水中生擒庞德。二人的战力应该不错,关平可进入一流战将,周仓也差不多能入弱一流战将。我们再看曹操的情况。曹操带着众将士,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华容道稍平坦之地,已是疲惫之极。曹操回顾所随军士,止有三百余骑随后,并无衣甲袍铠整齐者。结合曹操一路逃来的经过,曹操身边的大将有许褚、张辽、徐晃、张郃、文聘、毛玠、李典等人。许褚是曹军第一武将,当属三国超一流武将;张辽、徐晃、张郃应该算三国一流武将,文聘、毛玠、李典当属三国弱一流或二流武将。
如果按正常情况,曹操带着许褚、张辽、徐晃、张郃、文聘、毛玠、李典及三百军士,经过死战,要通过关羽、关平、周仓率领的五百校刀手把守的华容道,应该不算难事。但问题是,这时曹军是个什么状况呢?人困马乏,疲惫不堪,饥肠辘辘,衣甲不整;而且呢,骑兵在北张飞追击时,来不及上鞍,多骑的是无鞍马。张飞截击时,许褚就骑无鞍马来战张飞,张辽、张郃二将也来夹攻,方掩护曹操先逃,而后三人才各自脱身。经赵云、张飞两次截杀,曹操诸将多已带伤。在华容道过了泥泞险峻路段后,路稍平坦。曹操催促快速赶路,众将都说:“马尽乏矣,只好稍歇。”曹操不准,又行有不到数里,一声炮响,关羽率五百校刀手,截住了去路。关羽的五百校刀手,早已在此埋伏,养精蓄锐,一直在等待曹操的到来,自然战斗力爆表了。曹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曹操说:“既到此处,只得决一死战!”众将说:“人纵然不怯,马力已乏,安能复战?”要知道,在古代战马是大将的第二生命,关羽正是自得了赤兔马,才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的。由此可见,这时的曹军诸将,已是饥寒颤栗不已,马更是困乏不堪,再加各个衣甲不整,许褚还是无鞍马,恐怕各个抬举兵器都费力,哪里还有一战之力。更何况以前在土山,许褚、徐晃正在力壮气足的情况下,合战关羽,尚且被关羽奋力杀退,更别说现在人困马乏之时了,恐怕许褚、张辽、徐晃、张郃四人合战关羽,也难是关羽的对手,何况关羽身边还有关平、周仓及五百特种兵了。
因此,如果关羽不放曹操,关羽先不用接战,组织五百校刀手一通箭雨,就会让曹操的残兵败将死伤大半,再由关羽等冲杀一阵,曹操真的就毫无生理可言了。多亏关公重义,天不灭曹,才有了以后的三足鼎立。
曹操败走华容道,如果关羽不放过他,真有实力将曹操斩杀吗?
就曹操败逃到华容道的窘境,别说关羽出手,就是关平和周仓上去,曹操和他部下都得团灭。
首先要说一下,正史上曹操经过华容道以后,孙刘联军才追上来,并没有关羽义释曹操这回事。所以这个问题要从《三国演义》的角度来回答。
在演义中,火烧赤壁以后曹操一路遭到孙刘联军的追杀,好不容易败逃到了华容道,却又遇到了关羽。曹操向关羽苦苦求情,后来还不惜下跪相求。关羽感念当初在许昌时曹操的厚恩,不忍出手,放曹操和手下败军离去。
曹操之所以如此低三下四下关羽求情,主要是因为这会曹军已经真的不堪一战了。按照《三国演义》所述,黄盖和曹操约定劫粮船来降是在二更时分。所以火烧赤壁开始时间,应当就是在二更左右。曹军水寨起火以后,曹操在张辽保护下逃到岸上,夺路而走。
不过这一路上可不太平,曹操先是连续遭遇了江东吕蒙、凌统、甘宁、太史慈等人的围追堵截。所幸徐晃、张郃等人先后赶来,曹操才得以杀出重围,逃离火场,来到乌林。
