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谁死的最窝囊?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在烽烟四起的年代,出现了各自意想不到的时间,很多人的命运都不由自主。如果要论死得窝囊的人,不在少数。比如在睡梦中被部下刺杀的张飞,被自己义儿刺杀的丁原、董卓。但是要说死得最窝囊的人物,当属冀州牧韩馥。

一、雄踞一方的韩馥。

韩馥曾担任过东汉的御史中丞,在董卓入京之后,被任命为冀州牧。从这一方面来说,他应该算是董卓提报的人员。但是韩馥同时是“四世三公”的袁氏门生,与袁氏有着割舍不断的关系。因此在袁绍因得罪董卓逃离京城后,董卓就封他为渤海太守,受韩馥的节制。

韩馥坐拥天下实力最强大的一个州冀州,他的决定对天下的形势举足轻重。可是他却面对当时的天下形势,无法做出自己的正确判断。他先是秉承董卓的旨意,对袁绍进行看管压制。但是当他接到桥瑁伪造的三公信件后,又摇摆到了袁绍一方。

袁绍在得到韩馥的许可后,便发动了讨董战争,并成为联军的盟主。韩馥在这场战役中,也成为诸侯中的一员。在《三国演义》中,就有韩馥派出上将潘凤迎战华雄的情节。可惜这位上将和他的主公一样无能,没有几个回合就死在华雄的刀下。

在讨董联军解散后,韩馥依然统治着冀州。此时他野心膨胀,居然伙同袁绍一起拥护幽州牧刘虞为皇帝。韩馥和袁绍四处奔走,到处鼓动拉拢大家的支持。但是刘虞对此并不领情,坚决不同意称帝,最后这场闹剧被迫终止。

从韩馥担任冀州牧之后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毫无主见的人。他原本算是董卓阵营的人,却和袁氏纠缠不清,首施两端。他先是压制袁绍,后来又支持袁绍,他位居袁绍之上,却甘当一路诸侯,让袁绍担任了联军盟主。

在联军解散后,韩馥又以袁绍的马首是瞻,按照他的意愿办事。袁绍如果拥立了刘虞为帝,首功当属袁绍。依靠袁绍四世三公的家族势力,袁绍必然成为新朝的元首。韩馥看不出这些关节,使得他被袁绍利用,成了为袁绍做嫁衣的冤大头。当时的逢纪就因此评价韩馥是一个庸才。

二、拱手交出政权的韩馥。

由于韩馥是一个庸才,遭受了袁绍的利用。但是让韩馥想不到的是,袁绍并不以利用他就感到满足,更是看中了韩馥手中的权力。他和部下商议,要想夺取天下,就要壮大自己的力量。他们把目光盯在了韩馥身上,想要夺取兵精粮足的冀州作为自己起家的基业。

但是袁绍当时只是一个渤海太守,不但官职在冀州牧韩馥之下,实力也远远不如。想要依靠武力抢夺冀州,无异于痴人说梦。于是袁绍和部下逢纪商量了一个计策,企图利用韩馥怯懦无能的性格,来夺取冀州。

袁绍先是写信给公孙瓒,让他带兵南下,明着声称要讨伐董卓,暗中准备袭击冀州。在公孙瓒带兵南下后,袁绍就派出自己的外甥高干和谋士荀谌去见韩馥。他们准备利用韩馥惧怕公孙瓒的心理,劝说韩馥交出冀州。

荀谌对韩馥说,现在公孙瓒率军南下,冀州不稳。袁绍也率军东向,意图不明,现在的形势十分危险。在韩馥惧怕问计的时候,荀谌便从宽仁容众,为天下所依附;面临危险当机立断,智勇过人;世代广布恩泽,让天下人家受到恩惠这三个方面进行比较,让韩馥自己承认不如袁绍。