可是不等曹操休息一下,赵云又带着伏兵杀出。曹操只能让徐晃、张郃上前敌住赵云,自己则冒烟突火逃命而去。
这时天色已经慢慢亮了起来,但是天气突变,下起了大雨。曹军刚脱离火海,又被浇了一个透心凉,衣甲湿透,曹操和败兵只能冒雨而行。逃了一夜的曹军饥饿难耐,又人困马乏,因此有不少人和战马因为体力不支而倒地不起。
曹操见大家实在支撑不住,只能命大家稍事休息,又派士兵去村落中劫掠粮食,寻觅火种,打算埋锅造饭,解决肚子问题。然而大家刚刚脱去湿衣、战马摘鞍休息,饭还没做好,张飞又带着兵马冲杀出来。
曹军众将来不及披挂,只能仓促上马应战。许褚、张辽、徐晃三人死命挡住张飞,掩护曹操先走。
等到好不容易跑到华容道口,甩脱张飞时,曹操看众将已经多半带伤。由于担心追兵赶来,曹操不敢休息,命大家赶紧继续赶路。
可是华容道原本就是一条小路,被大雨一浇更是泥泞不堪。曹军士兵刚才就没好好休息吃上饭,又脱了衣甲,正值隆冬严寒,更是苦不堪言。三停人马一停累得掉队,一停累倒在半路,只有三百余人跟着曹操勉强前进。
就在此时,关羽带着关平、周仓和五百校刀手杀了出来。曹操跟众将说“只得决一死战”,可是即使勇如许褚,也说“安能复战”,可见都是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根本不堪一战。
事实上即使关羽放曹操过去,等到出了华容道,曹操回头看时,身边总共只有二十七骑相随,其他两百多人都已经跟不上倒在了路上,可见曹军当时之惨。
相比之下,关羽是以逸待劳,如果真的不给面子动起手来,许褚恐怕都未必打得过关平和周仓,其他人自然更不用说。
所以曹操也只能放下面子,向关羽下跪求情,因为他真的无计可施了。
曹操败走华容道,如果关羽不放过他,真有实力将曹操斩杀吗?
有的,但曹操死后的场面却不是关羽能收拾和承受的。
首先来假设一下曹操死后的场面。
第一种假设,北方陷入混乱。都知道曹操为了平定北方是花了大力气的,在征西北马超的途中还痛失无双谋士郭嘉,用了大把的兵力才将北方统一。
但因为统一时间尚短,人心不齐,且老曹还没选好继承人,一旦曹操阵亡,北方没有了约束和震慑,是必会再一次陷入军阀混乱的场面,好不容易形成的三足鼎立将会再次倒退到董卓刚死各派政权独立的纷乱中,最开始袁家两兄弟搞政治独立被各路诸侯背叛最后下场悲惨的场面还历历在目,而曹操死后无疑最招风的就是东吴与蜀汉政权。
要知道曹操虽然有“挟天子以令诸侯”被天下唾弃的借口,但名义上还是大汉的臣子,汉献帝虽为皇帝,却名存实亡。
曹操突然阵亡,皇帝无疑是控制不了什么局面的,北地诸侯再次分裂也阻止不了,光老曹家几个儿子就够折腾的,皇帝一定会再一次沦为诸侯讨伐排除异己的棋子,而曹操死后东吴与蜀汉政权无疑是最招风的,又又害死“大汉忠臣”曹操的罪名,北地诸侯齐心协力围攻这两大政权看起来也是名正言顺,东吴政权稳固且有长江天险,而蜀汉政权还在萌芽阶段,显然是受不起这样的攻伐的,而东吴正好可以落井下石,将所有罪责推到刘备等人头上,再来个背后插刀,不用说刘皇叔等人算是玩完了。
第二种假设,北方不分裂,但实力受到重创修养生息整顿内部,放任孙刘两家打架。
由于曹操死得过于突然,在权利交接上自然会有一系列问题,攘外必先安内。曹操手底下的臣子震得住场面,选出来的继承人属于沉稳型的会想到内部问题先解决才是根本问题,会消停好长一段时间。