接下来荀谌指出韩馥在各方面都不如袁绍,却占据着袁绍上司的位置,拥有冀州的政权,是不适当的。如果袁绍和公孙瓒合力攻打冀州,韩馥的统治马上就会被推翻。他建议韩馥主动把冀州让给袁绍,这样就还能够保留自己的荣华富贵。怯懦的韩馥居然听信了荀谌的话,决定把冀州让给袁绍。

我们如果对荀谌的话进行分析,就会发现这完全是一篇彻头彻尾的谎言。他先是用公孙瓒和袁绍合力攻打冀州来威胁韩馥,来迫使韩馥交出冀州。可是公孙瓒和袁绍都把冀州看成自己的囊中之物,他们是根本不可能联合起来,共同攻打冀州的。

至于袁绍的处境也十分不妙。正如同韩馥手下耿武、闵纯、沮授所说的那样,袁绍的军队只不过是一支孤穷的客军,完全没有自己的地盘,依靠着韩馥的供应生存。如果袁绍有了异心,韩馥只要断绝对袁绍的供应,就马上会让袁绍全军瓦解。同时,依靠韩馥供应生存的袁绍军,实力也不可能比冀州军队强大。

再加上韩馥的部下中,也有一大批忠实于韩馥,不愿意投降袁绍的人。其中驻守孟津的赵浮、程涣手下有强弩万人,得知韩馥要让出冀州的情况后,率军赶回冀州,请求韩馥抵抗袁绍。他们的军队从袁绍的军营旁经过,袁绍虽然十分厌恶可也无可奈何。

因此,如果韩馥不是那么怯懦无能,没有被荀谌的一片谎言所吓倒,袁绍对他是无能为力的。就算是公孙瓒和袁绍联合起来攻打冀州,也难以将韩馥消灭。但是可悲的是,韩馥不但没有接受忠心部下的建议,反而主动避位,向袁绍让出了冀州。

三、三国时期死得最窝囊的人。

袁绍在接受冀州后,封韩馥为奋武将军,却根本没有给他一点实权。这不但让韩馥的希望落了空,还让他陷入了恐惧之中。韩馥时刻害怕袁绍会把自己当成统治冀州的隐患,对自己痛下杀手。随后发生的一件事,更是吓破了他的胆子。

袁绍任命的都官从事朱汉,以前曾经遭受过韩馥的轻慢,怀恨在心。于是朱汉揣摩袁绍的心思,并且报自己的一箭之仇,率军对韩馥的宅邸进行了包围袭击。朱汉拔刀进入宅邸寻找韩馥,逼得韩馥逃到楼上躲避。朱汉在抓到韩馥的长子后,马上槌断了他的双腿。只是因为袁绍的阻止,才没有让事态发展下去。

袁绍为了向大家表明朱汉的行为与自己无关,同时也为了洗清自己的名声,将朱汉杀死。可是这件事并不是这么简单,袁绍如果真的对韩馥优待,他就不会任命和韩馥有仇的朱汉为官。韩馥也明白袁绍的心思,因此他在得到袁绍的同意后,离开冀州去投奔陈留太守张邈。

即便是生活在张邈那里,韩馥依然惶惶不可终日。终于有一天,一件小事让他走上了绝路。这一天袁绍派了一名使者来见张邈,双方商议机密时在耳边窃窃私语。这让在座的韩馥看到,认为他们是在商议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于是,感到走投无路的韩馥,溜到厕所里用刮削书简的小刀自杀了。

结语:

韩馥的死根本谈不上轰轰烈烈,但是绝对算得上最窝囊。在整个三国时期,没有一个人的死会比得上他那么窝囊。他原本拥有广大的地盘,强大的实力,忠心的部下,却因为自己的怯懦无能,把一把好牌打得稀烂。

韩馥原本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把袁绍玩弄于股掌之上,却因为荀谌的空言恫吓,就乖乖向袁绍交出了政权。不但自己失去了权力,还生活在恐惧之中。在逃到张邈那里后,仅仅因为张邈和袁绍使者密谈的样子,就吓得自杀,用窝囊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窝囊的一生。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三国里谁死的最窝囊?

杨修

三国里谁死的最窝囊?

军师!

三国里谁死的最窝囊?

魏延!无端遭猜忌,被自己一方污杀!诸葛亮贤名千古,唯此污点难洗!

三国里谁死的最窝囊?

何为窝囊?根据最新解释,它分两个意思:一个是受了委屈,心里不痛快;另外一个就是没有能力,胆小怕事。

三国历史中,谁的人生经历和这两个意思最为接近,并称得上最窝囊?

这人就是冀州牧韩馥,为何是他荣登最窝囊的魁首?

我们一起仔细的分析一下。

一、韩馥其人

韩馥是颍川郡人,袁氏门生。

东汉末年,董卓进京之后,韩馥担任御史中丞。其职位比御使大夫要低一级,职责就是纠察百官,看谁有不法行为,就弹劾谁。

可是西凉军阀董卓主政之后,韩馥这个御史中丞也就是一个摆设,因为董卓干的许多事情都是不法的行为,韩馥哪里敢去找皇帝弹劾他呢?

二、韩馥的冀州

初入京城的董卓还是很想有一番作为,比如他废除了灵帝时期禁锢党人的许多政策,大量启用名士到各地做太守州牧。

比如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孔融、应劭、张邈这些人都被发放到各地担任郡守和州牧,而董卓最不喜欢的袁绍、王匡、鲍信等人也授予了官职,董卓这么做,其实还是很想和这些士族名士们和解。

可是这些郡守和州牧们并不领情,一到地方上后立即联合起来,发起了反董倡议,组成了关东联军讨伐董卓。

韩馥获得的职位是冀州州牧,实力非常强大的州。

韩馥是颍川郡人,而颍川郡多出人才,韩馥在去冀州赴任的时候从老家带去了许多人才,其中就有荀彧、荀攸、郭嘉、郭图、戏志才等等,这些人后来在袁绍和曹操麾下大放异彩。

冀州人口百万户,经济发达,本土人才辈出,如文士如田丰、沮授以及审配,武将如高览,张郃,文丑,颜良以及沮授等等,可谓人才济济,实力最为强大,成为当时反董联盟中的翘楚。

三、韩馥的困境

有这么雄厚的实力,有这么多人才,韩馥是不是非常幸福呢?不,他没有感到幸福,而是非常窘困,为何如此呢?

在北面,有幽州公孙瓒的侵扰,腹内有袁绍的扩张,这两个人都是造成韩馥困扰的人。

幽州的主人本来不是公孙瓒,而是刘虞,可是刘虞有仁德之风,镇不住好战的公孙瓒。

公孙瓒视刘虞为眼中钉肉中刺,对于刘虞的命令完全不顾,无视这个顶头上司。

按照刘虞的方针,旁边的韩馥应该是战友,是朋友,而不是敌人,可是在公孙瓒的眼里,韩馥就是一个敌人,需要吞并的敌人,因此不停的蚕食冀州。

原来属于韩馥部将的鞠义在公孙瓒的诱骗之下背叛了韩馥,韩馥带兵去攻打鞠义。

韩馥哪里是鞠义的对手呢?连连败北,打得韩馥垂头丧气,没有脾气。

韩馥对于北面的公孙瓒更是惧怕得不得了,只要听说公孙瓒带兵来了,胆战心寒,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南边的伐董联盟解散了,各自回到辖区厮杀,而渤海太守袁绍也回到了自己的辖区渤海。

有四方之志的袁绍怎么可能困守渤海这个边陲小郡呢?私底下,袁绍不停的在搞事情,那么袁绍搞了哪些事情呢?