但孙刘两家此时却会大打出手,毕竟曹操突然死后,北方虽然会有动乱,但实力上也不会太差,且离东吴太远,够不着,而刘备政权根基未稳,连真正属于自己的地盘都没有(还没有拿下益州,刘表儿子没死),正是开战到好时候,这时候不动手等着那整个江东政权就是个笑话。
这种情况对于还是雏形的刘备政权也是不利的。
第三种情况,是第二种情况的另一种假设。北方政权完成初步的交接,新上任的主君为了转移内部矛盾将矛头指向外部,首当其冲就是直接害死曹操的凶手刘备政权,这也是赤壁之战后孙刘两家将老曹同志百般往对方地盘上赶的最明显的原因。
东吴经过孙家父子三人经营根基稳固,人心聚齐,良辰雄将齐聚,且获得赤壁之战胜利后士气正胜,比起还未有成型根基的刘备政权难打系数不知道要多多少倍,自然选择先攻破刘备。
虽然东吴政权会考虑到唇亡齿寒,对刘备集团不会坐视不管,但也不会有太多帮忙,只会使曹刘两家维持打长期消耗战的场面,慢慢削弱两家实力,最后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这样的场面对于刚缓过劲来的刘备集团显然也是一笔亏本的买卖。
这三种假设的场面显然都不是关羽能够收拾的,也是刘备集团不能承受的。
而且这时候的关羽处于跟着大哥好不容易才安定下来的稍稍稳定的局面,还不能完全放松的心态,谨慎与智勇还未被安乐掩盖,所以能够预料到杀了老曹的后果,当然借此还老曹一个人情也在其中,要说这人情的占比其实也没多少,毕竟人家是递了军令状的,再说了曹操恩情再大能够大的过桃园结义?
这时候的关羽是理智的,很可惜刘备政权彻底稳固后,关羽被封为五虎上将就开始漂了,不满意与马超齐名吵着闹着要去关中比武,弄得诸葛亮这个超级智囊还得小心翼翼给他拍马屁夸他为五虎上将之首,直接将他夸得尾巴翘上天,还将此信件传阅军中上下,最后咱们关二爷也为自己的高傲与虚荣买了单,价钱还不低,就是自己和儿子的命。
曹操败走华容道,如果关羽不放过他,真有实力将曹操斩杀吗?
在华容道上,曹操已经人困马泛。曹操哈哈大笑,却又笑出来一个关云长,横刀立马,五百校刀手一字摆开。
曹操此时已经绝望,如果关羽斩杀曹操尤如砍瓜切菜。
其实诸葛亮与关羽立军令状,是在征服关羽,这样,关羽可以卖个人情。
他知道关羽不会杀曹操的,如果诸葛亮真想除掉曹操,就派张飞去华容了。
诸葛亮也知道,赤壁之战只是击败曹橾,而不是斩杀,如果是把曹操除掉了,这对刘备来说是不利的,只是见好就收。
如果曹操被杀,魏必大乱,东吴可迅速作大,回头刘备将无立足之地。
曹操败走华容道,如果关羽不放过他,真有实力将曹操斩杀吗?
历史上真实情况:赤壁之战,曹操战败,撤退是走的华容道,但是没有遇到孙刘联军的埋优,只是刘备率军追击到华容道,曹操率军已经通过了华容道。
《三国演义》小说描写关羽设伏在华容道截住了曹操及败兵,曹操手下将领张辽等无力再战,只好请求关羽放行。由于关羽在曹营的时候曹操对关羽很好,关羽为了报恩,私自放行了曹操等众人。
如果关羽不放行,也不一定能把曹操斩首。因为,曹操如果华容道被斩首,《三国演义》小说往后章节没法写了;再者,这样写下去跟真实历史差距太大了。《三国演义》小说总体还是以历史为基础虚构一些情节的,有“三七开”之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