第一件事:偷偷的联合公孙瓒进攻冀州,人为的制造紧张,逼迫韩馥。

第二件事:派谋士去游说韩馥如何解决冀州的困局。

袁绍派了两个人去游说韩馥,一个是他的外甥高干,另外一个就是颖川人荀谌。

高干代表着袁绍的实力,而荀谌则代表着颍川人士的利益,一文一武将韩馥弄得晕头转向,麾下主要的谋士和武将也纷纷离去,导致韩馥更加窘迫。

面对来自袁绍的胁迫和诱骗,韩馥的抉择是什么呢?我们看看他们对话吧。

荀谌微笑的说道:“公孙瓒现在带兵打来了,我们替你感到危险。”

韩馥吃惊地说道:“我打不过他,很害怕,怎么办呢?”

荀谌笑着说道:“宽厚待人,人才归附上,你认为你比袁绍强吗?”

韩馥轻声说道:“我不如他。”

荀谌接着问:“在智谋和勇气方面,你比袁绍强吗?”

韩馥低声说道:“我不如他。”

荀谌紧接着问道:“能够让天下各家都受到恩惠,你比袁绍强吗?”

韩馥铎意地说道“我不如他。”

荀谌高声地说道:“袁绍虽然占据一个郡,其实相当于一个州,而你在这三个方面都不如袁绍占据一个州,北面的公孙瓒率领的幽州士卒凶横强悍,你又无法抵御。”

荀谌话锋一转,继续说道:“如其这样担心受怕还不如将冀州交给袁绍,你有让贤的美名,以袁氏故吏的名份,他也不会亏待你,何乐而不为呢?”

韩馥看了看四周,轻轻地说道:“然.”

就这样,韩馥将冀州交给了袁绍,而袁绍一跃成为冀州牧。

四、韩馥的苦难

韩馥将冀州牧让给袁绍之后,被任命为奋武将军,这个名称看起来很威风,其职权是监察各路兵马,可是韩馥麾下却没有一兵一卒。没有一兵一卒,怎么去监察其他各路兵马呢?说白了,有职无权,纯粹是耍着韩馥玩的。

韩馥见袁绍过河拆桥,于是干脆不理政事。

这个时候,袁绍派了一个叫朱汉的人担任都官从事,其辖区刚好包括韩馥住的地方。

朱汉原先曾被韩馥轻慢,借这个机会擅自发兵包围韩的住宅。韩馥见朱汉来者不善,于是躲起来了。朱汉找不到韩馥却抓住了韩馥的大儿子。朱汉残忍地将韩馥大儿子的双腿打断。

袁绍听说这事后,立即派人将朱汉抓住并处死了,莫非朱汉弄错袁绍的意思?弄巧成拙了?

这事就这么过去了,可是韩馥已经成了惊弓之鸟,战战兢兢地向袁绍乞求离开这个地方,袁绍同意了韩馥的请求。

韩馥没有地方可去,就去投奔昔日的好友陈留郡太守张邈,原以为可以这样过完下半生,可曾想还是出了岔子。

有一次,袁绍派使者去见张邈,俩人商量机密的时候,唯恐泄露了消息,使者就到张邈耳边说悄悄话。

韩馥在座,以为他们在商量如何算计自己,于是起身走进厕所,用刮削简牍的书刀自杀了。

五、结束语

所谓窝囊的含义全部反映在韩馥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可以一一地对应起来:

没有能力:无法控制部下,也没有能力充分地任用他们,也无法抵御来自公孙瓒的侵袭和袁绍的膨胀。

胆小怕事:面对公孙瓒的进攻有力无心,不做布置,只是一味地战战兢兢。面对袁绍使者的文攻武吓,完全没有了主意,一味地顺从对方。

受了委屈,心里不痛快:面对朱汉的侵扰不敢做出反击,只是一味逃避。来到张邈处也是委曲求全,最后被心魔害死。

时代的浪潮将他推到最前线,给予他庞大的权力和权利,却没有能力去利用和使用它,最终倒在权力和权利面前。

可见,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来驾驭,权力和财富真的是害人的东西,因此说韩馥是三国历史中最为窝囊的人不为过。

三国里谁死的最窝囊?

张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